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96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器,具体涉及一种设有两级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住宅楼还是办公楼都逐渐往高处发展,然而当高楼发生紧急险情如火灾时,尽管消防设施已很完备,但通常的逃生办法是沿楼梯下来,如果楼梯被大火封锁, 就难以安全离开,偶尔有人沿绳子滑下,但这需要逃生者很好的身体素质,因此逃生者多数情况下只能等待救援,完全失去了自主逃生的机会。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高楼发生火灾等紧急险情时,为被困的人们提供独立的额外便捷逃生途径是非常需要的,高楼逃生装置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对高楼逃生装置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发明制造。美国的一种逃生装置,号称可以从110层的高楼安全落到地面,使用者只要背上逃生设备,并在手中拿着刹车遥控器,就可以慢慢的降下去,好像爬山的滑降绳一样,就算没有刹车,最快的速度为每秒1. 8米,载重可以高达160公斤,不过这种设备成本高,需要6000多元。以色列发明了一种高楼逃生器,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是蓄电的,在火灾中如果是断了电的话,这种设备就会是一块废铁,并且其成本也是相当的高。国内对高楼逃生器也做了一些研究与发明。江苏省苏州市的倪景明发明了电动高楼逃生器,正确使用这种设备,发生险情时即使身处160米高的楼上也能成功逃生,但这种设备结构复杂,而且是电瓶驱动的;上海一名老工程师发明了新型的卷筒式高楼火灾逃生缓降器,但这种设备速度不可调节。现有高楼逃生装置存在成本高、难以普及、 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使用局限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具有两级制动、使用安全有效的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 包括有钢丝吊绳、连接在钢丝吊绳首端的挂扣,其特征在于钢丝吊绳末端缠绕在可调速阻尼器上,可调速阻尼器套装在设有背带的背包内,可调速阻尼器由框架、连接在框架上的一级阻尼构件和二级阻尼构件组成;两级阻尼构件均包括有卷筒轴、卷筒、制动鼓及调速装置,卷筒轴安装在框架上,卷筒转动自如地装配在卷筒轴上,制动鼓连接在卷筒轴的端头, 调速装置安设在框架上并与制动鼓连接调速,所述钢丝吊绳头端连有挂扣,末端分别缠绕在两级阻尼构件的滚筒上。所述调速装置包括有调速旋钮和制动手间,调速旋钮通过钢丝绳与一级阻尼构件的制动鼓相连,制动手间包括有手柄、自锁弹簧及连杆机构,手柄铰接在框架上,连杆机构输入端与手柄铰接、输出端与二级阻尼构件的制动鼓相连,手柄上连有自锁弹簧,自锁弹簧作用使二级阻尼构件的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所述钢丝吊绳为合金钢丝绳外套有软塑管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滚筒分级制动的两级阻尼构件的结构,一级采用旋钮调速、另一级采用手闸制动且有自锁功能,使操作者在自由地控制下降速度的同时保障也不会发生意外,保护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所有机构设置在背包内,方便携带,且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速阻尼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速阻尼器的正视图;图中标记说明1 一框架,2 — 一级卷筒轴,3—调速旋钮,4一连接杆,5—制动手闸,6—二级制动鼓,7—二级卷筒轴,8—二级卷筒,9一一级卷筒,10 — 一级制动鼓,11 一钢丝吊绳,12— 挂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按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包括有钢丝吊绳11,钢丝吊绳11 首端设置有挂扣12,在高楼发生紧急险情时,将挂扣12固定于窗台或其他固定位置,为减低下降速度并能在下降过程中进行调节,钢丝吊绳11末端缠绕在可调速阻尼器上,为增加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调速阻尼器采用双滚筒分级制动的结构,通过两级独立滚筒制动的有效结合,来充分利用钢缆自身产生的摩擦力。具体结构为包括有框架1、一级阻尼构件和二级阻尼构件。两级阻尼构件分别包括有一级卷筒轴2和两级卷筒轴7、一级卷筒9 和二级卷筒8、一级制动鼓10和二级制动鼓6及调速装置,一级卷筒轴2、二级卷筒轴7安装在框架上,一级卷筒9和二级卷筒8分别转动自如地装配在一级卷筒轴2、二级卷筒轴7 上,一级制动鼓10和二级制动鼓6分别连接在一级卷筒轴2、二级卷筒轴7的端头,调速装置安设在框架1上并与制动鼓连接调速,所述钢丝吊绳11头端连接有挂扣12,末端分别缠绕在两级阻尼构件的卷筒轴上。