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盖机构及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7192发布日期:2023-03-01 00:0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盖机构及门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盖机构及门锁。


背景技术:

2.电子门锁已经在众多场所获得广泛应用,相比传统机械门锁,电子门锁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优势。一般电子门锁采用蓄电池供电,电子门锁没电后为了确保安全,往往采用断电锁死方式进行处理。为了避免电池没电后或电子门锁整体失效,发生无法开门的情况,国家标准要求,电子门锁都必须具有应急机械锁孔,在电子部分出现故障或电池没电导致无法开门时,则可通过机械钥匙开启机械锁芯。
3.为了门锁面板的美观和安全,现在的门锁制造厂商会设置锁盖将机械锁孔进行遮挡,尤其是指纹锁或人脸锁等智能锁。
4.目前的锁盖结构一般都是向外转动或扣出,这类结构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对结构受限的场所不适用,如拉手自动伸缩结构,当拉手未伸出时拉手与锁体面板之间没有足够空间取出锁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锁盖机构需要较大操作空间,对结构受限的场所不适用的缺陷。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盖机构,包括:
7.面板本体,具有适于容纳锁具结构的容纳腔,所述面板本体开设有锁体孔;
8.锁盖本体和第一偏压件,所述锁盖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所述第一偏压件一端与所述面板本体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锁盖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偏压件具有驱动所述锁盖本体朝向所述锁体孔方向运动的第一偏压力;
9.其中,所述锁盖机构具有在外力的驱动下所述锁盖本体在所述容纳腔内开启的开启状态、以及脱离所述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锁盖本体仅受在所述第一偏压力的驱动以使所述锁盖本体封盖在所述锁体孔上的盖合状态,所述锁盖机构在所述开启状态和所述盖合状态之间切换设置。
10.可选地,上述的锁盖机构中,所述第一偏压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锁盖本体的第一安装端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板本体上的第二安装端连接;
11.所述锁盖本体具有转轴,所述锁盖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
12.在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锁盖本体具有所述第一安装端、第二安装端以及所述转轴具有共面的自锁状态。
13.可选地,上述的锁盖机构中,所述锁盖本体具有解锁部;
14.所述锁盖机构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所述拨动件具有受外力的驱动下,抵接并带动所述解锁部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安装端、第二安装端以及所述转轴处于非共面的的第一复位状态。
15.可选地,上述的锁盖机构中,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所述第二安装端成型在所述安装件上。
16.可选地,上述的锁盖机构中,所述复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偏压件,所述第二偏压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拨动件上,所述第二偏压件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所述第二偏压件具有驱动所述拨动件朝向远离所述面板本体方向运动的第二偏压力。
17.可选地,上述的锁盖机构中,所述安装件具有安装孔,所述拨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和/或所述安装件具有由外向内凹陷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偏压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偏压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18.可选地,上述的锁盖机构中,所述面板本体上设有复位孔,所述拨动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复位孔内。
19.可选地,上述的锁盖机构中,所述第一偏压件为直线弹簧。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包括上述的锁盖结构。
