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刀安全锁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20阅读:77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刀安全锁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刀安全锁定结构,其主要是在一组合刀柄一端藉一具有回复弹性的锁定钮枢设一可供收折的刃刀,在该锁定钮下端及刃刀上枢孔孔缘上分别形成有肋块及嵌槽,对刃刀提供一确实的锁定功能,且可确保操作时的安全。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示意现有折叠刀的俯视图。
图5为现有折叠刀的实施例图。
图6为另一现有折叠刀的立体图。
图7为另一现有折叠刀的剖视图。
现有折叠刀如图4所示,其主要是在刀柄30一端枢设有一刃刀31,于该刃刀31的刀背末端且临近枢接处形成有一卡槽310,又于刀柄30腹部位置形成一鞘槽32,可供刃刀31收折于刀柄30内,于刀柄30脊部位置处枢设有一长形压块33,于压块33一端形成有勾扣部330,可于刃刀31出鞘时,勾扣于刃刀31一端的卡槽310内,使刃刀31藉压块33一端勾扣部330的卡住,形成锁定状态以供使用,又压块33相对于勾扣部330的另端为一按压部331,经施压于该按压部331,可使另端的勾扣部330跷起,以解除其对刃刀31的锁定,又按压部331下方嵌设有一弹片34,该弹片34一端是镶嵌于刀柄30内壁的嵌槽35内,其另端则位于压块33一端的按压部331下方,当按压部331下压时,该弹片34将提供其一回复弹力,使该按压部331回复至原状。
由上可知,现有折叠刀是在刃刀31出鞘时,利用压块33一端勾扣部330的嵌卡挡止,使刃刀31维持于出鞘状态,欲解除锁定时,则施压予压块33另端的按压部331,使相对端的勾扣部33释放刃刀31,俾使其折回刀柄30内的鞘槽32。该结构锁定功能上虽无显着缺点,操作上却存在高度危险性,如图5所示,上述折叠刀赖以解除刃刀锁定状态的按压部331是位于刀柄30的脊部位置,以手握状态示意,其姆指触接于刀柄30脊部的按压部331上,而其他四指则握持于刀柄30的腹部位置,亦即鞘槽32的外侧,当姆指按下按压部331时,其馀四指仍位于鞘槽32外,此时如使用者操作不当或任意甩动刃刀31,使其迅速折回鞘槽32时,则位于鞘槽32外且未及抽回的其他四指,即有遭利刃割伤之虞。
为克服上述折叠刀缺乏安全性的缺点,目前市面上又出现另种锁定方式的折叠刀,如图6所示,其主要是在一刀柄40一端枢设有一刃刀50,又于刀柄40接近刃刀50枢接处位置形成有一内设钢珠41的珠槽42,又如图7所示,刀柄40内侧壁上嵌设有一弹片43,弹片43一端略呈一弯折角度,其端部对应于刃刀50末端,当刃刀50完全出鞘时,弹片43的该端部将顶制于刀刃50末端,使刃刀50藉由弹片43的顶制,维持于出鞘状态,又该弹片43端部亦同时对应于珠槽42上的钢珠41,当按下钢珠41时,钢珠41将推开弹片43,使其端部脱离刃刀50,使刃刀50得折回于刀柄40内。上述折叠刀是将锁定控制装置移至刀柄40侧端,当操作时,姆指及其馀四指可分别握持于刀柄40的两侧端,不用担心为折回的刃刀50割伤,然而弹片43经长期来回推制回复,将有产生弹性疲乏之虞,从而仍将影响其操作安全。
经上述可知,现有折叠刀因构造设计上不完备,致于操作时存在高度危险性,而有彻底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度操作安全的折叠刀锁定结构。
其主要是在刀柄一端以一具有往复弹性的锁定钮枢设一刃刀,又于锁定钮下端与刃刀上的枢孔孔缘分别形成有可相对卡合的肋块及嵌槽,常态下锁定钮将以其肋块嵌卡于刃刀上,以形成一锁定状态,当锁定钮下压,使其肋块脱离刃刀,即可解除锁定,使刀刃出鞘或收折,而确保操作时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刀安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前、后鞘盖相对组成一刀柄,刀柄内分设前、后夹板,该前、后夹板间设有一刃刀,其中前鞘盖及前、后夹板一端分别形成有穿孔,刃刀一端则形成有枢孔,又该枢孔及后夹板上的穿孔孔缘处分别形成有嵌槽,该具有嵌槽的枢孔及穿孔内枢套有一锁定钮。
该锁定钮前端形成有枢柱,并分别穿经前夹板、前鞘盖的穿孔,而露出刀柄外,又于其后端形成有肋块,适对应于刃刀及后夹板上的嵌槽,再后夹板于穿孔外设有一挡片,该挡片与锁定钮底端间连设有一弹簧,以提供锁定钮的回复弹力,以上述结构用于刃刀出鞘或收折时提供一锁定作用。
前述的折叠刀安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前、后夹板间的后侧位置固设一挡条,又于刃刀的刀背后端形成有一凹槽,当其完全出鞘时,挡条的端部将对应抵制于该凹槽上,以维持其出鞘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份,请参阅
