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47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具体讲,涉及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本新型的立体口罩由口罩片部1、位于口罩片部上方的压鼻部2、位于口罩片部下方的收缩部3以及系带4组成,口罩片部、压鼻部和收缩部为二层或三层结构,分别为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和里层,或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由保暖棉或过滤衬构成的中间层和由纺织面料构成的里层,在内外层之间或内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有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6,并在内层设置至少一个便于滤片填装或更换的插口5。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可有效过滤PM2.5,并且服帖、不易移位,保证了过滤效果。
【专利说明】—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具体讲,涉及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口罩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护士需要使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防寒保暖、阻挡病菌传播、防止吸入污染空气等,也需要使用,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000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由于其可别呼吸入肺,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日前随着对PM2.5监测结果的公布,人们对其恐慌日益加剧。而对于防止PM2.5被吸入的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口罩的纤维会对可吸入颗粒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目前市场上的口罩种类繁多,既有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也有简易的,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
[0004]由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愈发关注,为了防止空气污染,特别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损害,所以亟需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并且价格便宜、使用舒适的口罩。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
[0006]为了完成本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所述的口罩由口罩片部1、位于口罩片部上方的压鼻部2、位于口罩片部下方的收缩部3以及系带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罩片部、压鼻部和收缩部包括二层或三层结构,分别为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和里层,或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由保暖棉或过滤衬构成的中间层和由纺织面料构成的里层,在内外层之间或内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有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6,并在内层设置至少一个便于滤片填装或更换的插口 5 ;所述的立体滤片包括一个环绕所述本体外围且将内层、外层及中间层结合的外固定部7和一个位于滤片本体中央且将内层、外层和中间层结合的内固定部;所述的内固定部具有一段中间段8以及一段向后且向底侧缘延伸的下倾斜段9和/或一段向后且向顶侧缘延伸的上倾斜段10,所述中间段为平直的或向外凸出的弧形。
[0008]本新型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立体滤片弧形中间段与上倾斜段形成连续的弧形,或所述的弧形中间段与下倾斜段形成连续的弧形,或所述的弧形中间段同时与上倾斜段和下倾斜段形成一个连续的弧形。
[0009]本新型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立体口罩滤片由内固定部分为左右对称的多边形,所述的多边形的一侧边为内固定部,多边形内固定部对侧的垂直高度小于内固定部的垂直高度。
[0010]本新型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由内固定部到内固定部对侧的距离为50?120mm,由内固定部顶端到底端的垂直距离为80?130mm。
[0011]本新型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外层为抗菌面料层。
[0012]本新型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插口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滤片的左右侧边;所述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口罩片部内层的两插口之间的距离,立体滤片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立体口罩内层的面积。
[0013]本新型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复合丙纶无纺布滤片6为三层结构,分别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和丙纶纺粘或热轧无纺布内层,所述的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为单层或多层复合。
[0014]本新型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丙纶纺粘或热轧无纺布内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厚度分别为0.1?0.8mm,丙绝熔喷无纺布中间层的厚度为0.1?0.6mm。
