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3738发布日期:2023-01-12 21:1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高炉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2.高炉在进行周期检修时,包括处理更换高炉的炉顶装料设备的工作,具体的,该作业主要是在装料设备的料罐内更换上密封阀胶圈、上密封阀板以及上密封阀阀组设备,由于料罐高度为7m左右,上密封阀设备位于料罐的顶部,在检修人员作业时,需要在料罐内部临时搭设跳板,以作为检修作业的安全平台,并且装料设备的料罐内作业空间有限,如果出现事故,狭窄空间内不容易逃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料罐内用于检修作业的平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5.一种固定工装,其包括:
6.第一侧部;
7.承托部,固定设在所述第一侧部的一端;
8.翻转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另一端,所述翻转部上设有定位槽,且当所述翻转部与所述承托部平行时,所述定位槽位于朝向所述承托部的位置;
9.锁紧部,设于所述承托部与所述翻转部之间,且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翻转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承托部相互垂直。
11.进一步地,所述锁紧部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螺母,所述锁紧部贯穿所述承托部,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母夹持在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两侧。
12.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部上设有定位孔,所述锁紧部可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远离所述定位孔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锁紧部的外径,以使所述锁紧部可沿所述定位孔的径向移动至所述定位孔内。
14.进一步地,所述锁紧部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二固定螺母用于压设在所述翻转部远离所述承托部的一侧。
15.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部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装段与第二安装段,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段连接,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安装段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段与所述第一侧部上贯穿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三固定螺母,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固定螺母,并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螺母夹持所述第二安装段与所述第一侧部,以限制所述翻转部旋转。
17.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部远离所述承托部的一侧设有把手。
18.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远离所述翻转部的一侧设有把手。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侧部的一端固定承托部,另一端设置可转动的翻转部,承托部与翻转部之间设有锁紧部,实际检修时,向平行搭设两个槽钢,并在两个槽钢之间垂直排列多个跳板,以形成安全平台,并在槽钢位置的上部对应设置钢管夹住跳板,并在拆卸翻转部与锁紧部之后,旋转翻转部,直至槽钢和钢管位于翻转部与承托部之间之后,再次旋转翻转部并与锁紧部连接,且调整钢管卡设在翻转部上的定位槽内,形成对钢管的定位,同时翻转部与承托部之间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钢管和槽钢可以夹紧跳板,且跳板又受限于第一侧部与锁紧部,避免跳板横向位移出现脱落,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能在周期性作业时的反复拆装后,保护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工装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工装的侧视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平台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工装固定安全平台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第一侧部;11、定位轴;12、第三固定螺母;2、承托部;3、翻转部;31、定位槽;32、定位孔;33、开口;34、第一安装段;35、第二安装段;4、锁紧部;41、第一固定螺母;42、第二固定螺母;5、把手;6、槽钢;7、钢管;8、跳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28.如图1-4所示,一种固定工装,其包括第一侧部1、承托部2、翻转部3和锁紧部4,其中:
29.第一侧部1,可以采用钢材制成,为了提高第一侧部1的整体抗弯性能,可以在第一侧部1的长度延伸方向增加加强筋,提高结构稳定性。
30.承托部2固定设在所述第一侧部1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件承托部2固定在第一侧部1上。
31.翻转部3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1的另一端,所述翻转部3上设有定位槽31,且当所述翻转部3与所述承托部2平行时,所述定位槽31位于朝向所述承托部2的位置。
32.翻转部3可以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一侧部1进行旋转操作,当翻转部3旋转之后,第一侧部1的一侧可以形成用于槽钢6以及钢管7移动的空间。
