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逃生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43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楼房逃生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楼房及高层建筑物逃生的器具,属逃生器具制造成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号95229198. 3、名称"个人携带型高楼逃生器",该个人携带型高楼逃生器由内装 巻带轮组,刹车机组,安全带系的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为封闭体,其上、下端盖内 设有安全带系;巻带轮组由一主轮和两付轮组成,主轮上设有环状的带槽,两付轮则错置在 主轮上方,主轮与付轮的轴向两端面设有刹车片,刹车片的外端设有刹车夹板,并在一刹车 夹板外设一控制盘,该控制盘以其中心的螺旋推杆螺合在外壳的一螺孔中,在另一刹车夹板 外设一巻收盘,该巻收盘的中心延伸出一与主轮中心孔相结合而固定的转轴。其不足之处-一是采用多轮导绳,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易造成导轮卡绳,不安全;二是采用夹板卡绳制动, 易损伤绳,更重要的是制动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动可靠可调、安全可靠的楼房逃生缓降器。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转轮中轮槽与轮辐呈整体结构的设计,是本实用 新型的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轮辐的轮面用于支撑轮槽,而轮辐的轴孔绕静摩擦制 动总成中的轴套旋转,轮辐辐面则作用转轮的制动面。2、转轮的左轮壳与静摩擦制动总成固 定连接,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既可以确保静摩擦制动总成中的轴 套作为转轮的轮轴,又可以使动摩擦制动总成在压紧轮的平面推力轴承的作用下,沿静摩擦 制动总成中的轴套移动,对转轮实施制动。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压紧轮与轴套间旋入和旋出 距离的大小,旋入的距离越大,所产生的制动力越大,转轮不转动;旋转的距离不大,虽然 形成制动,但转轮仍处于承重状态下的旋转状态(摩擦旋转或制动旋转),旋转的速度受制动 力的制约,制约力的大小,取决于人的感受意识且由人控制;如果压紧轮处于不受力的状态, 对左动摩擦制动总成不产生制动力。3、静摩擦制动总成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三。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位于转轮轮壁面的静摩擦制动总成中摩擦片,在转轮轮壁受力发移转动 时,可以对转轮的轮壁产生制动,而位于转轮轮壁另一侧面的动摩擦制动总成,在压紧轮旋 转的作用下,其摩擦片受压紧轮旋入(旋紧)压力的作用,将动摩擦制动总成中的摩擦片挤压到转轮的轮壁上,迫使转轮产生位移且将转轮的轮壁处于动、静摩擦制动总成中摩擦片的 制动之中,从而达到对转轮的有效、可靠、可控的制动,确保逃生者在逃生的过程中,能够 根据自己的状态适时调整其下降的速度。
技术方案楼房逃生缓降器,静摩擦制动总成与左轮壳固接,转轮中的轮辐套静摩擦制 动总成的轴套上且绕轴套转动,位于转轮轮幅一侧的动摩擦制动总成套在左摩擦制动轮总成 的轴套上且绕轴套转动,平面推力轴承位于动摩擦制动总成的轴承座内,压紧轮旋接在静摩 擦制动总成的轴套上且压紧轮的推圈面与平面推力轴承相配合,两块轴支撑架分别固定左轮 壳和右轮壳上且两块轴支撑架上的两销轴孔相对,两销轴分别位于两销轴孔内,两吊耳分别 固定在左轮壳或右轮壳上。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 一是结构设计独特、简单、可靠、实用性强;二是制动效 果好、安全;三是逃生器随逃生者同步下降,其下降的速度由逃生者手控控制,不仅能够稳 定逃生者的心态、平稳的下降,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自救的效率和可靠性;四是制造成本低 且便于推广应用。


图1是楼房逃生缓降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静摩擦制动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是动摩擦制动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转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IO是压紧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参照附图1~11。楼房逃生缓降器,静摩擦制动总成10由摩擦片10-1、三爪 固定板10-2、轴套10-3构成,摩擦片10-1采用螺栓10-4固定在三爪固定板10-2的三个爪面 上,三爪固定板10-2中心为轴套10-3,三爪固定板10-2上开有?L 10-5。静摩擦制动总成10 中的轴套10-3端部套有丝扣。动摩擦制动总成6由摩擦片6-1三爪固定板6-2、轴套孔6-3 及轴承座6-5构成,摩擦片6-1固定在三爪固定板6-2的三个爪面上,三爪固定板6-2中心为轴孔6-3、 一侧设有轴承座位6-5,轴承座位6-5壁上设有限位螺丝3,用于阻止压紧轮5与 轴套10-3旋脱。