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1173发布日期:2023-03-01 01:0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3.目前,现有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种类繁多,如送餐机器人、广告机器人等等。专利号为“cn201821550139.3”名称为“一种广告机器人”的专利中,公开的方案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内安装有广告投放系统,广告投放系统包括机器人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机器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底盘驱动模块;机器人躯干底部设有可移动的机器人移动底盘,机器人移动底盘电连接底盘驱动模块,通过底盘驱动模块以改变广告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并控制广告机器人运动的启停;机器人躯干的正面设有体感摄像头,体感摄像头电连接底盘驱动模块。再例如专利号为“cn201620683653.9”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送餐机器人,用于为用户送餐。
4.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机器人,所能实现的功能较为单一,如送餐机器人实现的功能为送餐,广告机器人实现的功能为播放广告,随着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而现有的机器人功能单一,且如果将送餐机器人改造成广告机器人,需要改造其外形以及功能,来确保广告机器人的美观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机器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机器人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包括:
7.机器人本体,其中部存在空腔,在所述空腔内水平卡接有置物盘;
8.显示屏,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顶部;
9.盖板组件,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外形适配,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空腔的边缘连接,用于覆盖所述空腔。
10.可选的,还包括:
11.驱动器,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本体移动。
12.可选的,所述盖板组件包括:
13.盖板,其外形与所述空腔的开口形状适配,用于覆盖所述空腔;
14.电控锁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侧壁上,用于将所述盖板锁止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
15.阻尼器,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侧壁底部,用于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空腔连接时提供阻尼。
16.可选的,所述电控锁组件为磁吸式电控锁。
17.可选的,所述空腔贯穿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侧壁,包括两个所述盖板组件,两个所述盖板组件分别覆盖所述空腔的一个开口。
18.可选的,所述置物盘的底部设置有led灯,用于照明,所述置物盘卡接在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在所述空腔的顶部设置有led灯,用于照明。
19.可选的,在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深度摄像头组件以及高清摄像头模组。
20.可选的,在所述置物盘与所述空腔的侧壁的卡接部位处设置有张紧装置,用于将所述置物盘稳定卡接在所述空腔的侧壁上。
21.可选的,所述张紧装置为片状气囊,其一个侧面固接在所述置物盘的侧壁上;当所述置物盘卡接在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后,为所述片状气囊充气,以使所述片状气囊的另一个侧面紧贴所述空腔的侧壁;其中,在所述片状气囊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22.可选的,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对称的凹槽,所述置物盘通过所述凹槽卡接在所述空腔内。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中部存在空腔,在所述空腔内水平卡接有置物盘;显示屏,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顶部;盖板组件,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外形适配,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空腔的边缘连接,用于覆盖所述空腔。在使用过程中,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机器人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切换,如将盖板组件覆盖在空腔外,可以使机器人本体的结构更完整,更美观,此时,可以将覆盖有盖板组件的机器人用于商场导引机器人或者信息展示机器人等;再如将盖板组件取下,空腔中的置物盘可以用于承装餐具或餐食,此时,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可以作为送餐机器人使用;可见,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可以具有多种形态,且可以在多种形态中进行手动切换的过程中,无需对机器人结构进行改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功能单一,且改造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功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功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机器人本体;2.空腔;3.置物盘;4.显示屏;5.盖板组件;6.驱动器;7.盖板;8.电控锁组件;9.阻尼器;10.深度摄像头组件;11.高清摄像头模组;12.张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其中部存在空腔2,在所述空腔2内水平卡接有置物盘3;显示屏4,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盖板组件5,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外形适配,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空腔2的边缘连接,用于覆盖所述空腔2。
