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突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5630发布日期:2022-10-01 05:0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突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救援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突击工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液压剪扩钳,通常由电动液压泵和液压剪扩器组 成,可进行剪切或扩张,当发生火灾、交通事故、地震灾害时,其扩 张和拽拉功能,可用于将门撬开、支起或移动重物、分离开金属或非金 属结构等,其剪切和夹持功能可用于剪断钢筋护栏、门框、电缆和汽车 框架等结构,可以迅速地救护被困于受限环境中的受害人或抢救处于危 险环境中的受害物,因此,是消防、交警队、工矿企业及其他救援部门 必备的破拆工具。
3.由于灾难现场通常没有交流电源和油泵,必需应用有电池和储油空 间的便携式液压剪扩钳。便携式液压剪扩钳的液压装置由柱塞泵、液压 控制阀和油缸集合而成,结构十分紧凑。目前国内产品高压泵体、低压 泵体、转换阀三种分组件分别安装,不仅浪费空间,而且增加了很大的 压力内泄隐患,且需要外接油舱,增加了携带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突击工具,以解决传统电动突击工具的高低压 泵体和储油仓单独设置,浪费安装空间导致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突 击工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组件、柱塞机构、驱动组件和钳体组件;
6.其中,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储油仓,所述储油仓与所述柱塞机构以及 驱动组件内部油路联通。
7.进一步的,所述柱塞机构包括中空的第二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二连 接座内部的复合柱塞泵、第一进油油路、第一出油油路、第二进油油路 和第二出油油路。
8.其中,所述第一进油油路和所述第一出油油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 油仓和所述驱动组件连通,所述第二进油油路和所述第二出油油路的两 端分别与所述储油仓和所述复合柱塞泵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油路和/或所述第一出油油路/或所述第二 进油油路和/或所述第二出油油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堵孔部,所述堵孔部 与对应油路非连通,所述堵孔部将对应油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换向阀以及与第一连接座;所述第 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接;所述储油仓和所述换向阀设置于所述 第一连接座内部,且所述储油仓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柱塞机构联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座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接的油孔 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另一端设有内槽,所述第一连接座内设有与所述复合 柱塞泵连接的偏心轴;
12.其中,所述内槽侧端设有第五油孔和第六油孔;所述油孔座设有与 所述换向阀联通的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以及第四油孔;
13.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五油孔通过所述第一进油油路联通,所述第 六油孔与所述第二油孔通过所述第一进油油路联通,所述第三油孔与所 述复合柱塞泵通过第二进油油路联通,所述第四油孔与所述复合柱塞泵 的回油部通过所述第二出油油路联通。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接的油缸、位于 所述油缸中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钳体组件套接的中心油管、第三进油油 路和第三进油油路;
15.其中,所述油缸中设有中间板,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油缸之中 并位于所述中间板一侧,所述中间板的另一侧固接所述中心油管;所述 油缸外侧还设有探照灯。
16.进一步的,所述油缸后端设有第七油孔和第八油孔;所述第七油孔 和所述第八油孔分别与所述第五油孔和所述第六油孔对应并通过中间 管联通;
17.其中,所述第七油孔通过所述第三进油油路与所述中间板前后侧联 通,所述第八油孔通过所述第三进油油路与所述中心油管联通。
18.进一步的,所述钳体组件包括第三连接座、可调节把手、刀座以及 套置在所述中心油管的活塞;所述第三连接座外部设保护壳,所述活塞 的活塞连接座与所述刀座的底孔枢接;
19.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座包括所述油缸固接的第三底座及自所述第三 底座非平行延伸的两个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底座外侧壁套设有所述可 调节把手;所述第三延伸部前端的轴孔与所述刀座中心孔通过连接轴枢 接。
