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22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器,尤其涉及用于高层建筑物发生紧急情况时的自救 降落的高楼逃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商厦、写字楼、住宅楼等等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楼 层也越建越高,与此同时,在遇有突发事件时,高楼的危险性亦成比例增加, 若想从遇险高楼逃生,存在有诸多困难, 一般均需要地面人员和相关设备的配 合,如现在通常采用的高楼救生方式 一是通过消防云梯,但是速度慢,且易 受高度限制;二是在地面铺设气垫,接住从高处跳下的逃生者,但是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设备和人员在地面辅助,而且危险性比较大,容易受伤,尤其是 适应的人群有限,年老体弱者难以采取这种方式逃生。对于高楼自救逃生的, 多借助绳索之类,然而面对越来越高的楼,直接借助绳索逃生的可能性是愈来 愈渺茫。在此情形下,高楼逃生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由于主动逃生 相较于被动营救可拥有更多的生机,于是各种用于高楼自救的逃生装置相继产 生,如第200410018185.5号发明专利申请中提到的一种高楼逃生器,包括支架、 设置在支架上的缓降装置、下降绳索和绳索下端的载人机构,缓降装置包括轴 接在支架上的绳索转轮,下降绳索缠绕在转轮上,绳索上端与转轮固接,转轮 带有一摇柄,摇柄外端套接有上连接件并旋有防止上连接件脱落的限位螺母, 上连接件下端接有弹性绳,弹性绳下端接配重件,支架上装有自锁装置。该高 楼逃生器需要通过配重来缓解下降速度,必须由上面的人操作摇柄才能将其升 回去,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同时结构的稳定性也欠佳。另外还有各种绳降救生装置,但是多数结构复杂,下降速度太快,在每秒 2米以上,并且在下降过程中需要被营救人员主动控制降落速度, 一旦失控就 会迅速跌落到地面,导致受伤。因此,上述各种逃生装置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普遍,而对相关技术进一步 改进,研发出一种新的高楼逃生器还是很有必要。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高楼逃生装置稳定性较差、使用不便、下降 速度不易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单、下降速度可控且稳定性较高的高楼 逃生器。上述的高楼逃生器,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构、传动机构、 控制机构、括救生斗;其中所述机架包括底架和沿底架一侧向上伸出的侧架,底架和侧架之间设置有 加强梁;所述升降机构为对称的两组,每组包括滚轮、绳索、两个以上滑轮、支撑 架;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底架上,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与滚轮相对 的另一侧;所述滑轮中的一个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侧架上,所述滑轮支 架的底部向下伸出端部套接有弹簧的顶杆,其他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一个安 装在支撑架的端部;所述绳索一端缠绕在所述滚轮上,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接 所述救生斗;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包括三组齿轮传动副,其中第一齿轮副与第二 齿轮副对称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底架,与所述升降机构相匹配;所述的第一齿轮 副和第二齿轮副之间通过第三齿轮副联接,所述第三齿轮副包括总传动轴和三 个扇形齿轮,所述总传动轴一端安装固定在所述侧架,另一端安装固定在所述 底架,并与所述的底架和侧架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第一滑板、第二滑板及由 上至下安装在总传动轴上的刹车毂和凸轮;所述刹车毂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 连接板分别连接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凸轮通过凸轮顶杆连接第一滑板。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内设有与 所述第一、第二横梁平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根支撑梁,所述的第二 支撑梁与第三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所述侧架包括第一立梁、第二立梁、上梁;所述上梁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的第一、第二 限位槽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槽孔;所述侧架的两下角对称设置有第一、第二支撑台架,与所述的第一、第二限位槽的位置相匹配,并与所述第一、第 二槽孔相匹配地设有第三、第四槽孔,所述第一支撑台架与第二支撑台架的底 部贯通;所述加强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一立梁之间的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第二立梁之间的第二加强梁。