31.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机器人本体1中,配置有带动机器人本体1移动的驱动器6,驱动器6可以采用现有的驱动器6,例如专利号为“cn201821550139.3”名称为“一种广告机器人”专利中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的作用是带动机器人本体1行走,与本技术中的驱动器6的功能相同,技术效果相同,因此,可以将该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模块直接作为本技术中的驱动器6来使用,其间不存在技术壁垒。
32.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置物盘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等,亦或者是其他形状,本技术不对上述置物盘3的形状做限定,上述置物盘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有利于延长置物盘3的使用寿命,上述置物盘3可以直接卡接在机器人本体1的空腔2内,也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空腔2的侧壁上,例如,通过螺接的方式等,本技术不对上述置物盘3与机器人本体1的空腔2之间的连接方式做限定。
33.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屏4可以是现有的显示屏4,可以直接采购获得,显示屏4可以显示信息,显示屏4与机器人本体1固定连接,也可以转动连接,固定连接时,可以通过螺栓直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辅助连接件间接固定,本技术不对上述显示屏4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的固定方式做限定;转动连接时,可以将显示屏4的外壳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在显示屏4的外壳上设置转轴,转轴与显示屏4的外壳之间固定连接,转轴通过轴承与机器人本体1转动连接,具体的,可以将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机器人本体1上,将轴承的内圈与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如此便可以实现上述方案,当然,为了实现显示屏4外壳相对于机器人本体1自动转动的方案,可以配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通过齿轮组件于转轴驱动连接,如在转轴上设置一个从动齿轮,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一个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如此便可以使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如何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本技术并未对如何控制驱动电机转向以及转速的方式做出改进,直接采购现有的控制器即可。
34.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盖板组件5用于覆盖空腔2,上述盖板组件5的形状需要与空腔2的形状适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改造后的机器人美观度差的问题,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当盖板组件5覆盖在空腔2上后,机器人本体1的外观一体性良好,尽可能的匹配机器人本体1原本的形状,例如,原本的机器人本体1的外形具有弧形线条,相对应的,盖板组件5上需要配置与机器人本体1上的弧形线条相适配的线条,尽量确保覆盖盖板组件5后的机器人本体1的整体性良好,外形美观。
35.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其中部存在空腔2,在所述空腔2内水平卡接有置物盘3;显示屏4,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盖板组件5,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外形适配,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空腔2的边缘连接,用于覆盖所述空腔2。在使用过程中,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机器人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切换,如将盖板组件5覆盖在空腔2外,可以使机器人本体1的结构更完整,更美观,此时,可以将覆盖有盖板组件5的机器人用于商场导引机器人或者信息展示机器人等;再如将盖板组件5取下,空腔2中的置物盘3可以用于承装餐具或餐食,此时,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可以作为送餐机器人使用;可见,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可以具有多种形态,且可以在多种形态中进行手动切换的过程中,无需对机器人结构进行改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功能单一,且改造难度大的问题。
3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驱动器6,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用于
驱动所述机器人本体1移动。
37.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机器人本体1中,配置有带动机器人本体1移动的驱动器6,驱动器6可以采用现有的驱动器6,例如专利号为“cn201821550139.3”名称为“一种广告机器人”专利中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的作用是带动机器人本体1行走,与本技术中的驱动器6的功能相同,技术效果相同,因此,可以将该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模块直接作为本技术中的驱动器6来使用,其间不存在技术壁垒。
3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组件5包括:盖板7,其外形与所述空腔2的开口形状适配,用于覆盖所述空腔2;电控锁组件8,设置在所述盖板7的内侧壁上,用于将所述盖板7锁止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阻尼器9,设置在所述盖板7的内侧壁底部,用于在所述盖板7与所述空腔2连接时提供阻尼。
