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2407发布日期:2023-01-24 23:3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目前在一些景点展览地区游客在没有导游指引的情况下不能完整的观赏景点且容易迷路,智能解说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不同景点中。
3.现有技术中的解说机器人虽然功能已经很强大,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依然会存在如下问题:解说机器人通常在景点处供游客使用,由于儿童一般较为好动,对智能解说机器人较为感兴趣,会一直跟随机器人并对显示台进行操控玩耍以及对其进行按压,由于显示台在智能解说机器人头部上的位置是相对固定,不便于对显示台进行防护,导致智能解说机器人头部的显示台易损坏,造成机器人内部的功能模块受损,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不便对智能解说机器人头部的显示台进行防护,导致其显示台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安装在所述机身内的升降机构,所述机身的顶部设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顶端的中部插设有导柱,所述导柱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台,所述收纳框的顶端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显示台相适配的台槽,所述导柱的底端水平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滑动安置在所述收纳框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块,所述机身的顶端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圆槽,所述圆槽内壁的底端设有两个相对的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板体之间水平设有滑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顶端均设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滑轨的一端均与两个所述凹块的相应端部连接。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沿收纳框内壁竖向移动,便于实现对导柱高度的调节,有利于使显示台收纳至台槽内,便于对显示台进行防护。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平行的基座,所述基座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均与两个所述滑块的一端表面转动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滑块向滑轨的两端移动,使交叉的第二连杆底部的夹角最大,并逐渐趋向于水平,便于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促使两个交叉的第二连杆高度降低即实现收缩。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底部板体的延伸端开设有凸槽,两个所述凹块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凸槽内,两个所述凹块的表面均通过转轴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便于带动凹块沿凹槽内移动。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衔接块,所述收纳框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衔接块相配合的块槽。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确保支撑板竖向移动的稳定性。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交叉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交叉处通过轴块转动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两个第二连杆同步移动,实现支撑板的稳定移动。
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身底部的外周侧设置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底部插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压簧,多个所述压簧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机身底部的外表面。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对机身的底部进行缓冲防护,便于减少对其底部表面造成损伤。
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架的底端内壁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所述垫板和所述挡板均通过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防护架上。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对机身进行防护,以及便于对防护设备进行安装与拆卸。
1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通过设置的滑轨、第二连杆和支撑板等的配合使用,使交叉的第二连杆底部的夹角最大,并逐渐趋向于水平,便于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促使两个交叉的第二连杆高度降低,实现对支撑板高度的收缩,支撑板沿收纳框内壁竖向移动,便于实现对导柱高度的调节,有利于使显示台收纳至台槽内,便于对显示台进行防护。
