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8013发布日期:2020-01-14 23:5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土地已经成为稀缺资源,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实不为过。这就造成了城市内高楼林立的局面,从发展趋势看新建房屋的楼层还将会越来越高。目前,高层建筑逃生仍是世界难题,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灾害,逃生自救显得尤其重要。目前,高楼内人们逃生一般是通过电梯或消防通道,一方面,电梯或消防通道设置于高楼内,另一方面,电梯或消防通道不能满足人们逃生的需求,因此设计一款有效的消防快速逃生滑道系统设备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包括设置于窗户上的电动开窗器、设置于窗户外墙上的汇流通道、沿墙体外侧由上至下设置的主流通道以及设置于主流通道底部的螺旋形缓冲滑道,所述汇流通道与主流通道连通,所述汇流通道与主流通道的交汇处设有可动挡板,还包括逃生滑车,所述逃生滑车与汇流通道、主流通道可动连接,所述逃生滑车可沿汇流通道进入主流通道并沿主流通道向下滑动,所述螺旋形缓冲滑道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主流通道连接的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末端设有延伸至地面上的转动通道,所述转动通道靠近固定通道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和控制转动通道转动的驱动控制装置,所述红外传感器与驱动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汇流通道、主流通道结构相同,所述汇流通道包括与外墙面连接的固定底板和设置于固定底板上的轨道壳体,所述轨道壳体与固定底板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为与逃生滑车连接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导向板一、导向板二,所述导向板一、导向板二内外两侧面上均设有若干微齿,所述汇流通道、主流通道外侧设有沿汇流通道、主流通道设置的辅助扶手。

作为改进,所述逃生滑车包括设置于轨道壳体内的内轮组,所述内轮组通过内连接轴连接,所述内轮组之间设有与内连接轴连接的外杆,所述外杆穿出轨道壳体连接有手扶杆,所述轨道壳体外侧设有与内轮组对应的外轮组,所述外轮组通过外连接轴与外杆连接,所述轨道壳体夹持于内轮组、外轮组之间使得逃生滑车可沿轨道壳体移动。

作为改进,所述外连接轴与外杆可调节连接,所述外杆上沿外杆设置方向设有调节通道,所述外连接轴上设有锁紧调节装置,所述外杆内部设有支板,所述支板与外连接轴之间设有调节弹簧,所述外杆内远离手扶杆的一端设有导向轮一、另一端设有导向轮二,所述导向轮一上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导向轮二与手扶杆内一端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外杆中部向轨道壳体方向设有弧形平衡杆,所述弧形平衡杆末端设有与轨道壳体外侧连接的平衡轮。

作为改进所述外杆与手扶杆的连接处设有转轮和降落包挂钩,使得外杆与手扶杆之间可实现相对转动,所述降落包挂钩上挂有降落包,所述降落包靠近轨道壳体的一端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外侧设有与轨道壳体外侧连接的辅助轮。

作为改进,所述可动挡板设置于汇流通道与主流通道的连接处,所述可动挡板与汇流通道连接并设有复位弹簧,原始状态下,所述可动挡板遮挡住汇流通道出口,所述可动挡板可在逃生滑车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与主流通道连接使得逃生滑车从汇流通道进入主流通道。

作为改进,所述主流通道为竖直通道或s型通道。

作为改进,所述电动开窗器设置于窗框内,所述电动开窗器包括设置于窗把转轴上的电磁开关、与电磁开关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设置于窗框内的传动轴连接,所述窗框底部沿窗开启方向设有与传动轴连接的螺杆,所述窗户内侧设有与电动开窗器连接的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强开强关按钮,所述电动开窗器上还设有气体报警器。

