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破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7366发布日期:2019-10-18 21:2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式破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破窗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式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公共汽车、客车旅游交通的常用的工具。现在的公共汽车和大巴汽车,为了能够更快地在高速路上奔驰,多采用整块的钢化车窗玻璃。车辆在长途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这类车辆在发生车箱内燃烧或车辆翻覆的情况下,车箱内的乘客往往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实施自救,砸破车窗玻璃,打通向外的逃生通道。为了在突发事件时易于逃生,现在的客车上都配备了破窗器,当遇到危急情况时可用来打碎窗玻璃实现逃生。在出现意外时,乘客首先要找到破窗器,还要有正确的破窗方法才能将汽车窗户打破,在紧张慌乱的情况下,乘客不但要迅速拿到破窗器,还要能够正确使用,这往往会有一定困难,一旦敲击中破窗器脱落,后果不堪设想,这样不但会耽误宝贵的时间,乘客甚至可能丧失逃生机会。现有客车的破窗器均存在操作便利性不足的缺陷。为解决现有破窗器的不足,众多专利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破窗器方案。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999572a《一种多功能汽车破窗器》、cn206566367u《一种破窗装置及使用该破窗装置的》等,这些破窗器都为公交车出现意外时紧急逃生为提供了有益的工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在危险来临时需要寻找破窗工具,且因为提供的破窗器比较小巧,弹射簧的硬度很强,老弱和小孩难以正常使用,即使是成年人,若力量不够或使用方法不对都难以敲碎钢化玻璃实现逃生自救;特别是车辆在九十度倾斜翻倒的时候,乘客难以取到破窗器,即使取到破窗器,也根本无法用破窗器对置于顶部的钢化玻璃进行敲击。而cn206644777u《滑动式公交车破窗装置》的专利,虽然与普通的破窗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车窗两侧各设置了一排滑动轨道,使原本只能固定在车窗一角的破窗器能在滑动轨道中滑动,从而使破窗器可破窗位置大增,当发生火灾时,司机可以控制破窗器在车窗的不同部位分别击打车窗,加速车窗破碎和解体。该专利无需人力破窗,控制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但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如果车祸的第一时间将自动控制系统破坏,则全体乘客将无法自救逃生。

《一种固定在客车玻璃窗边缘的快速破窗器及其使用方法》(cn2018108010692)的专利技术,采用了将破窗器固定在车窗上的方法,能够防止需要的时候找不到破窗器的危险,也能够反复使用达到破窗的目的;也能够在车辆翻倒的时候对上部的玻璃进行破碎;但该装置如果时候用的时候动作不敏捷,其破窗效果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式破窗装置,能够方便地实现快速破碎钢化玻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固定式破窗装置,包括主杆、钢舌45、外壳、推动筒、锥头、叉杆、推动筒、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前方设置有叉头、叉头之间形成叉槽;主杆的下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前方设置有钢舌滑槽,后方设置有弹簧槽;主杆后端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胶套;所述钢舌安装在钢舌滑槽中,钢舌的前端突出在钢舌滑槽之外,钢舌的后端设置有挡板,挡板无法进入钢舌滑槽中;所述弹簧圈装入弹簧槽中,弹簧圈始终对钢舌施以朝前的压力;弹簧片的前端被铆钉固定在主杆的下方,弹簧片的后端设置有止位弹子;钢舌的前方无阻挡时,会被弹簧圈顶出,当钢舌被弹簧圈顶出至挡板无法继续前进的位置时,止位弹子的前端在弹簧片弹力的作用下,会进入钢舌上设置的凹孔之中,使钢舌固定;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顶孔,下面设置有内腔,内腔的开口在下方,内腔与顶孔之间设置有圆孔,圆孔上下贯通;内腔与圆孔交界处设置有垫块,内腔中设置有斜面凸和限位条;所述推动筒的上端设置有开口、通孔、滑槽、止位槽、半圆凸和斜面;止位钉固定在内腔的下方;用于阻止推动筒的右半段被推动筒弹簧挤压出内腔之外;所述锥头的前端设置有套圈,推动筒弹簧套在锥杆上;锥杆从内腔中穿入顶孔中,将卡圈套在锥杆上,止位头防止卡圈从右边脱落;推动筒弹簧装入内腔中,将推动筒上的滑槽和止位槽分别于与内腔中的限位条和止位钉的位置对齐,将推动筒的开口端推入内腔中,将止位钉复位,推动筒的开口端被固定在内腔中;第一转轴将叉杆与主杆铰接在一起;第二转轴将叉杆与推动筒铰接在一起;叉杆的下端中间设置有斜面,斜面的中间设置有止位口;所述推动筒的后面设置有限位片;大头螺钉的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用于将大头螺钉的螺纹端穿过钢化玻璃预留的圆孔,旋进推动筒的内螺纹之中,将推动筒固定在钢化玻璃上。

