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

文档序号:37245016发布日期:2024-03-12 19:1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防撞,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


背景技术:

1、智能机器人的防撞机构是为了保护机器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而设计的,这些防撞机构的设计和使用可以减少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的意外碰撞和损坏,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在防撞机构使用过程中,如果采用较大防护结构对智能机器人进行防护,则会影响到机器人使用,但是如果采用较小的防护结构,则会出现防护结构对机器人防护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使其防护机构的使用便利性和防护性能无法同时兼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如果采用较大防护结构对智能机器人进行防护,则会影响到机器人使用,但是如果采用较小的防护结构,则会出现防护结构对机器人防护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使其防护机构的使用便利性和防护性能无法同时兼具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为方形架结构;固定架还包括有:连接架,连接架设置为两组,且连接架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固定架两侧;防护壳,防护壳设置为方形壳结构,且防护壳滑动设置于固定架前端;防护壳前端滑动设置有接触板;防护滑动板,防护滑动板设置为方形板结构,且防护滑动板设置为两组,并且防护滑动板呈对称状滑动设置于防护壳内部。

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还包括有:限制头,限制头设置为方形头结构,且限制头设置为两组,并且限制头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防护滑动板底部两侧;传动架,传动架设置为两组,且传动架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防护滑动板后端下方。

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还包括有:限位支柱,限位支柱设置为圆形柱结构,且限位支柱设置为四组,并且限位支柱呈对称状安装设置于防护滑动板后端;传动架与限位支柱之间滑动连接;限位支柱与传动架之间安装设置有弹簧;连接支柱,连接支柱设置为圆形柱结构,且连接支柱设置为四组,并且连接支柱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防护壳后端。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还包括有:限制板,限制板设置为圆形板结构,且限制板固定设置于连接支柱一端;缓冲连接板,缓冲连接板设置为方形板结构,且缓冲连接板固定设置于固定架一端;缓冲连接头,缓冲连接头设置为四组,且缓冲连接头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缓冲连接板两侧;缓冲连接头与连接支柱之间滑动连接,并且防护壳与缓冲连接板之间安装设置有弹簧。

7、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板还包括有:连接块,连接块设置为条形块结构,且连接块设置为两组,并且连接块呈对称状固定设置于接触板一侧;限制滑头,限制滑头设置为方形头结构,且限制滑头设置为两组,并且限制滑头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连接块两端;限制滑头与防护壳之间滑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板还包括有:限制卡槽,限制卡槽设置为方形槽结构,且限制卡槽开设于限制滑头一侧;限制卡槽与限制头;传动接头,传动接头固定设置于限制滑头另一侧;传动接头与防护壳之间安装设置有弹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通过接触板与防护滑动板的配合,当机器人出现碰撞时,触板会与碰撞面接触,接触板通过连接块带动限制滑头移动,使其限制滑头带动限制卡槽与限制头相重合,使其防护滑动板能够进行移动,防护滑动板会在传动架与限位支柱之间弹簧的带动下向外弹出,对机器人上下两端进行防护,从而保证防护机构体积的前提下,也能保证防护机构的防护面积。

11、通过接触板的设置,当机器人出现碰撞时,通过接触板被触发,限制滑头带动限制卡槽与限制头相重合,从而使其防护滑动板能够自动触发防护滑动板对机器人进行防护,使其能够快速对机器人进行防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设置为方形架结构;固定架(1)还包括有:连接架(101),连接架(101)设置为两组,且连接架(101)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固定架(1)两侧;防护壳(102),防护壳(102)设置为方形壳结构,且防护壳(102)滑动设置于固定架(1)前端;防护壳(102)前端滑动设置有接触板(2);防护滑动板(103),防护滑动板(103)设置为方形板结构,且防护滑动板(103)设置为两组,并且防护滑动板(103)呈对称状滑动设置于防护壳(102)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还包括有:限制头(104),限制头(104)设置为方形头结构,且限制头(104)设置为两组,并且限制头(104)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防护滑动板(103)底部两侧;传动架(105),传动架(105)设置为两组,且传动架(105)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防护滑动板(103)后端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还包括有:限位支柱(106),限位支柱(106)设置为圆形柱结构,且限位支柱(106)设置为四组,并且限位支柱(106)呈对称状安装设置于防护滑动板(103)后端;传动架(105)与限位支柱(106)之间滑动连接;限位支柱(106)与传动架(105)之间安装设置有弹簧;连接支柱(107),连接支柱(107)设置为圆形柱结构,且连接支柱(107)设置为四组,并且连接支柱(107)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防护壳(102)后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还包括有:限制板(108),限制板(108)设置为圆形板结构,且限制板(108)固定设置于连接支柱(107)一端;缓冲连接板(109),缓冲连接板(109)设置为方形板结构,且缓冲连接板(109)固定设置于固定架(1)一端;缓冲连接头(110),缓冲连接头(110)设置为四组,且缓冲连接头(110)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缓冲连接板(109)两侧;缓冲连接头(110)与连接支柱(107)之间滑动连接,并且防护壳(102)与缓冲连接板(109)之间安装设置有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2)还包括有:连接块(201),连接块(201)设置为条形块结构,且连接块(201)设置为两组,并且连接块(201)呈对称状固定设置于接触板(2)一侧;限制滑头(202),限制滑头(202)设置为方形头结构,且限制滑头(202)设置为两组,并且限制滑头(202)呈对称状一体式设置于连接块(201)两端;限制滑头(202)与防护壳(102)之间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2)还包括有:限制卡槽(203),限制卡槽(203)设置为方形槽结构,且限制卡槽(203)开设于限制滑头(202)一侧;限制卡槽(203)与限制头(104);传动接头(204),传动接头(204)固定设置于限制滑头(202)另一侧;传动接头(204)与防护壳(102)之间安装设置有弹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涉及机器人防撞技术领域,解决了如果采用较大防护结构对智能机器人进行防护,则会影响到机器人使用,但是如果采用较小的防护结构,则会出现防护结构对机器人防护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使其防护机构的使用便利性和防护性能无法同时兼具+的问题。一种智能机器人倾倒防撞机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还包括有:防护壳,防护壳设置为方形壳结构,且防护壳滑动设置于固定架前端;防护壳前端滑动设置有接触板;通过接触板与防护滑动板的配合,防护滑动板会在传动架与限位支柱之间弹簧的带动下向外弹出,对机器人上下两端进行防护,从而保证防护机构体积的前提下,也能保证防护机构的防护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峰,原瑞彬,倪晨玮,马宗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技师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