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97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自行车折叠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自行车上经常在管件之间装设有折叠器,藉以操作管件之间的折叠动作,常见的折叠器有装设于主车架上(以利于将车架折叠)、把手杆与前叉管之间(以利于将把手杆折叠向下)或座杆上(以利于将座垫折叠向下),折叠器的构造组成态样及装设使用的位置颇多。现有技术中,折叠自行车上所装设的折叠器,一般是分有左、右壳体,并于一侧藉由一轴杆穿设而枢接,使得左、右壳体之间可以并拢或以该轴杆为轴心做展开动作;在左、右壳体之间的非枢接侧则设置有一快拆组,该快拆组可在左、右壳体并拢时,对左、右壳体产生锁定作用,使左、右壳体无法自行轻易脱开,因此必须经由操作该快拆组来解开锁定作用,方得以将左、右壳体展开。所以,目前折叠自行车上所装设的折叠器在使用上会区分成以下二种状态:1、折叠器的左、右壳体并拢时(不管快拆组锁定或未锁定),折叠器所搭设的二管件之间未做折叠。2、折叠器的左、右壳体展开时,快拆组一定是未锁定,且折叠器所搭设的二管件之间已做折叠。目前,折叠自行车上所装设的折叠器,当将左、右壳体并拢时并经由操作该快拆组以对折叠器的左、右壳体产生锁定作用,一般将快拆组本身所产生的锁定作用称为第一重锁定作用。因为一般快拆组都具有一操作柄,以方便操作快拆组产生锁定作用或解开锁定作用,亦即不管是要产生锁定作用或是要解开锁定作用,都会操作到该操作柄,因此仅拥有第一重(单重)锁定作用的折叠器在实际使用上,会存在着该操作柄易因受震动或被无意间触及(或撞及)而偏移(解开锁定)的顾虑,尤其折叠自行车是在经常性震动的使用环境中行进移动,故倘在不知觉中该操作柄突然偏移而解开折叠器的锁定,恐将致使骑乘者产生严重灾难。因此后来便有具双重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产生,如图1所示即为第一种常用的具双重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该折叠器具有一左壳体11及一右壳体12,分别与第一、二车管件111、121接合;左、右壳体11、12于一侧藉由一轴杆穿设而枢接,使得左、右壳体11、12可以并拢或以该轴杆为轴心做展开动作;在左、右壳体11、12的非枢接侧则设置有一快拆组13,其外部明显具有一操作手柄131,即用以操作该快拆组13的内部组件变动用;当左、右壳体11、12并拢时,可藉由扳动该操作手柄131向第二车管件121方向并拢,以使该快拆组13的内部组件对左、右壳体11、12产生第一重锁定作用;另外则在该第二车管件121外部固设有一卡体14,为具伸张弹性的材料成形,卡体的开口处做内缩状,当该操作手柄131向第二车管件121方向并拢时会触及该卡体14,并向内挤入以做定位;因此藉由该卡体14对操作手柄131的抓持达成第二重锁定作用。但是这种双重锁定的不足之处在于该卡体14不耐候,较长时间使用时,卡体的伸张弹性将骤降,从而导致第二重锁定作用松散。图2所示则为第二种常用的具双重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折叠器同样具有一左壳体11及一右壳体12,分别与第一、二车管件111、121接合;左、右壳体11、12于一侧藉由一轴杆穿设而枢接,使得左右壳体11、12可以并拢或以该轴杆为轴心做展开动作;在左、右壳体11、12的非枢接侧则设置有一快拆组13,其外部由一操作手柄131操作该快拆组13内部组件的变动动作;当左、右壳体11、12并拢时,扳动该操作手柄131向第二车管件121方向并拢可使该快拆组13的内部组件对左、右壳体11、12产生第一重锁定作用;另,该操作手柄131上开设有一插孔132,而在该第二车管件121上邻近该插孔132处装设有一可扳动作上下偏转的定位装置15,主要为其底部具有一^^掣块151,因此当该操作手柄131向第二车管件121方向完全并拢时,即可扳动该定位装置15向操作手柄131方向偏转,如图3所示,使得该卡掣块151抵进该插孔132做定位;因此藉由该卡掣块151对操作手柄131的卡掣达成第二重锁定作用。但是这种双重锁定的不足之处在于该定位装置15为简单枢接于该第二车管件121上,因此在使用过程种会经常性受震动而易松散,导致在操作折叠自行车做折叠动作时,必须有一手顾着该定位装置15不要落下,使得操作折叠自行车做折叠的动作变得极为不顺。再者,当该定位装置15松散时,亦可能发生在骑乘过程中,因该定位装置15的卡掣块151跳离该插孔132,而使第二重锁定作用突然解除,连带导致不可预测之危险。·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该折叠器具备双重锁定作用,大大提高了折叠自行车使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操作柄和加强锁定机构,所述第一、二壳体的一侧通过枢轴相互铰接,所述第一、二壳体的贴合面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上居中开设有一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的内侧面上相对开设有第一、二插槽,固接筒嵌置并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并在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侧面上开设有一外插孔,另有第一穿轴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插槽和固接筒,在所述第一穿轴的外侧套设有一扭力弹性件,并在所述第一穿轴的外侧面上定位设有一受卡杆;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侧上居中开设有一第二缺口,第二穿轴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