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7497发布日期:2020-03-20 06:30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背景技术:

灭火器是火灾现场最直接的便携式的灭火工具,是灭火救灾中最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它一般存放在建筑的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在汽车配备上也是不可或缺的救援设施,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灾起因而设,最为常见的还是干粉灭火器,它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并且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对火源进行扑救,但是这种灭火器在喷射使用时所产生的干粉散播的面积比较大,对使用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量的粉末状颗粒物会造成视线模糊,并且对使用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产生的反效果也容易引起危险,并且手提式的便携也不便于移动和搬运,怎样避免干粉灭火所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灭火的操作性,降低人身损害,是目前需要改进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推车式的干粉灭火器,进而方便移动和搬运,设有的反气流装置可以在喷粉的过程中使干粉远离使用者,从而保护了使用人员,双喷口的设计能够根据火势的情况自行选择使用,并且也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避免单喷口结构使用失灵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其特征在于:由干粉容器、双杆扶把、控制器、两个反气流装置、转动装置、第一喷口、第一喷射开关、第二喷射开关、干粉导管和第二喷口组成,所述双杆扶把位于干粉容器的一侧,所述双杆扶把与干粉容器为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位于双杆扶把的下部,所述控制器与干粉容器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反气流装置按照上下排列分别位于干粉容器的上部和下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反气流装置其中一个位于干粉容器上部位置处的反气流装置与双杆扶把为固定连接,所述另一个位于干粉容器下部位置处的反气流装置与干粉容器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位于干粉容器的上部,所述转动装置与干粉容器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喷口位于转动装置的上部,所述第一喷口与转动装置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开关位于第一喷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喷射开关与第一喷口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喷射开关位于转动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喷射开关与干粉容器为固定连接,所述干粉导管位于干粉容器的一侧,所述干粉导管的一端与第二喷射开关为固定连接,所述干粉导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喷口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喷口位于干粉容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喷口与干粉容器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干粉容器为密封结构容器。

进一步,所述干粉容器上还设有四个滚轮,所述四个滚轮均位于干粉容器的下部,所述四个滚轮均与干粉容器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滚轮均为万向轮。

进一步,任意所述反气流装置是由支撑杠和两个风扇组成,所述两个风扇分别位于支撑杠两端的位置处,所述两个风扇均与支撑杠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风扇上还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风扇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穿过支撑杠与风扇为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任意所述风扇为带有防尘网的风扇。

进一步,所述转动装置为旋转法兰。

进一步,所述第一喷射开关和第二喷射开关均为带有安全销的灭火器开关。

进一步,所述干粉导管为胶皮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是一种采用推车式的干粉灭火器,进而方便移动和搬运,设有的反气流装置可以在喷粉的过程中使干粉远离使用者,从而保护了使用人员,双喷口的设计能够根据火势的情况自行选择使用,并且也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避免单喷口结构使用失灵的弊端;四个滚轮均采用万向轮,能够使得移动灵活自如,操作人员也可以利用双杆扶把进行提取搬运挪动,两种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该灭火器配备了两种喷射口,一种是用于长时间固定喷射区域适合火苗根源位置喷射的第一喷口,另一种是可灵活多变适合火苗喷射的第二喷口,此外,转动装置采用旋转法兰,操作人员可以左右调整第一喷口的喷射角度,使得定向喷射的灵活度更高,干粉导管采用胶皮管,使得喷射的灵活性更强,可以实现操作人员的自由喷射,抑制火势的蔓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火势的态势自行选择作业方式;在灭火器喷射的时候,四个风扇也是处在运转的状态下,每个风扇采用带有防尘网的风扇,这样能够防止干粉倒流,避免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喷射视线。该灭火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体积小巧、移动方便,可以根据不同的火势选择干粉喷射的模式和操作,反气流设计能够防止干粉回流对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喷射影响,功能性更强,保证高效作业,迅速抑制火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其中:1、干粉容器2、双杆扶把3、滚轮