21.2、通过挡板与压簧的配合使用,有利于对机身的底部进行缓冲防护,便于减少对其底部表面的损伤,卡板进一步加强对机身进行防护,同时还能对防护设备进行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显示台收纳后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升降机构的具体的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支撑板的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7.主要符号说明:
28.1、机身;11、防护架;111、卡板;12、收纳框;13、导柱;14、显示台;2、升降机构;21、
立板;211、基座;22、滑轨;23、电动伸缩杆;24、支架;25、第一连杆;26、滑块;27、第二连杆;3、挡板;31、压簧;32、螺栓;33、垫板;4、支撑板;41、凸槽;42、凹块;43、衔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0.实施例1:
31.请结合图1-4,本实施例的带有防护功能的智能解说机器人,包括机身1以及安装在机身1内的升降机构2,机身1的顶部设有收纳框12,收纳框12的底端具有敞口槽,便于放置升降设备,收纳框12顶端的中部插设有导柱13,导柱13可沿收纳框12上进行竖向滑动,导柱13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台14,收纳框12的顶端表面开设有与显示台14相适配的台槽,显示台14收纳至台槽内,当儿童对其进行操作时,便于对显示台14进行防护,导柱13的底端水平设有支撑板4,导柱13与支撑板4之间固接,支撑板4滑动安置在收纳框12的内壁上,沿收纳框12内壁竖向移动,便于实现对导柱13高度的调节,支撑板4的底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块42,凹块42可沿支撑板4底部进行水平移动。
32.机身1的顶端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圆槽(未标示),圆槽(未标示)与收纳框12底部的敞口槽相通,便于升降设备之间充分配合,圆槽(未标示)内壁的底端设有两个相对的立板21,立板21固定安装在圆槽(未标示)内,两个立板21的板体之间水平设有滑轨22,滑轨22固定安装在两个立板21上,升降机构2包括滑动设置在滑轨22上的两个滑块26,滑块26可沿滑轨22表面进行水平移动,两个滑块26的顶端均设有第二连杆27,两个第二连杆27远离滑轨22的一端均与两个凹块42的相应端部连接。
33.立板21上还设有与滑轨22相平行的基座211,基座211固定安装在立板21的底部,基座21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3,电动伸缩杆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架24,通过驱动电动伸缩杆23使其输出端带动支架24竖向移动,支架24上转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杆25,两个第一连杆25之间的初始状态呈“v”形结构,驱动的支架24从而带动第一连杆25进行转动,两个第一连杆25的一端均与两个滑块26的一端表面转动连接,当两个第一连杆25相背转动时,便于带动连接的滑块26向滑轨22的两端移动,从而使两个第一连杆25之间的夹角变大并逐渐趋向平角,滑块26的驱动,进而使交叉的第二连杆27逐渐趋向于水平,最终便于带动支撑板4向下移动,促使两个交叉的第二连杆27高度降低即实现收缩。
34.支撑板4底部板体的延伸端开设有凸槽41,两个凹块4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凸槽41内,凹块42滑动安装在凸槽41上,有利于两者之间紧密滑动,两个凹块42的表面均通过转轴与两个第二连杆27转动连接,便于调节第二连杆27与凹块42之间的角度。
35.支撑板4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衔接块43,收纳框12的内壁开设有与衔接块43相配合的块槽,块槽开设在收纳框12内壁轴向上,衔接块43沿块槽内滑动,有利于确保支撑板4竖向移动的稳定性。
36.两个第二连杆27之间交叉连接,两个第二连杆27的交叉处通过轴块转动连接,交叉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杆27,便于实现支撑板4的稳定收缩。
37.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解说机器人的实施原理为:
38.首先采用编程工具在解说机器人的控制器中预先录入相应的程序,以便解说机器人在正常使用时,实现以下各项功能。其中的编程工具可采用java、python等。控制器可采用plc或者单片机。
39.当本实施例的解说机器人的机体顶部的显示台14是处于升高的状态,便于对游客展示相关的信息。当有游客对机器人进行触碰时,会触发机体上的接触觉传感器(图未示),使接触觉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信号,以使控制控制电动伸缩杆23驱动,触发机体的防护功能,从而带动支架24竖向移动,驱动的支架24带动第一连杆25进行转动,促使两个第一连杆25相背转动,便于带动连接的滑块26向滑轨22的两端移动,使两个第一连杆25之间的夹角变大并逐渐趋向平角,滑块26的驱动,进而使交叉的第二连杆27逐渐趋向于水平,最终便于带动支撑板4向下移动,使驱动的支撑板4经导柱13带动显示台14进行高度降低,即实现显示台14收缩至台槽内,有利于对显示台14进行防护,防止游客与儿童对其进行按压,由于显示台14底部的支撑面积较小,不利于长时间对游客进行支撑,使显示台14造成损坏。
40.实施例2:
41.请结合图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机身1底部的外周侧设置有防护架11,防护架11通过铆钉可拆卸安装在机身1表面的外周侧上,防护架11的底部插设有垫板33,垫板33的表面设有多个压簧31,多个压簧31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挡板3,挡板3安装在机身1底部的外表面挡板3具体为三个,并分别设置在机身1底部外表面上,当机器人整体在移动过程中,其底部表面难免会受到碰撞,通过挡板3与压簧31的配合使用,有利于对机身1的底部进行缓冲防护,便于减少对其底部表面的损伤。
42.防护架11的底端内壁设置有卡板111,卡板111的厚度大于垫板33的厚度,当挡板3受到的碰撞力度较大时,卡板111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机身1进行防护,卡板111、垫板33和挡板3均通过螺栓32螺纹安装在防护架11上,便于对防护设备进行安装与拆卸。
4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