20.进一步的,所述刀座表面套接有可拆卸工具头,所述可拆卸工具头 设有第一连孔和定位螺栓;所述可拆卸工具头通过所述定位螺栓固接于 所述刀座表面;
21.其中,所述刀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孔对应的第二连孔,所述定位螺 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孔与所述第二连孔中。
22.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阀、所述偏心轴、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所述油缸 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将传统的储油空间设置到手柄内部 的储油仓中,减少了突击工具的外置空间,同时利用机械式安装结构, 便于及时检查和补充液压油。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 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 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动突击工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手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1中柱塞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3中柱塞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3中第一进油油路和第一出油油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3中第一进油油路和第一出油油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图3中复合柱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图1中驱动组件和柱塞机构的油路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图8中第三进油油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10是图8中第三出油油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图8中油缸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2是图11中区域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图1中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是图13中钳体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15是图13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6是图13中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7是图13中可拆卸工具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 申请保护的范围。
43.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电动突击工具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组件1、柱塞机构2、驱动组件3和钳体组件4;其 中,手柄组件1包括储油仓11,储油仓11与柱塞机构2以及驱动组件3 内部油路联通。
44.本技术通过设置再手柄内部的储油仓11,通过油路直接连通复合柱 塞泵23和油缸31内部,实现有路内部联通,省去额外的储油空间。
45.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中手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手柄组件1 包括储油仓11、换向阀13以及与第一连接座14;储油仓11外侧设置有 手柄壳12且手柄壳12与第一连接座14一体成型,第一连接座14与柱 塞机构2的第二连接座21固接;储油仓11和换向阀13设置于第二连 接座21中,且储油仓11通过换向阀13与柱塞机构2联通。该设计的 可以使储油仓11内置在手柄壳12内部,充分里用的手柄空间,减少了 额外储油空间,同时储油仓11通过换向阀13可以实现内部液压油的进 出。
46.如图3-图6所示,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连接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7.图4是本技术中第二连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进 油油路和第一出油油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一进 油油路和第一出油油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柱塞机构包括中空的第 二连接座21、位于第二连接座内部的复合柱塞泵23、第一进油油路215、 第一出油油路216、第二进油油路217和第二出油油路218;其中,第 二连接座21外侧设有壳体22,第一进油油路215和第一出油油路216 的两端分别与储油仓11和驱动组件3连通,第二进油油路217和第二 出油油路218的两端分别与储油仓11和复合柱塞泵23连通。其有益效 果在于通过第二连接座21内部的第一进油油路215、第一出油油路216、 第二进油油路217和第二出油油路218联通储油仓11和复合柱塞泵和 油缸31,便于内部液压油的输出和回流。