作为改进,所述主流通道外侧由上至下还设有拉手设备。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直线型或s型的主流通道的设置,能使使用人员下滑,通道内外使用微齿,能够使逃生滑车减速;通过汇流通道的设置,能使使用人员从汇流通道进入主流通道;通过电动开窗器及气体报警器的设置,能够在房间内发生气体泄漏等情况下自动开窗换气;通过逃生滑车沿主流通道滑下并进入螺旋形缓冲滑道中,自动下滑至充气垫上,转动通道靠近固定通道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和控制转动通道转动的驱动控制装置,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当有人滑过时驱动控制装置控制转动通道转动一定角度,避免滑下的人员落在同一地点。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使用人员通过滑道可快速安全的撤离,从而保障了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中可动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中通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中通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中逃生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外杆中调节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中外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中降落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中电动开窗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电动开窗器,101、电磁开关,102、驱动电机,103、传动轴,104、螺杆,105、控制器,106、强开强关按钮,2、汇流通道,201、固定底板,202、轨道壳体,203、导向板,203a、导向板一,203b、导向板二,203c、微齿,3、主流通道,4、螺旋形缓冲滑道,401、固定通道,402、转动通道,5、可动挡板,6、逃生滑车,601、内轮组,602、内连接轴,603、外杆,603a、调节通道,604、手扶杆,605、外轮组,606、外连接轴,607、锁紧调节装置,608、支板,609、调节弹簧,610、导向轮一,611、导向轮二,612、钢丝绳,7、固定支架,8、弧形平衡杆,9、平衡轮,10、降落包挂钩,11、降落包,12、辅助板,13、辅助轮,14、辅助扶手,15、安装地脚,16、转轮,17、窗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9,一种消防快速逃生滑到系统设备及门窗开起设备,包括设置于窗户上的电动开窗器1、设置于窗户外墙上的汇流通道2、沿墙体外侧由上至下设置的主流通道3以及设置于主流通道3底部的螺旋形缓冲滑道4,所述汇流通道2与主流通道连通3,所述汇流通道2与主流通道3的交汇处设有可动挡板5,还包括逃生滑车6,所述逃生滑车6与汇流通道2、主流通道3可动连接,所述逃生滑车6可沿汇流通道2进入主流通道3并沿主流通道3向下滑动,所述螺旋形缓冲滑道4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支架7,所述固定支架7上设有与主流通道3连接的固定通道401,所述固定通道401末端设有延伸至地面上的转动通道402,所述地面上设有充气垫,所述转动通道402靠近固定通道401的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和控制转动通道402转动的驱动控制装置,所述红外传感器与驱动控制装置连接。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当有人滑过时驱动控制装置控制转动通道转动一定角度,避免滑下的人员落在同一地点。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汇流通道2、主流通道3结构相同,所述汇流通道2包括与外墙面连接的固定底板201和设置于固定底板201上的轨道壳体202,所述轨道壳体202与固定底板201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为与逃生滑车6连接的导向板203,所述导向板203包括间隔设置的导向板一203a、导向板二203b,所述导向板一203a、导向板二203b内外两侧面上均设有若干微齿203c,所述汇流通道2、主流通道3外侧设有沿汇流通道2、主流通道3设置的辅助扶手14,所述汇流通道2、主流通道3内侧与墙体连接的部分上还设有安装地脚15。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逃生滑车6包括设置于轨道壳体202内的内轮组601,所述内轮组601通过内连接轴602连接,所述内轮组601之间设有与内连接轴602连接的外杆603,所述外杆603穿出轨道壳体203连接有手扶杆604,所述轨道壳体202外侧设有与内轮组601对应的外轮组605,所述外轮组605通过外连接轴606与外杆603连接,所述轨道壳体202夹持于内轮组601、外轮组605之间使得逃生滑车6可沿轨道壳体202移动,逃生滑车6底部设有安全刹车器,所述安全刹车器包括与内轮组601、外轮组605连接的刹车器和设置于逃生滑车6底部并与刹车器连接的距离感应器,当距离感应器感应到与下部另一逃生滑车6距离过近时,刹车器进行刹车保障安全。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外连接轴606与外杆603可调节连接,所述外杆603上沿外杆603设置方向设有调节通道603a,所述外连接轴606上设有锁紧调节装置607,所述外杆603内部设有支板608,所述支板608与外连接轴606之间设有调节弹簧609,所述外杆603内远离手扶杆604的一端设有导向轮一610、另一端设有导向轮二611,所述导向轮一610上绕有钢丝绳612,所述钢丝绳612绕过导向轮二611与手扶杆604内一端连接,钢丝绳612能够卡住内轮组601,通过手扶杆604上的刹车手柄,手动控制逃生滑车6的下滑。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手扶杆604一端还设有控制内轮组601、外轮组605的制动器。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外杆603中部向轨道壳体202方向设有弧形平衡杆8,所述弧形平衡杆8末端设有与轨道壳体202外侧连接的平衡轮9。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外杆603与手扶杆604的连接处设有转轮16和降落包挂钩10,使得外杆603与手扶杆604之间可实现相对转动,所述降落包挂钩10上挂有降落包11,所述降落包11靠近轨道壳体202的一端设有辅助板12,所述辅助板12外侧设有与轨道壳体202外侧连接的辅助轮13,降落包11在使用时,可拆开固定在使用者身体部(例如可使用魔术贴等便于降落包拆卸),使用者的腿部是悬空在外部的,使得当逃生滑车6滑动到底时,使用者可以快速离开。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可动挡板5设置于汇流通道2与主流通道3的连接处,所述可动挡板5与汇流通道2连接并设有复位弹簧,原始状态下,所述可动挡板5遮挡住汇流通道2出口,所述可动挡板5可在逃生滑6车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与主流通道3连接使得逃生滑车6从汇流通道2进入主流通道3,可动挡板5为三层,导向汇流通道2与主流通道3,可动挡板5中部为转动轴,其上安装有回位弹簧,使得可动挡板5在人员下滑时随人员移动方向导通导向汇流通道2与主流通道3,并在人员滑动过后恢复原位。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主流通道3为竖直通道或s型通道。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电动开窗器1设置于窗框17内,所述电动开窗器1包括设置于窗把转轴上的电磁开关101、与电磁开关101连接的驱动电机102,所述驱动电机102与设置于窗框17内的传动轴103连接,所述窗框底部沿窗开启方向设有与传动轴103连接的螺杆104,所述窗户内侧设有与电动开窗器1连接的控制器105和与控制器105连接的强开强关按钮106,所述电动开窗器1上还设有气体报警器,气体报警器用于检测气体,当屋内发生火灾或气体泄漏后,气体报警器检测到相应气体并通过电动开窗器实现开窗换气和开窗逃生。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主流通道3外侧由上至下还设有拉手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一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