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多轴造纸织物以防止纱线游移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造纸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30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合多轴造纸织物以防止纱线游移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造纸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造纸机上的多轴织物缝合。
背景技术
造纸过程中,在造纸机成形部,通过将纤维浆沉积到移动的成形织物上形成纤维素纤维网,纤维浆也就是纤维素纤维的水分散体。浆体中大量的水通过成形织物排出,而纤维素纤维网则留在成形织物的表面上。
刚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从成形部进入压榨部,压榨部包括一系列压榨压区。纤维素纤维网被压榨织物支撑,或者通常情况下位于两层这样的压榨织物之间穿过压榨压区。在压榨压区中,纤维素纤维网受到压缩力的作用,该压缩力将水从网中挤出,并使网中的纤维素纤维彼此粘附,使得纤维素纤维网转变为纸幅。水由该一层压榨织物或多层压榨织物所吸收,并且理想的情况是不回到纸幅中去。
纸幅最终进入干燥部,干燥部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干燥转鼓系列或烘筒系列,这些转鼓或烘筒由蒸汽在内部进行加热。干燥织物将纸幅紧贴在转鼓的表面,并引导刚形成的纸幅以弯曲路径依次绕行该系列中的每个转鼓。加热的转鼓通过蒸发作用将纸幅的含水量降低到所需水平。
应该了解的是,成形织物、压榨织物及干燥织物在造纸机上都采取无端环(endless loop)的形式,并且都起到传送带的作用。应该进一步了解的是,纸张生产是一种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的连续过程。也就是说,在成形部,纤维浆连续地沉积到成形织物上,而刚生产出的纸张在离开干燥部后就被连续地缠绕到辊筒上。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压榨部的织物,通称为压榨织物,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成形部及干燥部使用的织物,以及用作经聚合物涂覆的造纸加工带的基底,例如,举例来说,长压区压榨带。
压榨织物在造纸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如前文所提到的,其一项功能是支撑并载运所制造的纸品通过压榨压区。
压榨织物也参与了纸幅表面的整饰过程。就是说,将压榨织物设计成具有光滑表面以及均匀回弹性的结构,使得在穿过压榨压区的过程中,赋予纸张光滑无痕的表面。
或许最为重要的是,在压榨压区,压榨织物吸收从湿纸中榨出的大量水。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在压榨织物中必须确实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走水,这个空间通常称为空隙容积,以及织物在其整个有效使用期必须具有适当的对水的渗透性。最后,在纸离开压榨压区时,压榨织物必须能够避免从湿纸中吸收的水又返回纸中而将其回湿。
现有压榨织物采用广泛、多样的形式设计来制造,以满足造纸机需要,根据制造的纸张的等级,将织物安装在造纸机上。通常,织物包括针刺有精细非织造纤维材料的织造底布。底布可由单丝纱线、捻合单丝纱线、复丝纱线或捻合复丝纱线织成,并且可是单层的、多层的或层叠的。纱线通常由在纸机织物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为此目的而使用的几种合成聚合树脂中的任一种挤出而成,例如聚酰胺及聚酯树脂。
