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加工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2266发布日期:2023-09-16 21:0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配重加工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装夹工装,尤其涉及配重加工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1、在对叉车配重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叉车配重进行装夹。叉车配重整体呈弧面状,弧面中部具有窗口,配重两端下部具有避让叉车车轮的缺口。现有的配重固定工装,参见图1和图2,具有一个底板、供配重开口两端抵靠的立架、压紧在配重窗口处的压紧组件(压板、螺杆、螺帽以及顶杆)以及支撑在缺口处的多个支撑架,装夹时,压板的一端紧压在配重窗口处,顶杆紧顶在压板的另一端。但是,这种装夹结构,由于顶杆的高度是固定的,在配重放置偏差、底板变形或者顶杆变形时(配重重量较大,很容易引起底板、螺杆、顶杆等弯折变形),顶杆的顶端由于高度偏差很难紧顶在压板远离配重的一端,进而导致装夹牢固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配重装夹牢固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2、配重加工固定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所述第一立架具有供配重开口端两侧抵靠的抵靠面;所述第二立架的顶端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竖直设置,所述螺杆上套装有紧压在配重窗口处的压板,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将压板压紧的螺帽,所述第二立架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杆通过螺纹连接竖直设置在第二立架上,且第一调节杆的顶端顶靠在压板远离配重的一端。

3、一方面,顶靠压板远离配重一端的第一调节杆的高度可调,使第一调节杆可始终对压板远离配重的一端施加向上的顶力,通过杠杆原理,使压板靠近配重的一端始终紧压在配重的窗口上,避免配重放置偏差、底板变形或者顶杆变形等导致的压板难以将配重压紧的问题,保证工装对配重的定位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螺杆和第一调节杆通过第二立架支撑,而不是传统的螺杆和顶杆直接固定在底板上,装夹时,压板稍微拿起即可,装夹方便,同时,立架对螺杆还具有保护作用,降低装夹时磕碰导致丝牙损坏的可能,且整体强度更高,不易弯折变形。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配重加工固定工装,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支撑在配重缺口处的第一支撑架。、

5、第一支撑架支撑在配重缺口处,其上端顶靠在配重缺口的顶壁上,对配重整体进行支撑,提高配重装夹后整体稳固性。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配重加工固定工装,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支撑在配重缺口处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第一支撑架远离第一立架的一侧。

7、通过第二支撑架,进一步对配重进行支撑,提升装夹牢固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配重加工固定工装,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都竖直设置。

9、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都螺纹连接调节杆,通过转动调节杆,调节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型号或者放置偏差导致的支撑高度不同的问题。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顶靠压板远离配重一端的第一调节杆的高度可调,使第一调节杆可始终对压板远离配重的一端施加向上的顶力,通过杠杆原理,使压板靠近配重的一端始终紧压在配重的窗口上,避免配重放置偏差、底板变形或者顶杆变形等导致的压板难以将配重压紧的问题,保证工装对配重的定位固定作用;

12、(2)螺杆和第一调节杆通过第二立架支撑,而不是传统的螺杆和顶杆直接固定在底板上,装夹时,压板稍微拿起即可,装夹方便,同时,立架对螺杆还具有保护作用,降低装夹时磕碰导致丝牙损坏的可能,且整体强度更高,不易弯折变形。



技术特征:

1.配重加工固定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立架(2)和第二立架(3),所述第一立架(2)具有供配重(9)开口端两侧抵靠的抵靠面(21);所述第二立架(3)的顶端设置有螺杆(31),所述螺杆(31)竖直设置,所述螺杆(31)上套装有紧压在配重窗口处的压板(32),所述螺杆(31)上螺纹连接有将压板(32)压紧的螺帽(33),所述第二立架(3)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杆(34),所述第一调节杆(34)为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杆(34)通过螺纹连接竖直设置在第二立架(3)上,且第一调节杆(34)的顶端顶靠在压板(32)远离配重(9)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加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支撑在配重缺口处的第一支撑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加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支撑在配重缺口处的第二支撑架(5),所述第二支撑架(5)位于第一支撑架(4)远离第一立架(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加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41),第二支撑架(5)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杆(51),所述第二调节杆(41)和第三调节杆(51)都竖直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装夹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配重加工固定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所述第一立架具有供配重开口端两侧抵靠的抵靠面;所述第二立架的顶端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竖直设置,所述螺杆上套装有紧压在配重窗口处的压板,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将压板压紧的螺帽,所述第二立架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杆通过螺纹连接竖直设置在第二立架上,且第一调节杆的顶端顶靠在压板远离配重的一端。顶靠压板远离配重一端的第一调节杆的高度可调,使压板靠近配重的一端始终紧压在配重的窗口上,避免配重放置偏差、底板变形或者顶杆变形等导致的压板难以将配重压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谭涛,李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