插置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一对呈相对设置的内侧面中;所述操作柄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穿轴的外侧,以折叠器展开状态为基准,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能够抵顶于所述受卡杆,另在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中空容置腔,该容置腔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为呈开口状的腔口,在该容置腔的外侧上还开设有一限位长槽,所述限位长槽与所述容置腔的内部相通;所述加强锁定机构由弹性件、卡掣杆和操作钮组成,所述弹性件和卡掣杆均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且所述卡掣杆背向所述腔口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弹性件,另在所述卡掣杆上对应所述限位长槽开设有一第一接合孔,所述操作钮可拆卸活动置于所述限位长槽中,并能够带动所述卡掣杆朝向所述腔口的另一端卡接和脱离于所述固接筒上的外插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一抵接件,所述抵接件沿所述固接筒的径向穿设过所述第一壳体并置于所述固接筒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与所述固接筒相套接的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上开设有一内插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一端上形成有一承窝,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活动插置于所述承窝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上形成有一承窝,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一端活动插置于所述承窝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长槽背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上形成有一第一承窝,所述操作钮活动置于所述第一承窝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折叠器展开状态为基准,在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上还定位设有一卡接筒,所述卡接筒与所述限位长槽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卡接筒能够抵顶于所述受卡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壳体呈相背向设置的两侧面分别对应连接于自行车不同端的第一、二管件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折叠自行车折叠器主要在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上居中开设有一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的内侧面上相对开设有第一、二插槽,固接筒嵌置并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并在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侧面上开设有一外插孔,第一穿轴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插槽和固接筒;以及在操作柄朝向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中空容置腔,并在该容置腔的外侧上开设有一与容置腔相通的限位长槽,加强锁定机构由弹性件、卡掣杆和操作钮组成,弹性件和卡掣杆均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操作钮可拆卸活动置于限位长槽中,并能够带动卡掣杆沿其轴向往复移动;这样当折叠器的第一、二壳体并拢,并将操作柄往第一壳体扳动进行第一重锁定作用时,该卡掣杆朝向容置腔腔口的一端便会偏转到达该外插孔位置,并与该外插孔完成卡接接合,实现第二重锁定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器具备双重锁定作用,大大提高了折叠自行车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图1为现有技术第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第二种折叠自行车折叠器的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第二种折叠自行车折叠器的另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述第一壳体另一侧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中第一穿轴上内插槽与固接筒上外插孔的一位置关系不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中第一穿轴上内插槽与固接筒上外插孔的另一位置关系不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