所述内腔与顶孔之间的通孔在内腔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垫块,垫块使锥头弹簧的右下方垫高,锥头弹簧在弹性的作用下使锥头上的前端朝上倾斜并使套圈紧靠内腔的上方,套圈的前端置于开口的后方。

所述推动筒被大头螺钉固定在竖向安装的钢化玻璃上后,推动筒上铰接的叉杆会自然下垂;叉杆上铰接的主杆会自然下垂;所述叉杆在限位片的约束下,朝推动筒顶部上翻的角度被限制在5度以内。

所述主杆朝推动筒顶部上翻,在主杆与叉杆之间的内角形成约45度时,钢舌会脱离止位口的限制,并被弹簧圈顶出至钢舌滑槽限制挡板无法移动的位置;当钢舌伸出,且钢舌与斜面处于平行状态时,止位弹子会进入钢舌上设置的凹孔之中,主杆与叉杆之间的角度,被钢舌固定。

所述推动筒被推动筒弹簧朝前挤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停止在止位钉约束的位置上,推动筒收到朝后的外部压力,且该压力大于推动筒弹簧和锥头弹簧的弹力的总和时,推动筒可在滑槽与限位条之间形成的轨迹上向后移动;所述推动筒朝后移动,会带动套圈和锥头整体朝后移动,且推动筒会挤压推动筒弹簧变形,套圈会挤压锥头弹簧变形;当推动筒和套圈继续朝后移动至套圈与斜面凸接触时,若继续施压移动推动筒,套圈会在斜面凸的挤压下朝下方移动,直至脱离开口的约束,套圈脱离开口的约束后,锥头弹簧迅速复位,推动锥头快速射向钢化玻璃;所述推动筒失去外来压力后,推动筒在推动筒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复位;套圈在锥头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到开口的后方,并紧靠内腔的上方。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在车窗玻璃上完全固定的方式安装,没有被偷盗遗失的可能,能确保在紧急时作为快速破窗的工具;

2)本发明利用杠杆原理,使用省力,老弱或儿童都能使用;

3)本发明能轻松地推移锥头向后移动并压缩锥头弹簧进行储能,实践中可加大锥头弹簧的力度设计,能增加一次性破碎钢化玻璃的几率;

4)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抬起主杆一定角度后,主杆与叉杆能自动定位,使用者只需要朝钢化玻璃的方向施压即可快速破窗;

5)当车辆有意外时,即使光线不好的时候,乘客都能方便地抓住把手进行破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破窗器固定在钢化玻璃上,主杆自然向下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破窗器固定在钢化玻璃上,主杆被抬起、钢舌伸出将主杆与叉杆固定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构造图(主杆自然向下的状态);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主杆被抬起、钢舌伸出将主杆与叉杆固定的状态);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主杆被抬起、钢舌伸出将主杆与叉杆固定的状态);

图8是图7中c处放大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杆10、叉头11、凹槽12、叉槽13、钢舌滑槽14、弹簧槽15、把手16、钢舌20、挡板21、弹簧圈22、弹簧片23、铆钉24、止位弹子25、凹孔26、外壳30、顶孔31、内腔32、垫块33、斜面凸34、限位条35、推动筒40、开口41、通孔42、滑槽43、止位槽44、半圆凸45、斜面46、止位钉47、锥头50、套圈51、推动筒弹簧52、锥头弹簧53、卡圈54、止位头55、叉杆60、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斜面63、止位口64、定位头70、限位片71、大头螺钉72、内螺纹73、胶套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固定式破窗装置,包括主杆10、钢舌20、外壳30、推动筒40、锥头50、叉杆60、定位头70、胶套8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0的前方设置有叉头11、叉头11之间形成叉槽13;主杆10的下面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的前方设置有钢舌滑槽14,后方设置有弹簧槽15;主杆10后端设置有把手16,把手16上设置有胶套80;所述钢舌20安装在钢舌滑槽14中,钢舌20的前端突出在钢舌滑槽14之外,钢舌20的后端设置有挡板21,挡板21无法进入钢舌滑槽14中;所述弹簧圈22装入弹簧槽15中,弹簧圈22始终对钢舌20施以朝前的压力;弹簧片23的前端被铆钉24固定在主杆10的下方,弹簧片23的后端设置有止位弹子25;钢舌20的前方无阻挡时,会被弹簧圈22顶出,当钢舌20被弹簧圈22顶出至挡板21无法继续前进的位置时,止位弹子25的前端在弹簧片23弹力的作用下,会进入钢舌20上设置的凹孔26之中,使钢舌20固定;所述外壳30的顶部设置有顶孔31,下面设置有内腔32,内腔32的开口在下方,内腔32与顶孔31之间设置有圆孔,圆孔上下贯通;内腔32与圆孔交界处设置有垫块33,内腔32中设置有斜面凸34和限位条35;所述推动筒40的上端设置有开口41、通孔42、滑槽43、止位槽44、半圆凸45和斜面46;止位钉47固定在内腔32的下方;用于阻止推动筒40的右半段被推动筒弹簧52挤压出内腔32之外;所述锥头50的前端设置有套圈51,推动筒弹簧52套在锥杆上;锥杆从内腔32中穿入顶孔31中,将卡圈54套在锥杆上,止位头55防止卡圈54从右边脱落;推动筒弹簧52装入内腔32中,将推动筒40上的滑槽43和止位槽44分别于与内腔32中的限位条35和止位钉47的位置对齐,将推动筒40的开口41端推入内腔32中,将止位钉47复位,推动筒40的开口41端被固定在内腔32中;第一转轴61将叉杆60与主杆10铰接在一起;第二转轴62将叉杆60与定位头70铰接在一起;叉杆60的下端中间设置有斜面63,斜面63的中间设置有止位口64;所述定位头70的后面设置有限位片71;大头螺钉72的螺纹与内螺纹73相匹配;用于将大头螺钉72的螺纹端穿过钢化玻璃预留的圆孔,旋进定位头70的内螺纹73之中,将定位头70固定在钢化玻璃上。

