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94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消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消防产品繁多,例如: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枪、消防车、室内水喷淋、惰性气体等。这些消防产品往往具有污染严重、用水量大、移动不方便等缺点。这些缺陷对于城市消防或一些特殊地点的消防工作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对于城市消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迅速增多,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环境及构造复杂、火势蔓延快以及人员难以及时疏散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火灾扑救的难度,使得立体灭火和救援难以展开。实际灭火和救援时,主要依靠消防队员的内部施救和消防车的外部喷水,而消防队员的施救又往往难以快速到位。

针对一些特殊地点的消防工作,例如古建筑、古村落等,这些区域具有道路狭窄、地势不平、水源不足以及木结构居多等特点,其特殊性导致该区域的消防难度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发生“火烧连城”的恶性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以解决如何在各种难以展开消防工作的环境中高效进行消防防火措施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消防防火过程中隔热、隔烟、防止火势蔓延等效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包括串接连通的多个架体单元,每个所述架体单元包括主轴管、串接软管、可调节展开的支撑机构、竖向喷管以及滚轮,所述串接软管包括转接端以及串接端,所述转接端同轴连通于所述主轴管的第一端,所述支撑机构活动铰接于所述主轴管的第二端以水平支撑所述架体单元,通过所述串接端连通于所述主轴管的第二端进而串连相邻两个所述架体单元,所述竖向喷管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主轴管上,所述滚轮分别设于所述主轴管以及所述支撑机构下。

优选地,所述主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转接头,所述串接软管的两端设有软管活接头,通过所述软管活接头与所述螺纹转接头螺纹连接进而连通所述串接软管与所述主轴管。

优选地,所述主轴管的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喷接头,每个所述侧喷接头连通一个侧喷嘴,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喷嘴相互交错且斜向上设置。

优选地,所述主轴管的第一端设有可横向轴转的插接转换接头,所述竖向喷管的顶端设有防火灭火喷嘴,所述竖向喷管的底端设有直通接头,所述直通接头连通一加长转换接头,所述加长转换接头连通于所述插接转换接头进而所述竖向喷管绕所述插接转换接头可调节转动并与所述主轴管转接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轴管的第一端套装有固定轮总成,所述固定轮总成包括水平轮轴、竖撑杆以及轮轴套筒,所述水平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脚轮,所述竖撑杆固定于所述水平轮轴上,所述轮轴套筒固设于所述竖撑杆的顶端,所述轮轴套筒紧套于所述主轴管的第一端。

优选地,所述主轴管的第二端安装有铰接机构,所述铰接机构包括上夹板以及安装于所述上夹板下的中间轴套筒,所述主轴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中间轴套筒并加以紧固,所述中间轴套筒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夹槽,所述支撑机构活动铰接于所述夹槽,所述上夹板上穿设有控制销,所述控制销穿过所述上夹板进而插设控制所述支撑机构的铰接转动,当所述控制销手动提起时,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夹槽内水平轴转。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于所述主轴管两侧的支腿单元,每个所述支腿单元包括型材横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型材横杆外端的万向轮,所述型材横杆的内端夹持铰接于所述夹槽内进而所述支腿单元绕所述上夹板的端部活动展开或收拢。

优选地,所述夹槽与所述上夹板之间设有定位转动垫,所述控制销穿过所述上夹板并定位插设于所述定位转动垫,所述定位转动垫与所述夹槽之间穿设有销钉,所述型材横杆的内端设有凸出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通过所述销钉活动铰接于所述夹槽。

优选地,所述中间轴套筒包括对称两半适配的轴套段,所述轴套段延长伸出所述上夹板,所述轴套段的内壁穿设有用于锁紧的沉头螺钉。

优选地,所述主轴管的第二端套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铰接机构的抱箍件,所述抱箍件包括对称适配的上卡箍以及下卡箍,所述上卡箍包括凸伸出的法兰端,所述下卡箍螺栓连接于所述法兰端,穿出所述上卡箍的螺栓上设有锁紧扳手以供调节锁紧所述抱箍件。

本发明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

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不应用时,都可逐个拆卸为零散小部件;无论应对何种消防环境,都能快速运至现场进行组装,进而高效在消防现场形成防护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中单个架体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应于图1单个架体单元拆卸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应于图1中主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对应于图3主轴管其两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对应于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对应于图1中串接软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对应于图1中竖向喷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对应于图1中铰接机构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对应于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对应于图9中其一半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对应于图1中支撑机构单个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对应于图1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对应于图1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对应于图1中抱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对应于图14中上卡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对应于图1中主轴管下轮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对应于图16的侧面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对应于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加以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移动隔热防火屏装置,包括串接连通的多个架体单元,每个所述架体单元包括主轴管1、串接软管2、可调节展开的支撑机构3、竖向喷管4以及滚轮,所述串接软管2包括转接端以及串接端,所述转接端同轴连通于所述主轴管1的第一端,所述支撑机构3活动铰接于所述主轴管1的第二端以水平支撑所述架体单元,通过所述串接端连通于所述主轴管1的第二端进而串连相邻两个所述架体单元,所述竖向喷管4分别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主轴管1的两端,所述滚轮分别设于所述主轴管1以及所述支撑机构3下。