图1-3,其主要是由前、后刀鞘盖11、12相对组成一刀柄10,该刀柄10内设有前、后夹板13、14,前、后夹板13、14间分设有一挡条15及一刃刀16,其中挡条15是固设于前、后夹板13、14间的后侧位置,该刃刀16则设于相对的前端位置,又刃刀16刀背后端形成有凹槽162,当刃刀16完全出鞘时,挡条15的前端部将抵制于刃刀16的凹槽162上,使其保持于出鞘状态;又刃16一端形成有枢孔160,枢孔160两端孔缘处分别形成有相通的嵌槽161,该枢孔160及嵌槽161上则穿套有一锁定钮20,该锁定钮20前端形成一枢柱21,其后端则相对形成有肋块22,而枢柱21及肋块22则分别对应于刃刀16上的枢孔160及其嵌槽161,又锁定钮20后端形成有槽孔23,槽孔23内则设有弹簧24;此外于前、后夹板13、14及前鞘盖11前端对应于刃刀16枢孔160处分别形成有穿孔130、140、110,其中后夹板14上穿孔140的孔缘两端亦形成嵌槽141,故锁定钮20在穿经刃刀16的枢孔160后,其前端的枢柱21将依序穿经前夹板13及前鞘盖11上的穿孔130、110,而突出于刀柄10外(请配合参阅图2),又使锁定钮20后端及其肋块22穿套于后夹板14上的穿孔140及其嵌槽141上,另于后夹板14于穿孔140外侧设有一挡片17,藉以挡止锁定钮20后端所设的弹簧24,经组合后即如图2所示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锁定及解除方式详细如以下所述,按刀柄10内的刃刀16无论于完全出鞘或收回状况下,其枢孔160及其嵌槽161是分别对应穿套于锁定钮20后端及其肋块22上,而刃刀16因受锁定钮20上的肋块22限制,而形成一锁定状态(如图2所示),当刃刀16欲由收折状态出鞘或自出鞘状态回折,则由刀柄10外按压枢柱21使锁定钮20下压,当锁定钮20下压,其后端肋块22亦将脱离刃刀16上枢孔160的嵌槽161,此时枢孔160并已枢套锁定钮20的枢柱21上(如图3所示),故刃刀16即得以枢柱21为轴心枢转,而将其出鞘或回折,俟完全出鞘或回折后,刃刀16枢孔160上的嵌槽161又将对应于锁定钮20后端的肋块22,当枢柱21上方压力解除,锁定钮20藉由底部弹簧24提供的回复弹力而上升,其后端的肋块22又将穿套于刃刀16的嵌槽161内,而恢复锁定状态,以维持刀刃16的出鞘或折回状态。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藉刀柄10侧端设一锁定钮20,以控制刃刀16的锁定与否,因此,使用者于操作回折时,可将姆指及其馀四指分别握持于刀柄10的两侧,不用担心为折回的刃刀16所伤,而该锁定钮20的设计不仅可于刃刀16出鞘时产生锁定效果,在其回折后,亦提供相同的锁定作用,于使用时可多一层安全保障,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提供一简便的操作程序,且大幅提高操作时的安全性,兼具有实用性与进步性。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刀安全锁定结构,由前、后鞘盖相对组成一刀柄,刀柄内分设前、后夹板,该前、后夹板间设有一刃刀,其特征在于在其中前鞘盖及前、后夹板一端分别形成有穿孔,刃刀一端则形成有枢孔,又于该枢孔及后夹板上的穿孔孔缘处分别形成有嵌槽,该具有嵌槽的枢孔及穿孔内则枢套有一锁定钮,于该锁定钮前端形成有枢柱,并分别穿经前夹板、前鞘盖的穿孔,而露出刀柄外,又于其后端形成有肋块,适对应于刃刀及后夹板上的嵌槽,再于后夹板穿孔外设有一挡片,该挡片与锁定钮底端间连设有一弹簧,以提供锁定钮的回复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前、后夹板间的后侧位置固设有一挡条,又于刃刀的刀背后端形成有一凹槽,当其完全出鞘时,挡条的端部将对应抵制于该凹槽上,以维持其出鞘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高度操作安全的折叠刀锁定结构,其主要是在刀柄一端以一锁定钮枢设一刃刀,该锁定钮底部设有弹簧,提供其上下往复弹性,又于其下端与刃刀上的枢孔孔缘分别形成有可相对卡合的肋块及嵌槽。常态下锁定钮将以其肋块嵌卡于刃刀上,以形成一锁定状态;当锁定钮下压,使其肋块脱离刃刀,即可解除锁定,使刃刀出鞘或收折,以确保操作时的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B26B1/00GK2180422SQ93244340
公开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4日
发明者林静君 申请人:于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