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升降机构中的一组中第一滚轮两端分别 安装固定在底架的第一横梁和第一支撑梁,第一滑轮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 限位槽内,第一顶杆穿过第一、第三槽孔向下伸出,端部套接第一弹簧,第三 滑轮为转向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个弯折处,第四滑轮安装在第一支 撑架的端部,第一绳索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后向下伸出; 另一组中第二滚轮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在底架的第二横梁和第四支撑梁;第 二滑轮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二限位槽内,第二顶杆穿过第二、第四槽孔向下 伸出,端部套接第二弹簧,第五滑轮为转向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个 弯折处,第四滑轮安装在第二支撑架的端部,第二绳索依次绕过第二滑轮、第 五滑轮、第六滑轮后向下伸出。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一齿轮副位于所述底架的第 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齿轮轴的两端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支撑梁, 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滚轮同轴;所 述第二齿轮副位于所述底架的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之间,齿轮轴的两端安 装固定在所述第三、第四支撑梁,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 第三齿轮和第二滚轮同轴;第三齿轮副的总传动轴一端安装在所述侧架的上梁 中部,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底架的连接梁,包括安装在所述总传动轴上的第五齿 轮和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的第六齿轮及与第四齿轮同轴的第七齿轮,所述的第 五齿轮同时捏合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第一滑板滑动装配在所述机架的底侧梁, 与所述的凸轮顶杆和第一连接板分别铰接,两端分别伸入第一支撑台架和第二 支撑台架底部,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配合连接,配合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二 滑板与第二连接板铰接,两端由滑动配合的第一支撑台架和第二支撑台架支 撑,在与第三槽孔和第四槽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腰形槽、第二腰形槽, 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穿过第一腰形槽和第二腰形槽。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紧急制动机构,所述紧急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盘、第一刹车夹、第二刹车夹;所述的刹车盘安装在总传动 轴上,位于所述刹车毂的上方;所述的第一、第二刹车夹与刹车盘的位置相匹 配,安装在所述机架侧架,前端卡接所述刹车盘,后端分别伸出第一控制线、 第二控制线。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紧急制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第 二顶杆下部铰接的第一、第二保险块,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两端靠近斜面处 的第一、第二保险孔;所述第一、第二保险块可沿第一、第二顶杆的运动方向 转动,第一、第二保险孔与所述的第一、第二顶杆的下部结构相匹配;所述的 第一、第二控制线分别连接第一、第二保险块;第一控制线沿第一顶杆布置, 第二控制线沿第二顶杆布置。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救生斗设有手刹机构,所述手刹机构包括 手刹杆、连接杆、挂环、连接柄、刹车皮;所述的手刹杆安装在所述救生斗内, 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杆的上端与挂环连接,刹车皮一端固定在支撑架的端部, 另一端绕过安装在支撑架端部的滑轮,固定在连接柄,连接柄一端与支撑架铰 接,另一端向外弯折伸出,与挂环匹配配合。