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85982发布日期:2023-10-11 09:4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执手锁,特别涉及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门执手内外联锁结构,内执手与外执手的联锁结构相同,都是通过活动锁件与锁定件的配合实现执手锁定,其完全依靠推动件推动使内外把手处于解锁或锁定状态,而基于人们长久以来的使用习惯,用户在开门时下意识都是握住执手转动,发现无法转动时才会想起通过推动件解锁,而推动件置于内面板上,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联锁结构所达到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外执手转动,传统的联锁结构是同时限制了内外执手转动,因此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仍有较大优化空间,因此提供需要一种使用更方便、更贴合人们使用习惯的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更方便,更贴合人们使用习惯的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包括内执手、内面板、外执手和外面板,内执手和外执手分别与相应的内面板和外面板装配,所述的内面板内设有与内执手同步转动的快开件,还包括活动锁件,所述活动锁件连接有用于供外力驱动其相对于内面板做直线运动的推动件,所述外面板内设有与外执手同步转动的锁定件,还包括联动锁件,所述活动锁件与联动锁件联动配合,当所述活动锁件受推动件的外力作用朝快开件方向运动时,所述联动锁件同步运动直至与锁定件锁定配合限制外执手转动,当所述内执手转动时,快开件同步转动并带动活动锁件复位,所述联动锁件与活动锁件同步运动直至与锁定件分离从而解除对外执手的转动限制。

3、所述的活动锁件具有贴合部,所述快开件外壁具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至快开件圆心的直径大于快开件外壁与其圆心的直径,当所述内执手转动时,快开件的推动部与活动锁件的贴合部接触并带动活动锁件复位。

4、所述的锁定件具有锁块,对应地,所述联动锁件具有锁槽,当联动锁件的锁槽与锁定件的锁块配合锁定后限制外执手转动,当联动锁件随活动锁件同步运动至其锁槽与锁定件的锁块分离时,外执手解除转动限制。

5、所述的活动锁件固定设有联动杆,对应地,联动锁件上设有供联动杆插入的卡孔或联动套,活动锁件与联动锁件通过联动杆与联动套配合实现同步运动。

6、所述的内面板具有供推动件与活动锁件安装的开口或开孔,当内面板下端设置开口时,推动件与活动锁件末端装配;当内面板表面设置开孔时,推动件通过螺钉与活动锁件固定装配,且开孔可供推动件的螺钉做直线往复运动。

7、当活动锁件通过内面板下端开口与推动件安装时,所述活动锁件通过第一盖板限制其自身与内面板脱离,所述第一盖板与内面板螺钉固定,且第一盖板设有供联动杆活动的第一活动孔。

8、所述的联动锁件通过第二盖板限制其自身与外面板脱离,所述第二盖板与外面板螺钉固定,且第二面板设有供联动杆活动的第二活动孔。

9、所述的活动锁件与联动锁件均设有用于定位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定位槽,所述活动锁件与第一盖板或内面板之间通过弹性定位机构配合实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弹性定位,所述联动锁件与第二盖板或外面板之间通过弹性定位结构配合实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弹性定位。

10、所述的弹性定位机构为设置内面板和外面板上的弹珠和弹簧,或是设置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的弹片,弹片末端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起。

11、所述的快开件的推动部具有在转动时与活动锁件的贴合部首先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介于快开件的推动部和快开件与贴合部相贴合的表面之间,该接触部为圆弧过渡。

12、所述的外面板具有保险孔,所述联动锁件对应保险孔的位置具有可供工具拨动联动锁件的解锁槽,还包括与保险孔形状一致的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弹性塞入保险孔内,所述橡胶塞表面与外面板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且其表面颜色与外面板漆面颜色一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本装置通过推动件控制活动锁片与联动锁片同步运动,使联动锁片与外执手的锁定件锁定,从而限制外执手转动,解锁则通过内执手转动,通过快开件带动活动锁件复位,从而同步带动联动锁件同步运动与锁定件分离解锁,从而实现外执手的解锁,整体结构简单,更加贴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使用更加方便,非常实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包括内执手、内面板、外执手和外面板,内执手和外执手分别与相应的内面板和外面板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面板内设有与内执手同步转动的快开件,还包括活动锁件,所述活动锁件连接有用于供外力驱动其相对于内面板做直线运动的推动件,所述外面板内设有与外执手同步转动的锁定件,还包括联动锁件,所述活动锁件与联动锁件联动配合,当所述活动锁件受推动件的外力作用朝快开件方向运动时,所述联动锁件同步运动直至与锁定件锁定配合限制外执手转动,当所述内执手转动时,快开件同步转动并带动活动锁件复位,所述联动锁件与活动锁件同步运动直至与锁定件分离从而解除对外执手的转动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锁件具有贴合部,所述快开件外壁具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至快开件圆心的直径大于快开件外壁与其圆心的直径,当所述内执手转动时,快开件的推动部与活动锁件的贴合部接触并带动活动锁件复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件具有锁块,对应地,所述联动锁件具有锁槽,当联动锁件的锁槽与锁定件的锁块配合锁定后限制外执手转动,当联动锁件随活动锁件同步运动至其锁槽与锁定件的锁块分离时,外执手解除转动限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锁件固定设有联动杆,对应地,联动锁件上设有供联动杆插入的卡孔或联动套,活动锁件与联动锁件通过联动杆与联动套配合实现同步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面板具有供推动件与活动锁件安装的开口或开孔,当内面板下端设置开口时,推动件与活动锁件末端装配;当内面板表面设置开孔时,推动件通过螺钉与活动锁件固定装配,且开孔可供推动件的螺钉做直线往复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活动锁件通过内面板下端开口与推动件安装时,所述活动锁件通过第一盖板限制其自身与内面板脱离,所述第一盖板与内面板螺钉固定,且第一盖板设有供联动杆活动的第一活动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锁件通过第二盖板限制其自身与外面板脱离,所述第二盖板与外面板螺钉固定,且第二面板设有供联动杆活动的第二活动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锁件与联动锁件均设有用于定位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定位槽,所述活动锁件与第一盖板或内面板之间通过弹性定位机构配合实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弹性定位,所述联动锁件与第二盖板或外面板之间通过弹性定位结构配合实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弹性定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定位机构为设置内面板和外面板上的弹珠和弹簧,或是设置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的弹片,弹片末端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起。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开件的推动部具有在转动时与活动锁件的贴合部首先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介于快开件的推动部和快开件与贴合部相贴合的表面之间,该接触部为圆弧过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面板具有保险孔,所述联动锁件对应保险孔的位置具有可供工具拨动联动锁件的解锁槽,还包括与保险孔形状一致的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弹性塞入保险孔内,所述橡胶塞表面与外面板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且其表面颜色与外面板漆面颜色一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执手内外快开联锁结构,包括内执手、内面板、外执手和外面板,内执手和外执手分别与相应的内面板和外面板装配,本装置通过推动件控制活动锁片与联动锁片同步运动,使联动锁片与外执手的锁定件锁定,从而限制外执手转动,解锁则通过内执手转动,通过快开件带动活动锁件复位,从而同步带动联动锁件同步运动与锁定件分离解锁,从而实现外执手的解锁,整体结构简单,更加贴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使用更加方便,非常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何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田县亮杰锁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