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8494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螺母限力拧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风扇转子各组件之间的装配大多采用螺栓、螺母连接,螺母一般处于敞开的空间可直接拧紧,即使不能直接使用限力扳手,通过常用转接器也可以实现。对于腔内空间足够大的情况,通过形状各异的转接器也可以限力拧紧。螺母限力转接器是机械装配过程中拧紧螺母的常用工具,一般与扭矩扳子配合校准后使用,达到对于扭矩扳子单独使用无法拧紧的螺母按照规定力矩数值进行拧紧的目的。通常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由三部分组成:螺母扭头;连接杆,形状分段各异;扭矩板子接头,连接在一起组成固定的转接器。
[0003]随着技术的进步,改变了风扇叶盘与叶片单独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成风扇整体叶盘,叶片被铸造固化在叶盘上,各级风扇整体叶盘之间以及整体叶盘与后轴颈靠螺栓、螺母连接。螺母一般位于腔内或小孔内,因而给零组件的装配带来了新的困难。普通的转接器已经无法施展。目前尚未发现可以进出小孔、螺母扭头连接杆径向可变并且螺母位置半径,待拧紧螺母中心线距离零件中心线,大于小孔半径的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可以进出小孔并且可以拧紧孔内螺母难题,特提供了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包括扳手扭头1,连杆2,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扭臂后段4,弹簧5,销6,扭臂前段7,扳手头8,D字头螺栓9;
[0006]扭臂后段4与扭臂前段7用销6连接,并安装弹簧5。扭臂后段4与连杆2焊接在一起,扭臂前段7与扳手头8焊接在一起,连杆2与扳手扭头1焊接在一起,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穿过连杆2侧面,两端分别连接连杆2和扭臂前段7。
[0007]所述的风扇整体叶盘与风扇后轴颈组件的连接螺母,共24件,位于小孔内,待紧螺母的位置半径为R112.5,小孔半径为R35。螺母扭臂的一段为两折活动的结构,扭臂前段7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在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两侧靠扭臂后段限位止动,即保证扭臂前段平时或工作时依靠弹簧弹力只能展直伸开成水平,进出零件小孔时拉起悬拉悬索径向收窄成垂直、取出限力拧紧转接器。达到灵活进出,弹开展臂,扭矩板子接头与转动臂扳手头设计为同轴,便于校准合格后使用。各个零件的尺寸依据材料力学理论设计,强度满足抗扭、抗弯、抗剪切力以及变形许可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便于加工制造。
[0008]所述的弹簧5为扭簧。
[0009]将螺母扭头的连接杆的一段为可活动的两折,径向尺寸可变,带水平限位与侧向限位的回转结构,利用悬拉钢锁实现回位折起可以进出小孔,通过弹簧弹开展直接触目标螺母,并与扭矩扳子一同使用达到对螺母进行限力拧紧。
[0010]可转动臂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在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两侧限位止动,即保证转动臂平时或者工作时依靠弹簧弹力只能展直伸开,伸直后相对于扭矩板子接头的变形量可以忽略,进出零件小孔时拉起悬拉悬索径向收窄、取出限力拧紧转接器。达到灵活进出,弹开展臂,扭矩板子接头与转动臂扳手头同轴。将孔内螺母的拧紧轴向转移到孔外同轴位置,实现同轴转化,进而实现拧紧力矩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值转化,达到对螺母进行限力的目的。
[0011]本发明的优点:
[0012]本发明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基于同轴转化,扭头臂径向尺寸可变,水平弹性限位展直,柔性悬拉钢锁收放技术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适应了今后先进风扇整体叶盘设计制造后的装配需要,应用于风扇的装配,解决了零件设计后的装配瓶颈问题。替代了研制自动化机械手的昂贵费用与风险。实现了首创的风扇整体叶盘装配,解决了技术瓶颈。确保了后续动平衡和传动装配工作及其它系列零部件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为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示意图;
[0015]图2为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接触待拧紧螺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6]图3为扭臂后段与扭臂前段零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包括扳手扭头1,连杆2,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扭臂后段4,弹簧5,销6,扭臂前段7,扳手头8,D字头螺栓9;
[0019]扭臂后段4与扭臂前段7用销6连接,并安装弹簧5。扭臂后段4与连杆2焊接在一起,扭臂前段7与扳手头8焊接在一起,连杆2与扳手扭头1焊接在一起,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穿过连杆2侧面,两端分别连接连杆2和扭臂前段7。
