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9214发布日期:2024-03-01 12:1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


背景技术:

1、钢铁行业中使用的短应力线轧机,一般采用全连轧生产模式,由于轧机工况环境较差,轧制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载荷,使用一段时间后,轧机的拉杆、轴承座、支承座及箱体等接触面之间磨损严重,造成轧机工作异常,影响轧制产品的质量。

2、轧机维修时,需严格控制两根拉杆之间的中心距尺寸,其对后续的轧机装配精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两根拉杆之间的中心距标定,是通过测量两根拉杆前后端中心距确认的,如果拉杆两端中心距一致,支承座之间间距存在误差,则需要在相应的支承座上采取如堆焊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支承座两端上下间距保持一致。

3、现有的轧机维修时,由于缺少精确的定位控制,两根拉杆两端中心距测量后,无法进行准确的标定以确定支承座的磨损部位及磨损量,影响支承座与轧机轴承座之间装配精度,维修效率也较低,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高效、操作方便的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所述轧机具有拉杆组件,拉杆组件包括拉杆及装配在拉杆中部的支承座,所述的工装平台具有平台板,平台板上左右间距设有两套放置拉杆组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前后间距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底部与平台板固定,支撑板顶部具有与拉杆外圆相配合的内凹弧形面,拉杆组件的拉杆支撑于支撑板的内凹弧形面内、支承座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两个支承座径向外侧两端和内侧中部分别设有用于调节两根拉杆之间中心距的第一顶丝,两个支承座轴向两端外侧分别设有调节两根拉杆轴向尺寸的第二顶丝,两个支承座径向外侧中间位置设有调节支承座水平的第三顶丝。

3、为提高支撑板的强度,所述的支撑板两侧面分别焊接固定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底部与平台板固定。

4、进一步地,所述的平台板上对应于第一顶丝位置固定有第一调节座、对应于第二顶丝位置固定有第二调节座、对应于第三顶丝位置固定有第三调节座,第一顶丝与第一调节座上端螺纹连接,第二顶丝与第二调节座上端螺纹连接,第三顶丝与第三调节座上端螺纹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准确地标定两根拉杆间的中心距,保证两根拉杆在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维修人员准确测量出支承座间的尺寸,确定支承座上的磨损部位进行修补,满足与轴承座的公差配合要求,有利于提高维修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所述轧机具有拉杆组件,拉杆组件包括拉杆(1)及装配在拉杆(1)中部的支承座(2),其特征是:所述的工装平台具有平台板(3),平台板(3)上左右间距设有两套放置拉杆组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前后间距设置的支撑板(4),支撑板(4)底部与平台板(3)固定,支撑板(4)顶部具有与拉杆(1)外圆相配合的内凹弧形面(4-1),拉杆组件的拉杆(1)支撑于支撑板(4)的内凹弧形面(4-1)内、支承座(2)位于两个支撑板(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板(4)两侧面分别焊接固定有加强筋板(8),加强筋板(8)底部与平台板(3)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平台板(3)上对应于第一顶丝(5)位置固定有第一调节座(9)、对应于第二顶丝(6)位置固定有第二调节座(10)、对应于第三顶丝(7)位置固定有第三调节座(11),第一顶丝(5)与第一调节座(9)上端螺纹连接,第二顶丝(6)与第二调节座(10)上端螺纹连接,第三顶丝(7)与第三调节座(11)上端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具有平台板,平台板上左右间距设有两套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前后间距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底部与平台板固定,支撑板顶部具有内凹弧形面,拉杆组件的拉杆支撑于支撑板的内凹弧形面内、支承座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两个支承座径向外侧两端和内侧中部分别设有用于调节两根拉杆之间中心距的第一顶丝,两个支承座轴向两端外侧分别设有调节两根拉杆轴向尺寸的第二顶丝,两个支承座径向外侧中间位置设有调节支承座水平的第三顶丝。本技术可准确地标定两根拉杆间的中心距,保证两根拉杆在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维修人员准确测量出支承座间的尺寸,确定支承座上的磨损部位进行修补,提高了维修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尹桃源,周辉,汪启高,赵波,胡献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