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须草与芦苇混合制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25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龙须草与芦苇混合制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制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龙须草与芦苇混合制浆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0%,是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3~4倍,去年消费量达到了5400万吨左右。据有关部门专家预测,到2007年全国纸和纸板消费量将达到7000万吨,到2010年将有9000万吨消费量,这充分说明我国造纸工业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随着造纸产业的日益发展,纸产量大幅增加,造纸原材料需求量也大幅增加,我国造纸原材料以草类原料为主,草类原料竞争非常激烈;我国是一个缺林少林国家,大量砍伐木材造纸不现实,这样就需要有新的造纸原材料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龙须草与芦苇混合制浆工艺,来拓宽造纸原材料的来源,平抑芦苇供求矛盾,以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①用刀辊切草机将龙须草切成长度为35~55mm,用刀盘切苇机将芦苇切成长度为25~40mm,按龙须草与芦苇1∶1~2的比例用皮带同时送入蒸煮锅;②采用硫酸盐法蒸煮,蒸煮液比在1∶4.5左右,蒸煮时间大约每锅1小时,碱比15~16%,硫化度14~16%,直接进汽蒸煮,前期进大汽,最高压力为0.38~0.44MPa;锅内温度差一定要均匀,上部、中部和下部三点温度要接近,锅内热对流要快,蒸煮后期下部温度要稳步上升;
③采用四段逆流洗涤,洗后残碱≤12mg/g浆,黑液波美≥6.60Be;④采用除节筛除掉大的渣子,压力筛除掉芦苇中的藤子,除砂器除掉龙须草和芦苇带来的泥砂和其它尘埃;⑤采用CEHP四段漂白工艺,白度80~83%ISO,尘埃≤240mm2/kg,撕裂指数在5.7mN.m2/g以上;⑥半成品浆料贮存于贮浆塔中,再泵送造纸车间。
龙须草的木素含量低,一般为12~13%,最高为16.4%,远低于杨木(23.9%)、松木(37.4%)及麦草、芦苇等;龙须草纤维的主要特征是细而长,纤维长度达2.1毫米,比芦苇(1.69毫米)长,仅次于松木;纤维长宽比为200,远高于芦苇的117和红松的67。龙须草的杂细胞比其他草类原料少,约占总面积的30%(荻苇34.5%,蔗渣35.7%),这也是龙须草的主要特征之一。
龙须草纤维柔软、质韧,质量综合指标除纤维长度、成浆挺度略次于红松等上等造纸用木材外,优于杨树、桦树等阔叶木及湿地松等一般针叶木,而且由于其木素含量低、杂细胞含量低等特性,制浆用碱量少、能耗低、制浆综合成本比木浆低30~50%,与芦苇制浆成本基本接近,是不可多得的、质优价廉的造纸原料。
龙须草浆纤维细长,杂细胞含量少,用于替代或部分替代长纤维浆配抄优质双胶纸匀度好,表面质量高,尤其是配抄包装纸适印性非常好。
本发明采用立式蒸煮锅对龙须草与芦苇进行混煮,其它工艺流程与生产芦苇浆一致,无需进行设备改造,从而拓宽了原材料来源,平抑了芦苇供求矛盾,以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浆料质量好,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资源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采用硫酸盐法立式蒸煮锅蒸煮龙须草与芦苇的混合浆,生产工艺与芦苇制浆工艺基本相同,龙须草与芦苇