机织物本身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其可织成环形,或者先平织然后用接缝将其转变为环状形式。或者,其可通过公知的经过改进的环形织造工艺来制造,其中底布的横向边缘设有使用其机器方向(MD)纱线所形成的缝合环圈。在这种工艺中,MD纱线在织物的横向边缘之间连续地来回交织,在各边缘处折返并形成缝合环圈。以这种方式生产的底布,在安装于造纸机时放置成环状形式,并因此被称为可机上缝合织物。为了将这样的织物置成环状形式,将两个横向边缘缝合到一起。为了辅助缝合,多种现有织物在织物两端的横向边缘具有缝合环圈。缝合环圈本身经常由织物的机器方向(MD)纱制成。通常,通过将压榨织物的两端拉到一起,使织物两端的缝合环圈指状交叉,然后用所谓的针或销线穿入指状交叉的缝合环圈所形成的通道中,将织物两端锁定在一起形成接缝。
此外,织造底布可通过下述方式层叠而成将一底布放置于由另一底布形成的无端环内,然后针刺短纤维毛层穿透这些底布,以将其彼此连接。织造底布之一或两者可为机上缝合类型。
无论哪种方法,织造底布都呈无端环的形式,或者可缝合成此种形式,其在纵向环绕测量时具有规定长度,而在横向跨越测量时具有规定宽度。因为造纸机的结构变化很多,因此纸机织物制造商必须将压榨织物和其它纸机织物做成所需要的尺寸,以配合客户所用造纸机中的具体位置。显然,因为每一织物必须特别地按定单制作,此需求使生产流程很难流水化。
现代造纸机的织物宽度可为5到33英尺以上,长度可为40到400英尺以上,重量则可达约100磅左右到3,000磅以上。这些织物会磨损并需要更换。织物更换通常包括停机、拆下磨损的织物、准备安装织物以及安装新织物。虽然许多织物是环状的,但当前造纸机压榨部使用的织物中约有半数是可机上缝合形式。某些造纸工业加工带(PIPB)亦会具有可机上缝合能力,譬如某些传送带,如Transbelt等。此类织物的安装包括将织物本体牵引至造纸机并将该织物的首尾端相连以形成环状带。
为了以各种长度和宽度更快更有效率地生产压榨织物,近年来使用Rexfelt等发明人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5,360,656中披露的螺旋缠绕技术制造压榨织物,其内容在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美国专利5,360,656示出一种压榨织物,其包含针刺有一层或多层短纤维材料的底布。该底布包含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织造织物条带所组成的层,该织物条带的宽度小于底布的宽度。此底布在纵向或机器方向上是环状的。螺旋缠绕条带长度方向上的纱线与该压榨织物的纵向形成一角度。织造织物条带可以在比常规用于制造纸机织物的织机更窄的织机上平织而成。
该底布包含多个螺旋缠绕并接合的相对窄织造物条带捻圈。该织物条带由纵向(经)及横向(纬)纱织造而成。螺旋缠绕织物条带的相邻捻圈可相互抵邻,如此形成的螺旋连续接缝可通过缝纫、缝合、熔接、焊接(例如超声波)或胶合的方法来封闭。或者,相邻螺旋捻圈的邻接纵向边缘部分也可重迭方式布置,只要边缘具有减薄的厚度从而不会增加重迭区域的整体厚度即可。可替换的,可在条带边缘处增加纵向纱之间的间隔,从而,当相邻的螺旋捻圈被重迭布置时,在重迭区域中的纵向螺纹之间的间隔可不变。
无论以何种方式,得到呈无端环形式的织造底布,其具有内表面、纵向(机器方向)及横向(机器横向)。然后对织造底布的两横向侧缘进行修剪,从而使横向侧缘平行于其纵向(MD)。在织造底布的MD与螺旋连续接缝之间的角度可以很小,即典型地小于10°。由于同样的处理,该织造织物条带的纵向(经)纱与织造底布的纵向(MD)形成相同的较小角度。同样地,该织造物条带的横向(纬)纱垂直于纵向(经)纱,并与织造底布的横向(CD)形成相同的较小角度。简言之,织造织物条带的纵向(经)纱或横向(纬)纱都没有与织造底布的纵向(MD)或横向(CD)对齐。
具有这种底布的压榨织物可被称为多轴压榨织物。现有技术的标准压榨织物具有三个轴向,即机器方向(MD)、机器横向(CD)以及Z轴方向(即贯穿织物厚度的方向),但多轴压榨织物不仅具有上述三轴,还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的轴向,由其螺旋缠绕层中的纱线系统方向所限定的轴向。此外,在多轴压榨织物中沿Z轴向具有许多流路。因此,多轴压榨织物至少具有五个轴向。由于其多轴向结构,在造纸机加工中压榨压区中承受压缩力时,与具有纱线系统互相平行的底布层的压榨织物相比,具有一层以上的多轴压榨织物对集聚及/或塌陷具有优异的阻抗性。
