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压榨毛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58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造纸压榨毛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压榨毛毯,特别涉及对造纸压榨毛毯的改进,以便简化造纸压榨毛毯的制作过程,降低其制作成本。


图1示出现有压榨毛毯的结构。毛毯10包括一底布20和一植绒层30,底布与植绒层互相捻合成一体。底布20对于赋予整个毛毯以强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底布20通常使用一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无端编织织物。
在制作毛毯10时,以所需要的长度生成宽度几乎与毛毯成品相同的一无端编织底布20。一般用一编织机把经线和纬线合股编织成一无端底布织物。也可在编织一有两端的织物后把两端缝在一起生成一无端编织织物。在制成的该底布20上放置一植绒纤维,然后用针刺把植绒纤维与底布编结成毛毯成品10。
由于造纸机的压榨部的大小和结构各异,因此需要生产各种大小不同的上述结构的毛毯。使用编织机编织各种大小的底布织物费时费力,很难简化该过程和降低成本。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途径为一种制作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生产一比毛毯成品窄的带状体,然后把该带状体卷绕成螺旋状。图2示出未经审查的PCT国家阶段公开503385/1994的该方法。
在图2所示的该方法中,用按照毛毯成品所需性能选择的线料制成一带状体23。按照毛毯成品的所需长度调节一对导辊GR之间的距离。随着导辊GR受驱动,带状体23被卷绕到两导辊上。调节带状体相对导辊GR的卷绕角度,使得带状体23卷绕成螺旋状,各圈带状体的边缘与边缘相靠。该卷绕操作继续到带状体23的总宽度等于毛毯成品的预定宽度,然后一般用缝制或涂粘合剂把各带状体23的相邻边缘连接在一起,制成一无端底布20。最后,在底布20上形成一植绒层,从而制成该造纸压榨毛毯。
使用图2所示工艺的一个问题是,带状体的卷绕角度不易控制。当该角度不正确时,各圈带状体的边与边之间不相邻接,因此很难进行连接操作。此外,当各圈带状体的边缘互相分离时,连接强度不够。而且,各圈带状体之间的间隙造成毛毯表面不平整,该表面不平整在造纸过程中会传到湿纸幅上。
按照本发明,在一包括一底布和一与该底布制成一体的植绒层的无端造纸压榨毛毯中,该底布包括多个局部底布体,每一局部底布体呈闭合环形,其宽度比该压榨毛毯的宽度窄,这些局部底布体并排布置,其边相邻,所述相邻边互相连接。
每一局部底布体可由一带状体卷绕而成和由两端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带状体构成。每一局部底布体也可由多个带状体叠置而成。
当一局部底布体由多个带状体叠置而成时,各带状体的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接成一体,各带状体的端区最好在该局部底布体的周长方向上互相错开。
可用由水溶性纤维制成的缝线连接这些局部底布体的相邻边,也可把植绒层缝在两局部底布体上来连接这些局部底布体的相邻边。
每一局部底布体呈一由一带状件形成的环形,该带状件的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成一体。两端可用由水溶性纤维制成的缝线连接。
该端区可与机器横向成一锐角,各局部底布体的端区可在机器方向上互相错开。
该压榨毛毯可由至少一个中间局部底布体和该底布两边上的侧部局部底布体构成。此时,中间局部底布体的端区最好在机器方向上位于两侧部局部底布体的端区的前方。
局部底布体的端区可与机器横向成锐角。此时,各端区的前段最好在机器方向上互相错开。
当侧部局部底布体的端区与机器横向成锐角时,两侧局部底布体的端区的前段最好位于该底布内侧。
使用本发明,由于底布由各局部底布体并排成一体,因此可在较短时间内花费较少人工制作预定大小的造纸压榨毛毯。此外,由于各局部底布体在机器方向上排列,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那样与机器方向成角度地呈螺旋状,因此可防止各局部底布体发生分离、因分离而发生的连接强度的下降和把不平整性传到湿纸幅上。
