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26691发布日期:2023-11-04 18:3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动工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动工具可以进行调节扭力,以实现电动工具输出转速的调节。相关技术中的电动工具的扭力调节结构,调节结构设置在电动工具的输出端,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通过逐步地转动调节结构以进行扭力档位的调节,但是,在相关技术中电动工具的扭力的调节方式较为复杂,从而使得在实际调节扭力时,输出扭力精度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能够解决电动工具在输出扭力时,输出扭力精度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电动工具包括:壳体;驱动部,驱动部设置于壳体,且位于壳体的一侧;固定部,固定部连接至壳体,且位于壳体远离驱动部的一侧,固定部用于固定工作件;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于壳体,位于驱动部与固定部之间,且检测装置的一端连接至驱动部,另一端连接工作件;其中,检测装置能够对电动工具的输出扭力进行检测。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驱动部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实现了对电动工具输出扭力大小的检测;由于驱动部最终能够带动工作件进行活动,而同时检测装置设置在二者之间,则能够将驱动部以及工作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进而判断出电动工具的实时输出扭力大小,并且将扭力大小反馈给用户,最终通过调节驱动电机的档位的方式对电动工具输出扭力的精确调节,由此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动工具输出扭力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进一步的也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4、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检测装置包括:输出轴,输出轴连接在驱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第一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套设于输出轴,且位于输出轴靠近固定部的一侧;第二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套设于输出轴,且位于输出轴靠近驱动部的一侧;其中,第二调节件与第一调节件之间存在间隔。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能够后,能够向用户反馈出输出扭矩的大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钻在工作过程中,输出轴以及电钻钻头均会发生振动,同时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之间设置由间隔,因此套设于输出轴外部的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在此影响下,也会出现活动的情况;尤其在电机档位越高时,活动愈加明显,最终能够提醒用户对输出扭矩进行调节,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的设置提高了对电动工具输出扭力的检测效率。

6、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间隔内,且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调节件,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调节件。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弹性件能够实现对输出扭矩的精准检测,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之间,在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在相对活动的过程中,使得弹性件发生了形变,最终使得电动工具的输出扭力相应的进行了改变;因此可通过控制弹性件形变量的大小,实现对输出扭矩的精准检测,从而保证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8、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检测装置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调节件,或者设置于第二调节件;其中,传感器用于检测间隔的大小,或者传感器用于检测弹性件的大小。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弹性件形变量的检测,通过检测弹性件形变量的大小,同时向用户进行反馈,最终实现了精确调节电动工具输出扭力的目的。

10、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输出轴包括:连接端,连接端位于输出轴靠近驱动部的一侧,用于连接驱动部;输出端,连接端位于输出轴靠近固定部的一侧;工作件安装位,工作件安装位设置于输出端,用于安装工作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连接端与输出端的设置实现了驱动部与电钻钻头之间的传动,同时由于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设置在输出轴上,因此在输出轴以及工作件工作过程中,输出轴的输出扭矩能够通过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的活动向用户进行反馈,最终提醒用户作出扭力调节,由此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

12、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检测装置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于输出轴,且位于第一调节件与固定部之间,用于限制第一调节件朝向固定部的方向移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限位件的设置实现对第一调节件位置的限定,避免了在电动工具工作的过程中,第一调节件从输出轴上的滑落,从而提高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14、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有电机轴;齿轮箱,齿轮箱的一端传动连接至电机轴,另一端传动连接至检测装置;其中,驱动电机在转动时,电机轴能够通过齿轮箱带动检测装置进行活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齿轮箱的设置,实现了驱动电机与检测装置以及工作件之间的联动,保证了电动工具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16、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齿轮箱内设置有行星齿轮结构,驱动电机与检测装置之间通过行星齿轮结构进行传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行星齿轮的设置,提升了传动效率,提高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18、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驱动部还包括:档位调节件,档位调节件设置于壳体靠近驱动部的一侧,且电连接至驱动部,用于对驱动电机的档位进行调节。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档位调节件的设置实现了对驱动电机档位的调节,最终达到了对工作件输出扭矩大小的调节,从而保证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20、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手持部,手持部连接至壳体,且位于壳体靠近驱动部的一侧;启动开关,启动开关设置于手持部,且电连接至驱动部,用于控制驱动部的启动以及暂停。

21、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2、i)通过在驱动部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实现了对电动工具输出扭力大小的检测;由于驱动部最终能够带动工作件进行活动,而同时检测装置设置在二者之间,则能够将驱动部以及工作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进而判断出电动工具的实时输出扭力大小,并且将扭力大小反馈给用户,最终通过调节驱动电机的档位的方式对电动工具输出扭力的精确调节,由此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动工具输出扭力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进一步的也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23、ii)通过设置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能够后,能够向用户反馈出输出扭矩的大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钻在工作过程中,输出轴以及电钻钻头均会发生振动,同时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之间设置由间隔,因此套设于输出轴外部的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在此影响下,也会出现活动的情况;尤其在电机档位越高时,活动愈加明显,最终能够提醒用户对输出扭矩进行调节,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的设置提高了对电动工具输出扭力的检测效率;

24、iii)通过设置弹性件能够实现对输出扭矩的精准检测,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之间,在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在相对活动的过程中,使得弹性件发生了形变,最终使得电动工具的输出扭力相应的进行了改变;因此可通过控制弹性件形变量的大小,实现对输出扭矩的精准检测,从而保证了电动工具的使用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