到最近为止,上述类型的多轴压榨织物只能以环状形式制造。因此,其使用仅限于具有悬杆式压榨辊及其它构件的压榨部,这样的结构允许从压榨部的侧面安装环状压榨织物。但是,由于多轴压榨织物较容易制造,并对密实化具有优异的阻抗性,逐渐增长了对可在压榨部上安装时缝合成环状形式的多轴压榨织物的需求,从而使得该压榨织物能用于没有悬杆构件的造纸机。在发明人为Yook的共同转让美国专利No.5,916,421、No.5,939,176和No.6,117,274中,披露了研发以满足上述需求的可机上缝合多轴压榨织物,上述专利的内容在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美国专利No.5,916,421示出用于造纸机压榨部的可机上缝合多轴压榨织物,其由底布层制成,这样组成该底布层将织物条带螺旋缠绕成多个连续捻圈,各捻圈互相邻接并与相邻捻圈固定。将如此制成的环状底布层扁平化(压平),形成第一与第二织物层,在上述织物层横向边缘处的折部处,织物层互相接合。在横向边缘折部处,将织物条带各捻圈的横向纱除去,产生纵向纱的无束缚段。缝合组件沿其一个横向边缘具有缝合环圈,将该缝合组件置于在扁平底布层两横向边缘处的各折部处的第一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缝合环圈从第一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向外延伸至纵向纱的无束缚段之间。通过贯穿针刺短纤毛层材料,使第一和第二织物层互相层叠。在安装于造纸机上时,通过将销针穿经由两横向边缘处的缝合环圈指状交叉所形成的通道,将压榨织物接合成环状。
美国专利No.5,939,176也披露一种可机上缝合的多轴压榨织物。同样地,通过将织物条带螺旋缠绕成多个连续捻圈,并使各捻圈互相邻接并与相邻捻圈连接,组成底布层,用该底布层制成压榨织物。将如此制成的环状织物层扁平化,以形成第一与第二织物层,这些织物层在其横向边缘的折部处互相接合。在横向边缘的折部处,从织物条带各螺旋捻圈除去横向纱,制成缝合环圈。通过贯穿针刺短纤毛层材料,将第一与第二层互相层叠。在安装于造纸机上时,通过将销针穿经由两横向边缘处缝合环圈指状交叉所形成的通道,将压榨织物接合成环状。
最后,在美国专利No.6,117,274中,示出另一种可机上缝合的多轴压榨织物。同样地,该压榨织物也由底布层制成,这样组成该底布层,将织物条带螺旋缠绕成多个连续捻圈,并使各捻圈互相邻接并与相邻捻圈连接。将如此制成的环状织物层扁平化,形成第一与第二织物层,在其横向边缘的折部处,两织物层互相接合。在横向边缘的折部处,从织物条带各捻圈除去横向纱,从而形成纵向纱的无束缚段。然后,将沿其横向边缘具有缝合环圈的可机上缝合底布置于扁平底布层的第一与第二织物层之间。缝合环圈从第一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向外延伸至纵向纱的无束缚段之间。可通过贯穿针刺短纤毛层材料,使第一织物层、可机上缝合底布以及第二织物层互相层叠到一起。当安装于造纸机上时,通过将销针穿经由两横向边缘的缝合环圈指状交叉所形成的通道,将压榨织物接合成环状。
接缝通常为缝合织物的重要关键部分,这是因为均一的纸张质量、较少的印痕以及织物的优异运作性能等都要求具有这样的接缝,对于接缝的各种性能,诸如厚度、结构、强度、可渗透性等,要求与织物其余部分的尽可能相同。重要的是,任何可用织物的接缝区在负荷下工作,并且其具有对水和空气的渗透性与织物其它部分相同,从而避免接缝区在所制造的纸产品上造成周期性的印痕。尽管这些缝合要求造成很大的技术障碍,但仍需要发展可缝合织物,这是因为其安装较为容易而且安全。
如前参照美国专利No.5,939,176讨论的,对多轴织物的CD区域拆纱,并将织物在此拆纱区域折回,从而形成缝合环圈。这种在多轴织物结构中造成接缝的方法的缺点是造成形成于接缝区中的CD纱尾。这些纱尾与CD纱角度存在相关联的关系,其与嵌料宽度(panelwidth)、织物长度以及嵌料偏斜(panel skew)相关。这些纱尾不会固定于底布中,而是会自由移动或“游移”于接缝区域中。这种问题被称为纱线游移。当此游移发生时,CD纱尾移入接缝区内,会妨碍缝合(有时很严重)。此外,这些未受束缚的纱线并不能对接缝区中的短纤毛层材料提供适当的均一支撑。
曾经尝试使用某些粘合剂来粘结这些纱线以防止游移,但其成效十分有限。因此,极需一种防止多轴织物接缝中纱线游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缝合多轴织物的方法。该方法为接缝区内纱线游移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在缝合造纸织物时的上述问题。
从而,本发明为一种用来制造造纸织物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所制成的织物。
