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降逃生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1422发布日期:2018-10-26 19:2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楼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降逃生背包。



背景技术:

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难时,位于高楼层建筑中的人员无法使用电梯快速到达地面,只能通过楼梯下行,但利用楼梯逃生的速度太慢,往往导致人员无法及时逃出。虽然在消防救援力量的协助下,高楼中的人员也可通过云梯或救生气垫逃生,但是在灾难恶化危机人身安全之前消防救援力量不一定能够赶到现场,如果盲目等待救援将会贻误逃生黄金时间。

为使高楼中的人员能够在发生灾难时较快速的自行逃生到地面,目前已开发了一些相关的逃生装置,其中以缓降装置的实用性最强。缓降装置的核心结构是盘绕有钢丝绳的缓降机构,钢丝绳的一端从缓降装置中拉出,随着钢丝绳的运动缓降机构内将产生一定阻力以限制钢丝绳的速度。

公布号为CN106422093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即公开了一种缓降逃生器,并具体公开了该逃生器通过连接板6固定在定制背包内部,边缘设置有若干安全带导向环61,背包上的固定边穿过导向环61将缓降逃生器与背包连为一体,使用时候将绳索的自由端与建筑物上连接部连接,然后将背包背在身上,并通过捆绑带捆绑可靠,然后从建筑上跳下即可。

但现有的这种缓降逃生器与背包不便于收藏,有必要提供一种更方便收藏的缓降逃生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藏的缓降逃生背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降逃生背包,包括背包及固定于所述背包中的缓降装置,所述背包上设有第一容纳袋,所述第一容纳袋中收纳有一束口袋,所述束口袋从所述第一容纳袋中抽出后可将整个所述背包反套于其中,所述束口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袋中邻近袋口的位置,所述束口袋的另一端为开放的袋口并穿设有束口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缓降逃生背包在第一容纳袋中设置束口袋,可在无需使用时将缓降装置与背包全部反套于束口袋,便于收藏。同时,束口袋反套时可对背包的肩带、腰带等捆绑带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由于背包破损而在缓降时出现危险。

较佳地,所述背包上还设有第二容纳袋,所述缓降装置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袋中。

具体地,所述第一容纳袋与第二容纳袋的袋口处均设有拉链。

具体地,所述缓降装置的壳体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二容纳袋中设有织带,所述织带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缓降装置固定于所述背包中。

较佳地,所述背包上设有包括肩带与胯带在内的五点式安全带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缓降逃生背包的示意图。

图2是缓降逃生背包中缓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缓降逃生背包中束口袋抽出后的示意图。

图4是束口袋开始反套背包时的示意图。

图5是背包被完全套入束口袋中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降逃生背包1,包括背包11 与缓降装置12。缓降装置12中盘绕有钢丝绳121,钢丝绳121的一端从缓降装置12中抽出并在末端设有定位用的挂钩,在钢丝绳121从缓降装置12中不断抽出的过程中,缓降装置12内部的缓降机构提供摩擦阻力以限制钢丝绳121的速度。缓降装置12的具体结构非本案的申请点,不做介绍。

背包11的正面设有第二容纳袋111与第一容纳袋袋112,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袋111的尺寸大于第一容纳袋袋112,第二容纳袋111与第一容纳袋袋112 的袋口处均设有拉链113从而可实现袋口的打开或封闭。缓降装置12被收纳在第二容纳袋111中并与背包11固定,具体的,在第二容纳袋111中设有若干织带,在缓降装置12的壳体上设有若干安装孔122,通过将织带穿过安装孔122 并绕紧在缓降装置12上,便可实现收纳装置与背包11的固定。

在背包11的背面设有五点式安全带系统(图中角度未显示),五点式安全带系统包括两肩带、两腰带以及一胯,先利用肩带将背包11背到背部,然后将胯带从两腿间往上绕过拉起并将胯带与两肩带通过卡扣件扣在一起,最后将两腰带也扣到卡扣件上,便可将缓降逃生背包1背紧。五点式安全带系统是长度可调的形式,以适用于体格不同的人员逃生。

第一容纳袋袋112中收纳有一束口袋13,束口袋1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容纳袋袋112中邻近袋口的位置,束口袋13的另一端为开放的袋口并穿设有束口绳 131。束口袋13的作用是用来收纳背包11与背包11中的缓降装置12,因此束口袋13的尺寸至少应大于缓降装置12的尺寸,并且其空间也需能够容纳被压实形变后的背包11。

在高楼中遭遇险情时,将第二容纳袋111的拉链113打开,第一容纳袋袋 112的拉链113关闭,缓降装置12的钢丝绳121从第二容纳袋111中抽出后将其末端的挂钩定位到建筑中稳固的结构上,确认背紧背包11后便可进行缓降逃生。参照图4、图5,当无需使用缓降逃生背包1时,第二容纳袋111的拉链113 关闭,将第一容纳袋袋112的拉链113打开并将其中的束口袋13整个拉出,然后将束口袋13反套过来将背包11包住,直至背包11被完全收入束口袋13之中,然后将袋口处的束口绳131拉紧,就可以方便地将缓降逃生背包1收藏起来。

本实施例中缓降装置12与束口袋13分别收纳于第二容纳袋111与第一容纳袋112中,两者互不干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只在背包11上设置一个第一容纳袋而不设置第二容纳袋,并将缓降装置12与束口袋13均收纳于第一容纳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缓降逃生背包1将缓降装置12设于背包11之内,因此在逃生时人员可将背包11与缓降装置12背在身上,并将缓降装置12的钢丝绳121一端固定于建筑中后进行缓降。当人员逃生到地面后,只需将钢丝绳121剪断即可将缓降装置12回收。回收后的缓降装置12重新盘绕钢丝绳121后便可以继续使用。可见,本缓降逃生背包1有利于缓降装置12的回收,可降低生产量而节省成本。另外,通过在第一容纳袋袋112中设置束口袋13,可在无需使用时将缓降装置12与背包11全部反套于束口袋13,便于收藏。同时,束口袋13反套时可对背包11的肩带、腰带等捆绑带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由于背包破损而在缓降时出现危险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