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安全救生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8657发布日期:2018-11-27 21:3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车用安全救生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安全救生锤。



背景技术:

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车辆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安全救生锤作为辅助逃生工具,是每个汽车内部必备的。安全救生锤主要是通过锤头撞击玻璃窗,将玻璃窗砸碎以便逃生,现有的安全救生锤的锤头的敲击力度比较小,使用者需要较大的力臂才能够将玻璃窗击碎,在使用时需要多次挥动安全锤,每次挥动的敲击的力度较小,破窗的时间较长,不能够及时快速的破窗对车内人员进行疏散,不能起到紧急救生的作用。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增强敲击力度、加快破窗速度、安全便携的车用安全救生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安全救生锤,其通过将钢钎弹性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内部,挥动一次能够对玻璃窗产生两次撞击作用力,大大增强了本实用新型单次敲击的力度,降低使用者力臂的要求,加快破窗速度。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车用安全救生锤,其包括:

壳体,其为两端敞口的水平设置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盖体封口;所壳体的下方固设有把手;

锤头,其为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连接的水平设置的圆台结构;所述锤头的半径较大的第一底面边缘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圆周边缘一体成型;所述锤头的第二底面设有水平贯穿所述锤头的第一底面的圆柱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钢钎,其水平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钢钎前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其头部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壳体外部;所述钢钎的靠近其尾部的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钢钎的圆周面上沿径向对称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外螺纹与所述锤头之间;

第一圆盘,其竖直位于所述钢钎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钢钎的轴线过所述第一圆盘的圆心,所述第一圆盘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盘的中部设有与其同圆心的圆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盘的靠近所述锤头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与其同圆心的圆环,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一圆盘的第一侧面转动连接;

第一套筒,其水平位于所述第一圆盘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套筒的靠近所述第一圆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凸块;

压块,其为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压块为水平设置的且与所述壳体同轴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压块的靠近所述盖体的第一底面上固设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为竖直设置且圆心位于所述压块的轴线上,所述第二圆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直径;所述压块的圆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凸块,所述压块和多个所述第二凸块均收容于所述第一套筒内部,所述压块与多个所述第一凸块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互不干涉;多个所述第二凸块可与多个所述第一凸块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且部分重叠;任一所述第二凸块可容纳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凸块之间;

第一弹簧,其水平位于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的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面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盖体的内壁连接;

两个第二弹簧,其分别水平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圆环之间,任一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限位板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圆环的靠近所述锤头的一侧面连接;

拉环,其为U形结构,所述拉环的两个平行的第一直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的靠近第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直边平行的第二直边位于所述盖体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还包括第二套筒,其同轴地套设在所述钢钎外部,所述第二套筒位于所述锤头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内壁与所述钢钎之间设有多个滚珠,任一所述滚珠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内壁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壳体的内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钢钎的直径、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比为1.5:1.1:1:1.2:1.4。

优选的是,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壳体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盘的直径、所述第一套筒的直径、所述压块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圆盘的直径比为1:0.9:0.7:0.4:0.8。

优选的是,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壳体的圆周面上滑动设有两个沿径向对称的配重块;所述壳体圆周面上设有两个沿径向对称的第二滑槽,任一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任一所述配重块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容纳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中并可在其中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钢钎的水平长度、所述压块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弹簧最大长度之和,与所述壳体的水平长度之比为1.3:1;

所述钢钎的水平长度、所述压块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弹簧最小长度之和,与所述壳体的水平长度之比为0.9:1。

优选的是,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把手外部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起始状态为:钢钎的头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位于锤头外部,钢钎尾部穿过第二通孔并位于第一套筒内部但不与第一凸块接触,两个第二弹簧为自然伸长状态;第一套筒内部的多个第一凸块与多个第二凸块一一对应并相互抵接,此时第一弹簧为压缩状态;

当挥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敲击玻璃时,锤头对玻璃产生一次作用力,同时钢钎的头部被推动至锤头内部,两个第二弹簧被压缩,钢钎水平移动带动第一圆盘的绕钢钎轴线转动,第一圆盘的转动带动第一套筒的转动至多个第一凸块与多个第二凸块错开的位置状态;

第一弹簧的弹力对压块有朝向靠近锤头方向的推力,当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错开时,第一凸块不对第二凸块进行限位抵接时,任一第二凸块可朝着靠近锤头的方向水平移动至第一套筒内部并容纳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块之间,压块的移动产生对钢钎尾部的推力,将钢钎的头部朝着远离盖体的方向推动至锤头外部,从而实现对玻璃的二次撞击作用力,可大大增加单次挥动的撞击力度;同时钢钎的外螺纹在第二通孔内壁的内螺纹配合下,第一圆盘被压块的多个第二凸块暂时定位,进而使得钢钎和圆环相对第一圆盘绕钢钎的轴线转动,即钢钎被旋转弹出,进一步增大撞击力度;