33.锁紧部4设于所述承托部2与所述翻转部3之间,且所述锁紧部4与所述翻转部3之
间可拆卸连接。
3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第一侧部1的一端固定承托部2,另一端设置可转动的翻转部3,承托部2与翻转部3之间设有锁紧部4,实际检修时,向平行搭设两个槽钢6,并在两个槽钢6之间垂直排列多个跳板8,以形成安全平台,并在槽钢6位置的上部对应设置钢管7夹住跳板8,并在拆卸翻转部3与锁紧部4之后,旋转翻转部3,直至槽钢6和钢管7位于翻转部3与承托部2之间之后,再次旋转翻转部3并与锁紧部4连接,且调整钢管7卡设在翻转部3上的定位槽31内,形成对钢管7的定位,同时翻转部3与承托部2之间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钢管7和槽钢6可以夹紧跳板8,且跳板8又受限于第一侧部1与锁紧部4,避免跳板8横向位移出现脱落,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能在周期性作业时的反复拆装后,保护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
3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侧部1与所述承托部2相互垂直,保持承托部2在承托槽钢6时,第一侧部1能够均匀受力,同时,避免因为第一侧部1的倾斜,而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进而降低本固定工装对装设空间的要求。
36.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锁紧部4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螺母41,所述锁紧部4贯穿所述承托部2,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母41夹持在固定在所述承托部2两侧。
37.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时的便捷性,降低对安装区域的空间要求,可以先将锁紧部4完全拆除,并在安装钢管7、槽钢6和跳板8之后,再通过第一固定螺母41将锁紧部4固定安装在承托部2上,以获得更便捷的拆装操作。
38.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翻转部3上设有定位孔32,所述锁紧部4可穿设在所述定位孔32内。
39.本固定工装在拆装固定的过程中,向将锁紧部4固定在承托部2上,然后操作翻转部3的旋转,并通过翻转部3的定位孔32在移动过程中,套设在锁紧部4上或者移出锁紧部4外,提高操作稳定性。
40.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孔32远离所述定位孔32的一侧设有开口33,所述开口33的宽度不小于所述锁紧部4的外径,以使所述锁紧部4可沿所述定位孔32的径向移动至所述定位孔32内。
41.由于相对于翻转部3而言,锁紧部4在固定工装的拆装过程,是保持相对静置的,那么由于翻转部3的旋转中心与锁紧部4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为了提高翻转部3旋转过程中的顺畅性,避免定位孔32需要的内径需要开设的比较大,在定位孔32一侧设置开口33,以使定位孔32在跟随翻转部3翻转移动的过程中,锁紧部4可以相对的从开口33处进入或者移出定位孔32,提高翻转部3翻转的便捷性。
4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锁紧部4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母42,所述第二固定螺母42用于压设在所述翻转部3远离所述承托部2的一侧。
43.在翻转部3搭设在锁紧部4上之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母42旋转调节相对位置高度,可以使第二固定螺母42压紧在翻转部3上,以保持翻转部3压设在钢管7上,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并伴随第二固定螺母42的持续调节,可以控制翻转部3与承托部2之间的距离,提高有效固定的效果。
44.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翻转部3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装段34与
第二安装段35,所述锁紧部4与所述第一安装段34连接,所述第一侧部1与第二安装段35连接,有效避免翻转部3因同时需要与锁紧部4、第一侧部1固定,而存在翻转部3上的固定位置不够或者干涉的问题,也保持了翻转部3与锁紧部4、第一侧部1分别固定时的稳定性。
4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安装段35与所述第一侧部1上贯穿有定位轴11,定位轴1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三固定螺母12,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固定螺母12,并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螺母12夹持所述第二安装段35与所述第一侧部1,以限制所述翻转部3旋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控制第三固定螺母12的松紧状态,保持翻转部3可以停留在某个目标位置的状态,提高操作便捷性,在定位轴11一端同时设置两个第三固定螺母12,是为了利用两个第三固定螺母12的相互抵持作用,在翻转部3在反复旋转的过程中,避免其中第三固定螺母12被带动旋转,而导致脱落,提高安全性。
46.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翻转部3远离所述承托部2的一侧设有把手5,便于拆装过程中翻转部3的旋转操作。
47.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承托部2远离所述翻转部3的一侧设有把手5,便于拆装过程中承托部2的移动以及托举操作。
48.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49.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50.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53.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
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5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