自行车折叠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中操作柄及加强锁定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展开状态的一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自行车折叠器中第一、二壳体相并拢状态的一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处于第一重锁定作用状态的一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自行车折叠器进行第二重锁定作用的一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处于第二重锁定作用状态的一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中第一穿轴与固接筒的一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中第一穿轴与固接筒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安装在折叠自行车的把手杆与前叉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1——左壳体 12——右壳体111——第一车管件121——第二车管件13——快拆组131——操作手柄132-插孔14-卡体15-定位装置151-卡掣块3-折叠器31-第一壳体311-第一缺口3111-第一插槽3112——第二插槽312——第一穿轴3123——内插槽313——扭力弹性件314——受卡杆315——固接筒3151——抵接件3152——外插孔3153——承窝316——第一管件32-第二壳体321-第二缺口322——第二穿轴323——枢轴324——第二管件33——操作柄331——接合块体332——卡接筒333——容置腔3331——腔口3332-容置口3333-塞口件334-限位长槽335-承窝34——加强锁定机构 341——弹性件342——卡掣杆3421——第一接合孔343——操作钮3431——第二接合孔3432-接合件41-把手杆42——前叉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 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装设于折叠自行车上使用的折叠器3,包括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操作柄33和加强锁定机构34,所述第一、二壳体的一侧通过枢轴323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一、二壳体的贴合面相匹配;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上居中开设有一第一缺口 311,该第一缺口的内侧面上相对开设有第一插槽3111、第二插槽3112,固接筒315嵌置并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3112,在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侧面上开设有一外插孔3152,并还设有一抵接件3151,所述抵接件沿所述固接筒的径向穿设过所述第一壳体并置于所述固接筒中,能够加固所述固接筒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连接;另有第一穿轴312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插槽3111和固接筒315,另在所述第一穿轴的外侧套设有一扭力弹性件313,在所述第一穿轴的外侧面上定位设有一受卡杆314,该第一穿轴312仅受扭力弹性件313的限制,不受其它外力作用时,该第一穿轴连同受卡杆314会呈现一特定角度(图4所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与所述固接筒315相套接的所述第一穿轴312的一轴端上开设有一内插槽3123,相对于第一壳体31而言,所述外插孔3152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但所述内插槽3123的位置则会随着第一穿轴312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而就所述固接筒315与第一穿轴相套接的相关位置而言,所述外插孔3152和内插槽3123是位于同一横截面上(图5所示),只是所述外插孔3152的位置在外缘,而所述内插槽3123的位置在内部(图6所示),然后在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即所述穿轴312除受该扭力弹性件313外,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所述内插槽3123并未对正所述外插孔3152 (图6所示),而是相差一小角度;然后当所述第一穿轴312被带动转动时,所述内插槽3123便会有随着转动而与所述外插孔3152对齐(图7所示);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侧上居中开设有一第二缺口 