在完成第一次挥动后,第一弹簧伸长至自然状态时,钢钎的头部位于锤头外部,尾部位于第二通孔内部且与压块的端部抵接,朝着远离盖体的方向拉动拉环,带动压块朝着靠近盖体的方向移动,将多个第二凸块从多个第一凸块之间拉出,接触多个第一凸块对第一圆盘的定位,两个第二弹簧在弹性恢复作用力下将钢钎的尾部朝着靠近第一圆盘的方向移动并进入第二通孔中,钢钎在两个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继续朝着靠近盖体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圆盘绕钢钎的轴线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套筒的转动,当第二弹簧恢复至自然状态时,钢钎朝着靠近盖体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其头部仍位于锤头外部,尾部位于第一套筒内部且不与第一凸块接触,第一套筒转动至的多个第一凸块再次与多个第二凸块一一对应抵接的位置状态,本实用新型恢复至起始状态,等待下一次挥动敲击。

2、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与壳体的第一端螺纹连接,可将盖体取下并对壳体内部的零件维修,第一弹簧与第一圆盘和盖体均为可拆卸连接,在多次使用后弹力会逐渐降低,可定期通过取下盖体对第一压缩弹簧进行更换;第一弹簧可选用弹性系数较大的金属压缩弹簧;

3、钢钎的外部套设第二套筒,防止钢钎水平移动时产生偏移,保证钢钎的水平移动呈直线型;在第二套筒内壁与钢钎之间设置滚珠,减少第二套筒内壁对钢钎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加快钢钎水平移动速度;

4、配重块的设计,在挥动敲击时,首先将车用安全救生锤向朝着远离玻璃窗的方向后甩储能,从而带动两个滚轮朝着靠近盖体的方向滑动并带动配重块移动,然后朝着玻璃窗方向撞击玻璃窗,两个滚轮朝着靠近锤头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配重块朝着靠近锤头的方向移动,增大了锤头对玻璃窗的撞击力度;两个配重块通过滚轮与壳体的滑动连接,可降低挥动力臂,同时增大撞击力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状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沿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2的沿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安全救生锤,其包括:

壳体1,其为两端敞口的水平设置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设有盖体11封口;所壳体1的下方固设有把手12;

锤头2,其为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连接的水平设置的圆台结构;所述锤头2的半径较大的第一底面边缘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的圆周边缘一体成型;所述锤头2的第二底面设有水平贯穿所述锤头2的第一底面的圆柱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壳体1同轴设置;

钢钎3,其水平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与所述壳体1同轴设置,所述钢钎3前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其头部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钢钎3的靠近其尾部的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31;所述钢钎3的圆周面上沿径向对称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位于所述外螺纹31与所述锤头2之间;

第一圆盘4,其竖直位于所述钢钎3与所述盖体11之间,所述钢钎3的轴线过所述第一圆盘4的圆心,所述第一圆盘4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盘4的中部设有与其同圆心的圆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31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盘4的靠近所述锤头2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与其同圆心的圆环,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一圆盘4的第一侧面转动连接;

第一套筒5,其水平位于所述第一圆盘4与所述盖体11之间,所述第一套筒5与所述壳体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套筒5的靠近所述第一圆盘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4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5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凸块51;

压块6,其为位于所述第一套筒5和所述盖体11之间,所述压块6为水平设置的且与所述壳体1同轴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压块6的靠近所述盖体11的第一底面上固设有第二圆盘61;所述第二圆盘61为竖直设置且圆心位于所述压块6的轴线上,所述第二圆盘6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5的直径;所述压块6的圆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凸块62,所述压块6和多个所述第二凸块62均收容于所述第一套筒5内部,所述压块6与多个所述第一凸块51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互不干涉;多个所述第二凸块62可与多个所述第一凸块51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且部分重叠;任一所述第二凸块62可容纳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凸块51之间;

第一弹簧7,其水平位于所述第二圆盘61与所述盖体11之间,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61的朝向所述盖体11的一侧面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盖体11的内壁连接;

两个第二弹簧8,其分别水平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板32与所述圆环之间,任一所述第二弹簧8的一端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限位板32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圆环的靠近所述锤头2的一侧面连接;

拉环9,其为U形结构,所述拉环9的两个平行的第一直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7的靠近第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直边平行的第二直边位于所述盖体11的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钢钎3弹性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1内部,挥动一次能够对玻璃窗产生两次撞击作用力,大大增强了本实用新型单次敲击的力度,降低使用者力臂的要求,加快破窗速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起始状态为:钢钎3的头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位于锤头2外部,钢钎3尾部穿过第二通孔并位于第一套筒5内部但不与第一凸块51接触,两个第二弹簧8为自然伸长状态;第一套筒5内部的多个第一凸块51与多个第二凸块62一一对应并相互抵接(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弹簧7为压缩状态;

