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37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层建筑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内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的救生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大多采用绳轮阻尼或摩擦片来控制人员从一定高度下落的速度,达到救生的目的。绳轮阻尼通过绳与轮摩擦实现减速,在摩擦过程中容易使绳索损坏,甚至出现绳子断裂,特别在雨天的情况下,又容易引起绳与轮的摩擦系数突变,无法实现减速;摩擦片减速易使机构温升过快,摩擦片在较长时间的接合摩擦中易出现烧焦、变形,造成减速机构失效。因此利用这两种减速机构的救生装置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过程中能使绳索完好无损、更加安全可靠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个外套筒、中心转轴、绳圈、绳索和转动支架,转动支架夹装于固定体上,该转动支架的横梁下部固接有两块吊板,外套筒固设于两吊板之间,中心转轴穿过外套筒置于两吊板上,绳圈固定在中心转轴上,绳索绕在绳圈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器,该减速器设于外套筒内,由叶片、弹子和挡块构成,叶片沿纵向设于中心转轴上,挡块固定在外套筒内壁,与叶片呈平行相隔,弹子置于叶片之间,弹子的直径小于挡板和中心转轴上的叶片之间的间隔。绳索可以拉动绳圈带动中心转轴转动,外套筒固定不动,利用弹子作为减速器的阻尼介子,靠弹子存在空间变化时的相互滑动与滚动来增加带叶片的中心转轴与相对于固定的外套筒挡板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减速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叶片上近中心转轴处均设有若干直径大于弹子直径的叶片孔,当叶片转动到水平位置再上转动时,因重力作用,弹子沿叶片向中心转轴端移动,而移动过程中经过叶片孔时掉下来,使叶片转动到垂直时弹子全部从叶片孔掉下,利用弹子集中于叶片上升一端的弹子重力力矩,来减缓中心转轴及叶片的转动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转轴与外套筒的两侧板交接处设有离心摩擦离合器,离心摩擦离合器由摩擦片、弹簧、螺杆和连接臂构成,连接臂固定在中心转轴上,在中心转轴快速转动时,因离心力的作用使摩擦片与摩擦内壁接合产生的摩擦力而达到减速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其中的一吊板上设有回绳机构,由链轮和大小两齿轮构成,链轮和大齿轮连为一体,固定于吊板上,大小齿轮互相啮合,小齿轮固定于中心转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转轴与叶片之间设有棘轮装置,由棘轮套、销钉及弹簧组成,销钉传动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弧面。回绳时,中心转轴转动方向相反,叶片不随中心转轴转动,弹子减速器不对回绳产生减速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筒侧板上设有螺栓孔,螺栓孔上拧有螺塞,螺栓孔用于增减弹子的数量,调节阻力的大小。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利用弹子作为减速的阻尼介子,救生过程中不会摩损绳索,也不会在摩擦中出现烧焦、变形,大大增加安全可靠性;2、将减速器装在外套筒的内部,可避免因雨水而引起的摩擦系数突变,同时可以减少装置的占用空间,再加上采用折叠式吊篮和可转动升降支架使整个装置看上去美观、紧凑;3、外套筒侧面设有有螺栓孔,可增减弹子的数量改变滚筒和外卷筒的转动速度,从而可以方便调整下降速度;4、离心摩擦离合器只在中心转轴快速转动时才产生减速作用,避免中心转轴转动速度慢时所受阻力太大;5、本实用新型设有回绳机构,在完成第一次救生后,能快速使绳子重新规则分层排列在外卷筒上,并使折叠吊篮回到初始位置,快速完成多次救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层建筑救生装置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高层建筑救生装置中弹子减速器的放大A-A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中心转轴与叶片之间棘轮装置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
图1所示高层建筑救生装置中离心摩擦离合器的放大图。

