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门的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09260发布日期:2024-05-10 23:4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门的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把手包括称为齐平把手的把手。


背景技术:

1、用于车门的把手是对车辆的风格具有显著影响的部件。

2、在这方面,车辆制造商经常寻求将把手布置在车门的平面中,使得把手占据齐平位置,也称为齐平布置。齐平把手通常使把手尽可能不可见。这种齐平车门把手还具有降低车辆行驶时由气流引起的空气动力噪声的优点。

3、齐平把手通常包括致动器,致动器被配置为借助于杆将抓握构件推到展开位置,使得用户可以抓住抓握构件并拉动抓握构件以打开车门。

4、这种杆通常包括返回器件,返回器件具有足够的力以允许把手的抓握构件返回到齐平位置。

5、然而,在把手和车门之间形成了诸如冰或灰尘等障碍物的情况下,该力不足以允许把手缩回。例如,如果把手已展开了很长时间,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6、此外,在展开循环期间,每次使用致动器来推动杆以展开把手时,返回器件的力的任何增加将会损坏致动器。

7、文献ep3581742描述了在把手和车门之间形成障碍物的情况下,使用提供高缩回负载的机动缩回来允许把手缩回。然而,这种机动缩回只能使用几毫米,否则如果用户没有及时将其手从把手移开,高缩回负载可能伤害用户(夹伤的风险)。

8、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在把手和车门之间形成障碍物的情况下,把手允许把手的完全缩回,同时避免在把手朝向齐平位置返回期间夹伤用户的手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包括:

2、抓握构件,抓握构件可在齐平位置、激活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齐平位置中,抓握构件被配置为与车门的外部面板齐平地延伸,在激活位置中,抓握构件被配置为相对于车门的外部面板突出并变得可抓握,在打开位置中,抓握构件使得把手能够与车门的闩锁配合以解锁车门。

3、把手包括第一致动机构,第一致动机构被配置为与抓握构件配合。

4、第一致动机构包括第一返回器件,第一返回器件配置为朝向第一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驱动第一致动机构,以便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5、把手包括第二致动机构,第二致动机构配置为与抓握构件配合。

6、第二致动机构包括第二返回器件,第二返回器件配置为朝向第二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驱动第二致动机构,从而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7、把手包括第三致动机构,第三致动机构可在激活位置和停靠位置之间移动,在激活位置中,第三致动机构被配置为与第一致动机构配合,并且朝向第一致动机构的激活位置推动第一致动机构,在停靠位置中,第三致动机构被配置为释放第一致动机构。

8、把手包括连接第一致动机构和第二致动机构的力传递棒。

9、把手包括可在初始位置和变形位置之间变形的第三返回器件。

10、把手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返回器件和第二返回器件不足以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返回器件参与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11、根据本发明的把手允许把手在抓握构件和车门之间形成障碍物的情况下完全缩回,同时避免在把手朝向齐平位置返回期间夹伤用户的手的风险。

12、把手可包括以下特征,单独考虑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能的组合考虑:

13、把手被配置为使得在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借助于第三致动机构从第三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的机动超程(motorized over-run),以及在行程的第二部分期间,借助于第一返回器件、第二返回器件和第三返回器件,抓握构件可以被移向齐平位置。

14、第三返回器件被配置为借助于第三致动机构的机动超程从初始位置朝向变形位置被驱动,并且被配置为朝向初始位置返回,以便参与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15、把手包括将第三致动机构连接到力传递棒的备用设备,备用设备包括第三返回器件。

16、备用设备包括链接棒和滑动元件,滑动元件布置在力传递棒中,链接棒包括与第三致动机构配合的第一端和与滑动元件配合的第二端,以便驱动所述滑动元件,滑动元件包括第三返回器件。

17、滑动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中,孔腔布置在力传递棒中,滑动元件配置为由链接棒的第二端驱动,以便在第三返回器件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三返回器件处于变形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18、滑动元件包括具有第一止动件的凹槽,链接棒的第二端被配置为在凹槽内部滑动,链接棒还被配置为当链接棒的第二端与第一止动件接触时,朝向孔的第一端驱动滑动元件。

19、第三返回器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中。

20、第三返回器件是压缩弹簧。

21、把手还包括障碍物检测系统,障碍物检测系统被配置为测量是否存在妨碍抓握构件被移向齐平位置的障碍物,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位于抓握构件上的传感器。

22、其中当检测到障碍物时,障碍物检测系统控制第三致动机构,使得第三返回器件参与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把手(1)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抓握构件(4)能够被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被配置为借助于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的机动超程从所述初始位置被驱动朝向所述变形位置,并且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初始位置返回,以便参与将所述抓握构件(4)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把手(1)包括备用设备(20),所述备用设备(20)将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连接到所述力传递棒(14),所述备用设备(20)包括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备用设备(20)包括链接棒(22)和滑动元件(24),所述滑动元件(24)布置在所述力传递棒(14)中,所述链接棒(14)包括与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配合的第一端(26)和与所述滑动元件(24)配合的第二端(28),以便驱动所述滑动元件(24),所述滑动元件(24)包括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滑动元件(24)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30)中,所述孔腔(30)布置在所述力传递棒(14)中,所述滑动元件(24)配置为由所述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驱动,以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处于所述变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滑动元件(24)包括具有第一止动件(34)的凹槽(32),所述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被配置为在所述凹槽(32)内部滑动,所述链接棒(22)还被配置为当所述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与所述第一止动件(34)接触时,朝向所述孔(30)的第一端(36)驱动所述滑动元件(24)。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孔腔(30)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是压缩弹簧。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把手(1)还包括障碍物检测系统,所述障碍物检测系统被配置为测量是否存在妨碍所述抓握构件被移向所述齐平位置的障碍物,所述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位于所述抓握构件上的传感器(90)。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当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障碍物检测系统控制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使得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参与将所述抓握构件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1),包括:‑抓握构件(4),可在齐平位置、激活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致动机构(6),包括第一返回器件(8),第一返回器件配置为朝向停靠位置驱动第一致动机构(6),以便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第二致动机构(10),包括第二返回器件(12),第二返回器件配置为驱动第二致动机构(10),以便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把手(1)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返回器件(8)和第二返回器件(12)不足以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返回器件参与(18)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A·盖琳,G·德斯普雷奥克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蓓亚智连科创零件(意大利)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