当挥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敲击玻璃时,锤头2对玻璃产生一次作用力,同时钢钎3的头部被推动至锤头2内部,两个第二弹簧8被压缩,钢钎3水平移动带动第一圆盘4的绕钢钎3轴线转动,第一圆盘4的转动带动第一套筒5的转动至多个第一凸块51与多个第二凸块62错开的位置状态(如图2和图5所示);

第一弹簧7的弹力对压块6有朝向靠近锤头2方向的推力,当第一凸块51与第二凸块62错开时,第一凸块51不对第二凸块62进行限位抵接时,任一第二凸块62可朝着靠近锤头2的方向水平移动至第一套筒5内部并容纳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块51之间,(如图3所示)压块6的移动产生对钢钎3尾部的推力,将钢钎3的头部朝着远离盖体11的方向推动至锤头2外部,从而实现对玻璃的二次撞击作用力,可大大增加单次挥动的撞击力度;同时钢钎3的外螺纹31在第二通孔内壁的内螺纹配合下,第一圆盘4被压块6的多个第二凸块62暂时定位,进而使得钢钎3和圆环相对第一圆盘4绕钢钎3的轴线转动,即钢钎3被旋转弹出,进一步增大撞击力度;

在完成第一次挥动后,第一弹簧7伸长至自然状态时,钢钎3的头部位于锤头2外部,尾部位于第二通孔内部且与压块6的端部抵接,朝着远离盖体11的方向拉动拉环9,带动压块6朝着靠近盖体11的方向移动,将多个第二凸块62从多个第一凸块51之间拉出,接触多个第一凸块51对第一圆盘4的定位,两个第二弹簧8在弹性恢复作用力下将钢钎3的尾部朝着靠近第一圆盘4的方向移动并进入第二通孔中,钢钎3在两个第二弹簧8的作用力下继续朝着靠近盖体11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圆盘4绕钢钎3的轴线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套筒5的转动,当第二弹簧8恢复至自然状态时,钢钎3朝着靠近盖体11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其头部仍位于锤头2外部,尾部位于第一套筒5内部且不与第一凸块51接触,第一套筒5转动至的多个第一凸块51再次与多个第二凸块62一一对应抵接的位置状态,即本实用新型恢复至起始状态,等待下一次挥动敲击。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还包括第二套筒13,其同轴地套设在所述钢钎3外部,所述第二套筒13位于所述锤头2与所述限位板32之间;所述第二套筒13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13内壁与所述钢钎3之间设有多个滚珠,任一所述滚珠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套筒13内壁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钎3的外部套设第二套筒13,防止钢钎3水平移动时产生偏移,保证钢钎3的水平移动呈直线型;在第二套筒13内壁与钢钎3之间设置滚珠,减少第二套筒13内壁对钢钎3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加快钢钎3水平移动速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壳体1的内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钢钎3的直径、所述第二套筒13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套筒13的外径比为1.5:1.1:1:1.2:1.4。确保钢钎3的头部和中部在第一通孔、第二套筒13内水平自然的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壳体1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盘4的直径、所述第一套筒5的直径、所述压块6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圆盘61的直径比为1:0.9:0.7:0.4:0.8。保证压块6可进入第一套筒5内部且通过第二圆盘61进行限位。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壳体1的圆周面上滑动设有两个沿径向对称的配重块14;所述壳体1圆周面上设有两个沿径向对称的第二滑槽,任一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延伸,任一所述配重块14朝向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滚轮15,所述滚轮15容纳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中并可在其中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配重块14,在挥动敲击时,首先将车用安全救生锤向朝着远离玻璃窗的方向后甩储能,从而带动两个滚轮15朝着靠近盖体11的方向滑动并带动配重块14移动,然后朝着玻璃窗方向撞击玻璃窗,两个滚轮15朝着靠近锤头2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配重块14朝着靠近锤头2的方向移动,增大了锤头2对玻璃窗的撞击力度;两个配重块14通过滚轮15与壳体1的滑动连接,可降低挥动力臂,同时增大撞击力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钢钎3的水平长度、所述压块6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弹簧7最大长度之和,与所述壳体1的水平长度之比为1.3:1;保证当第一弹簧7伸长至极限位置时,钢钎3的头部位于锤头2外部;

所述钢钎3的水平长度、所述压块6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弹簧7最小长度之和,与所述壳体1的水平长度之比为0.9:1。保证当第一弹簧7压缩至极限位置时,钢钎3的头部位于锤头2内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用安全救生锤,所述把手12外部设有防滑套。可防止在挥动时把手12的滑动。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