321,第二穿轴322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插置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一对呈相对设置的内侧面中;另,所述第一、二壳体呈相背向设置的侧面上分别连接于自行车不同端的第一管件316、第二管件324上(图10所示);所述操作柄33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一接合块体331套接于所述第二穿轴322的外侧上,如图9所示,以折叠器展开状态为基准,在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中空容置腔333,该容置腔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为开口状,其中,该容置腔朝向第二穿轴的一端开口为腔口 3331,该容置腔背向第二穿轴的另一端开口为容置口 3332,该容置口 3332可由一塞口件3333 (如埋头螺件)来塞住;另在该容置腔的外侧上还开设有一限位长槽334,所述限位长槽与所述容置腔的内部相通,并在所述限位长槽背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上形成有一第一承窝335 ;而且还在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上还固设有一卡接筒332,所述卡接筒与所述限位长槽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相对两侧;所述加强锁定机构由弹性件341、卡掣杆342和操作钮342组成,所述弹性件和卡掣杆均容置于所述容置腔333中,且所述卡掣杆背向该腔口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弹性件,另在所述卡掣杆上对应所述限位长槽334开设有一第一接合孔3421,所述操作钮342可拆卸活动置于所述第一承窝中,并在所述操作钮342上开设有一第二接合孔3431 ;组装时,由所述卡掣杆342及弹性件341依序自所述容置口 3332容置入所述容置腔333内,然后由该塞口件3333锁接该容置口 3332,并抵住该弹性件341,以提供弹力促使该卡掣杆342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可由该腔口 3331伸出(图4所示);因该第一接合孔3421的位置可对应到该限位长槽334处,因此将该操作钮343置于该承窝335时,该操作钮343的第二接合孔3431即对应到该限位长槽334及该卡掣杆342的第一接合孔3421,而可藉由一接合件3432 (例如螺栓或铆钉类)穿设入该操作钮343的第二接合孔3431及该长槽334而与该卡掣杆342的第一接合孔3421完成固接接合;因此该卡掣杆342在仅受该弹性件341推力(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形下,该接合件3432会位于该限位长槽334的下端,且该卡掣杆342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外伸出该腔口 3331外(如图4和8所示)。该折叠器3的展开状态如图4和10所示,第一、二管件316、324因该折叠器3的展开而呈现折叠状态;然后要将该第一、二管件316、324进行对正(不折叠)时,操作过程如图11和2所示,首先将所述第一壳体31藉由枢轴323转动而向第二壳体32并拢成图11所示的态样,然后扳动所述操作柄33向第一壳体31方向偏转,使其卡接筒332顺势攀住所述受卡杆314的顶面,然后所述卡接筒332会带动所述受卡杆314继续偏转而终越过一最高点后,形成由所述卡接筒332以小角度斜向顶持住所述受卡杆314,且所述受卡杆314斜向向下顶持住第一壳体31,如图12所示,此即为本实施例折叠器3的第一重锁定作用。在所述操作柄33被操作向第一壳体31方向偏转的过程中,所述加强锁定机构34当然会随同所述操作柄33偏转,因此在偏转到一特定角度时,如图13所示,所述卡掣杆342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外伸会触抵到所述固接筒315的外周缘,致所述卡掣杆342会受迫内缩而压缩所述弹性件341,使所述卡掣杆342具备随时外伸的弹力;接着在扳动所述操作柄33继续向第一壳体31方向偏转时,所述卡掣杆342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即沿着所述固接筒315的外周缘滑动,此时该固接筒315的外插孔3152因接近面向上方(以图13的角度而言)且固定不动,故所述卡掣杆342尚无法抵入所述外插孔3152内;另,所述内插槽3123会连同所述穿轴312跟随所述操作柄33同步偏转,故此时所述内插槽3123尚未与该外插孔3152对齐(图13所示)。然后所述操作柄33被操作向第一壳体31方向继续偏转时,在所述操作柄33的卡接筒332完成与受卡杆314间的第一重锁定作用的瞬间,如图14所示,所述内插槽3123恰转动至对齐所述外插孔3152的位置,且所述卡掣杆342也恰移动到所述外插孔3152上方,故瞬间所述卡掣杆342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外插孔3152而向下进(抵)入所述内插槽3123内,故所述卡掣杆342与所述外插孔3152及所述内插槽3123瞬间即完成卡接作用,此即为本实施例折叠器3的第二重锁定作用。完成上述第一、二重锁定作用后,在未解除所述卡掣杆342与所述外插孔3152及内插槽3123之间卡接的第二重锁定作用前,纵使第一重锁定作用被有意或无意动触到,但是仍无法将所述操作柄33向外扳动,致使第一重锁定作用无法解除,故藉由增加第二重锁定作用确实可以增加本实施例折叠器3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当使用者想要将第一、二管件316、324折叠时,必须先解开该折叠器3的第二重锁定作用,然后同时操作解开第一重锁定作用,亦即该折叠器3要进行解开全部锁定状态的操作动作时,必须将解开第二重锁定作用与解开第一重锁定作用连贯操作。