本发明为一种可机上缝合多轴造纸织物的缝合方法。该织物呈无端环的形式,并沿第一折部与第二折部扁平化成为两层。从第一和第二折部除去机器横向(CD)纱线,从而造成拆纱区域。这样,在拆纱区内留有未被束缚的机器方向(MD)纱线。由在第一和第二折部处的无束缚MD纱线形成缝合环圈。以连续方式将薄的多孔材料附加于各折部处的织物外表面和CD边缘两者。此材料沿拆纱区的CD边缘对CD纱进行束缚,同时允许缝合环圈穿过该材料。通过将第一与第二折部的缝合环圈指状交叉,并将销针插入贯穿其中,缝合该织物。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织物中的纱线相对于CD和MD皆形成较小角度;以及由此,沿拆纱区边缘在CD方向除去的一些纱线不会延伸横越织物的整个宽度。这样,留下CD纱的完整纱线及较小的线段;如果它们游移至缝合环圈区域中将会造成问题。织物是由宽度比其窄的织造织物条带制成,该条带呈多层织造的形式,并具有两个侧缘;其中侧缘形成为,在将织物条带螺旋缠绕成连续螺旋形式以形成织物时,侧缘互相邻接或重迭,从而形成螺旋缠绕接缝。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包括织物优选为用于造纸机压榨部的可机上缝合多轴压榨织物。较好地是,薄多孔材料可为聚酰胺稀疏材料。可将至少一层短纤毛层材料针刺于该织物中。至少有些纱线的材料为下列材料之一聚酰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或其它在制造造纸织物纱线时常用的树脂。任何纱线皆可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矩形横截面形状或非圆形横截面形状。
现将参照下述附图,更完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为能更完全地了解本发明,参阅以下说明和附图,其中图1为多轴底布在扁平状态下的俯视图;图2为多轴底布层表面的部分平面图;图3为扁平底布层沿图1中6-6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为类似于图3中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沿拆纱区折叠之后的状态;图5为图2中底布层的部分表面平面图,示出在除去横向纱形成拆纱区之后的状态;图5A为图5中多轴底布层拆纱区的俯视图;图6为扁平底布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沿该折部形成缝合环圈;图7为装在造纸机上的缝合多轴压榨织物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缝合多轴压榨织物中接缝区的俯视图;图9为扁平底布的缝合环圈区的放大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10为扁平底布的缝合环圈区的放大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来设置多孔材料以防止纱线游移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将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为多轴底布在扁平状态下的俯视图。通过前述发明人为Yook的共同转让美国专利No.5,916,421、No.5,939,176、No.6,117,274中所述的方式,组成底布22之后,将底布扁平化成为图1的平面图所示的状态。该底布层22被放置成双层织物的形式,其长度L等于底布层22总长度C的一半,而宽度为W。在两层的上层中,位于织造物条带16相邻螺旋捻圈之间的接缝20沿一个方向倾斜,而在下层中,接缝沿另一方向倾斜,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扁平底布层22具有两个横向边缘36。
图3为沿图1中6-6线的示意性剖视图。根据本发明,从相邻折部38除去织物条带16及其片段的多根横向纱28,从而形成第一织物层40与第二织物层42,在其横向边缘36处,以纵向纱26的无束缚段使织物层互相连接。图4为类似于图3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扁平底布层22两个横向边缘36之一在除去横向纱之后的状态。纵向纱26的无束缚段44最终形成缝合环圈,用于在安装于造纸机上时,将底布层22制成的造纸织物连接成环状,如前述Yook的美国专利No.5,939,176中所示。
