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54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救生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房逃生的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意外情况下可从楼房逃离的救生伞。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到处林立,各种商务中心、娱乐场所繁多,这些地方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类突发事件,又没有适宜的救生工具,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近年来,楼房发生火灾的事故屡屡不断,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对付火灾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怎样使人员迅速离开事发现场,使人员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量避免群死群伤,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用于楼房救生的工具,美国有人发明了一种逃生鞋,这种鞋需要在楼房墙体上设有跑道,如果楼房墙体上没有跑道或者楼房墙体倒了,就没有办法使用了。我国江苏省有一专业生产航空伞的厂家,研制了一种低空降落伞,用于解决楼房逃生问题,该低空降落伞应用的是降落伞类的结构与方法,有主伞和副伞两部分,降落时副伞先打开后主伞才能带出,需要一定的高度与时间差,它只能用于16层以上的高楼层,对于16层以下楼层的人员没法用;另外,在使用前必须首先佩带好安全带和伞包,然后固定保险拉绳,操作繁琐,突发事件情况下,没有足够的心理素质难以作到;该伞重量达10公斤,妇孺体弱者难以使用;价格太高,一具伞300美元,折合2500元人民币,不论是商务中心、娱乐场所、宾馆饭店,还是一般家庭都难以承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重量轻、价格低廉的救生伞。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救生伞,包括内面设有撑筋的伞面,伞面周边均匀固定有多根柔性伞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滑杆,可沿滑杆外表面滑动的支撑机构,开关控制机构和伞柄;滑杆下端与伞柄连接、上端与伞面中心自由状连接,滑杆下部设有开关控制机构,支撑机构由龙骨柱、伸缩簧、卡箍、数根龙骨及与龙骨数量相应的簧筋组成,伸缩簧一部分位于卡箍腔内、另一端与龙骨柱连接,簧筋一端活动连接于龙骨、另一端装在卡箍下部;龙骨一端安置在龙骨柱、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撑筋;卡箍与开关控制机构嵌卡连接;柔性伞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伞柄。
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适用于任何高度的楼房使用,与现有技术的低空降落伞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迅速快捷、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优点,按动开关控制机构,就可下跳逃生;无须训练,人人都会使用;价格大约在150至200元人民币,适合宾馆、商场等人员集中的消费娱乐场所及家庭备用。申请人已在3层楼房试用过,着陆稳定安全。


图1是救生伞非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滑杆下端与伞柄连接关系、开关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救生伞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救生伞下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伞面;2-撑筋;3-柔性伞绳;4-滑杆,401-半圆凹槽;5-支撑机构,501-龙骨柱,502-伸缩簧,503-卡箍,504-龙骨,505-簧筋;6-开关控制机构,601-卡箍钩,602-按钮,603-支杆;7-伞柄,701-容腔,702-通孔,703-弹簧,704-弹子,705-螺丝;8-“8”字形柔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3所示一种救生伞,包括内面设有撑筋2、由16块伞布制成的伞面1,伞面1周边均匀固定有16根柔性伞绳3,它还包括滑杆4,可沿滑杆4外表面滑动的支撑机构5,开关控制机构6和伞柄7;参见图2,伞柄7上部设有略大于滑杆外径的容腔701,伞柄7上设有与该容腔701相贯通、与滑杆4柱面垂直的通孔702,该通孔702内装有弹簧703,弹簧内端安装一弹子704;滑杆4上与通孔702对应的位置设有可容纳弹子704的半圆凹槽401,弹簧703外端由螺丝705旋紧,滑杆4下端由半圆凹槽401、弹子704与伞柄7连接。滑杆4上端与伞面1中心自由状连接,滑杆4下部设有开关控制机构6,参见图2,该开关控制机构6由卡箍钩601与按钮602构成,卡箍钩601位于滑杆4腔内,卡箍钩601的中部经一支杆603安装在滑杆4腔内,卡箍钩601一端与按钮602固接,另一端伸出滑杆4壁与卡箍503卡接。支撑机构5由龙骨柱501、伸缩簧502、卡箍503、8根龙骨504及与龙骨504数量相应的簧筋505组成,伸缩簧502一部分位于卡箍503腔内、另一端与龙骨柱501连接,簧筋505一端活动连接于龙骨504、另一端装在卡箍503下部;龙骨504一端安置在龙骨柱501、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撑筋2;卡箍503与开关控制机构6嵌卡连接;柔性伞绳3的另一端固定在伞柄7。