首先使用者以手掌握住所述操作柄33时,必须先以手指将所述加强锁定机构34的操作钮343向外侧推动,使连动所述接合件3432带动卡掣杆342内缩(会压缩该弹性件341),使得所述卡掣杆342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脱离与内插槽3123及外插孔3152之间的卡接作用(亦即解开第二重锁定作用);接着将所述操作柄33向外向下扳动,使其卡接筒332带动受卡杆314向外偏转,过程中所述卡接筒332带动受卡杆314越过一最高点后,所述操作柄33即与受卡杆314脱开(恢复图11所示的状态),因此第一重锁定作用亦已解开,而可进行第一、二管件316、324之间的折叠动作。本实用新型旨在强调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器具有可以加强锁定作用的第二重锁定作用,进一步而言,即第一重锁定作用是折叠器基本上应该要有的,所以可以达成第一重锁定作用的构造组成可以有很多种,而非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则在于已具有第一重锁定作用的折叠器,更具有可以产生第二重锁定作用的构造组成。上述实施例中折叠器3是在产生第一重锁定作用时,更同时藉由该加强锁定机构34中的卡掣杆342,由其朝向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外插孔3152向下进(抵)入该内插槽3123内达成卡接,以形成折叠器3的第二重锁定作用。在相同作用原理下,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能够达成第二重锁定作用,最重要在于设置有呈现固接状态的固接筒315与该第一壳体31,因固接筒315上的外插孔3152停留于固定位置,等待所述加强锁定机构34中的卡掣杆342偏转到达时,进入所述外插孔3152内产生卡接作用,如此即完成第二重锁定作用。至于所述第一穿轴上内插槽3123的存在,是并接于所述外插孔3152内端,用以加深所述卡掣杆342进入以产生第二重锁定作用的卡接深度,因此所述内插槽3123具有加强作用的辅助功效,可被视为非绝对必要。因此该固接筒315与所述第一穿轴之间可以有许多构造组成上的变化,而皆会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含括。如图15所示,所述固接筒315插置于第二插槽3112内,并受一径向穿置入该第一壳体31壁体的抵接件3151抵紧,以与所述第一壳体31之间呈现固接状态,然后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再插置入所述固接筒315内呈现套接状态,所述固接筒315上开设有一外插孔3152,但该第一穿轴的一轴端则为平滑外表,不开设任何插槽;因此当该加强锁定机构34中的卡掣杆342随同操作柄33偏转到达时,即进入该外插孔3152内达成第二重锁定作用,如此即使没有该内插槽3123的存在,仍可达成第二重锁定作用。接着,如图16所示,所述固接筒315插置于第二插槽3112内,并受一径向穿置入该第一壳体31壁体的抵接件3151抵紧,以与该第一壳体31之间呈现固接状态,该固接筒315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一端上形成一承窝3153,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以短尺寸插置入该承窝3153内呈现套接状态;或者,也可以设计成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形成一承窝,然后所述固接筒插置入所述承窝内呈现套接状态;所述固接筒315上开设有一外插孔3152,但该第一穿轴的一轴端上则不设任何插槽;因此当该加强锁定机构34中的卡掣杆342随同操作柄33偏转到达时,同样能够进入外插孔3152内达成第二重锁定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器3装设在折叠自行车上,其使用位置并不受拘限,除可装设在主车架上(如上所述者,用以将车架折叠)外,也可以装设在把手杆与前叉管间,用以将把手杆折叠向下,此即如图17所示,将折叠器3装设在把手杆41与前叉管42间,所以实行相同于前述操作手段及步骤时,可藉由将折叠器3展开动作将把手杆41与前叉管42折叠,以及藉由将折叠器3并拢动作将把手杆41与前叉管42对正(不折叠)。因此在相同构造组成及相同技术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器3当然也可以装设在座杆上,并经由相同的操作手段及步骤达成将座垫折叠向下,对此不再多加赘述。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主要是在第一壳体的第一缺口一内侧面上插置入一与第一壳体固接的固接筒,然后第一穿轴的一轴端插置入该固接筒内套接,该固接筒上开设有一外插孔,以及在操作柄上开设有一容置腔,供容设入一加强锁定机构;该加强锁定机构主要包括有一弹性件和 ^掣杆,所述弹性件和卡掣杆均容设于该容置腔内,并于容置腔的侧面连接一操作钮;当折叠器的第一、二壳体并拢,并将操作柄往第一壳体扳动进行第一重锁定作用时,该卡掣杆朝向第二穿轴的一端会偏转到达该外插孔位置,并即与该外插孔完成卡接接合,达成第二重锁定作用;使得折叠器具备双重锁定作用,而且第一、二重锁定作用具有相乘效果,可以使折叠自行车在使用上更具安全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强双重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除具备新颖性外,更因其使用上具有增进功效的事实,而能完全合乎成立专利的要件;然而以上所举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及功效,并非因此来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所有等效结构的改变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类似修改,均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