21.可选地,上述的门锁中,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的第二侧面上,与所述面板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拉手上开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锁体孔位置相对应。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包括面板本体、锁盖本体和第一偏压件,所述锁盖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所述第一偏压件一端与所述面板本体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锁盖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偏压件具有驱动所述锁盖本体朝向所述锁体孔方向运动的第一偏压力。
24.该锁盖机构具有在外力的驱动下所述锁盖本体在所述容纳腔内开启的开启状态、以及脱离所述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锁盖本体仅受在所述第一偏压力的驱动以使所述锁盖本体封盖在所述锁体孔上的盖合状态,所述锁盖机构在所述开启状态和所述盖合状态之间切换设置。
25.该锁盖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锁盖本体向锁体内部开启,不占用锁体外部空间;锁盖本体与面板本体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开锁过程中插入钥匙,锁盖本体受外力驱动,即可将锁盖机构打开;开锁完成后钥匙拔出,锁盖本体在第一偏压件驱动下复位并盖合于锁体孔上,盖合过程完全自动,无需人工操作。
2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还包括复位结构以及与复位结构对应的,此时第一偏压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锁盖本体的第一安装端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板本体上的第二安装端连接;所述锁盖本体具有转轴,所述锁盖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在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锁盖本体具有所述第一安装端、第二安装端以及所述转轴具有共面的自锁状态。
27.在第一偏压件为扭簧的情况下,所述锁盖本体在转动至完全开启状态下能够实现自锁状态,保持固定;所述复位结构用于解除所述锁盖本体的自锁状态,使用过程中将锁盖本体推至自锁位置,完成开锁后按动复位机构,锁盖本体脱离自锁状态,在第一偏压件驱动下复位,盖合于锁体孔上。通过设置复位机构及对应的扭簧作为第一偏压件,锁盖机构在开启过程中可以实现自锁,避免了锁盖本体与钥匙的解除和摩擦,减少了锁盖本体在开锁过程中对钥匙的干涉;使用复位机构解除锁盖本体自锁,操作方便。
2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包括上述的锁盖机构,还包括与面板门体活动连接的
拉手。
29.由于该门锁采用了上述机构,因此具有上述机构所述的任一项优点。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锁盖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锁盖机构的除面板本体外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锁盖机构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锁盖机构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面板本体;11-锁体孔;12-复位孔;
37.2-锁盖本体;21-转轴;22-解锁部;
38.3-第一偏压件;
39.4-复位结构;41-拨动件;42-第二偏压件;
40.5-安装件;51-安装孔;52-安装槽;
41.6-拉手;6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插管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6.实施例1
4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盖机构,适用于盖合锁体孔并在外力开启后自动复位,如
图1所示,锁盖机构包括面板本体1、锁盖本体2和第一偏压件3,锁盖本体2可转动地安装在面板本体1上,第一偏压件3一端与面板本体1固定连接,一端与锁盖本体2连接,面板本体1具有适于容纳锁具结构的容纳腔,面板本体1上还开设有一锁体孔11;第一偏压件3具有驱动锁盖本体2朝向锁体孔11方向运动的第一偏压力。
48.上述的锁盖机构中,锁盖本体2在外力的驱动下,朝向面板本体1的容纳腔内开启;锁盖本体2脱离外力的作用后,锁盖本体2仅受第一偏压件产生的第一偏压力的驱动,在第一偏压力的驱动下,锁盖本体2盖合在锁体孔11上,锁盖机构可以在开启状态和盖合状态之间切换。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锁盖本体2向锁体内部开启,不占用锁体外部空间;锁盖本体2与面板本体11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开锁过程中插入钥匙,锁盖本体2受外力驱动,即可将锁盖机构打开;开锁完成后钥匙拔出,锁盖本体2在第一偏压件3驱动下复位并盖合于锁体孔上,盖合过程完全自动,无需人工操作。