图20为本发明造纸压榨毛毯的底布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1为本发明造纸压榨毛毯的底布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2为本发明造纸压榨毛毯的底布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3为本发明造纸压榨毛毯的底布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在制作底布20时,排列各包括一带状体21的局部底布体22,然后连接局部底布体的边41。在图3中,箭头MD表示机器方向即该造纸压榨毛毯的行进方向,箭头CMD表示机器横向即与机器方向垂直的方向。
在以下说明中,设带状体21包括一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编织织物。机器方向MD和机器横向CMD分别与带状体21的经线和纬线方向对应。但是带状体21不限于该编织结构。也可使用其他结构,如针织织物或如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209290/1997中所述的用薄膜挤压线料而成的结构。不管何种情况,只要带状体21的宽度比毛毯成品窄、形成底布20时可赋予毛毯以强度,可采用任何结构。
下面说明本发明造纸压榨毛毯的一种制作方法。首先结合图4-12说明用来形成该压榨毛毯的底布的一局部底布体的制作方法。
一带状体21包括一宽度比毛毯成品窄、用一卷绕设备(未示出)卷绕的编织织物。按照毛毯成品的所需长度调节一对导辊GR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步中,把从一卷绕设备(未示出)上一供料筒退绕的带状体21卷绕到导辊GR上。如图4所示,退绕的带状体21卷绕到两导辊GR上。如图5所示,第一端21a在部位40a处与带状体21连成一体。
可用各种方法在部位40a把该端连接到带状体上。例如可用由水溶性纤维制成的线通过缝制进行该连接。当毛毯成品碰到大量水时,水溶性纤维溶解,缝制用纤维消失,带状体在连接部位40a的物理特性变得与带状体其他部位的物理特性相同。此时,即使水溶性纤维溶解,但由于在把植绒纤维与底布连成一体时通过植绒纤维针织将带状体的两端缝制、连接成一体,因此在部位40a上的连接得以保持。因此,即使水溶性纤维溶解,带状体的两端也不剥离,底布保持足够强度。
可把室温下溶解的纤维或在温水中溶解的纤维如PVA(聚乙烯醇)等用作水溶性纤维。虽然在许多应用场合最好使用水溶性纤维,但也可使用不溶于水的纤维缝带状体或在连接部位40a涂粘合剂进行连接。
在部位40a连接好带状体的一端后,如图6所示再次驱动导辊GR。驱动导辊GR时,继续卷绕卷绕设备供料筒上的带状体21,以生成另外的一层或多层。驱动导辊GR,直到获得预定层数,此时如图7所示停止导辊的转动。在张紧供料筒与导辊GR之间带状体21部分的同时,带状体的外层、在该例中为图7所示顶层如图8所示在第一端21a旁一连接部位40b与带状体21的已卷绕部分连接成一体。部位40b的连接方法可与部位40a的连接方法相同。然后,在靠近部位40b处切割带状体21,形成一端21b。该切割步骤最好使得端21b如图7箭头所示与第一端21a在同一部位。下面说明带状体21的端21a与21b之间的关系。
尽管可在带状体张紧在供料筒与导辊GR之间的同时在部位40b进行连接,但也可在切断带状体21后把端21b与带状体21连成一体。上述一系列操作形成图8所示一局部底布体22。
尽管图4-8示出由多次卷绕一带状体21生成一局部底布体22,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如图9所示,两端21a和21b可在部位40互相抵靠时连成一体而生成一局部底布体22,从而形成一单层带状体。
也可如图10所示,一定长度的带状体的两端在部位40′相叠、连成一体而形成一单层局部底布体22。
多个无端带状体可相叠成一多层局部底布体。图11例示出一由两个各有抵靠两端的无端带状体21′,21″相叠而成的局部底布体22。此时,为了获得造纸压榨毛毯的所需特性,外部带状体21″的物理特性可与内部带状体21′不同。
尽管图11所示局部底布体包括各有抵靠两端的单层带状体21′和21″,但也可采用其他各种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一单层无端带状体21b可与一包括多圈的无端带状体21a相叠地组合。当有相叠端的多个无端带状体如此叠置时,一定长度的某一带状体的端部所在部位21c不得与该组合的其他带状体的端区重合或相叠。
如上所述,本发明带状体21由多个局部底布体22组合而成。如图13所示,并排的各局部底布体22的边41连成一体而形成一底布20。形成宽度一定的底布20后,底布2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各用针刺法缠结一植绒纤维而制成本发明造纸压榨毛毯。
可用溶解或不溶解纤维缝合、涂粘合剂粘合或其他连接方法连接各局部底布体22的边41。在使用水溶性纤维的情况下,局部底布体22的连接在一起的边与局部底布体其他部位的物理特性的差别减小,因为与用溶解线在连接部位40a缝合带状体端部的情况相同,水溶性纤维在毛毯制成后溶解。即使水溶性纤维溶解,由于用针刺法把植绒纤维与底布连成一体,因此各局部底布体22的边仍牢牢连接在一起。换句话说,相邻局部底布体的表面由于与用针刺法与底布织物牢牢捻合在一起的植绒纤维连成一体而互相连接。因此,即使原来用来连接相邻局部底布体的水溶性纤维溶解,各局部底布体22的边仍保持连接。