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绳索的端部设有挂钩或锁扣。 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中所述救生斗开设有门,门内侧设有锁紧装置。 本高楼逃生装置主要采用齿轮传动机輪,利用自重实现运送装置的下降与 上升;采用双救生斗结构,加快了运送速度;与此同时下降控制机构包括自动 和手动两种,双重控制使下降速度得到有效保证,稳定性得以大幅提高;在救 生斗上设置门,既增加了安全性能又能帮助逃生人员克服恐惧感。整个装置操 作简单、下降速度可控且稳定性较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类此装置存在的稳定 性较差、使用不便、下降速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图1是本发明高楼逃生器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图4是本发明高楼逃生器的局部装配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高楼逃生器,包括机架l、以及安装在机架 l上的升降机构3、传动机构5、控制机构7、救生斗9等;其中机架11包括底架11和沿底架11 一侧向上伸出的侧架13,底架11的第一 横梁111、第二横梁112与侧架13的第一立梁131、第二立梁132之间分别设 有第一加强梁、第二加强梁;其中底架ll内设置与第一、第二横梁112走向一致的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支撑梁,其中第二支撑梁114与第三支撑梁115之间设置有连接梁117;侧架13的上梁130上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3和第二限位槽135,第 一、第二限位槽133、 135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槽孔134、 136;侧架13 的两下角对称设置有第一、第二支撑台架139,与第一、第二限位槽133、 135 的位置相匹配,并与第一、第二槽孔134、 136相匹配地设有第三、第四槽孔 138、 140,第一支撑台架137与第二支撑台架139的底部贯通。升降机构3为对称的两组,每组包括滚轮、绳索、两个以上的滑轮、支撑 架;滚轮安装在机架1的底架11上,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架11上与滚轮相对 的另一侧,向并向该侧弯折伸出,端部再弯折后水平伸出,滑轮中的一个通过 支架安装在机架1的侧架13上,滑轮支架由其底部向下伸出的顶杆支撑定位, 顶杆的下端设置有弹簧,另外的滑轮安装在支撑架上,绳索的一端缠绕在滚轮 上,另一端绕过所有滑轮;其中第一滚轮31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在底架11的第一横梁111和第一支 撑梁113,第一滑轮33通过第一支架331安装在第一限位槽133内,第一顶 杆332穿过第一、第三槽孔134、 138向下伸出,端部套接第一弹簧333,第 三滑轮34为转向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撑架35的第一个弯折处,第四滑轮36 安装在第一支撑架35的端部,第一绳索32依次绕过第一滑轮33、第三滑轮 34、第四滑轮36后向下伸出,端部可以设有挂钩或锁扣,第一顶杆332的下 部设置有与之铰接的第一保险块334,第一保险块334可沿第一顶杆332的运 动方向转动;第二滚轮41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在底架11的第二横梁112和第四支撑梁 116;第二滑轮43通过第二支架431安装在第二限位槽135内,第二顶杆432 穿过第二、第四槽孔136、 140向下伸出,端部套接第二弹簧433,第五滑轮44为转向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撑架45的第一个弯折处,第四滑轮46安装在 第二支撑架45的端部,第二绳索42依次绕过第二滑轮43、第五滑轮44、第 六滑轮46后向下伸出,端部可以设有挂钩或锁扣,第二顶杆432的下部设置 有与之铰接的第二保险块434,第二保险块434可沿第二顶杆432的运动方向 转动。传动机构5为齿轮传动,包括三组齿轮传动副,第一齿轮副51与第二齿 轮副52对称分布,与升降机构3相匹配,第一齿轮副51和第二齿轮副52之 间通过第三齿轮副53联接,第一齿轮副51位于底架11的第一支撑梁113和第二支撑梁114之间,包 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511和第二齿轮512,第一齿轮轴513和第二齿轮轴514 的两端安装固定在第一、第二支撑梁U3、 114,第一齿轮511与第一滚轮31 同轴;第二齿轮副52位于底架11的第三支撑梁115和第四支撑梁116之间,包 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521和第四齿轮522,第三齿轮轴523和第四齿轮轴524 的两端安装固定在第三、第四支撑梁115、 116,第三齿轮521和第二滚轮41 同轴;第三齿轮副53包括总传动轴530和三个扇形齿轮,如图4所示,总传动 轴530倾斜安装在机架1上, 一端安装固定在侧架13的上梁130中部,另一 端安装固定在底架11的连接梁117,与底架11和侧架13之间形成一定的夹 角;第五齿轮531安装在总传动轴530上,同时与对称的第六齿轮532和第七 齿轮533啮合;其中第六齿轮532与第一齿轮副51的第二齿轮512同轴,第 七齿轮533与第二齿轮副52的第四齿轮522同轴。