[0015]本新型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丙纶纺粘或热轧无纺布内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克重为分别为15?40g/m2,丙纟仑熔喷无纺布中间层的克重为15?60g/m2。
[001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17]—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所述的口罩由口罩片部、位于口罩片部上方的压鼻部、位于口罩片部下方的收缩部以及系带组成,所述的口罩片部、压鼻部和收缩部包括二层或三层结构,分别为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和里层,或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由保暖棉或过滤衬构成的中间层和由纺织面料构成的里层,在内外层之间或内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有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并在内层设置至少一个便于滤片填装或更换的插口。
[0018]其中,本发明的立体口罩由压鼻部、片部和收缩部构成一个立体的凸出结构,可以良好的包括人的鼻唇部,并由系带挂在耳后,其中系带可选用各种松紧绳,也可以安装一个调节松紧绳长度的固定件,以更好的固定,方便使用。也可外层的面料可选用梭织、针织,素色、印花,全棉、漆棉、全漆等,并优选抗菌面料。
[0019]为了方便取用、替换滤片,优选插口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滤片的左右侧边。从而可在一边的插口放入后,在另一边的插口处调整。
[0020]为了使用舒适,并且使滤片在夹层中不易发生位移,优选所述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口罩片部内层的两插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滤片更加全面的覆盖口罩内层,从而保证过滤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复合丙纶无纺布滤片为三层复合结构,分别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和丙纶纺粘或热轧无纺布内层,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为单层或多层复合。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复合结构,可增加滤片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效果,并进一步优选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克重为分别为30g/m2,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的克重为25g/m2,总克重为85g/m2 ;这是由于采用此厚度的复合丙纶无纺布滤片,结合口罩其他三层的结构,使口罩具有良好的颗粒过滤效率,可达到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95型口罩的效果,在对PM2.5的检测过程中,本使用新型的口罩对颗粒过滤效率不小于95%,并可达到99%。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为280?210Pa,口罩的透气程度决定了佩戴时的舒适度,透气性差的口罩会在口罩内、表面结成水雾,时间久了可能会孳生细菌,并且如口罩的透气性差,很多身体虚弱的老人、小孩以及病人,均不宜佩戴,所以在保证口罩的颗粒过滤效率同时,保证透气性才是产品的关键。一些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的面具、面罩,其透气性差,不适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和佩戴。而12-16层的医用棉纱口罩也存在透气差的缺点。
[002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过滤层的优化选择,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兼具了过滤效果和透气性,是人们日常生活防护PM2.5的良好选择。
[0023]本新型的口罩中使用的滤片内部还可以设置形状、线条各异的固定线,一方面可以增加滤片每层结构之间的固定效果,也可以使口罩滤片更加美观,富有艺术性。本新型的立体口罩滤片的外固定布可以全部围绕滤片本体外周,可以为部分围绕,例如围绕设置于滤片本体的上沿和/或下沿。
[0024]本新型的口罩的滤片通过对尺寸的设计,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滤片,从而可以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且,本新型的口罩滤片宽度增加,从而增加了防护面积,提高了整体口罩的过滤性能和泄漏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 口罩的背面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例1 口罩的立体图;
[0027]图3为实施例1 口罩滤片的立体图;
[0028]图4为实施例1 口罩滤片的侧视图;
[0029]图5为实施例2 口罩滤片的侧视图。
[003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构成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其背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立体图如图2所示。由口罩片部1、位于口罩片部上方的压鼻部2、位于口罩片部下方的收缩部3以及系带4组成。本实施例的口罩由压鼻部、片部和收缩部构成一个立体的凸出结构,可以良好的包括人的鼻唇部,并由系带挂在耳后,其中系带可选用各种松紧绳。口罩片部、压鼻部和收缩部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由涤棉面料的外层、由保暖棉构成的保暖层和由纺织面料构成的里层,在内层和保暖层之间设置有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6,并在内层设置二个便于滤片填装或更换的插口 5,插口对称分布于滤片的左右侧边,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的宽度大于口罩片部内层的两插口之间的距离,立体滤片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立体口罩内层的面积。复合丙纶无纺布滤片为三层复合结构,分别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熔喷无纺布双层中间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克重为分别为30g/m2,丙纶熔喷无纺布双层复合中间层的克重为40g/m2,总克重为100g/m2 ;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和外层的厚度为0.5mm,丙纟仑熔喷无纺布双层中间层的厚度为0.3mm ;