下面结合图14和15说明一局部底布体22中带状体21的端21a与21b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理想的情况是端21a和21b在局部底布体22的两边上互相直接正对。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端21a与21b之间的关系不是如图14所示相叠就是如图15所示端21a和21b之间在带状体的长度上有一间隙,两端彼此相对。
为赋予一造纸压榨毛毯以最大强度,最好是,如图14所示,带状体的两端部在一区域21c上相叠,该区域沿带状体长度界定在端21a和21b的部位之间。当带状体21为一编织织物并有图14所示一区域21c时,要求纬线的密度在两端21a和21b旁、在区域21c中小。这样可使得整个局部底布体22的物理特性和厚度保持均匀,因为经线可在区域21c中互相缠结。另一方面,当两端21a和21b之间如图15所示以一间隙互相面对时,该间隙最好尽可能小,即尽可能缩短端21a与21b之间的距离。当端21a和21b如图9所示在连接部位40互相抵靠时,带状体连接部位40相当于区域21c。
下面结合图16和17进一步说明一局部底布体22中的一端区21c的结构。端区21c可如图16所示与机器横向平行。或者,也可如图17所示,通过调节端21a和21b的切割角度使得端区21c与机器横向成一角度。
端区21c与机器横向平行还是成一角度决定于使用毛毯的造纸机的压榨部的结构和对毛毯的功能要求。当端区21c与机器横向平行时,其优点是更容易制作。但是,当端区21c与机器横向成一角度时,由于端区21c的前段21f首先进入压区,然后是斜部21g,最后是部分21h进入压区,因此造纸压榨毛毯的振动减小。
下面结合图13和图18-23说明底布20中多个端区21c的布置。在图13中,各局部底布体22的端区21c与机器横向平行且位于机器横向同一直线上。使用图13所示底布结构的毛毯时,所有端区21c同时进入压区。因此端区21c的这一布置会对造纸机的运转带来问题。例如造成造纸机的辊的振动和造纸压榨毛毯的振动。因此这一布置不被认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最好采取各端区21c不在机器横向上同一直线上的结构。
图18-23例示出各端区21c在机器横向上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结构。应该指出,尽管在以下说明图中没有两个端区21c在机器横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但即使某些端区21c在机器横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由于其他端区21c不位于机器横向上同一直线上,因此其优点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持。
图18-22例示出各端区在机器方向上互相依次错开。在图18中,所有端区21c与机器横向平行,在机器方向上互相错开。在图19和20中,所有端区21c与机器横向成一角度。图19和20中端区21c的结构在防止造纸机中的辊的振动和造纸压榨毛毯振动方面优于图18的端区结构。
在图19、20、22和23中,底布20两边上即最外部带状局部底布体上的端区21c与机器横向成一角度。此时,底布20两边上端区21c的前段21f最好位于底布内部而不是底布的边缘上,即在最外部局部底布体的内侧上。通常,造纸机中有一引导件接触这两边以控制造纸压榨毛毯的行进位置。如底布20两边上端区21c的前段21f位于底布外侧,它们会与前段21f行进方向成一锐角地接触该引导件。因此反复接触引导件的前段21f会逐渐从局部底布体22上剥离,从而造成压榨毛毯损坏。把前段21f布置在底布两边上内侧即可防止这一剥离倾向。
尽管在图19中除了最右边的端区所有端区21c相对机器方向的取向相同,但各端区的方向也可如图20所示各不相同。
此外,由于在图18-20的造纸压榨毛毯中各端区21c在机器方向上从底布一边到底布另一边依次错开而使得各端区21c从毛毯的一边到另一边相继进入压区,因此这种造纸压榨毛毯会在机器横向上产生一驱动力(例如在图18-20中向左方向),从而造成毛毯偏离其正确行进路径。
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如图21-23所示,底布两边上的端区21c比底布中间位置上的端区21c后进入压区。这样,不仅可解决偏离问题,而且可产生一扩展效应,从而由端区21c的这一布置生成的一在机器横向上从内向外作用的驱动力可消除会出现在造纸压榨毛毯中的皱纹。图21-23所示这一基本结构对造纸机中用来消除皱纹的一扩展辊起到辅助作用,从而可简化该扩展辊。