参见图3与图4使用时,按动按钮602,卡箍503脱离的按钮602控制,在伸缩簧502的作用下沿滑杆4向上滑行,将伞面1撑开后手握伞柄7即可下跳,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半圆凹槽401脱离弹子704的制约,因滑杆4上端与伞面1中心自由状连接,滑杆4从伞面1中心冲上,遇到龙骨柱501端面卡住,伞面1迅速张大,使用者安全着陆。设计成使滑杆4脱离伞柄7的结构,并且使滑杆4可从伞面1中心冲上,是为了保证着陆后的安全,以免滑杆4伤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完善,可在伞柄7的下端固定一“8”字形的柔绳8,将手先从“8”字形的柔绳8的下绳孔801穿入,再从“8”字形的柔绳8的上绳孔802穿出后,再抓住伞柄7,可防止空气阻力过大,而使伞柄7从手中滑掉,从而确保使用安全。
以上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制作伞面的伞布也可以是其它块数,柔性伞绳与龙骨也可以是其它根数,凡是采用内面设有撑筋的伞面,伞面周边均匀固定有多根柔性伞绳,包括有滑杆,可沿滑杆外表面滑动的支撑机构,开关控制机构和伞柄;滑杆下端与伞柄连接、上端与伞面中心自由状连接,滑杆下部设有开关控制机构的任何救生伞的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救生伞,包括内面设有撑筋的伞面,伞面周边均匀固定有多根柔性伞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滑杆(4),可沿所述滑杆(4)外表面滑动的支撑机构(5),开关控制机构(6)和伞柄(7);所述滑杆(4)下端与所述伞柄(7)连接,所述滑杆(4)上端与所述伞面(1)中心自由状连接,所述滑杆(4)下部设有所述开关控制机构(6),所述支撑机构(5)由龙骨柱(501)、伸缩簧(502)、卡箍(503)、数根龙骨(504)及与所述龙骨(504)数量相应的簧筋(505)组成,所述伸缩簧(502)一部分位于所述卡箍(503)腔内、另一端与所述龙骨柱(501)连接,所述簧筋(505)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龙骨(504)、另一端装在所述卡箍(503)下部;所述龙骨(504)一端安置在所述龙骨柱(501)、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撑筋(2);所述卡箍(503)与所述开关控制机构(6)嵌卡连接;所述柔性伞绳(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伞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7)上部设有略大于滑杆外径的容腔(701),所述伞柄(7)上设有与所述容腔(701)相贯通、与所述滑杆(4)柱面垂直的通孔(702),该通孔(702)内装有弹簧(703),所述弹簧内端安装一弹子(704);所述滑杆(4)上与所述通孔(702)对应的位置设有可容纳所述弹子(704)的半圆凹槽(401),所述弹簧(703)外端由螺丝(705)旋紧,所述滑杆(4)下端由所述半圆凹槽(401)、所述弹子(704)与所述伞柄(7)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机构(6)由卡箍钩(601)与按钮(602)构成,所述卡箍钩(601)位于所述滑杆(4)腔内,所述卡箍钩(601)的中部经一支杆(603)安装在所述滑杆(4)腔内,所述卡箍钩(601)一端与所述按钮(602)固接,另一端伸出所述滑杆(4)壁与所述卡箍(503)卡接。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救生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7)的下端固定一“8”字形的柔绳(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生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1)由16块伞布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宾馆、商场、家庭备用的救生伞,它包括内面设有撑筋的伞面,伞面周边均匀固定有多根柔性伞绳,它还包括滑杆,可沿滑杆外表面滑动的支撑机构,开关控制机构和伞柄;滑杆下端与伞柄连接、上端与伞面中心自由状连接,滑杆下部设有开关控制机构,支撑机构由龙骨柱、伸缩簧、卡箍、数根龙骨及与龙骨数量相应的簧筋组成,伸缩簧一部分位于卡箍腔内、另一端与龙骨柱连接,簧筋一端活动连接于龙骨、另一端装在卡箍下部;龙骨一端安置在龙骨柱、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撑筋;卡箍与开关控制机构嵌卡连接;柔性伞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伞柄。它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迅速快捷、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优点,无须训练,人人都会使用。
文档编号A62B1/00GK2740213SQ20042011519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日
发明者王文祥 申请人:王文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