控制机构7包括刹车机构71和紧急制动机构73;刹车机构71包括刹车毂711、凸轮712、第一滑板714、第二滑板716; 其中刹车毂711和凸轮712同轴,由上至下安装在总传动轴530上;刹车毂 711通过第一连接板715和第二连接板717分别连接第一滑板714和第二滑板 716,第一、第二连接板715、 717分别连接刹车毂的刹车片;凸轮712通过凸 轮顶杆713连接第一滑板714;第-一滑板714滑动装配在机架1的底侧梁118上,与凸轮顶杆713和第一 连接板715分别铰接;第一滑板714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支撑台架137和第二支撑台架139底部,与第一顶杆332和第二顶杆432配合连接,且与第一、第 二顶杆332、 432的接触面呈向外倾斜的坡面;在靠近该两斜面的位置分别设 置有第一保险孔721、第二保险孔722,第一保险孔721和第二保险孔722分 别与第一顶杆332和第二顶杆432的顶端结构相匹配,且与分别第一保险块 334和第二保险块434相配合;第二滑板716与第二连接板717铰接,两端分别放置在第一支撑台架137 和第二支撑台架139,并与之滑动配合,与第三槽孔和第四槽孔相对应的位置 设置有第一腰形槽723、第二腰形槽724,第一顶杆332和第二顶杆432分别 穿过第一腰形槽723和第二腰形槽724;紧急制动机构73包括刹车盘731、第一刹车夹732、第二刹车夹734;刹 车盘731安装在总传动轴上,位于刹车毂711的上方;第一、第二刹车夹732、 734与刹车盘731的位置相匹配,前端卡接刹车盘731,后端安装在机架1侧 架13上,并通过第一控制线733、第二控制线735分别连接第一保险块334、 第二保险块434;第一控制线733沿第一顶杆332布置,第二控制线735沿第 二顶杆432布置。救生斗9安装在绳索的端部,包括第一救生斗91和第二救生斗93,第一、 第二救生斗91、 93开设有门,可以是单门或双开门(图未表示);门内侧设有 紧装置(图未表示),可以是插销等;第一、第二救生斗91、 93分别悬挂于第 一绳索32、第二绳索42的端部。为保证救生斗的运行性能,第一、第二救生斗91、 93均设置有手刹机构。 如图2所示,第二救生斗93的手刹机构94包括第二手刹杆940、第二连接杆 941、第二挂环942、第二连接柄943、第二刹车皮944,第二手刹杆940安装 在第二救生斗93内,与第二连接杆941铰接,第二连接杆941的上端与挂环 942连接,第二刹车皮944 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45的端部,另一端绕过第 六滑轮46,固定在第二连接柄943,第二连接柄943 —端与第二支撑架45的 端部铰接,另一端向外弯折伸出,与第二挂环942匹配。当第二救生斗92自 下而上升至顶部时,第二挂环942接触第二连接柄943,在第二绳索42的拉 力作用下,挂环942挂套在第二连接柄943上,在重力作用下,第二连接柄 943的自由端向下运动,从而拉紧第二刹车皮944,抱死第六滑轮46,第二绳 索42不再上升,实现刹车,第二救生斗92停止上升;下降时,拉动手刹杆940,带动第二连接杆941向下移动,使挂环942脱开第二连接柄943。第一救生斗91的第一手刹机构92结构同上,包括第一刹车杆(图未表示)、 第一连接杆921、第一挂环922、第一连接柄923、第一刹车皮924。本发明的高楼逃生器的安装该高楼逃生器通过机架1安装在窗台或者阳台上,可以通过高强度螺钉、 膨胀螺丝或夹具等紧固件安装固定,如采用夹具时,则由至少两个夹具夹住墙 体进行固定。使用时,打开该高楼逃生器的救生斗9,人进入救生斗9后,关上救生 斗9门,从里面锁紧,人进入逃生斗以后,首先关门,然后搬动手刹杆,往下 搬,然后手刹杆往下,打开挂环,松开刹车皮,逃生斗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自 动下滑,直至地面,打开门走出即可。待第一救生斗91到达底部,第二绳索 42上的第二救生斗93上升至顶端,两个救生斗同时工作, 一上一下,加快输 送速度。逃生者通过阳台或窗户进入到第一救生斗91,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绳索 32向下拉伸,带动第一滚轮31逆时针转动,与第一滚轮31同轴的第一齿轮 511啮合第二齿轮512进行动力输出,与第二齿轮512同轴的第六齿轮532啮 合第五齿轮531将动力传递到主传动轴530,同时第五齿轮531啮合第七齿轮 533,驱动第四齿轮522啮合第三齿轮521,进一步驱动与第三齿轮521同轴 的第二滚轮41顺时针转动,将第二绳索42巻起,从而实现悬挂于第二绳索 42端部的第二救生斗92上升;待第一救生斗91到达地面,第二救生斗92即 到达顶端,第二批逃生者即可进入第二救生斗92,同理,在重力作用下第二 绳索42被向下拉伸,带动第二滚轮41逆时针转动,与第二滚轮41同轴的第 三齿轮521反啮合第四齿轮522,经与第四齿轮522同轴的第七齿轮533啮合 第五齿轮531将动力传递到主传动轴530,第五齿轮531同时啮合第六齿轮 532,反向驱动第二齿轮512啮合第一齿轮511,最终驱动第一滚轮31顺时针 转动,巻起第一绳索32,拉升起第一救生斗91。如此循环往复。控制机构7工作过程 当第一救生斗91下降时,总传动轴530逆时针转动,带动同轴的凸轮712、 刹车毂711、刹车盘731同向转动。其中凸轮712为沿外周均布多个凸起的环 套结构,随着主传动轴530的转动推动凸轮顶杆713带动第一滑板714向第一立梁131方向滑动,第二滑板716在第一、第二连接板714、 716的作用下向 第二立梁132方向滑动,由于凸轮712的高低起伏结构,凸轮顶杆713—高一 低运动,带动第一滑板714—左一右滑动,第二滑板716与第一滑板7M反向 滑动,从而带动刹车毂711的刹车片离合,实现自动刹车。 