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膜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29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淋膜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淋膜纸,尤其指一种能使背胶产品粘贴时无气泡的淋膜纸。
技术背景淋膜纸以及离型纸,因具有防潮、防油、隔离效果佳等优点,已经在广告、印刷、 包装、电子、汽车泡棉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背胶产品,如广告粘贴画、胶带 等。现有普通的淋膜纸,包括底纸层和底纸层上的淋膜层,其中,淋膜层一般采用PET(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英文简称),而离型纸又称硅油纸,它是在淋膜纸的淋膜层上加 设硅油层而形成,淋膜纸是离型纸的基础材料。专利号为ZL200620058366.5(公告号为CN2905430Y)的实用新型专利《胶粘带的广 告纸》就公开了一种广告纸,它是在广告纸的背面上设置不干胶层和剥离层,该剥离层 就相当于离型纸。这种广告纸,由于其不干胶层表面为光滑的平面,在实际粘贴过程中, 在广告纸与被粘贴物体表面之间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产生,而且很难去除,这就会 使广告纸的表面凹凸不平,影响粘贴的效果,现有的大幅面的背胶产品都经常会发生这 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目前人们较多的采用水贴法,即在被贴物体表面预先喷上一层 雾状水,然后贴上背胶产品,再用工具反复的在背胶产品表面进行刮涂,以去除其背面 上的气泡,这就使得粘贴工作变得非常麻烦,而且背胶产品与被贴物体表面之间仍然会 存在微小的气泡,经过热胀冷縮后,这些微小的气泡容易形成较大的气泡,因而这种水 贴法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气泡去除效果,另外,这种水贴法会影响到不干胶的粘性和背胶 产品的粘贴牢固度。因此, 一些带有纹路的淋膜纸被发明出来,由于淋膜纸具有凸起的纹路,背胶产品 背面的不干胶层就会因受到淋膜纸上纹路的挤压而形成形状与该纹路相对应的导气槽, 从而使背胶产品在实际粘贴时,背胶产品与被粘贴物体表面之间的小气泡会在背胶产品 背面的导气槽内移动,并随着人们轻轻抚平背胶产品之时而逐步的移动到背胶产品的边 沿,最后排出在背胶产品之外。但目前许多淋膜纸上的纹路设计都不合理,气泡在与该 纹路相对应的导气槽内移动时,容易受到阻隔而无法继续往广告纸边沿移动,使气泡仍 旧滞留在广告纸平面内,比如对于具有曲线的纹路;同时,有些淋膜纸因为四个边角上 纹路太密集,造成背胶产品在边角上的不干胶过于稀疏,容易使背胶产品在粘贴时边角 翘起,比如对于边沿上正好具有连续的直线的纹路,或者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短直线过于密集的纹路;有些设计不合理的纹路,甚至造成背胶产品的整体粘性不足,影响正 常使用;因此,这种淋膜纸需要进一步改进。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纹路设计合 理、从而能保证气泡顺利排挤出背胶产品之外的淋膜纸,并且使用了这种淋膜纸的背胶 产品在粘贴时能有效防止背胶产品边角翘起、保证背胶产品整体粘性良好。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淋膜纸,包括有底纸层和底 纸层上的淋膜层,其中,所述的淋膜层表面设置有凸起的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纹路是由多个大小相同的单元图案拼合而成,该单元图案包括两个大小一致 的正方形和两个大小一致且边长与正方形边长相同的菱形;其中,所述的两个正方形以一个端点互相重合的方式分别位于单元图案中两个相对 的位置,而两个菱形正好间隔在两个正方形之间,且每个菱形的两个边分别与正方形的 两个边重合;同时,每个单元图案以其为中心相接有四个单元图案,而相邻的两个单元图案是以 侧边重合的方式拼接一起。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由侧边连续且封闭的单元图案拼接而成的纹路,所述菱形可以 采用各种形状的菱形,即菱形的内角可以不同,但为使纹路具有相对正方形的边适度倾 斜的线条,所述菱形的其中一个内角以在20° 70°的范围内为佳,这样,纹路除了具有 沿着正方形的边的通路外,还具有与正方形的对角线相平行的通路,使通路更加四通八 达,而且纹路不具有连续的直线,而选用一个内角为45。的菱形是一个最佳的方案。考虑到背胶产品在实际粘贴时产生的气泡的大小,所述凸起的纹路其凸起的高度以 在0.01mm 0.03mm范围内为佳;所述纹路的线条宽度以在0.06mm 0.12mm范围内为 佳,即所述单元图案中每个侧边的宽度以在0.06mm 0.12mm范围内为佳;所述单元图案的尺寸可大可小,但考虑到所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为进一步保证气能 顺利的沿着单元图案拼合而成的纹路所形成的导气槽而排出背胶产品之外,所述纹路中 的单元图案,其正方形的边长以在0.3mm 0.8mm范围内为佳;满足这种规格的纹路在背胶产品上形成的导气槽的大小更能适于实际的气泡大小, 从而使气泡在导气槽内的移动更加灵活顺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对纹路的合理设计,这种多个包括正方形和菱形的单元图案按照一定规 则排列分布,避免使用易产生排气死角的曲线,从而使每个正方形或菱形的边的末端都 可以通过其四周与其相接的正方形或菱形而向外延伸,由这种纹路形成的导气槽就具有 