图2为多轴底布层表面的部分平面图,示出在一个折部38上靠近织物条带16两相邻螺旋捻圈之间的螺旋连续接缝20处的部位。纵向纱26和横向纱28分别相对于机器方向(MD)与机器横向(CD)成微小角度。
在除去附近的横向纱28后,扁平化折部38在图2中以虚线来表示。实际上,是使底布层22扁平化,如前所述;并且,折部38在其两横向边缘36以某种方式来标示,从而可在其扁平化时能清楚看出其位置。为了在折部38处提供所需的纵向纱26无束缚段,须从一区域中除掉横向纱28,该区域如虚线46、48所示从折部38在其相对两侧均等地分隔开。此程序称为“拆纱”,这样在织物中造成拆纱区。
图5为图2所示底布层表面的部分平面图,示出在从以折部38为中心的区域除去横向纱之后的状态。纵向纱26的无束缚段44等延伸于折部38区域中的两虚线46、48之间。延伸超出虚线46的横向纱50部分已被除去,如前所述。
由于两个因素,使得在扁平底布层22的两横向边缘36处形成纵向纱26无束缚段较为复杂。第一,因织物条带16的宽度小于底布层22的宽度,故其横向纱28没有延伸于底布层22的整个宽度。第二,更重要的是,因将织物条带16螺旋缠绕来制成底布层22,故其横向纱并非沿底布层22的CD方向延伸,因此与折部38不平行。实际上是,横向纱28相对于底布层22的CD方向形成一较小角度,典型地小于10°。因此,为了能在折部38形成纵向纱26的无束缚段,必须以逐段方式,从折部38处横越底布层22的宽度W来除去横向纱28。
换言之,由于横向纱28并不平行于折部38或虚线46、48,因此,在多轴织物中通常需要仅除去特定横向纱28的一部分,例如在图2中横向纱50的状况,以清理出横向纱28在两虚线46、48之间的空隙。
图5A为在图5所示多轴底布层中拆纱区的俯视图。注意,沿该拆纱区边缘的CD纱(在本图中为水平状)并不会延伸横越整个织物,而是在某些点处被修剪,这是因为它们以一定角度斜入拆纱区中。被修剪的CD纱50称为CD纱尾。因为CD纱尾不会完全延伸横越织物,因此它们特别容易游移至拆纱区/缝合环圈区域内。
图6为扁平底布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沿折部形成缝合环圈的示意性方法。在此具体方法中,将环带形成线52装入第一织物层40与第二织物层42之间,并抵靠纵向纱26的无束缚段。可使例如缝线54等将邻近于环带形成线52处的第一织物层40与第二织物层42连结,从而用纵向纱26的无束缚段形成缝合环圈56等。或者,也可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用于此目的的任何其他方法,在靠近环带形成线52处,将第一织物层40与第二织物层42连结。然后,拆除环带形成线52,从而,以前述方式,在扁平底布层22的两横向边缘36处形成缝合环圈56。
图7为安装在造纸机上的已缝合多层压榨织物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示出层叠的织物,包含在两折部拆纱并带有突出缝合环圈的扁平底布层22,得到可机上缝合的底布60。将一层或多层短纤毛层材料80针刺穿入该底布60中,使可机上缝合底布60的层互相接合,从而完成本发明可机上缝合层叠多轴压榨织物的制造。短纤毛层材料80为聚合物树脂材料,优选地是聚酰胺或聚酯树脂。该底布层的缝合环圈56指状交叉到一起,从而通过插入销针58来形成接缝。
图8为图7所示缝合的多轴压榨织物的接缝区的俯视图。如前所述,在多轴结构物上产生接缝的主要缺点是,在该接缝区中产生CD纱尾。图8示出CD纱尾100已移入接缝区内。纱尾与CD纱角度存在相关联的关系,其与多轴底布的嵌料宽度、织物长度和嵌料偏斜相关联。CD纱线并不会固定于底布中,而是可自由移动或“游移”。曾使用某些粘合剂系统来将所述纱线粘牢定位,但成效有限。当发生游移时,CD纱尾端移入接缝区内并妨碍缝合(有时很严重)。
图9为扁平化底布的缝合环圈区的放大示意性剖视图。CD纱或纱尾70及72皆无束缚,并可游移入缝合环圈区域内。具体地说,CD纱70可自由游移进入缝合环圈56中而妨碍缝合。此外,CD纱72也会在接缝区周围移动,从而对接缝区内的毛层材料进行更不均匀的支撑。当在造纸机上缝合织物时,这些游移的纱线或纱尾将会造成许多困难。
图10为扁平底布缝合环圈区域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来安装薄多孔材料90以防止纱线游移。为防止纱线游移,本发明附加薄多孔材料90(织造或非织造的)来包覆缝合环圈区的CD边缘,而且将CD纱和纱尾保持定位,同时允许缝合环圈56穿过该材料。多孔材料可为尼龙稀疏材料,或本领域中已知的其他适用材料。可将多孔材料缝入底布中,或通过其它方法来固定,例如本领域中常用的粘合剂。