39.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盖板组件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盖板7上设置有两个电控锁组件8以及两个阻尼器9,阻尼器9与电控锁组件8间隔设置,参见图4,在盖板7的内侧上方设置一个电控锁组件8,在盖板7的内侧中部位置设置一个阻尼器9,在盖板7的内侧中部下方设置一个电控锁组件8,在盖板7的内侧中部底部设置第二个阻尼器9,本技术中,通过电控锁组件8将盖板7扣接在机器人本体1上,设置两个电控锁组件8可以有效的提高盖板7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设置阻尼器9,保证柜门缓升缓降,增加柜门使用的安全性和延长柜门的使用寿命。
4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阻尼器9可以直接采购获得,本技术中所采用的阻尼器9为现有的阻尼器9,直接将采购获得的阻尼器9应用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即可。上述电控锁组件8可以直接采购获得,电控锁是一个由继电器控制的机械锁装置,目前已形成了多种不同结构的系列化产,包括电插锁阳极锁、阴极锁电锁口、磁力锁、电控锁等。本技术不对上述电控锁的种类及型号做限定,在本技术中,只要是能够实现将盖板组件5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连接起来的电控锁均可。
4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控锁组件8为磁吸式电控锁。采用磁吸式电控锁,可以将电控锁的两个部件分别预埋在机器人本体1以及盖板7中,是的电控锁组件8不外露,提高机器人本体1的一体性。
4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2贯穿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侧壁,包括两个所述盖板组件5,两个所述盖板组件5分别覆盖所述空腔2的一个开口。
43.参见图1所示,在图1中,展现的是设置有两个盖板组件5的方案,其中,一个盖板组件5被卸下,另一个盖板组件5安装,可见,如此设置,可以将本技术的机器人本体1的空腔2变成半包围结构,置物盘3位于空腔2的中间位置,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机器人本体1卡接在一起,可以通过在置物盘3上承装餐食而将本技术的机器人变成送餐机器人,参见图2所示,图2为两个盖板组件5均连接在机器人本体1上的方案,此时,机器人本体1可以通过显示屏4显示相关信息,被用户所查看,可以作为导引机器人或者指示机器人。
4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物盘3的底部设置有led灯,用于照明,所述置物盘3卡接在所述空腔2的内侧壁上;在所述空腔2的顶部设置有led灯,用于照明。当本技术的机器人作为送餐机器人时,为了便于用户取餐时具有良好的观察视野,可以在置物盘3的底部以及空腔2的顶部分别设置led灯,用于照明。
4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显示屏4上设置有深度摄像头组件10以及高清摄
像头模组11。
46.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深度摄像头组件10可以包括:深度摄像头一、深度摄像头二、与深度摄像头一、深度摄像头二配合的控制板二。具体的,上述深度摄像头组件10以及与其适配的控制板均可以采购获得。
47.深度摄像头一与控制板二共同实现人脸追踪、物体识别、环境监测、人员跟随等ai功能,人脸追踪技术与头部的旋转结构配合,可实现机器人的触摸屏时刻处于便于操作和观察的角度,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可实现自动调节高清摄像头的可视角度,自动匹配不同身高和坐姿的视频需求。人员跟随功能可以保持机器人和目标人员的距离,自动调节运行速度,满足讲解或带路等需求。深度摄像头二与控制板二共同实现垃圾种类识别和定位,配合吸尘器支架的自动升级功能,可以清除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垃圾,达到定点清理,节约人工的目的。深度摄像头一和控制板二共同实现机器人空间避障功能,解决机器人多维度避障的需求,使得机器人运行更安全,环境适应能力更强。上述高清摄像头和控制板一可以实现视频通话、远程监控、人脸识别等功能。
4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置物盘3与所述空腔2的侧壁的卡接部位处设置有张紧装置12,用于将所述置物盘3稳定卡接在所述空腔2的侧壁上。
49.当置物盘3与空腔2的侧壁之间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时,如果直接卡接,置物盘3与空腔2内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或者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容易造成置物盘3与空腔2侧壁连接不稳定的问题,为了提高置物盘3与空腔2内壁的卡接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在置物盘3与空腔2侧壁的卡接部位处设置有张紧装置12,通过设置有张紧装置12,张紧装置12可以将空腔2侧壁与置物盘3之间的空隙张紧,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置物盘3与空腔2的侧壁之间的卡接稳定性。
5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张紧装置12为片状气囊,其一个侧面固接在所述置物盘3的侧壁上;当所述置物盘3卡接在所述空腔2的侧壁上后,为所述片状气囊充气,以使所述片状气囊的另一个侧面紧贴所述空腔2的侧壁;其中,在所述片状气囊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51.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将片状气囊作为张紧装置12,片状气囊的一面可以固定在置物盘3的侧壁上,另一面位于置物盘3与空腔2侧壁之间的间隙中,当置物盘3卡接在空腔2侧壁上后,通过向片状气囊进行充气,使的片状气囊充气膨胀,如此,膨胀后的片状气囊便可以将置物盘3与空腔2侧壁之间的空隙张紧,即膨胀后的片状气囊的一面与置物盘3的侧壁抵持,另一面与空腔2的内壁抵持,如此变实现了上述的张紧装置12的张紧功能。
5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腔2的内壁上开设有对称的凹槽,所述置物盘3通过所述凹槽卡接在所述空腔2内。设置凹槽,可以进一步有效的提高空腔2与置物盘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5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申请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