图22例示出一较短压榨毛毯,其中,各端区集中在机器方向上一窄区中。在这类较短造纸压榨毛毯中,有时很难布置在机器横向上不重叠的成角度端区。此时,如图22所示,各端区应布置成它们的前段21f在机器方向上位于不同部位而在机器横向上不位于同一直线上。
如图23所示,可混合使用与机器横向平行的端区21c和与机器横向成一角度的端区21c。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底布由并排的局部底布体连成一体而成,因此可在较短时间内花费较少人工制作预定大小的造纸压榨毛毯。此外,由于各局部底布体在机器方向上排列而不是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以与机器方向成一角度呈螺旋状,因此可防止各局部底布体分离、由分离造成的连接强度的降低和把不平整性传给湿纸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端造纸压榨毛毯,包括一底布和一与所述底布制成一体的植绒层,其中,所述底布包括多个局部底布体,每一局部底布体呈闭合环形,其宽度比所述压榨毛毯的宽度窄,所述局部底布体并排设置,其边相邻,所述相邻边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一带状体卷绕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两端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带状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包括多个相叠带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有一周长并包括多个相叠带状体,每一所述带状体的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接成一体,其中,所述各带状体的端区在所述局部底布体的周长方向上互相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所述相邻边用由水溶性纤维制成的缝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把所述植绒层缝制在具有所述相邻边的两局部底布体上来连接所述相邻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两端用一由水溶性纤维构成的缝线连接的一带状体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带状体构成,其中,所述端区与机器横向成一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带状体构成,其中,所述各局部底布体的端区在机器方向上互相错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局部底布体和所述底布两边上的侧部局部底布体,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带状体构成;所述中间局部底布体的端区在机器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侧部局部底布体的端区的前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带状体构成;所述各端区与机器横向成锐角;每一所述端区有一前段在机器方向上位于该端区其他部分的前方;所述各端区的所述前段在机器方向上互相错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压榨毛毯,包括所述底布两边上的侧部局部底布体,其中每一所述局部底布体由两端在一端区中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带状体构成;所述两侧部局部底布体的所述端区与机器横向成一锐角;所述两侧部局部底布体的每一所述端区有一前段在机器方向上位于该端区其他部分的前方;两所述侧部局部底布体的端区的前段都位于所述底布内侧。
全文摘要
一种无端造纸压榨毛毯,包括一底布和一与该底布缠结成一体的植绒层。该植绒层包括分别形成在底布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一湿纸幅侧层和一机器侧层。该底布用并排互相连接的带状局部底布体制成。该压榨毛毯的制作简化、制作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D21F7/08GK1469008SQ031483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4日
发明者渡边一正, 大野博邦, 邦 申请人:市川毛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