静摩擦制动总成10与左轮壳11固接。转轮12由三个轮挡圈12-1、轮箍圈 12-2及轮辐12-3构成,轮辐12-3位于轮箍圈12-2的圈内中间,三个轮挡圈12-1分别位于轮 箍圈12-2的圈面上且构成左右绳槽,转轮12中的轮辐套静摩擦制动总成10的轴套10-3上 且绕轴套10-3转动,位于转轮12轮幅一侧的动摩擦制动总成6套在左摩擦制动轮总成10的 轴套10-3上且绕轴套10-3转动,平面推力轴承7位于动摩擦制动总成6的轴承座腔6-6内, 压紧轮5旋接在静摩擦制动总成10的轴套10-3上且压紧轮5的推圈面与平面推力轴承的轴 圈4相配合,两块轴支撑架9分别固定左轮壳11和右轮壳2上且两块轴支撑架9上的两销轴 孔相对,两销轴8分别位于两销轴孔内,两吊耳1分别固定在左轮壳11或右轮壳2上。压紧 轮5由手轮5-1、轮圈5-2及推圈5-3构成,手轮5-1和推圈5-3分别位于轮圈5-2两端且呈 整体结构,压紧轮5轮内套有丝扣且与静摩擦制动总成10中轴套10-3端部丝扣相匹配。其 逃生方法:楼房逃生缓降器中转轮槽中绳子的一端挂在楼房的墙壁上或固定在其它固定物上, 手动旋紧压紧轮5,使静摩擦制动总成10和动摩擦制动总成6与转轮的轮辐12-3形成制动 结合,逃生者通过锁紧套悬挂在楼房逃生缓降器下方的吊耳上,然后适度调节压紧轮5的制 动力度,使静摩擦制动总成10和动摩擦制动总成6与转轮的轮辐12-3形成制动下滑且制动 的力度可调,也就是说,逃生器下滑的速度由逃生者通过调节压紧轮5旋进或旋出量(压紧 轮5旋进距离越大,制动力越大,反之,制动力变小),使压紧轮推圈5-3的端面直接作用在 平面推力轴承7上,平面推力轴承7直接作用在动摩擦制动总成6上,动摩擦制动总成6迫 使转轮的轮辐12-3位移且与静摩擦制动总成10 —同对转轮12进行制动且制动力度大小可 调。当逃生者随逃生器同步下滑时,位于转轮槽内的绳子随转轮的转动同步释放,直至逃生 者安全下滑落地。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逃生器的吊耳挂在楼房的墙壁上或固定在其它固定物上,由楼上的 人控制逃生器的下降速度,待其他人逃生完后,再参照上述的方法自己逃生。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 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 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楼房逃生缓降器,其特征是静摩擦制动总成与左轮壳固接,转轮中的轮辐套静摩擦制动总成的轴套上且绕轴套转动,位于转轮轮幅一侧的动摩擦制动总成套在左摩擦制动轮总成的轴套上且绕轴套转动,平面推力轴承位于动摩擦制动总成的轴承座内,压紧轮旋接在静摩擦制动总成的轴套上且压紧轮的推圈面与平面推力轴承相配合,两块轴支撑架分别固定左轮壳和右轮壳上且两块轴支撑架上的两销轴孔相对,两销轴分别位于两销轴孔内,两吊耳分别固定在左轮壳或右轮壳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逃生缓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静摩擦制动总成由摩擦片、三 爪固定板、轴套构成,摩擦片固定在三爪固定板的三个爪面上,三爪固定板中心为轴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房逃生缓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静摩擦制动总成中的轴套端部 套有丝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逃生缓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动摩擦制动总成由摩擦片、三 爪固定板、轴套孔及轴承座构成,摩擦片固定在三爪固定板的三个爪面上,三爪固定板中心 为轴孔、 一侧设有轴承座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逃生缓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轮由三个轮挡圈、轮箍圈及 轮辐构成,轮辐位于轮箍圈的圈内中间,三个轮挡圈分别位于轮箍圈的圈面上且构成左右绳 槽。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逃生缓降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紧轮由手轮、轮圈及推圈构 成,手轮和推圈分别位于轮圈两端且呈整体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逃生缓降器,其特征是压紧轮轮内套有丝扣且与静摩擦制动 总成中轴套端部丝扣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楼房及高层建筑物逃生的器具,静摩擦制动总成与左轮壳固接,转轮中的轮辐套静摩擦制动总成的轴套上且绕轴套转动,位于转轮轮幅一侧的动摩擦制动总成套在左摩擦制动轮总成的轴套上且绕轴套转动,平面推力轴承位于动摩擦制动总成的轴承座内,压紧轮旋接在静摩擦制动总成的轴套上且压紧轮的推圈面与平面推力轴承相配合,两块轴支撑架分别固定左轮壳和右轮壳上且两块轴支撑架上的两销轴孔相对,两销轴分别位于两销轴孔内,两吊耳分别固定在左轮壳或右轮壳上。
文档编号A62B1/10GK201244301SQ20082000917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0日
发明者朱兴源 申请人:朱兴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