[0020]所述的风扇整体叶盘与风扇后轴颈组件的连接螺母,共24件,位于小孔内,待紧螺母的位置半径为R112.5,小孔半径为R35。螺母扭臂的一段为两折活动的结构,扭臂前段7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在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两侧靠扭臂后段限位止动,即保证扭臂前段平时或工作时依靠弹簧弹力只能展直伸开成水平,进出零件小孔时拉起悬拉悬索径向收窄成垂直、取出限力拧紧转接器。达到灵活进出,弹开展臂,扭矩板子接头与转动臂扳手头设计为同轴,便于校准合格后使用。各个零件的尺寸依据材料力学理论设计,强度满足抗扭、抗弯、抗剪切力以及变形许可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便于加工制造。
[0021]将螺母扭头的连接杆的一段为可活动的两折,径向尺寸可变,带水平限位与侧向限位的回转结构,利用悬拉钢锁实现回位折起可以进出小孔,通过弹簧弹开展直接触目标螺母,并与扭矩扳子一同使用达到对螺母进行限力拧紧。
[0022]可转动臂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在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两侧限位止动,即保证转动臂平时或者工作时依靠弹簧弹力只能展直伸开,伸直后相对于扭矩板子接头的变形量可以忽略,进出零件小孔时拉起悬拉悬索径向收窄、取出限力拧紧转接器。达到灵活进出,弹开展臂,扭矩板子接头与转动臂扳手头同轴。将孔内螺母的拧紧轴向转移到孔外同轴位置,实现同轴转化,进而实现拧紧力矩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值转化,达到对螺母进行限力的目的。
[0023]实施例2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包括扳手扭头1,连杆2,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扭臂后段4,弹簧5,销6,扭臂前段7,扳手头8,D字头螺栓9;
[0025]扭臂后段4与扭臂前段7用销6连接,并安装弹簧5。扭臂后段4与连杆2焊接在一起,扭臂前段7与扳手头8焊接在一起,连杆2与扳手扭头1焊接在一起,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穿过连杆2侧面,两端分别连接连杆2和扭臂前段7。
[0026]所述的风扇整体叶盘与风扇后轴颈组件的连接螺母,共24件,位于小孔内,待紧螺母的位置半径为R112.5,小孔半径为R35。螺母扭臂的一段为两折活动的结构,扭臂前段7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在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两侧靠扭臂后段限位止动,即保证扭臂前段平时或工作时依靠弹簧弹力只能展直伸开成水平,进出零件小孔时拉起悬拉悬索径向收窄成垂直、取出限力拧紧转接器。达到灵活进出,弹开展臂,扭矩板子接头与转动臂扳手头设计为同轴,便于校准合格后使用。各个零件的尺寸依据材料力学理论设计,强度满足抗扭、抗弯、抗剪切力以及变形许可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便于加工制造。
[0027]所述的弹簧5为扭簧。
[0028]将螺母扭头的连接杆的一段为可活动的两折,径向尺寸可变,带水平限位与侧向限位的回转结构,利用悬拉钢锁实现回位折起可以进出小孔,通过弹簧弹开展直接触目标螺母,并与扭矩扳子一同使用达到对螺母进行限力拧紧。
[0029]可转动臂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在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两侧限位止动,即保证转动臂平时或者工作时依靠弹簧弹力只能展直伸开,伸直后相对于扭矩板子接头的变形量可以忽略,进出零件小孔时拉起悬拉悬索径向收窄、取出限力拧紧转接器。达到灵活进出,弹开展臂,扭矩板子接头与转动臂扳手头同轴。将孔内螺母的拧紧轴向转移到孔外同轴位置,实现同轴转化,进而实现拧紧力矩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值转化,达到对螺母进行限力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包括扳手扭头(1),连杆(2),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扭臂后段(4),弹簧(5),销(6),扭臂前段(7),扳手头⑶,D字头螺栓(9); 扭臂后段(4)与扭臂前段(7)用销(6)连接,并安装弹簧(5)。扭臂后段(4)与连杆(2)焊接在一起,扭臂前段(7)与扳手头(8)焊接在一起,连杆(2)与扳手扭头(1)焊接在一起,柔性悬拉钢索组件(3)穿过连杆(2)侧面,两端分别连接连杆(2)和扭臂前段(7)。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螺母扭臂的一段为两折活动的结构,扭臂前段(7)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在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两侧靠扭臂后段限位止动,即保证扭臂前段平时或工作时依靠弹簧弹力只能展直伸开成水平,进出零件小孔时拉起悬拉悬索径向收窄成垂直、取出限力拧紧转接器。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5)为扭簧。
【专利摘要】一种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包括扳手扭头,连杆,柔性悬拉钢索组件,扭臂后段,弹簧,销,扭臂前段,扳手头,D字头螺栓;扭臂后段与扭臂前段用销连接,并安装弹簧;扭臂后段与连杆焊接在一起,扭臂前段与扳手头焊接在一起,连杆与扳手扭头焊接在一起,柔性悬拉钢索组件穿过连杆侧面,两端分别连接连杆和扭臂前段。本发明的优点:基于同轴转化,扭头臂径向尺寸可变,水平弹性限位展直,柔性悬拉钢锁收放技术的孔内螺母限力拧紧转接器,解决了零件设计后的装配瓶颈问题。替代了研制自动化机械手的昂贵费用与风险。确保了后续动平衡和传动装配工作及其它系列零部件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IPC分类】B25B23/14
【公开号】CN105479391
【申请号】CN201410539517
【发明人】陈凤明, 张友辉, 赵四洋, 王威, 荀于凌
【申请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