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工装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70679发布日期:2024-03-22 10:2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工装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导引头,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工装与方法。
背景技术:
向轴导引头稳定平台的结构形式作为导引头伺服稳定的承载机构,对导引头的隔离度、跟踪精度、高低温性能等多项指标具有关键性作用,轴系结构形式不同,装配方式不同,极大影响导引头的轴向间隙,也会对后期轴向间隙的调整难易程度产生影响。现有的轴系结构以轴承座和轴承压板为主,需要在装配前确定需要预留的轴向间隙,采用加减调整垫的方式达到设计要求,这就需要对结构件有严格的时效处理,同时精确计算预留间隙,后续装配完成后若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多次拆装进行调试。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安装时只需预留轴向间隙,在后续精确调节时,不需再次拆装,可以通过拧动轴承压圈随时调节到要求的轴向间隙。

2、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包括电机侧轴系、旋变侧轴系、内框、外框;

4、内框位于外框内;

5、外框的右侧设置有右通孔,右通孔包括同轴的轴承孔和螺纹孔,轴承孔位于靠近内框一侧,螺纹孔位于背离内框一侧,轴承孔的孔径小于螺纹孔的孔径;外框的左侧设置有与右通孔同轴的左通孔;

6、电机侧轴系包括电机轴、右轴承、轴承压圈;电机轴穿过右通孔后与内框的右侧固定;右轴承的内圈与电机轴过盈配合,且右轴承内圈左端与电机轴上的台接面抵接,右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孔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轴承压圈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轴承压圈左端的凸台与右轴承外圈的右端贴合;

7、旋变侧轴系包括旋变轴、左轴承、轴承压板;旋变轴穿过左通孔后与内框的左侧固定;左轴承内圈与旋变轴过盈配合,且左轴承内圈右端与旋变轴上的台阶面抵接,左轴承外圈与左通孔过盈配合,左轴承的左端与左通孔的左端面平齐;轴承压板与外框右侧螺纹连接,且轴承压板的右端面与左通孔的端面以及左轴承外圈左端贴合。

8、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为阶梯轴,且所述阶梯轴与所述右轴承过盈配合的一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右轴承的宽度;

9、所述右轴承的宽度大于所述右轴承孔的宽度;

10、所述轴承压圈左端的凸台能够伸入所述轴承孔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内框的右侧设置有右沉孔,所述电机轴的左端与所述右沉孔形状配合;

12、所述内框的左侧设置有左沉孔,所述旋变轴的右端与所述左沉孔形状配合。

13、进一步地,所述旋变轴为中空轴,所述旋变轴与所述内框的左侧通过螺钉连接;

14、所述电机轴为中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内框的右侧通过螺钉连接。

15、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机和旋变;

16、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框绕所述电机轴和所述旋变轴的轴线转动;

17、所述旋变与所述旋变轴连接,用于测量所述内框的转动角度。

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两轴平台轴系结构装配用止动工装,用于上述的一种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的装配,所述止动工装包括电机轴延长件和止动螺母;

19、所述电机轴延长件为阶梯管状,包括小管段和大管段;所述小管段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大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轴承压圈的内径;

20、所述止动螺母设置有与内螺纹,所述止动螺母与所述小管段螺纹配合;

21、所述电机轴延长件能够与所述电机轴的右侧通过螺钉同轴连接,且所述止动螺母与所述小管段螺纹配合后,所述止动螺母的左端抵接于所述右轴承内圈的右端。

22、进一步地,所述止动螺母设置有径向通孔,用与插入顶丝。

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利用上述的止动工装对上述的一种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的装配,该方法包括:

24、步骤一:将所述右轴承、所述电机轴、所述止动工装装配,使所述右轴承过盈配合装配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止动螺母的右端抵接于所述右轴承内圈的右端;将所述左轴承与所述旋变轴过盈配合装配;

25、步骤二:将所述内框放入所述外框内,并将所述旋变轴右端与所述左通孔对准,并使所述左轴承左端位于所述左通孔的左端外部;然后将所述轴承压板与所述左通孔端部螺纹连接,在所述轴承压板与所述左通孔端部螺纹连接的过程中,所述轴承压板的右端面将所述左轴承与所述旋变轴右端一起向所述左通孔中压入,直至所述轴承压板的右端面与所述左通孔的左端面贴合;