所述内腔32与顶孔31之间的通孔在内腔32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垫块33,垫块33使锥头弹簧53的右下方垫高,锥头弹簧53在弹性的作用下使锥头50上的前端朝上倾斜并使套圈51紧靠内腔32的上方,套圈51的前端置于开口41的后方。

所述定位头70被大头螺钉72固定在竖向安装的钢化玻璃上后,定位头70上铰接的叉杆60会自然下垂;叉杆60上铰接的主杆10会自然下垂;所述叉杆60在限位片71的约束下,朝定位头70顶部上翻的角度被限制在5度以内。

所述主杆10朝定位头70顶部上翻,在主杆10与叉杆60之间的内角形成约45度时,钢舌20会脱离止位口64的限制,并被弹簧圈22顶出至钢舌滑槽14限制挡板21无法移动的位置;当钢舌20伸出,且钢舌20与斜面63处于平行状态时,止位弹子25会进入钢舌20上设置的凹孔26之中,主杆10与叉杆60之间的角度,被钢舌20固定。

所述推动筒40被推动筒弹簧52朝前挤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停止在止位钉47约束的位置上,推动筒40收到朝后的外部压力,且该压力大于推动筒弹簧52和锥头弹簧53的弹力的总和时,推动筒40可在滑槽43与限位条35之间形成的轨迹上向后移动;所述推动筒40朝后移动,会带动套圈51和锥头50整体朝后移动,且推动筒40会挤压推动筒弹簧52变形,套圈51会挤压锥头弹簧53变形;当推动筒40和套圈51继续朝后移动至套圈51与斜面凸34接触,继续施压移动推动筒40,套圈51会在斜面凸34的挤压下会朝中间移动,直至脱离开口41的约束,锥头50在锥头弹簧53的作用下迅速复位;所述推动筒40失去外来压力后,在推动筒弹簧52的作用下会自动复位;套圈51在锥头弹簧53的作用下复位到开口41的后方,并紧靠内腔32的上方。

使用步骤:当主杆10与叉杆60之间的角度被钢舌20固定后,将主杆10朝垂直安装的钢化玻璃方向施压,主杆10会带动叉杆60上固定的外壳30以及外壳30内的所有部件朝钢化玻璃方向移动;当推动筒40被钢化玻璃阻挡,主杆10继续带动外壳30内的所有部件朝钢化玻璃方向移动时,推动筒40的开口41会阻挡套圈51和锥头50移动,套圈51阻挡锥头弹簧53移动,继续移动的外壳30迫使弹簧53逐渐挤压变形;外壳30内设置的斜面凸34朝钢化玻璃方向继续移动,斜面凸34挤压套圈51向下移动,并最终使套圈51脱离开口41的约束;当套圈51脱离开口41约束时,锥头50后的弹簧53失压后迅速复位,将锥头50从通孔42中高速射向钢化玻璃,达到破碎钢化破碎玻璃的目的;若一次破碎钢化玻璃不成功,可将主杆10拉起,使推动筒40自动复位,将主杆10重新朝垂直的钢化玻璃方向施压,直至钢化玻璃被破碎。

本发明采用在车窗玻璃上完全固定的方式安装,没有被偷盗遗失的可能,能确保在紧急时作为快速破窗的工具;本发明利用杠杆原理,使用省力,老弱或儿童都能使用;本发明能轻松地推移锥头向后移动并压缩锥头弹簧进行储能,实践中可加大锥头弹簧的力度设计,能增加一次性破碎钢化玻璃的几率;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抬起主杆一定角度后,主杆与叉杆能自动定位,使用者只需要朝钢化玻璃的方向施压即可快速破窗;当车辆有意外时,即使光线不好的时候,乘客都能方便地抓住把手进行破窗。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是为说明本发明所列举的典型实施方式,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作的限定。由本发明实施例的提示所引申出的明显的变化方式仍处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