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逃生自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489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逃生自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楼自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高楼发生危险时,能及时逃离危险现场的高楼逃生自救器。
背景技术
当高楼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首要的是危险区的人员必须及时迅速撤离。由于楼道狭窄、通路不畅,人们往往被困在高楼难以自救。当人们被困在高楼中时,多是等待外界专业抢救人员采用云梯、直升飞机等设备将其救出高楼危险区。而外界的抢救需要等待、需要时间,而当危险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等待就有丧生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高楼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能及时逃离现场的高楼逃生自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绳子,壳体中部设有端部带手柄螺母的中心轴,中心轴上设有带凹槽的转轮和转轮两侧的刹车片,刹车片周边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刹车片和壳体内壁紧密配合,所说凹槽表面呈齿形结构,绳子缠绕在凹槽内,壳体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分别设有顶紧装置,顶紧装置端部的涨紧轮分别与转轮凹槽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紧密接触,绳子可在涨紧轮与转轮凹槽间缓慢滑动,壳体的下部前后侧分别设有绳子捆绑扣孔。平时将本实用新型高楼逃生自救器栓在窗户上,当高楼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高楼内的人可将一侧的绳子捆绑扣套在身上,靠自身的重力缓慢下降到地面,另一侧的绳子捆绑扣上升至绳子捆绑扣孔,楼内的其他人再将绳子捆绑扣套在身上从高楼逃生。
所说顶紧装置包括禁锢轴和一端带螺母的固定管,固定管的侧壁上设有螺母,螺母内设螺丝,涨紧轮设在螺丝的端部,禁锢轴和固定管分别通过壳体的两侧套装在一起,通过禁锢轴外端的螺母禁锢。
所说中心轴与带凹槽的转轮为固定配合。
所说中心轴与壳体两侧结合部设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带凹槽的转轮也可以采用一侧开口的外周设有凹槽的滚筒,滚筒的一侧通过轴承套装在中心轴上,中心轴两侧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两端设有刹车片,刹车片与滚筒内壁接触,中心轴两端与壳体两侧固定连接。靠滚筒的转动使绳子下降或上升。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当高楼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能及时逃离现场,确保人身自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是图1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2、绳子,壳体2中部设有端部带手柄14螺母12的中心轴13,中心轴13上固定配合带凹槽的转轮8和转轮8两侧的刹车片9,刹车片9周边设有弹簧10,弹簧10两端分别与刹车片9和壳体2内壁紧密配合,所说凹槽表面呈齿形结构,绳子缠绕在凹槽内,壳体2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分别设有顶紧装置,顶紧装置端部的涨紧轮5分别与转轮8凹槽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紧密接触,绳子可在涨紧轮5与转轮8凹槽间缓慢滑动,壳体2的下部前后侧分别设有绳子捆绑扣孔15;壳体2顶部设有挂环16;所说顶紧装置包括禁锢轴6和一端带螺母的固定管1,固定管1的侧壁上设有螺母3,螺母3与螺丝4配合,涨紧轮5设在螺丝4的端部,禁锢轴6和固定管1分别通过壳体2的两侧套装在一起,通过禁锢轴6外端的螺母7禁锢;中心轴13与壳体2两侧结合部设有轴承11。
权利要求1.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器,它包括壳体、绳子,其特征是壳体中部设有端部带手柄螺母的中心轴,中心轴上设有带凹槽的转轮和转轮两侧的刹车片,刹车片周边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刹车片和壳体内壁紧密配合,所说凹槽表面呈齿形结构,绳子缠绕在凹槽内,壳体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分别设有顶紧装置,顶紧装置端部的涨紧轮分别与转轮凹槽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紧密接触,绳子可在涨紧轮与转轮凹槽间缓慢滑动,壳体的下部前后侧分别设有绳子捆绑扣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器,其特征是所说顶紧装置包括禁锢轴和一端带螺母的固定管,固定管的侧壁上设有螺母,螺母内设螺丝,涨紧轮设在螺丝的端部,禁锢轴和固定管分别通过壳体的两侧套装在一起,通过禁锢轴外端的螺母禁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器,其特征是所说中心轴与带凹槽的转轮为固定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器,其特征是所说中心轴与壳体两侧结合部设有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器,它包括壳体、绳子,壳体中部设有端部带手柄螺母的中心轴,中心轴上设有带凹槽的转轮和转轮两侧的刹车片,刹车片周边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刹车片和壳体内壁紧密配合,所说凹槽表面呈齿形结构,绳子缠绕在凹槽内,壳体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分别设有顶紧装置,顶紧装置端部的涨紧轮分别与转轮凹槽的上部、下部和中后部紧密接触,绳子可在涨紧轮与转轮凹槽间缓慢滑动,壳体的下部前后侧分别设有绳子捆绑扣孔。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当高楼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能及时逃离现场,确保人身自救。
文档编号A62B1/00GK2683175SQ2004200487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日
发明者张元起 申请人:张元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