当第二救生斗92下降时,道理同上。当刹车毂711失灵,第一滑板714则一直向一侧滑动,若此时第一滑板 714是向第一立梁131方向滑动,将第一顶杆332完全顶起,第一顶杆332与 第一滑板714的上端面相对移动,直到插入第一保险孔721,位于第一顶杆332 下部的第一保险块334的前部同时被压进第一保险孔721,在第一保险孔721 的作用下,第一保险块334的后部下移,拉紧第一控制线733,第一刹车夹732 夹紧刹车盘731,实现了紧急刹车。向相对侧滑动,道理同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楼逃生器,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构、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器还包括救生斗;其中所述机架包括底架和沿底架一侧向上伸出的侧架,所述的底架和侧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梁;所述升降机构为对称的两组,每组包括滚轮、绳索、两个以上滑轮、支撑架;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底架上,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与滚轮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滑轮中的一个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侧架上,所述滑轮支架的底部向下伸出端部套接有弹簧的顶杆,其他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一个安装在支撑架的端部;所述绳索一端缠绕在所述滚轮上,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接所述救生斗;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包括三组齿轮传动副,其中第一齿轮副与第二齿轮副对称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底架,与所述升降机构相匹配;所述的第一齿轮副和第二齿轮副之间通过第三齿轮副联接,所述第三齿轮副包括总传动轴和三个扇形齿轮,所述总传动轴一端安装固定在所述侧架,另一端安装固定在所述底架,并与所述的底架和侧架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第一滑板、第二滑板及由上至下安装在总传动轴上的刹车毂和凸轮;所述刹车毂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凸轮通过凸轮顶杆连接第一滑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横 梁、第二横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第二横梁平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四根支撑梁,所述的第二支撑梁与第三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所述侧架包括第一立梁、第二立梁、上梁;所述上梁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 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的第一、第二限位槽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槽 孔;所述侧架的两下角对称设置有第一、第二支撑台架,与所述的第一、第二 限位槽的位置相匹配,并与所述第一、第二槽孔相匹配地设有第三、第四槽孔, 所述第一支撑台架与第二支撑台架的底部贯通;所述加强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一立梁之间的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第二立梁之间的第二加强梁。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中 的一组中第一滚轮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在底架的第一横梁和第一支撑梁,第一 滑轮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限位槽内,第一顶杆穿过第一、第三槽孔向下伸 出,端部套接第一弹簧,第三滑轮为转向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个弯 折处,第四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端部,第一绳索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三 滑轮、第四滑轮后向下伸出;另一组中第二滚轮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在底架的第二横梁和第四支撑 梁;第二滑轮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二限位槽内,第二顶杆穿过第二、第四槽 孔向下伸出,端部套接第二弹簧,第五滑轮为转向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 第一个弯折处,第四滑轮安装在第二支撑架的端部,第二绳索依次绕过第二滑 轮、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后向下伸出。