48.优选的,第一进油油路215和/或第一出油油路216和/或第二进油 油路217和/或第二出油油路21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堵孔部6,堵孔部6 与对应油路非连通,堵孔部6将对应油路与第二连接座21固定连接; 堵孔部6主要作用于将各个油路在制作过程中与外部联通
流入第三进油油路313。同时第一出油油路216和对应的第三出油油路 314也通过中间管35连通起来,用于将回流的液压油从第三出油油路 314流入第一出油油路216。
55.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三进油油路313和/或第三出油油路314上 设置有至少一个堵孔部6,堵孔部6与对应油路非连通,堵孔部将对应 油路与油缸31固定连接,用于堵住油路与油缸31外侧的连接孔,防止 液压油泄漏。
56.其中,从区域a的剖面可知,中间板34内部第三进油油路313和 第三出油油路314不在同一平面上和高度上,由于第三进油油路313主 要与中心油管33连接,而第三出油油路314要贯穿中间板34前后,所 以两者的油路需要错开设置,防止两条油路相互影响。
57.如图13-图16所示,图13为本技术中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 14是为本技术中钳体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为本技术中活塞 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为本技术中刀座的结构示意图;钳体组件4包 括第三连接座41、可调节把手42、刀座43以及套置在中心油管33的 活塞44;第三连接座41外部设保护壳45,活塞44的活塞连接座441 与刀座43的底孔431枢接;其中,第三连接座41包括油缸31固接的 第三底座411及自第三底座411非平行延伸的两个第三延伸部412;第 三底座411外侧壁套设有可调节把手42;第三延伸部412前端的轴孔 413与刀座43中心孔432通过连接轴46枢接。该设计可通过活塞44的 前后滑动控制刀座43的开合,从而实现钳体的开合操作。
58.可选的,活塞44前端连接杆连接有活塞连接座441,活塞连接座 441中设有通孔(图中未标注),通孔和刀座43的底孔431通过转轴枢 接,同时两边的刀座43中部的中心孔432与第三延伸部412的轴孔413 通过连接轴46枢接,使得刀座43与第三延伸部412的前端枢接,从而 当活塞44向前推动活塞连接座441时,刀座43的底部向两侧扩张,从 而使得刀座43的刀口闭合,完成钳体剪合;当活塞44向后拉动活塞连 接座441时,两侧刀座43的底部向中间闭合,此时刀座43的刀口打开, 完成钳体扩张。
59.如图17所示,图17是本技术中可拆卸工具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刀座43表面套接有可拆卸工具头5,可拆卸工具头5设有第一连孔51 和定位螺栓52;可拆卸工具头5通过定位螺栓52固接于刀座43表面; 其中,刀座43设有与第一连孔51对应的第二连孔433,定位螺栓52穿 设于第一连孔51与第二连孔433中。该设计可以将便于通过快速拆卸 定位螺栓52,从而快速将可拆卸工具头5从刀座43上拆解或安装。
60.可选的,可拆卸工具头5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功能的工具头,一实施 例中的工具头具有撬杠功能,该撬杠工具头通过定位螺栓52快速安装 至两侧的刀座43上,主要在救援工程进行开撬作业。另一实施例中的 的工具头具有锋利的剪切刀口,可将定位螺栓52取下撬杠工具头拆卸, 将,再将该剪切工具头快速安装刀刀座43,用于救援工程进行剪切作业。
61.其中,换向阀13、偏心轴26、驱动电机32以及油缸31的轴心位 于同一水平线上,便于使用工具头作业时,通过手柄直接发力操作。
62.具体工作原理,在具体使用本技术的突击工具时,首先根据实际救 援环境,确定需要进行扩张还是剪切作业,在根据实际物体选择高压力 还是低压力模式,当需要使用钳体低压进行开缝作业时,将复式柱塞泵 23选择至低压模式,调节油压,开启驱动电机32,此时,储油仓11中 液压油通过换向阀13以此流入至第一进油油路215、第三进油油路313 和中心油管33中,使得液压油通过较低的压力推动活塞44,使得可拆 卸工具头5以较低的动力进行扩张开缝;当需要使用钳体低压进行剪切 时,此时液压油依次进入第三出油油路
314、第一出油油路216和换向 阀13,随后会流入储油仓11,拉动活塞44向后移动,从而控制可拆卸 工具头5以较低的动力进行闭合剪切作业。同理,当需要进行较大力度 进行剪切或开缝时,可将将复式柱塞泵23选择至高压模式,调节至高 油压,此时,液压油会以较大的动力推动或拉动活塞44,从而使得可拆 卸工具头5扩张和剪合的力度较大,适合对一些坚固的物体进行作业。
63.本技术的储油仓11中的液压油可通过换向阀13调节流向,同时复 合柱塞泵23调节油压,使得液压油通过第一进油油路215和第三进油 油路313输出,通过第三出油油路314和第一出油油路216进行回流, 完成工具头的扩张和剪合,复式柱塞泵23可以根据需要救援现场的环 境选择合适的动力作业,无需单独设置高压和低压泵,同时无需外置储 油空间,不仅节省了空间,还避免了故障率与压力内泄隐患,同时刀座 配有多组工具头,功能多样化,可适应更对救援环境。
6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 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 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