混合制浆的关键工序是蒸煮,各工序具体要求说明如下1、备料用刀辊切草机将龙须草切成长度为35~55mm;同时用刀盘切苇机将芦苇切成长度为25~40mm,龙须草含杂少,不需要经过除尘系统而直接与经过除尘的芦苇同时送入蒸煮锅;2、蒸煮采用硫酸盐法蒸煮,蒸煮时间大约每锅1小时,碱比15~16%,硫化度14~16%,直接进汽蒸煮;1)液比的控制蒸煮液比必须偏大,一般要控制在1∶4.5左右,因为龙须草的表皮比芦苇薄,在升温渗透过程中它的大面积吸碱比芦苇要快,液比小将会造成锅内局部没有药液渗透而出生片;2)升温速率控制前期升温不能进小汽,只能进大汽,否则,料片因翻腾不够而蒸煮不均匀,容易出生片;3)装锅量控制装锅量不能太高,要留有适当空间。因龙须草柔软,装锅密度大,若装锅量太高,锅内剩余空间不够,不利于锅内药液翻腾,很容易产生局部蒸煮不够而出生片;4)压力的控制因龙须草表皮薄,吸碱快,反应速度也快,在蒸煮苇浆时最高压力为0.4~0.5MPa,生产龙须草浆时则将最高压力降低为0.38~0.44MPa,目的是为了防止因过煮使纤维降解厉害,纤维长度、强度受到明显影响;5)温度的控制因药液在龙须草中渗透快,反应速度快,所以锅内温度差一定要均匀,上部、中部和下部三点温度要接近,锅内热对流要快,蒸煮后期下部温度要稳步上升,如果是直线上升,则不能立即放锅;3、洗涤采用四段逆流洗涤,洗后残碱≤12mg/g浆,黑液波美≥6.60Be,由于龙须草的滤水性较芦苇好,龙须草与芦苇的混合浆洗涤更容易进行,洗涤效果更好;
4、筛选采用除节筛除掉大的渣子,压力筛除掉芦苇中的藤子,除砂器除掉龙须草和芦苇带来的泥砂和其它尘埃;5、漂白采用CEHP四段漂白工艺,白度80~83%ISO,尘埃≤240mm2/kg,撕裂指数在5.7mN.m2/g以上;6、半成品贮存半成品浆料贮存于贮浆塔中,再泵送造纸车间。
权利要求
1.一种龙须草与芦苇混合制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用刀辊切草机将龙须草切成长度为35~55mm,用切苇机将芦苇切成长度为25~40mm,按龙须草与芦苇1∶1~2的比例用皮带同时送入蒸煮锅;②采用硫酸盐法蒸煮,蒸煮液比在1∶4.5左右,蒸煮时间大约每锅1小时,碱比15~16%,硫化度14~16%,直接进汽蒸煮,前期进大汽,最高压力为0.38~0.44MPa,锅内温度差一定要均匀,上部、中部和下部三点温度要接近,锅内热对流要快,蒸煮后期下部温度要稳步上升;③然后采用四段逆流洗涤,洗后残碱≤12mg/g浆,黑液波美≥6.60Be;④再采用除节筛除掉大的渣子,压力筛除掉芦苇中的藤子,除砂器除掉龙须草和芦苇带来的泥砂和其它尘埃;⑤采用CEHP四段漂白工艺,白度80~83%ISO,尘埃≤240mm2/kg,撕裂指数在5.75.7mN.m2/g以上;⑥半成品浆料贮存于贮浆塔中,再泵送造纸车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须草与芦苇混合制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①将龙须草、芦苇切断,按比例送入蒸煮锅;②采用硫酸盐法蒸煮;③然后采用四段逆流洗涤;④再除掉大的渣子、藤子、泥砂和其它尘埃;⑤采用CEHP四段漂白工艺漂白;⑥半成品浆料贮存于贮浆塔中,再泵送造纸车间。本发明采用立式蒸煮锅对龙须草与芦苇进行混煮,其它工艺流程与生产芦苇浆一致,无需进行设备改造,从而拓宽了原材料来源,平抑了芦苇供求矛盾,以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浆料质量好,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资源价值。
文档编号D21D5/00GK1865583SQ2006100318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7日
发明者刘曙光, 吴碧波, 尹超, 张国良, 胥端祥, 谈忠, 张群飞, 肖友年, 蒋灿红, 赵年珍 申请人: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