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 第一齿轮副位于所述底架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齿轮轴的两端安装 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支撑梁,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 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滚轮同轴;所述第二齿轮副位于所述底架的第三支撑梁和第 四支撑梁之间,齿轮轴的两端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三、第四支撑梁,包括相互啮 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二滚轮同轴;第三齿轮副的总传 动轴一端安装在所述侧架的上梁中部,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底架的连接梁,包括 安装在所述总传动轴上的第五齿轮和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的第六齿轮及与第 四齿轮同轴的第七齿轮,所述的第五齿轮同时捏合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滑 动装配在所述机架的底侧梁,与所述的凸轮顶杆和第一连接板分别铰接,两端 分别伸入第一支撑台架和第二支撑台架底部,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配合连 接,配合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滑板与第二连接板铰接,两端由滑动配合的第 一支撑台架和第二支撑台架支撑,在与第三槽孔和第四槽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 有第一腰形槽、第二腰形槽,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穿过第一腰形槽和^—~J要形槽。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 包括紧急制动机构,所述紧急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盘、第一刹车夹、第二刹车夹;所述的刹车盘安装在总传动轴上,位于所述刹车毂的上方;所述的第一、第二刹车夹与刹车盘的位置相匹配,安装在所述机架侧架,前端卡接所述刹车盘, 后端分别伸出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制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顶杆下部铰接的第一、第二保险块,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两端靠近斜面处的第一、第二保险孔;所述第一、第二保险块可沿第 一、第二顶杆的运动方向转动,第一、第二保险孔与所述的第一、第二顶杆的 下部结构相匹配;所述的第一、第二控制线分别连接第一、第二保险块;第一 控制线沿第一顶杆布置,第二控制线沿第二顶杆布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斗设有手刹 机构,所述手刹机构包括手刹杆、连接杆、挂环、连接柄、刹车皮;所述的手 刹杆安装在所述救生斗内,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杆的上端与挂环连接,刹车皮 一端固定在支撑架的端部,另一端绕过安装在支撑架端部的滑轮,固定在连接 柄,连接柄一端与支撑架铰接,另一端向外弯折伸出,与挂环匹配配合。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的端部设有挂钩或锁扣。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斗开设有门,门内侧设有锁紧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楼逃生器,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构、传动机构、控制机构、救生斗;升降机构包括滚轮、绳索、滑轮的对称的两组;传动机构对称安装在机架且与升降机构相匹配的第一齿轮副和第二齿轮副,该第一、第二齿轮副之间通过第三齿轮副联接,第三齿轮副包括安装在机架的总传动轴和三个扇形齿轮;控制机构包括凸轮拨杆滑块机构和包括刹车毂的刹车机构,凸轮和刹车毂均安装在总传动轴上。本发明利用自重实现运送装置的下降与上升,速度快,下降速度得到有效保证,稳定性高,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A62B1/00GK101279121SQ20081006762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日
发明者吴育添 申请人:吴育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