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包括面纸层、中间层和底纸层,面纸层为高光纸层,中间层为蜂巢式纸层,底纸层为联结纸层,生产方法包括:先预加工纸浆、型纸初成型、型纸成型,最后得到缓冲包装材料,该方法可以在纸张制造生产过程中,形成三层结构的纸质结构层。其中作为缓冲中间层为蜂巢式结构并与上下二层融合为一体的适用于所有缓冲包装材料用途的场合的缓冲包装纸质材料。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抗振性和高抗冲击能力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材料,特别是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纸张。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沿用了50多年的工业产品包装均采用三层或五层瓦楞纸包装作为缓冲包装的主要材料和方法。以求在产品包装、运输、对外交付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保护其产品不受运输、搬运过程的损坏。但是由于瓦楞纸结构为单向纵式排列的坑状结构,其在外力冲击下只能承受单一方向的冲击力,缓冲保护效果一直不如人意。随着社会对包装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产品成本最低化要求,新型缓冲包装材料已经成为极为迫切的基本需求。且现用的坑式缓冲包装材料(俗称瓦楞纸)的生产制造工艺上看,它是由独自经过后加工成型的坑式中间层与面纸和底纸层在纸箱加工过程中复合而成,故其生产流程较长、生产工艺环节众多、质量受处部因素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抗振性和高抗冲击能力的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包括面纸层、中间层和底纸层,面纸层为高光纸层,中间层为蜂巢式纸层,底纸层为连接纸层。
[000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由蜂巢结构形式形成的架体和蜂巢空气缓冲泡,架体包括多个蜂巢格型,每个蜂巢格型均为六边形,多个蜂巢格型以六边形六边相连,多个蜂巢格型的巢壁之间通过层间融接架形成相互支撑,每个蜂巢格型中的空洞位置形成空巢棱格,空巢棱格形成蜂巢空气缓冲泡。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蜂巢式型纸形成的高抗振性和高抗冲击能力,将缓冲包装材料由坑式被动缓冲形式(即现用坑式瓦楞包装纸)提高到蜂巢式主动缓冲立巢形式。在极大提高缓冲包装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纸张单位用材量、单位成本价格和包装箱生产流程及时间,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0007]【附图说明】

: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蜂巢缓冲包装型材的成型平面形态;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纸张蜂巢式型纸生产的流程图;
[0010]图3为三层蜂巢型纸的产品结构图;
[0011]图中标号:1-面纸层、2-中间层、3-底纸层、4-蜂巢空气缓冲泡、5-蜂巢格型、6-层间融接架、7-纸浆喷嘴、8-蜂巢立式型模辊、9-第一定量辊、10-蜂巢型纸离型刮刀、
11-蜂巢纸脱模带立模、12-蜂巢纸定型器、13-型纸三层复合辊、14-底纸施胶辊、15-胶浆布淋器、16-第二定量辊、17-富余纸浆回收刮、18-上下纸复合压力辊、19-面纸胶浆浆斗、20-面纸施胶定量辊、21-面纸混合辊、22-面纸施胶增光辊、23-面纸离型刮刀、24-纸面纸增光装置、25-型纸定型板、26-空巢棱格、27-型纸脱水装置。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4]本实用新型示出了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的【具体实施方式】,包装材料包括面纸层1、中间层2和底纸层3,面纸层I为高光纸层,中间层2为蜂巢式纸层,底纸层3为连接纸层,本实用新型优选中间层2包括由蜂巢结构形式形成的架体和蜂巢空气缓冲泡4,架体包括多个蜂巢格型5,每个蜂巢格型5均为六边形,多个蜂巢格型5以六边形六边相连,多个蜂巢格型5的巢壁之间通过层间融接架6形成相互支撑,每个蜂巢格型5中的空洞位置形成空巢棱格26,空巢棱格26形成蜂巢空气缓冲泡4。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是采用了三层纸质结构且一次抄纸形成一体化固定型材的原纸型材。它采用三体一机的方式,在纸张抄纸过程中一次完成型纸的生产和制备。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它应用了传统的圆网抄纸方式,同时增加特殊的立网抄纸并形成蜂巢式中间层的方法。再经过上纸和下纸的一次混合成型抄纸复合操作,最终形成蜂巢式三层结构一体化的蜂巢式缓冲包装型材。
[0016]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改变纸质包装材料的局限性,从更高、更好、更实用的层面解决现用包装材料的不足,从根本上变革沿用几十年的坑式缓冲包装材料。同时,从现用的坑式缓冲包装材料(俗称瓦楞纸)的生产制造工艺上看,它是由独自经过后加工成型的坑式中间层与面纸和底纸层在纸箱加工过程中复合而成。故其生产流程较长、生产工艺环节众多、质量受处部因素较为复杂。本实用新型的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由三层不同用途功能的纸张材料,在中间层形成蜂巢式纸型的同时,上层高光纸与下层连接纸与中间层蜂巢式抗冲击结构纸在融合为一体的同时一次成型而产生的缓冲包装型材。本实用新型,从工艺和应用方式上都产生了根本的改变。
