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及分体式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7675发布日期:2023-04-20 04:4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及分体式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及包含该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分体式机器人。


背景技术:

1、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完成取货和送货等。

2、相关技术中,取货机器人都是直接定位到某一位置进行取货,取货机器人根据定位组件行至定位位置,等待货物输出,掉落在取货机器人上,取货机器人完成取货后,再运输至指定的位置。

3、现有技术中的取货机器人包括货仓和与货仓可分离连接的底盘,底盘托举货仓至特定位置进行取送货,货仓具有存储、输送货物、展示信息的功能这些功能需要电力供应。当取货机器人回到充电位置时,需要对货仓和底盘进行充电。专利cn 216991993 u公开了一种货仓充电结构及取货机器人,从其说明书附图中可以看出,充电桩的一侧上下间隔设有给货仓充电的充电柱和给底盘充电的充电条,实际充电时,充电桩同时对货仓和底盘单独进行充电。现有技术中,由于上仓电池容量比较小,在底盘带着货仓取送货过程中容易耗光上仓电池的电量;且充电桩需要单独设置与货仓对接充电的充电柱和与底盘对接充电的充电条,充电桩的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及分体式机器人,分体式机器人取送货过程中,可以实现通过电容量相对较大的电池对电容量相对较小的电池进行充电,防止小容量电池在分体式机器人取送货过程中耗光电量而影响该分体式机器人的正常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包括:

3、第一充电结构,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充电端子和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一电池,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的充电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座;

4、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包括第二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充电片和与所述充电片电连接的第二电池;

5、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其中之一固定于分体式机器人的底盘上,另一个固定于分体式机器人的货仓上,所述底盘托举所述货仓时,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与所述充电片电接触,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可与充电桩对接充电。

6、本方案中,所述底盘托举所述货仓时,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与所述充电片电接触,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中的其中一个电容量相对较大的电池对另一个电容量相对较小的电池进行充电,防止该电池在分体式机器人取送货过程中耗光电量;底盘托举所述货仓移动至充电桩时,充电桩可与第一充电结构和/或第二充电结构对接,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7、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充电结构还包括固定件和第一接线片,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充电端子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的充电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表面,所述第一接线片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的连接端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电池电连接,所述底盘托举所述货架时,所述充电端与所述充电片电接触。

8、本方案中,固定件可以使第一充电端子位于第一安装孔内并在底盘托举货仓时与充电片抵接,实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中的其中一个大容量电池为另一个小容量电池进行充电。

9、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固定件包括导电压片、第一螺丝、第二螺丝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压缩弹簧,所述导电压片沿其厚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旋接,所述连接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第一接线片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旋接;

10、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包括第一充电端子本体和环设于第一充电端子本体外周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螺纹孔位于第一充电端子本体的一端部,所述第一安装孔由同轴心的直径相对较大的第一通孔和直径相对较小的第二通孔连通成台阶型通孔结构,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台阶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本体的外周,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导电压片抵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

11、本方案中,导电压片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第一安装座上,第一充电端子再通过该导电压片、第一接线片和第二螺丝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充电端子被限制在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并且该压缩弹簧可以使第一充电端子始终具有朝向第二通孔运动的趋势,当充电片抵接该第二充电端子时,可以使第一充电端子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朝向第一通孔的方向运动。本方案中,压缩弹簧可以使第一充电端子与充电片的电接触更为牢靠。

12、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之二,所述固定件包括导电压片、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所述导电压片沿其厚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旋接,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的所述连接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第一接线片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旋接;

13、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包括第一充电端子本体和两个沿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环设于第一充电端子本体外周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螺纹孔位于第一充电端子本体的一端部,所述第一安装孔由同轴心的直径相对较大的第一通孔和直径相对较小的第二通孔连通成台阶型通孔结构,靠近所述连接端的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台阶处,另一个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侧面平齐,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14、本方案中,两个限位凸起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孔的台阶和导电压片的下端抵接,从而实现固定于第一安装孔处。

15、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充电结构还包括第二充电端子、第二接线片、第三接线片和第三螺丝,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充电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侧,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可与充电桩对接充电,所述第二接线片通过所述第一螺丝固定于所述导电压片上,所述第三接线片通过所述第三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连接端,所述第二接线片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三接线片电连接。

16、本方案中,第二充电端子可与充电桩对接从而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17、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安装座本体和位于所述安装座本体一侧的凸部,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两个所述第二充电端子,两个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沿所述安装座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本体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安装于所述凸部上,另一个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本体上,两个所述第二充电端子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之间。

18、本方案中,采用两个第一充电端子和两个第二充电端子,可以提高充电稳定性。且通过将第一安装座设计为凸字形结构,可以便于开设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19、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片包括:

20、充电片本体,所述充电片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电接触;

21、连接于所述充电片本体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充电片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一侧;

22、两个连接部,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充电片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23、所述第二充电结构还包括第四接线片以及第四螺丝,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四接线片上的连接孔并通过所述第四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四接线片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

24、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侧板可以将充电片本体悬空,第一充电端子与充电片本体抵接时,该悬空结构设计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力,避免两者之间硬碰撞而产生损坏的现象。

25、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片还包括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充电片本体的另一相对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具有间隙。

26、本方案中,通过第二侧板可以加强充电片的结构,防止充电片本体与第一充电端子抵接时过度变形,同时又能为充电片本体提供一定的缓冲。

2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体式机器人,包括所述的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

28、本方案中,分体式机器人在取送货过程中可以通过安装于分体式机器人上的其中一个大容量电池为另一小容量电池供电。

29、作为分体式机器人充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货仓和与所述货仓可分离连接的底盘,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安装于所述货仓的货架上,所述底盘托举所述货仓时,所示第一充电结构的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与其下方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的所述充电片抵接,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可与充电桩对接充电。

30、本方案中,分体式机器人在取送货过程中,底盘上的第一电池可以为货仓上的第二电池进行供电。当分体式机器人移动至充电桩需要充电时,仅需要第一充电结构上的第二充电端子与充电桩对接,即可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3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充电结构的第一安装座上安装第一充电端子以及在第二充电结构的第二安装座上安装充电片,分体式机器人取送货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第一充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一电池和与充电片电连接的第二电池中的其中一个大容量电池为另一个小容量电池进行充电,防止小容量电池在分体式机器人取送货过程中耗光电量而影响该分体式机器人的正常使用;

33、2、由于第一充电结构的第一充电端子与第二充电结构的充电片可电接触,分体式机器人在充电时,充电桩与第一充电结构和第二充电结构中的任一个对接均可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同时进行充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