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6980发布日期:2023-06-27 21:2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配,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当前消费者对车身外观要求越来越高,车身在尾门这块的设计样式愈发的重要,尾门外饰件与钣金间隙的配合目前已是一种常态,且往往这种间隙公差配合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控制在±1mm以内,由于外饰件在总装装配,对于焊装白车身来说首先需要确保总装尾门外饰件所装在的钣金与侧围的间隙面差在精确范围内。

2、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间隙控制装置,只能对尾门钣金与侧围的间隙面差起到监控作用,要达到尾门与侧围之间的间隙面差合格,往往需要不断调试尾门,其间隙控制精度差,同时操作过程繁琐复杂,降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现有技术的间隙控制装置并未考虑到尾门或侧围与间隙控制装置碰撞造成质量缺陷问题;同时对于不同车型的尾门外饰板与侧围间隙往往有不同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的间隙控制装置往往不能通用,适用范围窄,其次由于工作人员对尾门安装时间较长,间隙控制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在整个安装过程保持稳定状态,而现有技术间隙控制装置并未考虑到工作人员使用方便性,以及受不稳定状态的影响,导致间隙面差控制精度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变得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

2、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包括:

3、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一端设置有左安装部,远离所述左安装部的所述装置主体一端设置有右安装部,所述左安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及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处固定连接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处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所述右安装部开设有第三安装通孔及第四安装通孔;所述第三安装通孔处固定连接第三限位件,所述第四安装通孔处固定连接第四限位件;所述装置主体底端设置有贴合部,所述贴合部开设有内嵌槽,所述内嵌槽处安装有磁吸块。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的手持装置,通过在装置主体一侧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一侧以侧围为基准贴靠侧围,另一侧与尾门内侧壁留出预设安全间隙,避免尾门碰到第一限位件造成质量缺陷,第二限位件一侧贴靠尾门,另外一侧与侧围留出预设安全间隙,避免侧围碰到第二限位件造成质量缺陷,两个限位块巧妙配合实现侧围转角侧面的侧围端与尾门间隙公差控制在实际需求公差范围,通过在装置主体一侧端固定连接第三限位件与第四限位件,第三限位件一侧以侧围为基准贴靠侧围,另一侧与尾门内侧壁留出预设安全间隙,第四限位件一侧贴靠尾门,另外一侧与侧围留出预设安全间隙,两个限位块巧妙配合实现侧围转角顶部侧围端与尾门间隙公差控制在实际需求公差范围,通过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置贴合部,贴合部的形状构造与实际车型侧围转角贴合,贴合面底部设置若干磁吸块,在工作人员操作时,只需将贴合部与侧围转角贴合即可完成定位,装置操作方便,同时由于磁吸块磁吸作用,可减小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时的支撑力,进一步减小人为因素影响,同时装置主体与限位件连接处之间还可以通过增加垫块,改变限位件对侧围与尾门之间间隙控制,对于不同车型的尾门外饰板与侧围间隙有不同要求的,本发明的间隙控制手持装置通用,其适用范围更广。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端;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前端面设置有第一抵触面和第一限位主面;所述第一抵触面和所述第一限位主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前端面设置有第二抵触面和第二限位主面,所述第二抵触面和所述第二限位主面过渡连接;通过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设置,方便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安装固定在装置本体,通过在第一限位部设置第一抵触面和第一限位主面及在第二限位部设置有第二抵触面和第二限位主面,使所述第一限位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安装后精准控制侧围与尾门之间间隙差范围。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共面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主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主面共面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后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次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后端面设置有第一过渡切面和第二限位次面;所述第一过渡切面和第二限位次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次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次面共面设置;通过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共面设置,使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与侧围一侧恰好贴合,从而使第一限位主面和第二限位主面与侧围保持设定的间隙差,在对尾门进行安装时,准确控制侧围与尾门之间的间隙公差,通过第一限位次面与第二限位次面共面设置,使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准确控制侧围与尾门之间的间隙公差。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第三安装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一端;所述第四限位件包括第四安装部和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设于所述第四安装一端;所述第三限位部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所述第一切面和所述第二切面过渡连接;所述第四限位部前端面设置有第三切面;通过第三安装部及第四安装部设置,方便所述第三限位件及所述第四限位件安装固定在装置本体,通过在第三限位部设置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及在第四限位部设置有第三切面,由于侧围顶部与尾门间隙与侧围侧部与尾门间隙要求不同,所以通过第一切面、第二切面及第三切面设置,使所述第三限位与所述第四限位件安装后精准控制侧围与尾门之间间隙差范围。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切面与所述第三切面共面,所述第三限位部后端面设置有第二过渡切面和第三限位次面,所述第二过渡切面和所述第三限位次面过渡连接,所述第四限位部后端面设置有第四限位次面,所述第三限位次面与所述第四限位次面共面设置,所述装置主体顶端面固定连接有操控把手;通过所述第二切面与所述第三切面共面设置,使第三限位件及第四限位件与侧围一侧恰好贴合,从而第三限位件及第四限位件与侧围保持设定的间隙差,在对尾门进行安装时,准确控制侧围与尾门之间的间隙公差,通过所述第三限位次面与所述第四限位次面共面设置,使第三限位件及第四限位件准确控制侧围与尾门之间的间隙公差。

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00)包括第一安装部(310)和第一限位部(320),所述第一限位部(32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0)一端;所述第二限位件(400)包括第二安装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所述第二限位部(420)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410)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320)前端面设置有第一抵触面(321)和第一限位主面(322);所述第一抵触面(321)和所述第一限位主面(322)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400)前端面设置有第二抵触面(421)和第二限位主面(422);所述第二抵触面(421)和所述第二限位主面(422)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触面(321)与所述第二抵触面(421)共面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主面(322)与所述第二限位主面(422)共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20)后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次面(323),所述第二限位部(420)后端面设置有第一过渡切面(423)和第二限位次面(424);所述第一过渡切面(423)和第二限位次面(424)过渡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次面(323)与所述第二限位次面(424)共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件(500)包括第三安装部(510)和第三限位部(520),所述第三限位部(320)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510)一端;所述第四限位件(600)包括第四安装部(610)和第四限位部(620),所述第四限位部(620)设于所述第四安装部(610)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520)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切面(521)和第二切面(522);所述第一切面(521)和所述第二切面(522)过渡连接;所述第四限位部(620)前端面设置有第三切面(6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面(522)与所述第三切面(621)共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520)后端面设置有第二过渡切面(523)和第三限位次面(524),所述第二过渡切面(523)和所述第三限位次面(524)过渡连接,所述第四限位部(610)后端面设置有第四限位次面(622),所述第三限位次面(524)与所述第四限位次面(622)共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0)顶端面固定连接有操控把手(2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围与尾门间隙控制用手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一端设置有左安装部,远离左安装部的装置主体一端设置有右安装部,左安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及第二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通孔处连接第一限位件,第二安装通孔处连接第二限位件;右安装部开设有第三安装通孔及第四安装通孔;第三安装通孔处连接第三限位件,第四安装通孔处连接第四限位件;装置主体底端设置有贴合部,贴合部处安装有磁吸块,在工作人员操作时,能准确控制侧围与尾门之间的间隙大小,装置操作方便,进一步减小人为因素影响,对于不同车型的尾门外饰板与侧围间隙有不同要求的,本发明的间隙控制手持装置通用,其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珞,吴胜平,祁娟娟,张盛庆,熊志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