四通八达的导气通道,不存在无法使气泡继续向外移动的死角,保证了气泡在导气槽内移动的畅通无阻,从而能保证气泡顺利排挤出背胶产品之外;第二,这种分布均匀的纹路,无论在一大块淋膜纸上怎么截取所需的幅面,都不会 造成截取得到的淋膜纸其纹路在四个边角过于密集,或形成一条连续的直线,在一个裁 切边上,短直线较短,而且短直线之间的间距较大,因而,使用了这种淋膜纸的背胶产 品,在粘贴时就能有效防止背胶产品边角易翘,而且能保证背胶产品整体粘性良好;第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实际使用方便,彻底解决了粘贴过程 中出现气泡,影响粘贴效果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淋膜纸,包括有底纸层和底纸层上的淋膜层,该淋膜层表面 设置有凸起的纹路,(图中只表示淋膜层纹路的平面示意图,重点表示纹路的图案),所 述的纹路是由多个大小相同的单元图案拼合而成,该单元图案包括两个大小一致的正方 形1和两个大小一致且边长与正方形1边长相同的菱形2,图1中的A部就圈定了一个 单元图案;其中,所述的两个正方形1分别位于单元图案中相对的两个位置,且两个正方形l 中的一个端点重合,而两个菱形2正好间隔在两个正方形1之间,且每个菱形2的两个 边分别与正方形1的两个边重合,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单元图案中正方形1和菱形2的 边长为0.6mm,而菱形2的其中一个内角0为45°,另外一个内角即为145°;同时,每个单元图案以其为中心相接有四个单元图案,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图案 是以侧边重合的方式拼接一起。所述凸起的纹路其凸起的高度为0.02mm,该纹路的线条宽度H为0.08mm。在实际制作时,由这种排列方式的单元图案组成的纹路可以不断向四周扩展延伸, 由于实际所要应用的背胶产品的幅面大小有所不同, 一般预先制作成较大幅面的淋膜 纸,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而裁切所需的大小。该淋膜纸生产工艺如下① 在底纸层上进行淋膜后,即可将其放入烘箱;② 在烘箱内,使底纸层上的淋膜层保持半固体状态,并用金属棍压制出上述的纹路;③ 最后,将半成品取出烘箱外,自然冷却使淋膜层定型。如果要将淋膜纸使用在背胶产品上,可以在其淋膜层上设置硅油层,这其实就加工 成了离型纸,然后再淋上不干胶层后,烘干,此时,不干胶层因淋膜纸上具有纹路的淋 膜层而形成与其纹路相对应的导气槽,最后将背胶产品的表面层与其滚压一起,即制作 成了一完整的背面带离型纸的背胶产品。进行粘贴背胶产品时,剥离背胶产品背面的离型纸,带有导气槽的不干胶层就外露 在背胶产品的背面,此时,只需用手轻轻抚平背胶产品,背胶产品与被粘贴物体之间的 小气泡就会顺着不干胶层上的导气槽排出背胶产品之外,避免了气泡在背胶产品背面的 产生。
权利要求1、一种淋膜纸,包括有底纸层和底纸层上的淋膜层,其中,所述的淋膜层表面设置有凸起的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纹路是由多个大小相同的单元图案拼合而成,该单元图案包括两个大小一致的正方形(1)和两个大小一致且边长与正方形(1)边长相同的菱形(2);其中,所述的两个正方形(1)分别位于单元图案中相对的两个位置,且两个正方形(1)中的一个端点重合,而两个菱形(2)正好间隔在两个正方形(1)之间,且每个菱形(2)的两个边分别与正方形(1)的两个边重合;同时,每个单元图案以其为中心相接有四个单元图案,而相邻的两个单元图案是以侧边重合的方式拼接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淋膜纸,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2)的其中一个内角(e)在200 70°的范围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膜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纹路其凸起的高度在0.01mm 0.03mm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膜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的线条宽度(H)在0.06mm 0.12mm范围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淋膜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中的单元图案,其正方形(l)的边长在0.3mm 0.8mm范围内。
专利摘要一种淋膜纸,包括有底纸层和底纸层上的淋膜层,淋膜层表面设置有凸起的纹路,该纹路是由多个大小相同的单元图案拼合而成,该单元图案包括两个大小一致的正方形(1)和两个大小一致且边长与正方形(1)边长相同的菱形(2),其中,两个正方形(1)中的一个端点重合,而两个菱形(2)正好间隔在两个正方形(1)之间,且每个菱形(2)的两个边分别与正方形(1)的两个边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单元图案的侧边末端都可以通过其四周与其相接的图案而向外延伸,由这种纹路形成的导气槽就具有四通八达的导气通道,不存在无法使气泡继续向外移动的死角,保证了气泡在导气槽内移动的畅通无阻,从而能保证气泡顺利排挤出背胶产品之外。
文档编号D21H27/26GK201087310SQ20072011419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晟 徐 申请人:晟 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