操作柄(33)和加强锁定机构(34),所述第一、二壳体的一侧通过枢轴(323)相互铰接,所述第一、二壳体的贴合面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上居中开设有一第一缺口(311),该第一缺口的内侧面上相对开设有第一、二插槽(3111、3112),固接筒(315)嵌置并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3112),并在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侧面上开设有一外插孔(3152),另有第一穿轴(312)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插槽(3111)和固接筒(315),在所述第一穿轴的外侧套设有一扭力弹性件(313),并在所述第一穿轴的外侧面上定位设有一受卡杆(314); 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侧上居中开设有一第二缺口(321),第二穿轴(322)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插置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一对呈相对设置的内侧面中; 所述操作柄(33)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穿轴(322)的外侧,以折叠器展开状态为基准,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能够抵顶于所述受卡杆(314),另在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中空容置腔(333),该容置腔朝向所述第二穿轴(322)的一端为呈开口状的腔口(3331),在该容置腔的外侧上还开设有一限位长槽(334),所述限位长槽与所述容置腔的内部相通; 所述加强锁定机构由弹性件(341)、卡掣杆(342)和操作钮(342)组成,所述弹性件和卡掣杆均容置于所述容置腔(333)中,且所述卡掣杆背向所述腔口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弹性件,另在所述卡掣杆上对应所述限位长槽(334)开设有一第一接合孔(3421),所述操作钮(342)可拆卸活动置于所述限位长槽中,并能够带动所述卡掣杆(342)朝向所述腔口的另一端卡接和脱离于所述固接筒上的外插孔(3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抵接件(3151),所述抵接件 沿所述固接筒的径向穿设过所述第一壳体并置于所述固接筒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固接筒(315)相套接的所述第一穿轴(312)的一轴端上开设有一内插槽(3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一端上形成有一承窝,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活动插置于所述承窝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轴的一轴端上形成有一承窝,所述固接筒露出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一端活动插置于所述承窝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长槽背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上形成有一第一承窝(335),所述操作钮(342)活动置于所述第一承窝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以折叠器展开状态为基准,在所述操作柄朝向所述第一、二壳体贴合面的一侧面上还定位设有一卡接筒(332),所述卡接筒与所述限位长槽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卡接筒能够抵顶于所述受卡杆(3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壳体呈相背向设置的两侧面分别对应连接于自行车不同端的第一、二管件(316、324) 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加强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器,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居中开设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内相对开设有第一、二插槽,固接筒嵌置并露出于第二插槽,在固接筒露出于第二插槽的侧面上开设外插孔,第一穿轴的轴向两端对应活动套接于第一插槽和固接筒;另在操作柄上开设有中空容置腔,在容置腔的外侧上开设有与其相通的限位长槽,弹性件和卡掣杆均容置于容置腔中,操作钮活动置于限位长槽中,并能够带动卡掣杆沿其轴向往复移动;这样当折叠器的第一、二壳体并拢,并将操作柄往第一壳体扳动进行第一重锁定作用时,该卡掣杆便会偏转到达该外插孔位置,并与该外插孔完成卡接接合,实现第二重锁定作用,大大提高了折叠自行车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3064119SQ20132002883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王平典 申请人:欧亚马自行车(太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