结合图2至图6所示,具体地,所述主轴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转接头10,所述串接软管2的两端设有软管活接头20,通过所述软管活接头20与所述螺纹转接头10螺纹连接进而连通所述串接软管2与所述主轴管1。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主轴管1的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喷接头12,每个所述侧喷接头12连通一个侧喷嘴14,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喷嘴14相互交错且斜向上设置。

如图1、图2以及图7所示,所述主轴管1的第一端设有可横向轴转的插接转换接头16,所述竖向喷管4的顶端设有防火灭火喷嘴40,所述竖向喷管4的底端设有直通接头42,所述直通接头42连通一加长转换接头44,所述加长转换接头44连通于所述插接转换接头16进而所述竖向喷管4与所述主轴管1转接连通并可绕所述插接转换接头16由水平状态调节转动至竖直状态。

如图2、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主轴管1的第一端套装有固定轮总成18,所述固定轮总成18包括水平轮轴180、竖撑杆182以及轮轴套筒184,所述水平轮轴180的两端分别设有脚轮186,所述竖撑杆182固定于所述水平轮轴180上,所述轮轴套筒184固设于所述竖撑杆182的顶端,所述轮轴套筒184紧套于所述主轴管1的第一端。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主轴管1的第二端安装有铰接机构5,所述铰接机构5包括上夹板50以及安装固定于所述上夹板50下的中间轴套筒52,所述主轴管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中间轴套筒52并加以紧固,所述中间轴套筒5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夹槽53,所述支撑机构3活动铰接于所述夹槽53,所述上夹板50上穿设有控制销55,所述控制销55穿过所述上夹板50进而插设控制所述支撑机构3的铰接转动,当所述控制销55手动提起时,所述支撑结构3在所述夹槽53内水平轴转。

优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中间轴套筒52包括对称两半适配的轴套段520,所述轴套段520延长伸出所述上夹板50,所述轴套段520的内壁穿设有用于锁紧的沉头螺钉522。

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铰接于所述主轴管1两侧的支腿单元,每个所述支腿单元包括型材横杆30以及安装于所述型材横杆30外端的万向轮32,所述型材横杆30的内端夹持铰接于所述夹槽53内进而所述支腿单元绕所述上夹板51的端部活动展开或收拢。优选使用铝型材考虑到降低重量,满足强度设计。

结合图8和图11所示,所述夹槽53与所述上夹板50之间设有定位转动垫57,所述控制销55(分度销)穿过所述上夹板50并定位插设于所述定位转动垫57,所述定位转动垫57与所述夹槽53之间穿设有销钉58,所述型材横杆30的内端设有凸出的连接片54,所述连接片54通过所述销钉58活动铰接于所述夹槽53。当展开两侧的支腿支撑结构3时,只需用手向上提起定位插销55,在扭力弹簧58的作用下,活动铰链54自然打开摆转至90°,以致使支腿支撑结构3自动定位呈现展开姿态。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主轴管1的第二端套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铰接机构5的抱箍件6,所述抱箍件6包括对称适配的上卡箍60以及下卡箍62,所述上卡箍60包括凸伸出的法兰端64,所述下卡箍62螺栓连接于所述法兰端64,穿出所述上卡箍60的螺栓66上设有锁紧扳手68以供调节锁紧所述抱箍件6。

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发明可以按以下过程实施:

在平时没有火灾时,可利用简易的可移动支架分层次分别安放组装形成防火屏装置的各个主要零部件(未图示)。

当发生火灾后,迅速将上述简易的安放支架快速移动到火源附近;然后,如图2所示,组装各个零部件以形成多个完整的架体单元并将架体单元中的支腿展开,再将喷管4的杆身旋转至竖直状态,随着定位销滑动至导轨槽中,自动锁定定位,实现喷杆4的连接装配;如图18所示,在图1的基础上,再通过将后一个架体单元中的串接软管2连通于前一个架体单元中的主轴管1末端进而将多个架体单元相互前后串连形成一排;之后,再将长、短不一的竖向喷管4按各自设计位置快速插设到每个架体单元上(一个架体单元上优选地分别插设一长一短两根喷管);最后,打开高压水源形成高压细水雾屏幕,以此实现隔热、除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给消防官兵提供充足的灭火时间。

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发明的以下特点:

1)利用软管串接各个架体单元的目的包括,a.降低造价,若全部使用不锈钢的主轴管成本会很高;b.降低设备重量;c.橡胶材料的软管方便前后单元内的接头安装。

2)使用这种转换接头,使得各管之间的连通拆装方便且密封性好。

3)于架体单元的中部两侧(即主轴管的第一端)安装侧喷头,可显著增加平面喷洒面积,确保防灭火效果。

4)于主轴管两端设置可由水平转至竖直的竖向喷管,方便快捷;并且,竖向的喷管上均设有防火灭火专用的喷嘴,从而由平面式喷洒转变成了立体式的喷洒屏架构,显著增强隔热防灭火效果。

5)于主轴管的第一端(即架体单元的中部)设计易拆装的固定轮总成,同时保证了架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6)于主轴管的第二端(即架体单元的尾端)的两侧分别设置可展开可收拢的支腿单元,能有效保证整个装置的平稳性,并且,通过该处的铰接机构,操作人员可轻松实现支腿的展开和收拢,另外,为稳定限位该铰接机构,主轴管上还专门设置了手动的抱箍件,以此充分保证支腿单元的支撑稳定。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