如上所述,薄多孔材料可为织造或非造织的稀疏材料。该稀疏材料典型包括纺粘网、湿法成网或气流成网的网。在本领域中公知纺粘网及其制备方法。例如,Bregnala等人的美国专利No.5,750,151描述了这样一种方法,通过挤出复丝,制造纺粘网,制造复丝的材料为工业用热塑性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聚烯烃(聚丙烯)、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尼龙-6)、和聚氨酯等,该专利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牵拉网的装置。类似地,可通过Nielsen等人的美国专利No.5,167,764中描述的方法来制造湿法网,包括形成由例如醋酸纤维素与聚酰胺、聚酯、聚丙烯构成的水性片材,再干燥该片材。可如Lauren等人的美国专利No.4,640,810所描述地,通过将例如醋酸纤维素纤维与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纤维混合,再在空气流中将该混合物喷布在载体表面上,制造纤维素纤维与热塑性树脂、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气流法网。
此外,多孔材料也可为挤出的网状物或针织材料。多孔材料必须为多孔的,并且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允许缝合环圈穿过该材料。多孔材料也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符合缝合多轴底布的实际轮廓形状。可使用多种缝合方法或使用粘合剂来施加多孔材料。例如,多孔材料本身可具有能用热活化的粘合剂组分(覆层),或至少某些构成该多孔材料的纱线或纤维为“热熔性”的。即,当暴露于热时,该材料的某些部分将会流动,或具有粘性,从而可粘附于多轴底布。皮/芯或双组分纤维及纱线也可起到多孔材料用材料/纱线的作用。
进行织造以提供可机上缝合底布的织物可为单层或多层的,并且可由合成聚合物树脂(例如聚酯或聚酰胺)的单丝纱、捻合单丝纱或复丝纱等织成。形成缝合环圈56并最终构成纵向纱的纬纱,优选为单丝纱。
根据本发明的织物优选只包含单丝纱,优选为聚酰胺、聚酯、或其它聚合物,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也可使用双组分纱或皮/芯纱。可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可用于任何纱线的任何聚合物组合。CD以及MD纱可具有一或多种不同直径的圆形横截面形状。并且,除了圆形横截面形状之外,一或多根纱线可具有其它横截面形状,诸如矩形横截面形状或非圆形横截面形状。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使对本发明所作修改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可容易地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所附权利要求应视为涵盖这些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机上缝合多轴造纸织物的缝合方法,该织物呈无端环的形式,并沿第一折部和第二折部扁平化成为两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折部除去机器横向(CD)纱线,造成拆纱区;使在所述拆纱区中的机器方向(MD)纱线解除束缚;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折部处的无束缚MD纱形成缝合环圈;将薄的多孔材料以连续方式附加于所述织物,附加于各折部处所述织物的外侧表面和CD边缘两者;所述多孔材料沿所述拆纱区的CD边缘束缚纱线,同时使所述缝合环圈穿过该材料;以及通过将所述第一与第二折部的缝合环圈指状交叉,并插入销针贯穿其中,缝合所述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多孔材料为聚酰胺稀疏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中的纱线相对于CD和MD成较小角度;因此至少部分沿所述