26、步骤三:将所述旋变轴的右端与所述内框的左侧固定连接;

27、步骤四:将所述电机轴左端与所述内框右侧固定连接,并使所述右轴承与所述轴承孔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且使所述右轴承右端从所述轴承孔中伸出;

28、步骤五:将所述轴承压圈拧入所述螺纹孔中,直至所述轴承压圈左端的凸台与所述右轴承外圈右端接触;

29、步骤六:测量轴向间隙,并慢慢拧入所述轴承压圈,使所述轴承压圈左端的凸台对所述右轴承外圈的右端施加向左的力,直至所述轴向间隙测量结果满足要求。

3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一将所述右轴承、所述电机轴、所述止动工装装配过程中,在所述止动螺母的径向通孔中插入顶丝,使所述右轴承与所述电机轴固定,并且在所述旋变轴上安装旋变轴延长工装;

31、所述旋变轴延长工装具有平面,用于打表测量轴向间隙。

32、有益效果:

33、1、内框位于外框内;外框的右侧设置有右通孔,右通孔包括同轴的轴承孔和螺纹孔,轴承孔位于靠近内框一侧,螺纹孔位于背离内框一侧,轴承孔的孔径小于螺纹孔的孔径;外框的左侧设置有与右通孔同轴的左通孔;电机侧轴系包括电机轴、右轴承、轴承压圈;电机轴穿过右通孔后与内框的右侧固定;右轴承的内圈与电机轴过盈配合,且右轴承内圈左端与电机轴上的台接面抵接,右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孔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轴承压圈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轴承压圈左端的凸台与右轴承外圈的右端贴合;旋变侧轴系包括旋变轴、左轴承、轴承压板;旋变轴穿过左通孔后与内框的左侧固定;左轴承内圈与旋变轴过盈配合,且左轴承内圈右端与旋变轴上的台阶面抵接,左轴承外圈与左通孔过盈配合,左轴承的左端与左通孔的左端面平齐;轴承压板与外框右侧螺纹连接,且轴承压板的右端面与左通孔的端面以及左轴承外圈左端贴合。

34、如此,安装时只需预留轴向间隙,在后续精确调节时,不需再次拆装,可以通过拧动轴承压圈随时调节到要求的轴向间隙。

35、2、阶梯轴与右轴承过盈配合的一段的长度小于右轴承的宽度;右轴承的宽度大于右轴承孔的宽度;轴承压圈左端的凸台能够伸入轴承孔内。

36、如此,通过拧动轴承压圈能够使轴承压圈上的凸台对右轴承外圈右端施加向左的推力,进而调整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轴向间隙。

37、3、内框的右侧设置有右沉孔,电机轴的左端与右沉孔形状配合;内框的左侧设置有左沉孔,旋变轴的右端与左沉孔形状配合。如此,能够便于内框与电机轴以及旋变轴的连接。

38、4、电机轴延长件为阶梯管状,包括小管段和大管段;小管段上设置有外螺纹;大管段的外径小于轴承压圈的内径;止动螺母设置有与内螺纹,止动螺母与小管段螺纹配合;电机轴延长件能够与电机轴的右侧通过螺钉同轴连接,且止动螺母与小管段螺纹配合后,止动螺母的左端抵接于右轴承内圈的右端。

39、如此,在装配时能够通过止动工装将右轴承固定于电机轴,有效避免因公差问题及装配过程的不规范导致的右轴承与电机轴产生相对滑移的问题。

40、5、止动螺母设置有径向通孔,用与插入顶丝。如此,能够避免振动等外力引起止动螺母运动,使右轴承的固定更加可靠。

41、6、旋变轴延长工装具有平面,方便用于打表测量轴向间隙,而且,由于电机轴延长件为阶梯管状,也具有端面,也方便用于打表测量轴向间隙。当在旋变轴延长工装和电机轴延长件的平面上同时打表测量轴向间隙时,只需使电机轴、旋变轴、内框构成的整体在电机轴轴向向左或向右运动到极限就能测出可调轴向间隙的导引头两轴平台轴系结构的轴向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