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个外套筒7、中心转轴1、折叠吊篮11、绳索10、绳圈26、转动支架25和减速器,转动支架25可夹装于阳台上,转动支架的横梁6上固接有两块吊板5,外套筒7固设于两吊板之间,外套筒7侧面设有螺栓孔19,螺栓孔上拧有螺塞20;中心转轴1穿过外套筒7置于两吊板5上,其中一吊板上设有由链轮8和大小两齿轮23、24构成的回绳机构,链轮8和大齿轮23连为一体,固定于吊板上,大小齿轮互相啮合,小齿轮24固定于中心转轴1上。中心转轴1与外套筒7的两侧板交接处设有离心摩擦离合器2(如图4所示),离心摩擦离合器2由摩擦片18、弹簧21、螺杆22和固定在中心转轴上的连接臂17构成;绳圈26置于两个外套筒之间,并固定在中心转轴1上,绳索10绕在绳圈上,绳索一头系于折叠吊篮11上;减速器设于外套筒7内,减速器由叶片3、弹子14和挡块4组成,叶片3沿纵向设于中心转轴上,中心转轴与叶片之间设有由棘轮套16、销钉13及弹簧12构成的棘轮装置(如图3所示),销钉13传动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弧面;叶片3用筋板15进行加固,弹子14置于叶片之间,挡块4固定在外套筒7内壁,与叶片3呈平行相隔,弹子14的直径小于挡板4和中心转轴上的叶片3之间的间隔,且在每个叶片近中心转轴上设有若干个直径大于弹子直径的叶片孔9。
在使用前,可以根据情况,参考给定的数据,拧开外套筒侧面的螺塞20,通过螺栓孔19增减减速器内的弹子14的数量,来改变叶片3与挡块4的转动阻力,也就是改变折叠吊篮及篮内被救人员的下降速度;救生时,载人的折叠吊篮下落,外套筒7固定不动,绳索10可以拉动绳圈26带动中心转轴1转动,中心转轴通过棘轮装载带动叶片3转动,叶片从竖直向下开始向上转动时,带动部分弹子与之一起移动,当叶片处于水平位置时,仍有部分弹子位于其上,当叶片继续向上转动时,因重力作用,弹子在叶片上开始沿叶片向中心转轴处移动,经过叶片孔9时,弹子水断从叶片孔掉下,当叶片转动至坚直向上时,叶片上的弹子全部从叶片孔掉下,叶片竖直向上开始向下转动时,叶片上不再有弹子,弹子全部集结在转动至坚直向下的叶片之间,利用弹子作为减速器的阻尼介子,靠弹子存在空间变化时的相互滑动与滚动来增加带叶片的中心转轴与相对于固定的外套筒挡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弹子在叶片上升端的重力力矩,达到减速的目的,从而使折叠吊篮内的人员及物品能以较慢的速度安全下落到地面。当下降的速度加快时,中心转轴也随之快速转动,此时离心摩擦离合器2因离心力的作用使摩擦片18与摩擦内壁接合产生的摩擦力而达到进一步减速。
如需再次救生,等折叠吊篮降落地面后,阳台上人员拉动回绳机构中的回绳索17,回绳索使链轮8和大齿轮23转动,同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24由于齿数少,因而被带动快速转动,从而使中心转轴1和固接于其上的绳圈26快速逆向转动,此时棘轮装置中的销钉13的弧面与棘轮套接触,销钉被压向中心转轴轴心方向移动,中心转轴不能带动叶片转动,减速器不对回绳产生减速作用,绳圈带动绳索及折叠吊篮一起快速上升,折叠吊篮提升上来后即可进行再次救生。
本实用新型不仅于上述结构,凡是显而易见的等效结构的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外套筒(7)、中心转轴(1)、绳圈(26)、绳索(10)和转动支架(25),转动支架(25)夹装于固定体上,该转动支架的横梁(6)下部固接有两块吊板(5),外套筒(7)固设于两吊板之间,中心转轴(1)穿过外套筒置于两吊板上,绳圈(26)固定在中心转轴(1)上,绳索绕在绳圈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器,该减速器设于外套筒(7)内,由叶片(3)、弹子(14)和挡块(4)构成,叶片(3)沿纵向设于中心转轴(1)上,挡块(4)固定在外套筒(7)内壁,与叶片(3)呈平行相隔,弹子(14)置于叶片(3)之间,弹子的直径小于挡板和中心转轴上的叶片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叶片(3)上近中心转轴处均设有若干直径大于弹子直径的叶片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转轴与外套筒的两侧板交接处设有离心摩擦离合器(2),该离心摩擦离合器(2)由摩擦片(18)、弹簧(21)、螺杆(22)和连接臂(17)构成,连接臂(17)固定在中心转轴(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的一吊板上设有回绳机构,该回绳机构由链轮(8)和大小两齿轮构成,链轮(8)和大齿轮(23)连为一体,固定于吊板上,大小齿轮互相啮合,小齿轮(24)固定于中心转轴(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转轴与叶片之间设有棘轮装置,该棘轮装置由棘轮套(16)、销钉(13)及弹簧(12)组成,销钉(13)传动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7)侧板上设有螺栓孔(19),螺栓孔上拧有螺塞(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10)上紧系有折叠吊蓝(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包括外套筒、中心转轴、绳圈、绳索、减速器和转动支架,转动支架夹装于固定体上,减速器设于外套筒内,由叶片、弹子和挡块构成,叶片沿纵向设于中心转轴上,挡块固定在外套筒内壁,与叶片呈平行相隔,弹子置于叶片之间,弹子的直径小于挡板和中心转轴上的叶片之间的间隔。利用弹子作为减速器的阻尼介子,靠弹子存在空间变化时的相互滑动与滚动来增加带叶片的中心转轴与相对于固定的外套筒挡板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减速的目的,使需救助人员能以较慢的速度安全下落到地面。
文档编号A62B1/10GK2456747SQ0026009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1日
发明者钟肇鸿 申请人:钟肇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