[0017]如图1所示为蜂巢缓冲包装型材的成型平面形态。蜂巢格型5以六边形六边相连的蜂巢形态而得名,巢壁之间通过层间融接架6形成强有力的相互支撑力,其空洞位置形成了空巢棱格26。在包装缓冲应用中,外力一旦对包装材料生产冲击,空巢棱之间则形成相互牵扯力,同时,空巢棱格26空格中所形成的空气起到极强的缓冲作用,而其六角形相连的蜂巢结构,对于抗冲击力和外部打击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18]如图2所示为纸张蜂巢式型纸生产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0019]A、先预加工纸浆;
[0020]B、型纸初成型:将纸浆经纸浆喷嘴7按定量要求喷在蜂巢立式型模辊8上,经第一定量辊9辊压后,形成设计定量的纸浆填充在蜂巢立式型模辊8上,蜂巢立式型模辊8继续向前运动,辊体内的高压热空气同时对附着在蜂巢纸脱模带立模11内的纸浆料进行快速壁内固化,蜂巢型纸离型刮刀10因蜂巢纸脱模带立模11运动形成的由下而上的脱模力,促使型纸从蜂巢纸脱模带立模11的壁底部向上逐步脱离蜂巢纸脱模带立模11,并沿着蜂巢纸脱模带立模11形成型纸初步形态,随之进入蜂巢纸定型器12进行初步脱水固化并随设备的运转向型纸三层复合辊13移动,与此同时,底纸施胶辊14由胶浆布淋器15和第二定量辊16抄出并形成的底纸原纸层,经富余纸浆回收刮17旋刮后,形成的底纸进入上下纸复合压力辊18,经上下纸复合压力辊18后,与输送到型纸三层复合辊13的蜂巢型纸进行复合,形成三层结构的型纸初型;
[0021]C、型纸成型:在形成三层结构的型纸初型的同时,面纸胶浆浆斗19经面纸施胶定量辊20的控制后,形成一层可控厚度的施加于型纸初型上的亮光膜或色膜或光色双用膜,经过面纸混合辊21进入面纸施胶增光辊22进行型纸三层复合辊13的蜂巢型纸复合区,由于辊间压力和亮光液的亲水性,促使面纸施胶增光辊22上的膜液转移到三层结构的型纸初型上,该亮光液与三层结构的型纸初型的外面层形成符合要求的三层结构的型纸面纸层,将富余的胶液经面纸离型刮刀23刮除清除,此时,型纸已经成型,经型纸面纸增光装置24进入型纸定型板25进行定型,并随之进入型纸脱水装置27进行干燥处理得到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
[0022]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生产制造的三层蜂巢型纸所形成的产品结构,如图3所示。面纸层I由型纸与亮光层结合而成;中间层2由蜂巢结构形式形成的架体和蜂巢空气缓冲泡4共同组成,并与底纸层3组成了一体化的蜂巢格形成的固定型格的型材纸。
[00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纸张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形成三层结构的纸质结构层,其中作为缓冲中间层为蜂巢式结构并与上下二层融合为一体的纸张缓冲包装用纸质材料,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每层均由原纸浆材为原料,各层之间形成一体化结构并没有分层外观,结构或层次及每层相互之间的纸浆融合在造纸的抄纸制造中一次完成,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更具包装用材优越性,与相同重量或相同体积的现用三层瓦楞包装材料相比,其体积和重量分别降低19%和21%,同时其缓冲包装保护效果却增加36%,新材料适用于所有缓冲包装材料用途的场合,采用三体一机的方式,在纸张抄纸过程中一次完成型纸的生产和制备。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它应用了传统的圆网抄纸方式,同时增加特殊的立网抄纸并形成蜂巢式中间层的方法。再经过上纸和下纸的一次混合成型抄纸复合操作,最终形成蜂巢式三层结构一体化的蜂巢式缓冲包装型材。本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纸质现有缓冲包装材料的局限性。从更高、更好、更实用的层面解决现用包装材料的不足,可以从根本上替代了沿用几十年的坑式缓冲包装材料。
[00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巢式型纸形成的高抗振性和高抗冲击能力,将缓冲包装材料由坑式被动缓冲形式(即现用坑式瓦楞包装纸)提高到蜂巢式主动缓冲立巢形式。在极大提高缓冲包装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纸张单位用材量、单位成本价格和包装箱生产流程及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包括面纸层(I )、中间层(2)和底纸层(3),所述面纸层(I)为高光纸层,所述中间层(2)为蜂巢式纸层,所述底纸层(3)为连接纸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巢式缓冲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包括由蜂巢结构形式形成的架体和蜂巢空气缓冲泡(4),所述架体包括多个蜂巢格型(5),每个所述蜂巢格型(5)均为六边形,多个所述蜂巢格型(5)以六边形六边相连,多个所述蜂巢格型(5)的巢壁之间通过层间融接架(6)形成相互支撑,每个所述蜂巢格型(5)中的空洞位置形成空巢棱格(26 ),所述空巢棱格(26 )形成蜂巢空气缓冲泡(4 )。
【文档编号】B32B3-12GK204266065SQ201420686942
【发明者】曹旭东, 姜国云 [申请人]南通市现代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