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负式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0256发布日期:2018-07-17 22:23阅读:17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灭火器,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背负式灭火器,属于消防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消防使用的灭火设备主要有车载式、手提式、推车式和固定式,他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火灾场所。虽然对于室内或车子不能驶入的复杂地形或狭窄空间的火灾场所,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有的手提式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泡沫混合液在通过泡沫炮(枪)的泡沫喷管处时形成负压,从而吸入空气,空气与泡沫混合液在泡沫喷管内混合后形成泡沫喷射出去,存在的缺点是发泡倍数低,所喷出的泡沫发泡性能不稳定,泡沫喷射强度低、不容易在燃料表面形成完全覆盖的泡沫层,以致灭火效率低。近年来,压缩空气灭火技术已在城市消防和森林消防中开始大量使用,明显提高了火灾的首次扑救效率,目前的压缩空气灭火技术的机理是向泡沫混合液内通入一定比例的压缩空气,使撞击混合后产生泡沫进行泡沫灭火。由于现有的压缩空气灭火系统均包括泡沫液储罐、压缩气体储罐和泡沫发生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不能满足便携式携带要求,以致局限了压缩空气灭火系统在室内或车子不能驶入的复杂地形或狭窄空间等需要单兵消防作战的火灾场所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能满足单兵消防作战要求的背负式灭火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负式灭火器,包括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喷枪和背板,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和喷枪均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背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喷枪包括喷枪座、喷枪管和喷枪头,所述喷枪座上设有液体灭火剂入口和压缩气体入口,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通过液体输送管与液体灭火剂储存罐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气体入口通过气体输送管与压缩气体储存钢瓶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喷枪座内设有与所述压缩气体入口同中心轴的一级混合腔和二级混合腔,所述压缩气体入口及一级混合腔和二级混合腔均呈圆柱形,一级混合腔的内径大于压缩气体入口的内径,二级混合腔的内径大于一级混合腔的内径,且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压缩气体入口的外周侧。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设有中间部及与所述中间部形成向内折角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可拆卸式固定在中间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可拆卸式固定在左侧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喷枪可拆卸式固定在右侧部的外侧面上。

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内侧面上分别固设有一背带,在左右背带之间设有锁扣连接的锁紧带。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的顶端设有外翻的直角折边。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枪座与所述喷枪管间、及所述喷枪管与所述喷枪头间均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枪座的端部设有固定加强圈,在所述固定加强圈内对称设有多个以压缩气体入口为对称中心的加强筋。

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的出液口及所述压缩气体储存钢瓶的出气口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在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和所述压缩气体入口处分别设有单向阀。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压缩气体入口的两侧,且两个液体灭火剂入口的中心与压缩气体入口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负式灭火器,实现了压缩空气灭火技术在室内或车子不能驶入的复杂地形或狭窄空间等需要单兵消防作战的火灾场所的应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等优点,能满足单兵消防作战要求,具有明显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背负式灭火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背负式灭火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喷枪座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背负式灭火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液体灭火剂储存罐;11、出液口;2、压缩气体储存钢瓶;21、出气口;3、喷枪;31、喷枪座;311、液体灭火剂入口;312、压缩气体入口;313、一级混合腔;314、二级混合腔;315、固定加强圈;316、加强筋;32、喷枪管;33、喷枪头;34、快速接头;4、背板;41、中间部;42、左侧部;43、右侧部;44、背带;45、锁紧带;46、直角折边;5、液体输送管;6、气体输送管;7、流量调节阀;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负式灭火器,包括液体灭火剂储存罐1、压缩气体储存钢瓶2、喷枪3和背板4,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1、压缩气体储存钢瓶2和喷枪3均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背板4的外侧面上。所述喷枪3包括喷枪座31、喷枪管32和喷枪头33,所述喷枪座31与所述喷枪管32间、及所述喷枪管32与所述喷枪头33间均通过快速接头34相连接。所述喷枪座31上设有液体灭火剂入口311和压缩气体入口312,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311通过液体输送管5与液体灭火剂储存罐1的出液口11相连接,所述压缩气体入口312通过气体输送管6与压缩气体储存钢瓶2的出气口21相连接,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311设置在所述压缩气体入口312的外周侧。

请再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喷枪座31内设有与所述压缩气体入口312同中心轴的一级混合腔313和二级混合腔314,所述压缩气体入口312及一级混合腔313和二级混合腔314均呈圆柱形,一级混合腔313的内径大于压缩气体入口312的内径,二级混合腔314的内径大于一级混合腔313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液体灭火剂(可以是水或泡沫液)储存在液体灭火剂储存罐1中,并配置压缩气体储存钢瓶2,在喷枪座31上设置液体灭火剂入口311和压缩气体入口312,并使液体灭火剂入口311设置在压缩气体入口312的外周侧,以及在喷枪座31内设置与所述压缩气体入口312同中心轴的一级混合腔313和二级混合腔314,使一级混合腔313的内径大于压缩气体入口312的内径,二级混合腔314的内径大于一级混合腔313的内径,从而使得液体灭火剂和压缩气体在同时进入一级混合腔313内时,由于压缩气体会由中心向四周扩散,而液体灭火剂在重力作用下会由上至下落下,因此当液体灭火剂由压缩气体的外周进入时,会与向外周扩散的压缩气体发生快速撞击产生微小颗粒形成水雾(或泡沫珠),从而被顺利推送到二级混合腔314,再由喷枪头33喷射出去,从而达到快速扑灭火灾,可明显提高灭火效率,可为室内或车子不能驶入的复杂地形或狭窄空间等需要单兵消防作战的火灾场所提供一种高效灭火装备。

作为优选方案:

在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1的出液口11及所述压缩气体储存钢瓶2的出气口21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7,以便于根据使用要求进行流量调节,例如:在液体灭火剂的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大压缩气体的流量得到更细的水雾或泡沫珠。

在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311和所述压缩气体入口312处分别设有单向阀8,以避免倒流。

在所述喷枪座31的端部设置固定加强圈315,在所述固定加强圈315内对称设置多个以压缩气体入口312为对称中心的加强筋316(请参阅图3所示),以避免喷枪座31在压缩气体的喷射力作用下发生松动或损坏。

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311最好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压缩气体入口312的两侧,且两个液体灭火剂入口311的中心与压缩气体入口312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请参阅图3所示),从而保证液体灭火剂与压缩气体的快速均匀混合。

所述背板4设有中间部41及与所述中间部41形成向内折角的左侧部42和右侧部43,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1可拆卸式固定在中间部41的外侧面上,所述压缩气体储存钢瓶2可拆卸式固定在左侧部42的外侧面上,所述喷枪3可拆卸式固定在右侧部43的外侧面上,在所述左侧部42和右侧部43的内侧面上分别固设有一背带44,在左右背带44之间设有锁扣连接的锁紧带45(请参阅图1和2所示)。通过这种布局设计,不仅可保证背负重力的均衡分布,符合右手消防操作习惯,还可减小背负后所占用的空间,更有利于在一些狭窄空间的消防应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负式灭火器,如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所述背板4的顶端还设有外翻的直角折边46,以利于置放在地面上。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