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膜式单向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861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膜式单向气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向气阀,特别是一种用于呼吸过滤器、潜水器、施氧器等产品中的管膜式单向气阀。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呼吸过滤器、潜水器、施氧器等产品都安装有气体单向导流装置,但通常采用的气体单向导流装置为活塞式或膜片式单向气阀,而这些单向气阀最大的不足是开启和关闭的显效动力要求较大,设计时两者的平行点较难把握,常出现阀门闭合过紧而出现开启时气流通过阻力过大,或因阀门开启倾向性过大而出现关闭时显效迟缓造成过渡性的关闭不严,总体来说其对气流换向的协同性未如理想,特别是活塞式单向气阀对机械运动依赖较强,因而容易发生机械性故障而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动力小,灵敏度高的管膜式单向气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膜式单向气阀包括阀门道管,阀门道管内装配有管道薄膜,管道薄膜的上端与阀门道管的进气口为密封连接,管道薄膜内壁在自然状态下部分紧密贴合形成闭合面;管道薄膜下端与阀门道管的出气口为密封连接;所述的管道薄膜的闭合面下方的膜壁或在阀门道管的出气端开有与大气相通的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吸气时,气阀进气口端的气压小于气阀出气口端的气压,由于管道薄膜外壁与在阀门道管之间的空腔与大气相通,致使原处于紧密贴合状态的管道薄膜闭合得更紧,从而实现气阀的闭合;呼气时,气阀进气口端的气压大于气阀出气口端的气压,管道薄膜被气流冲开,管道薄膜与阀门道管间的空间减少,腔内气体通过设在阀门道管或管道薄膜的气孔排出,从而保证了管道薄膜的完全开启,周而复始,实现了气阀对气流的单向通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图2、图3、图4,一种管膜式单向气阀,包括阀门道管1,阀门道管1内装配有管道薄膜2,管道薄膜2的上端与阀门道管1的进气口4为密封连接,管道薄膜2内壁在自然状态下部分紧密贴合形成闭合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在阀门道管1内装有管道薄膜2,管道薄膜2的上端与阀门道管1的进气口4为密封连接,下端可进行固定连接或自由悬置,管道薄膜2内壁在自然状态下中部紧密贴合形成闭合面。
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两种实施例,在阀门道管1内装有管道薄膜2,管道薄膜2的上端和下端与阀门道管1的进气口4和出气口5为密封连接,管道薄膜2内壁在自然状态下中部紧密贴合形成闭合面,管道薄膜2的闭合面下方的膜壁或在阀门道管1的出气端开有与大气相通的气孔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吸气时,气阀进气口4端的气压小于气阀出气口5端的气压,由于管道薄膜2外壁与在阀门道管1之间的空腔与大气相通,致使原处于紧密贴合状态的管道薄膜2闭合得更紧,从而实现气阀的闭合;呼气时,气阀进气口4端的气压大于气阀出气口5端的气压,管道薄膜2被气流冲开,管道薄膜2与阀门道管1间的空间减少,腔内气体通过设在阀门道管1或管道薄膜2的气孔3排出,从而保证了管道薄膜1的完全开启,周而复始,实现了气阀对气流的单向通流。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薄膜式单向气阀有工作动力小,灵敏度高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呼吸过滤器、潜水器、施氧器等要求对气体单向导流要求高的产品中。
权利要求1.一种管膜式单向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气阀包括阀门道管(1),阀门道管(1)内装配有管道薄膜(2),管道薄膜(2)的上端与阀门道管(1)的进气口(4)为密封连接,管道薄膜(2)内壁在自然状态下部分紧密贴合形成闭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膜式单向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薄膜(2)下端与阀门道管(1)的出气口(5)为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膜式单向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薄膜(2)的闭合面下方的膜壁或在阀门道管(1)的出气端开有与大气相通的气孔(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气阀,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工作动力小,灵敏度高的管膜式单向气阀;本实用新型的管膜式单向气阀包括阀门道管,阀门道管内装配有管道薄膜,管道薄膜的上端与阀门道管的进气口为密封连接,管道薄膜内壁在自然状态下部分紧密贴合形成闭合面,本设计有效地实现气阀的闭合和开启,周而复始,实现了气阀对气流的单向通流;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呼吸过滤器、潜水器、施氧器等要求对气体单向导流要求高的产品中。
文档编号A62B9/00GK2640520SQ0327353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4日
发明者冯伟敏 申请人:冯伟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