拆纱区的边缘在CD方向除去的纱不会延伸横越所述织物的整个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由宽度小于该织物宽度的织造织物条带制成,所述织物条带为多层织造的形式,并具有两个侧缘;其中,所述侧缘形成为,在使所述织物条带连续螺旋方式缠绕以形成织物时,所述侧缘相互邻接或重迭,以形成螺旋缠绕接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将至少一层短纤毛层材料针刺于所述底布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为用于造纸机压榨部的可机上缝合层叠多轴压榨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纱线为下列纱线之一聚酰胺纱线、聚酯纱线、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纱线,或双组分纱线或皮/芯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底布中的任何纱线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矩形横截面形状、或非圆形横截面形状。
9.一种造纸织物,包括多轴底布,呈无端环的形式,并沿第一折部和第二折部扁平化成两层;所述底布具有缝合环圈,该缝合环圈由沿第一和第二折部在拆纱区中的无束缚MD纱形成;所述拆纱区是通过将CD纱除去而在该拆纱区中留下无束缚MD纱而形成;薄多孔材料,附加于各折部处底布的外表面和CD边缘两者,所述多孔材料沿拆纱区的CD边缘对纱线进行束缚,同时允许所述缝合环圈穿过该材料;以及毛层纤维,从至少一个表面针刺于所述底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通过将所述第一与第二CD折部的缝合环圈指状交叉,并插入销针贯穿其中,缝合所述织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薄多孔材料为聚酰胺稀疏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底布中的纱线相对于CD和MD成较小角度;因此,至少部分沿所述拆纱区边缘除去的CD纱不会延伸横越所述织物的整个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织物由条带宽度小于该织物宽度的织造织物条带制成,所述织物条带织造为多层织物,并具有两个侧缘;其中,所述侧缘形成为,在将所述织物条带连续螺旋方式缠绕以形成所述底布时,所述侧缘相互邻接或重迭,以形成螺旋缠绕接缝。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织物为用于造纸机压榨部的可机上缝合层叠多轴压榨织物。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至少部分纱线为下列纱线之一聚酰胺纱线、聚酯纱线、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纱线,或双组分纱线或皮/芯纱线。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在所述底布中的任何纱线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矩形横截面形状、或非圆形横截面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将可机上缝合多轴造纸织物缝合以防止纱线游移的方法。该多轴织物(22)呈无端环的形式,并沿折部(38)扁平化成为两层(40、42)。从折部(38)除去CD纱(28),造成拆纱区。这样,在拆纱区中留下无束缚的MD纱(26)。从而,由折部(38)处的无束缚MD纱(26)形成缝合环圈(56)。将薄多孔材料(90)缝入各折部(38)处的织物中。多孔材料(90)沿拆纱区边缘对CD纱进行束缚,同时允许缝合环圈穿过该材料。层叠体可防止CD纱尾游移至接缝区内。
文档编号D21F7/10GK1950567SQ200580014980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2日
发明者史蒂芬·S·约克, 麦克·A·罗耶 申请人: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