5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中,第一偏压件3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锁盖本体的第一安装端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面板本体1上的第二安装端连接;锁盖本体2具有转轴21,锁盖本体2通过转轴21安装在面板本体1上;锁盖本体2与面板本体1通过转轴连接且连接点位于面板本体1的内部,确保了锁盖本体2在开启时的转动方向朝向锁体内部,不占用外部空间。
51.在锁盖本体2开启状态下,锁盖本体2转动至第一安装端、第二安装端以及转轴21共面的状态下时,第一偏压件3即扭簧对锁盖本体2施加的力的方向与锁盖本体2的运动方向垂直,且此时锁盖本体2转动至完全开启,速度为0,所以在第一偏压件3即扭簧的作用下,锁盖本体2保持自锁状态。
52.锁盖本体2具有解锁部22;解锁部22在锁盖本体2转动至完全开启状态时还起到限位效果,避免锁盖本体2打开角度超过第一偏压件3的驱动范围。
5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中,锁盖机构还包括复位结构4,复位结构4包括拨动件41,拨动件41可滑动地安装在面板本体1上,拨动件41被按下受外力作用时,抵接并带动解锁部22运动,解锁部22运动后带动锁盖本体2转动,从而第一安装端、第二安装端以及转轴21处于非共面的的第一复位状态,锁盖本体2脱离自锁状态,脱离自锁状态后的锁盖本体2仅受第一偏压件3的作用,在第一偏压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复位至盖合在锁体孔11上,完成闭合过程。
54.在第一偏压件3为扭簧的情况下,锁盖本体2在转动至完全开启状态下能够实现自锁状态,保持固定;复位结构4用于解除锁盖本体2的自锁状态,使用过程中将锁盖本体2推至自锁位置,完成开锁后按动复位机构4,锁盖本体2脱离自锁状态,在第一偏压件3驱动下复位,盖合于锁体孔11上。通过设置复位机构4及对应的扭簧作为第一偏压件3,锁盖机构2在开启过程中可以实现自锁,避免了锁盖本体2与钥匙的解除和摩擦,减少了锁盖本体2在开锁过程中对钥匙的干涉;使用复位机构4解除锁盖本体2的自锁,操作方便。
5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中,复位结构4还包括第二偏压件42,第二偏压件42的一端安装在拨动件41上,第二偏压件42的另一端安装在面板本体1上,第二偏压件42具有驱动拨动件41朝向远离面板本体1方向运动的第二偏压力。
56.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中,还包括安装件5,安装件5固定安装在
面板本体1上,第二安装端成型在安装件5上;安装件5具有安装孔51,拨动件41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孔51内;和/或安装件5具有由外向内凹陷的安装槽52,第二偏压件42安装在安装槽内,且第二偏压件42的一端抵接在安装槽52的槽底。安装件5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安装复位机构4,安装件5与面板本体1固定连接,安装件5上设有安装孔51用于连接拨动件41背面的导向轴,导向轴穿过安装孔51,在拨动件41被按下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安装孔51与安装槽52上下布置,第二偏压件即弹簧穿设于拨动件41的导向轴上,拨动件41按动时,导向轴于安装孔51相对运动,弹簧抵接在安装槽52底部提供第二偏压力驱动拨动件复位。
57.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中,面板本体1上设有复位孔12,拨动件41可滑动地安装在复位孔内12。
5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替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盖机构中,第一偏压件3为直线弹簧,直线弹簧仅产生单一方向且不会变化的弹性力即第一偏压力;在第一偏压件3为直线弹簧的情况下,锁盖本体2在任何状态下都受到来自第一偏压件3的第一偏压力驱动,产生复位盖合至锁体孔11的趋势,即在第一偏压件3为直线弹簧的情况下,锁盖本体2不存在自锁状态,因此这种情况下无需复位结构4,使用时用钥匙将锁盖本体2顶开后开锁,开锁完成后钥匙拔出,锁盖本体2自动闭合;同理,在第一偏压件3为直线弹簧的情况下,安装件5也可以省略,即第一偏压件3的一端直接安装在面板本体1内部,另一端与锁盖本体2连接。
5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替换的实施方式,拨动件41背部的导向轴可以省略,由于拨动件41与面板本体11配合,在面板本体1上开设的复位孔12内运动,因此复位孔12对拨动件41同样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同理,安装件5上用于连接导向轴的安装孔51也可省略,仅保留安装槽52用于安装第二偏压件驱动拨动件41复位。
60.实施例2
6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门锁,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锁盖结构,还包括拉手6,拉手6安装在面板本体1的第二侧面上,与面板本体1活动连接,拉手6上开有通槽61,通槽61与锁体孔11位置相对应。
62.本门锁通过拉动拉手6开启,拉手6在拉动过程中除了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外,竖直方向也会产生位移,因此拉手6上设置的与锁体孔11对应的开口即通槽12需要考虑到拉手6在不同位置时钥匙穿过拉手6的通槽至锁体孔11的便利性,故通槽12的长度与拉手6的竖直方向位移相关。
6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