一级和二级阻尼构件的调速装置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级采用调速旋钮3,二级采用制动手闸5,为了方便操作,调速旋钮3和制动手闸5分设在框架1的两侧调速旋钮3使用自行车现有调速配件,通过调速钢丝绳与一级阻尼构件的一级制动鼓10相连。制动手间5则包括手柄、自锁弹簧及连杆机构,手柄铰接在框架1上,连杆机构输入端与手柄铰接、输出端与二级阻尼构件的制动鼓10相连,手柄上连有自锁弹簧,自锁弹簧作用使二级阻尼构件的制动器在常态下处于制动状态。考虑到逃生装置要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制动手闸5的连杆机构采用的是杠杆省力的方式,即与制动鼓连接的连杆阻力力臂很短,而手柄的动力臂较长,只需用很小的力就可以转动手柄来控制逃生装置的下降速度。而由于自锁弹簧作用,使其还具有保护措施,就算逃生者不熟悉操纵或是慌乱中使用,也不会发生意外,只会使逃生者停在空中,等心情冷静下来,可以继续操作装置下降。[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1采用不锈钢的左右连扳及中间连接杆4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框架,并通过螺栓以网状式固定在一起,使框架1更牢固,能承受更大的载荷与冲击,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阻尼构件的内部结构,保证装置的顺利工作。整个框架1套装在背包内被整体包围,使整体内部结构与外界隔开,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美观,同时也方便携带。 背包的背带采用的是非常轻巧的高级尼龙带,适合各种体型的逃生者使用,高级尼龙带与逃生者的绑紧方式为采用裤兜式双腿绑定加背腰固定,这样整个逃生者很牢的和整个装置固定在一起了,怎样受力都不会使逃生者与装置分离而发上危险了。由于许多逃生装置都是很惧怕火的,或受火的影响很大,甚至不能正常运行,所以经过多次试验的经验,本装置采用高级合金钢丝绳,并且根据逃生者的楼层不同,每套逃生装置的绳子的长度也不同,总是稍微小于到达地面的长度,这样子能更加安全的保证了逃生者的安全,使整套逃生装置的安全系数提升很高,其中绳子的材料放在空气中不会腐蚀, 而且绳子外面有一层软塑管,减少损坏的同时增加了与滚筒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为发生险情时,被困于逃生者戴上背带,将钢丝吊绳11首端的挂扣12固定于窗台或其他固定物上,从窗口跳下,旋转调速旋钮3对一级阻尼构件的滚筒进行预紧,调节好之后,转动手柄逃生者便可跟随逃生背包实现下降,下降过程中,也可根据下降速度利用手柄和调速旋钮3对下降的速度进行调节,直到安全抵达地面,由于有自锁功能,在逃生者因过于紧张或是下落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可以使整个装置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之内稳定的停止下来,待逃生者情绪稳定后继续开启档位后安全下滑稳稳落地。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包括有钢丝吊绳、连接在钢丝吊绳首端的挂扣,其特征在于钢丝吊绳末端缠绕在可调速阻尼器上,可调速阻尼器套装在设有背带的背包内,可调速阻尼器由框架、连接在框架上的一级阻尼构件和二级阻尼构件组成;两级阻尼构件均包括有卷筒轴、卷筒、制动鼓及调速装置,卷筒轴安装在框架上,卷筒转动自如地装配在卷筒轴上,制动鼓连接在卷筒轴的端头,调速装置安设在框架上并与制动鼓连接调速,所述钢丝吊绳头端连有挂扣,末端分别缠绕在两级阻尼构件的滚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装置包括有调速旋钮和制动手间,调速旋钮通过钢丝绳与一级阻尼构件的制动鼓相连,制动手闸包括有手柄、自锁弹簧及连杆机构,手柄铰接在框架上,连杆机构输入端与手柄铰接、输出端与二级阻尼构件的制动鼓相连,手柄上连有自锁弹簧,自锁弹簧作用使二级阻尼构件的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吊绳为合金钢丝绳外套有软塑管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背包式高楼逃生装置,包括有钢丝吊绳、挂扣,钢丝吊绳末端缠绕在可调速阻尼器上,可调速阻尼器套装在设有背带的背包内,可调速阻尼器包括两级级阻尼构件;两级阻尼构件均包括有卷筒轴,卷筒轴安装在框架上,卷筒装配在卷筒轴上,制动鼓连接在卷筒轴的端头,调速装置与制动鼓连接调速,钢丝吊绳头端连有挂扣,末端分别缠绕在两级阻尼构件的滚筒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级采用旋钮调速、另一级采用手闸制动且有自锁功能,使操作者在自由地控制下降速度的同时保障也不会发生意外,保护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所有机构设置在背包内,方便携带,且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2B1/10GK202078665SQ201120083960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6日
发明者吴飞, 王金芳, 王雷, 薛娜, 金飞翔, 陈大伟 申请人:台州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