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0158发布日期:2023-12-18 21:3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铁应急安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1、全自动驾驶车辆作为当前市场运用广泛的主流产品,目前正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蓬勃发展,轨道交通产品、尤其是城轨车辆相较传统的城市陆地交通方式具备安全、舒适、准时、快捷、环保、运量大、效率高、不占用地面空间等多方面的优势,a型地铁车辆作为轨道交通中广泛使用的城轨车辆,凭借其宽度最大,载客量最多的优势被应用于各大城市的运营线路中。另外在雨季来临时降水量过大,有可能引发水流倒灌进地铁隧道内,给地铁运输中的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洪水冲击,如何进行紧急疏散是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而当流水冲击列车时,基本大部分列车长都没有处理该种情况的经验,此时冒然开启疏散通道则会引起人群恐慌,进而导致踩踏现象,况且列车长也无法得知此可水深和水流速,因此在无法与外部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多数列车车长都会采取原地等待救援的决策,从而导致错过最佳逃生时机,若无法救援队因环境恶劣无法短时间到场,则车厢内的乘客及其乘务人员则会有极高的安全隐患。

2、因此提供一种能检测水深、水流速度、遇到洪涝灾害时能够及时疏散的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的需求是存在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其中,所述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能够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配置实现能检测水深、水流速度的优势。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其中,所述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包括一检测组件和一展开式坡道,所述检测组件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伸缩轴与所述检测组件相连,以限定所述检测组件的位置,且所述伸缩轴可缩回预定长度,以使得所述检测组件向下摆动预定角度,所述检测组件被设置能够检测水深度和水流速,所述检测组件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展开式坡道的端部,且所述检测组件平时可为所述展开式坡道的部分,当出现洪涝灾害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列车前方处的水流速度和水深,从而使得列车车长再无法与外部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进行决策。

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其中,所述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4、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其中所述a型地铁车辆全宽式气动应急安全装置,包括:

5、一全开式门扇;

6、一密封门框;

7、一坡道回收机构;

8、一展开式坡道,所述全开式门扇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密封门框上,且所述坡道回收机构被设于所述全开式门扇的内侧,所述展开式坡道被可收纳在所述坡道回收机构上,另外所述展开式坡道可展开预定长度,并与地铁外部地面轨道相接触,从而便于快速疏散乘客,且所述展开式坡道背离所述坡道回收机构的一端还具有一缺口,形成所述缺口的壁面还具有一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有一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具有一伸缩轴,所述伸缩轴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相连,并被置于外部;以及

9、一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伸缩轴与所述检测组件相连,以限定所述检测组件的位置,且所述伸缩轴可缩回预定长度,以使得所述检测组件向下摆动预定角度,所述检测组件被设置能够检测水深度和水流速。

10、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一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展开式坡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板体被设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第一板体还具有一连接孔,所述伸缩轴被可滑动地置于所述连接孔内。

11、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展开式坡道背离所述坡道回收机构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横向设置,并与所述展开式坡道的端部平齐,从而当所述展开式坡道展开并向下摆动时,所述挡板会先接触水面。

12、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展开式坡道的一端还具有一开口和一第一装配槽,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装配槽相连通,且形成所述第一装配槽的底壁还具有一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与所述第一装配槽相连通,另外形成所述第二装配槽的底壁还具有一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外部和所述第二装配槽,在所述第一装配槽内还设置有一球体。

13、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形成第一装配槽的其中两相对设置的侧壁均具有一第一滑槽,所述滑槽纵向设置,且形成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壁均具有一第二滑槽,两所述第二滑槽相对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另外,在所述第二装配槽内还设置有一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被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装配槽内,且所述移动板还与所述球体相接触,从而当所述球体上浮时,所述移动板受到所述球体的作用力而同步向上移动预定距离。

14、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具有一连接部和一抵靠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抵靠部相连,且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抵靠部的一侧与所述球体接触,且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被置于两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均具有两相对设导向块,且四个导向块与四个所述第二滑槽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导向块均被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内。

15、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抵靠部背离所述球体的一侧具有一环形槽和一挤压孔,所述挤压孔位于所述环形槽的中心,在所述展开式坡道上设置有一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穿过所述开口,并被置于所述第二装配槽内,且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正对所述挤压孔,另外在所述环形槽内还设置有一密封圈,所述挡板的外壁还具有至少一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装配槽相连通。

16、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展开式坡道上还设置有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相连,且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还与外部司机室的控制台相连。

17、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板体向下摆动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被置于水中,所述第二板体还设置有一水深测量传感器和水流速度传感器,所述水深测量传感器和所述水流速度传感器均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

18、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深警报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带开口的安装腔,且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安装腔的一端被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门框的底部,另外所述密封门框的底壁还具有一插入孔,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水深警报装置还包括一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接触,另一端被置于所述插入孔内,且在所述移动杆上还设置有一浮板,所述浮板被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密封门框间隔预定距离,且形成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具有多个均布的第三连通孔,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均外部和所述安装腔相连通,且形成所述插入孔的底壁还设置有一第二感应单元,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与司机室的控制台相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