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6546发布日期:2019-09-25 00:22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火灾现场的消防灭火。就现有的灭火机器人结构而言,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首先由于其控制元件较多,以至于在箱体内部的布局方面较为凌乱,一旦受到冲击极易造成元器件的损坏;同时由于机器人通常进入火灾内部灭火,整体受热温度较高,因此机器人自身会安装有自喷淋装置进行喷水降温,但传统的自喷淋装置的出水方向通常呈环形直线喷射,所覆盖范围限制了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机器人整体降温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好防爆性能、满足整体降温要求的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包括底盘、安装于底盘前后位置的前壳和后壳,底盘两侧分别安装有驱动履带,底盘上设有可升降的摄像头、喷射高压水的消防水炮,底盘后端设有连通消防水炮的主水管,所述的底盘内前端部设有第一防爆腔室,底盘内后端部并排设有第二防爆腔室和第三防爆腔室,所述的主水管上连接有自喷淋装置,自喷淋装置具有喷淋座,喷淋座侧面套装有喷淋斜角套,喷淋座内侧与喷淋斜角套外壁之间具有的空间内设有伞形喷淋套,伞形喷淋套具有周向均布的伞形齿,所述伞形齿侧面具有向内倾斜而使喷射出去的水呈伞花状发散的内斜面。

为便于安装,所述的后壳下方的底盘上安装有后盖板,摄像头安装于后盖板上并通过电动推杆驱动实现升降,底盘中部安装有中间盖板,主水管从中间盖板穿出与消防水炮连接。

具体说,所述的自喷淋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配合连接的连接座、一级喷淋套和二级喷淋套,喷淋座位于二级喷淋套上端,喷淋座具有一体结构的端盖和环套,喷淋斜角套套装在环套侧面,所述的环套底端内侧具有斜切面,二级喷淋套上端侧面具有内凹槽,所述斜切面与内凹槽形成喷淋腔,由连接座通入的高压水通过一级喷淋套和二级喷淋套上开设的水道连通喷淋腔,伞形喷淋套位于环套外侧与喷淋斜角套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伞形齿的内斜面向喷淋腔倾斜。

为进一步提高喷淋水压,所述的连接座中心具有进水孔,一级喷淋套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八个孔径小于进水孔的一级轴孔,二级喷淋套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八个孔径小于一级轴孔的二级轴孔,一级轴孔与二级轴孔对应构成所述水道。

为更好地提高喷淋水发散效果,所述的喷淋斜角套底端面具有对应伞形齿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底座内设置三个防爆腔室,分别安置控制元件、控制系统以及驱动机构,布局合理美观,提高了机器人整体的防爆性能;通过将伞形喷淋套的伞形齿侧面设计成向喷淋腔倾斜的内斜面,使喷射出去的水呈伞花状发散而扩大了喷淋水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对灭火机器人自身的冷却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除后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喷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喷淋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底盘 2.前壳 3.后壳 4.后盖板 5.摄像头 6.电动推杆 7.中间盖板 8.主水管 9.三通管 10.消防水炮 11.自喷淋装置 11-1.连接座 11-2.一级喷淋套 11-3.二级喷淋套 11-4.喷淋座 11-5.喷淋斜角套 11-6.喷淋腔 11-7.水道 11-8.伞形喷淋套 11-9.伞形齿 11-10.内斜面 12.第一防爆腔室 13.第一防爆盖 14.第二防爆腔室 15.第三防爆腔室 16.第二防爆盖 17.第三防爆盖 18.驱动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包括底盘1、安装于底盘1前后位置的前壳2和后壳3,底盘1两侧分别安装有驱动履带18,驱动履带18通过分别安装在底盘1后端部两侧的电机驱动机构带动行走。所述的后壳3下方的底盘1上安装有后盖板4,后盖板4上安装有用于火灾现场拍摄的摄像头5,摄像头5通过电动推杆6驱动实现升降,以满足多层次拍摄要求。

位于底盘1中部安装有中间盖板7,从底盘1后端向中间盖板7方向安装有主水管8,主水管8后端通过三通管9可同时接入两路高压水,主水管8前端穿出中间盖板7后安装有喷射高压水的消防水炮10,位于主水管8上连接有可对灭火机器人整体喷水降温的自喷淋装置11。

所述的底盘1内前端部设有第一防爆腔室12,第一防爆腔室12上固定有第一防爆盖13,在第一防爆腔室12内安装有机器人所用的电源;底盘1内后端部并排设有第二防爆腔室14和第三防爆腔室15,第二防爆腔室14上固定有第二防爆盖16,第三防爆腔室15上固定有第三防爆盖17,其中在第二防爆腔室14内安装有操控驱动履带的左、右后轮移动并转向的驱动机构,第三防爆腔室15内安装有操控摄像头5拍摄、消防水炮10灭火动作的控制系统。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自喷淋装置1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配合连接的连接座11-1、一级喷淋套11-2和二级喷淋套11-3,连接座11-1固定在主水管8上,位于二级喷淋套11-3上端设有喷淋座11-4。所述的连接座11-1中心具有进水孔,一级喷淋套11-2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八个孔径小于进水孔的一级轴孔,二级喷淋套11-3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八个孔径小于一级轴孔的二级轴孔,一级轴孔与二级轴孔对应构成通入高压水的水道11-7。

所述的喷淋座11-4具有一体结构的端盖和环套,环套侧面套装有喷淋斜角套11-5,所述的环套底端内侧具有斜切面,二级喷淋套11-3上端侧面具有内凹槽,所述斜切面与内凹槽形成喷淋腔11-6,由连接座11-1通入的高压水通过一级喷淋套11-2和二级喷淋套11-3上开设的水道11-7连通喷淋腔11-6,环套外侧与喷淋斜角套11-5之间具有的空间内设有伞形喷淋套11-8,伞形喷淋套11-8具有周向均布的二十个伞形齿11-9,所述伞形齿11-9侧面具有向喷淋腔11-6倾斜而使喷射出去的水呈伞花状发散的内斜面11-10。

所述的喷淋斜角套11-5底端面具有对应伞形齿11-9向外侧倾斜而提高喷淋水发散效果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在底座内设置三个防爆腔室,分别安置控制元件、控制系统以及驱动机构,布局合理美观,提高了机器人整体的防爆性能;通过将伞形喷淋套11-8的伞形齿11-9侧面设计成向喷淋腔11-6倾斜的内斜面11-10,使喷射出去的水呈伞花状发散而扩大了喷淋水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对灭火机器人自身的冷却降温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