[0033]该立体滤片包括一个环绕所述本体外围且将内层、外层及中间层结合的外固定部7和一个位于滤片本体中央且将内层、外层和中间层结合的内固定部;所述的内固定部具有一段中间段8以及一段向后且向底侧缘延伸的下倾斜段9和一段向后且向顶侧缘延伸的上倾斜段10,所述中间段为平直的。立体口罩滤片由内固定部分为左右对称的侧边为内固定部的多边形,多边形与内固定部相对的侧边的垂直高度小于内固定部的垂直高度;由内固定部到内固定部对侧的距离为60mm,由内固定部顶端到底端的垂直距离为93mm。其立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示意图如图4所示。[0034]实施例2
[0035]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由口罩片部1、位于口罩片部上方的压鼻部2、位于口罩片部下方的收缩部3以及系带4组成,本实施例的口罩由压鼻部、片部和收缩部构成一个立体的凸出结构,可以良好的包括人的鼻唇部,并由系带挂在耳后,其中系带可选用各种松紧绳,并安装一个调节松紧绳长度的固定件。口罩片部、压鼻部和收缩部包括三层结构:抗菌面料的外层、过滤衬和由纺织面料构成的里层,在内层与过滤衬之间设置有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6,并在内层设置二个便于滤片填装或更换的插口 5,对称分布于滤片的左右侧边,所述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的宽度大于口罩片部内层的两插口之间的距离,立体滤片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立体口罩内层的面积。复合丙纶无纺布滤片为三层复合结构,分别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克重为分别为30g/m2,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的克重为25g/m2,总克重为85g/m2 ;丙绝纺粘无纺布内层和外层的厚度为0.5mm,丙绝熔喷无纺布中间层的厚度为0.2mm。
[0036]立体口罩滤片包括一个环绕所述本体外围且将内层、外层及中间层结合的外固定部7和一个位于滤片本体中央且将内层、外层和中间层结合的内固定部;所述的内固定部具有一段向外凸出的弧形中间段,以及一段向后且向底侧缘延伸的下倾斜段和一段向后且向顶侧缘延伸的上倾斜段,弧形中间段同时与上倾斜段和下倾斜段形成一个连续的弧形11 ;所述的立体口罩滤片由内固定部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侧边为内固定部的多边形,该多边形与内固定部相对的侧边的垂直高度小于内固定部的垂直高度;由内固定部到内固定部对侧的距离为99mm,由内固定部顶端到底端的垂直距离110mm。其侧视图如图5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所述的口罩由口罩片部(I)、位于口罩片部上方的压鼻部(2)、位于口罩片部下方的收缩部(3)以及系带(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罩片部、压鼻部和收缩部包括二层或三层结构,分别为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和里层,或由纺织面料构成的外层、由保暖棉或过滤衬构成的中间层和由纺织面料构成的里层,在内外层之间或内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有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6),并在内层设置至少一个便于滤片填装或更换的插口(5);所述的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包括一个环绕所述本体外围且将内层、外层及中间层结合的外固定部(7)和一个位于滤片本体中央且将内层、外层和中间层结合的内固定部;所述的内固定部具有一段中间段(8)以及一段向后且向底侧缘延伸的下倾斜段(9)和一段向后且向顶侧缘延伸的上倾斜段(10),所述中间段为平直的或向外凸出的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弧形中间段与上倾斜段形成连续的弧形,或所述的弧形中间段与下倾斜段形成连续的弧形,或所述的弧形中间段同时与上倾斜段和下倾斜段形成一个连续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由内固定部分为左右对称的多边形,所述的多边形的一侧边为内固定部,多边形内固定部对侧的垂直高度小于内固定部的垂直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有效过滤PM2.5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由内固定部到内固定部对侧的距离为50?120mm,由内固定部顶端到底端的垂直距离为 80 ?1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为抗菌面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插口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滤片的左右侧边;所述复合丙纶无纺布立体滤片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口罩片部内层的两插口之间的距离,立体滤片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立体口罩内层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丙纶无纺布滤片(6)为三层结构,分别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和丙纶纺粘或热轧无纺布内层,所述的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为单层或多层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纶纺粘或热轧无纺布内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厚度分别为0.1?0.8_,丙纶熔喷无纺布中间层的厚度为0.1?0.6mm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克重为分别为15?40g/m2,丙纟仑熔喷无纺布中间层的克重为15?60g/m2。
【文档编号】A62B9/06GK203762328SQ20142016945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张复全, 赵丹青, 杨慧蔚 申请人: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