4、控制器5、反气流装置6、支撑杠

7、驱动电机8、风扇9、转动装置

10、第一喷口11、第一喷射开关12、第二喷射开关

13、干粉导管14、第二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其特征在于:由干粉容器1、双杆扶把2、控制器4、两个反气流装置5、转动装置9、第一喷口10、第一喷射开关11、第二喷射开关12、干粉导管13和第二喷口14组成,所述双杆扶把2位于干粉容器1的一侧,所述双杆扶把2与干粉容器1为固定连接,所述干粉容器1上还设有四个滚轮3,所述四个滚轮3均位于干粉容器1的下部,所述四个滚轮3均与干粉容器1为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4位于双杆扶把2的下部,所述控制器4与干粉容器1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反气流装置5按照上下排列分别位于干粉容器1的上部和下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反气流装置5其中一个位于干粉容器1上部位置处的反气流装置5与双杆扶把2为固定连接,所述另一个位于干粉容器1下部位置处的反气流装置5与干粉容器1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反气流装置5是由支撑杠6和两个风扇8组成,所述两个风扇8分别位于支撑杠6两端的位置处,所述两个风扇8均与支撑杠6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风扇8上还设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位于风扇8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7穿过支撑杠6与风扇8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9位于干粉容器1的上部,所述转动装置9与干粉容器1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喷口10位于转动装置9的上部,所述第一喷口10与转动装置9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开关11位于第一喷口10的一侧,所述第一喷射开关11与第一喷口10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喷射开关12位于转动装置9的一侧,所述第二喷射开关12与干粉容器1为固定连接,所述干粉导管13位于干粉容器1的一侧,所述干粉导管13的一端与第二喷射开关12为固定连接,所述干粉导管13的另一端与第二喷口14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喷口14位于干粉容器1的一侧,所述第二喷口14与干粉容器1为活动连接。所述干粉容器1为密封结构容器。所述四个滚轮3均为万向轮。任意所述风扇8为带有防尘网的风扇。所述转动装置9为旋转法兰。所述第一喷射开关11和第二喷射开关12均为带有安全销的灭火器开关。所述干粉导管13为胶皮管。

工作方式:该装置是一种采用推车式的干粉灭火器,进而方便移动和搬运,设有的反气流装置可以在喷粉的过程中使干粉远离使用者,从而保护了使用人员,双喷口的设计能够根据火势的情况自行选择使用,并且也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避免单喷口结构使用失灵的弊端;该灭火器主要是由干粉容器1、双杆扶把2、控制器4、两个反气流装置5、转动装置9、第一喷口10、第一喷射开关11、第二喷射开关12、干粉导管13和第二喷口14组成,在使用的时候,首先,操作人员将该灭火器利用其干粉容器1底部设有的四个滚轮3推到扑火地点,四个滚轮3均采用万向轮,能够使得移动灵活自如,操作人员也可以利用双杆扶把2进行提取搬运挪动,两种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其中,两个反气流装置5按照上下排列分别位于干粉容器1的上部和下部的位置处,其中一个位于干粉容器1上部位置处的反气流装置5与双杆扶把2为固定连接,而另一个位于干粉容器1下部位置处的反气流装置5与干粉容器1为固定连接,每个反气流装置5都是由支撑杠6和两个风扇8组成,而两个风扇8分别位于支撑杠6两端的位置处,每个风扇8都是利用驱动电机7来进行运转,操作人员只需开启控制器4上的风扇8的工作开关,在驱动电机7的带动下,每个风扇8开始转动;该灭火器配备了两种喷射口,一种是用于长时间固定喷射区域适合火苗根源位置喷射的第一喷口10,另一种是可灵活多变适合火苗喷射的第二喷口14,其中,第一喷口10利用一个转动装置9与干粉容器1固定连接,而第二喷口14则是利用一个第二喷射开关12以及一个干粉导管13与干粉容器1固定连接,该第一喷射开关11和第二喷射开关12均为带有安全销的灭火器开关,所以,操作人员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将第一喷射开关11和第二喷射开关12一侧的安全销拔出,才能进行喷射作业,此外,转动装置9采用旋转法兰,操作人员可以左右调整第一喷口10的喷射角度,使得定向喷射的灵活度更高,操作人员只需握紧并挤压第一喷射开关11,便可以进行干粉喷射操作,这种定向长时间的持续喷射能够迅速扑灭火苗根源,而另一侧的第二喷口14则是利用干粉导管13与第二喷射开关12连接,可以延长喷射的距离,并且干粉导管13采用胶皮管,使得喷射的灵活性更强,可以实现操作人员的自由喷射,抑制火势的蔓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火势的态势自行选择作业方式;在灭火器喷射的时候,四个风扇8也是处在运转的状态下,每个风扇8采用带有防尘网的风扇,这样能够防止干粉倒流,避免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喷射视线。该灭火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体积小巧、移动方便,可以根据不同的火势选择干粉喷射的模式和操作,反气流设计能够防止干粉回流对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喷射影响,功能性更强,保证高效作业,迅速抑制火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部”、“底部”、“端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