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66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压水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输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耐压水带。
背景技术
耐压水带常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浇灌、养殖业或建筑业、矿山业等领域,由于
耐压水带用后可以重新巻起,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因而深受使用者欢迎。 现有耐压水带的管壁都设置有一层编织层,编织层由丝线经纬双向交织而成,丝
线大都是经过拉伸的塑料扁丝或其它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丝线,也可采用纱线等,由于丝线
具有较强的抗拉防断性能,使水带能够耐受较大水压,可以说,编织层在耐压水带的管壁中
起到骨架的作用。但由于编织层存在密集孔隙,为了防止渗水,还必须在编织层的里面再设
有内衬膜,并在编织层的外面再设有外防护膜。内衬膜和外防护膜主要采用塑料制成,也可
采用其它高分子材料制成;当然,内衬膜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层或若干层,外防护膜也可以
进一步细分为一层或若干层。上述现有耐压水带的管壁结构中,由于编织层具有很好的抗
拉防裂性能,而内衬膜、外防护膜具有很好的防渗防漏性能,它们复合后综合协同作用,就
使耐压水带整体具有抗拉防裂和防渗防漏的性能效果。 但现有耐压水带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容易发生渗水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外防护 膜暴露在外,使用过程不可避免受到磨损;而内衬膜同样也经常受到磨损,这是因为耐压水 带输送的水水质通常较低,特别是在农业灌溉、建筑业、矿山业等领域,所输送的水通常含 有大量泥沙,高速前进的泥沙也会逐渐磨损内衬膜。 一旦内衬膜和外防护膜均受磨损,不管 两者磨损的部位是否重叠,耐压水带的管壁都会出现渗水的问题。 图1所示,当内衬膜的磨损部位M和外防护膜的磨损部位N重叠时,耐压水带的管 壁出现渗水,这种现象是容易理解和想象的。但当内衬膜的磨损部位M和外防护膜的磨损 部位N不重叠时,耐压水带同样会出现渗水现象,这是由于塑料扁丝编织层2本身并不是 一个致密的有机整体,而是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其表面崎岖不平,塑料扁丝编织层2每 两条相邻经线之间存在间隙,塑料扁丝编织层每两条相邻纬线之间也存在间隙,因此会形 成无数条沿经线方向或纬线方向延伸的渗水路径(渗水路径的方向与水带径向垂直)图2 表示出内衬膜的磨损部位M和外防护膜的磨损部位N不重叠时,通过塑料扁丝编织层2的 周向进行渗水的路径。同理,如果内衬膜的磨损部位M和外防护膜的磨损部位N在管壁纵向 (长向)上错开时,同样会通过塑料扁丝编织层的纵向进行渗水的路径。当然,上述M点和 N点距离越近,渗水越严重。总之,由于塑料扁丝编织层的结构特点,现有耐压水带一旦内衬 膜和外防护膜均受磨损,不管两者磨损的部位是否重叠,耐压水带都会出现渗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耐压水带,它可以有效防止管壁 渗水。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该耐压水带包括由内衬膜、编织层与外防护膜复合
3而成的管壁,其中内衬膜位于管壁的内层,外防护膜位于管壁的外层,编织层位于内衬膜和 外防护膜之间,编织层由丝线经纬交织而成,其主要特点在于,所述编织层具有若干层,每 两层编织层之间利用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较好的是,所述编织层为塑料扁丝编织层。 所述编织层可以为两层,两层编织层之间利用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所述编织层也为三层,每两层编织层之间利用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所述内衬膜可以为内衬塑料膜。 所述外防护膜可以为外防护塑料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不管是从管壁外层往内层的角度看,还是从管壁内层往外层的角度看,本实用
新型位于每两层编织层之间的塑料淋膜层均处于管壁的深层位置,其外面受到外防护膜和
编织层的保护,其内面受到内衬膜和编织层的保护,因此该深层的塑料淋膜层不会直接接
触到泥沙等外界物体,受到磨损的可能极小(即使外防护膜和内衬膜均已磨破,该塑料淋
膜层仍受到编织层的保护,因而仍不会受到磨损);进而,只要两层编织层之间的塑料淋膜
层不会出现破损,水分就不能穿过该塑料淋膜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衬膜和外防护膜均
受磨损,耐压水带的管壁也不会出现渗水,因而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管壁渗水。 本实用新型两层编织层之间的塑料淋膜层既起到粘结层的作用,又起到防渗的作
用,而且将其位置巧妙地设计在不易受到磨损的管壁深层位置,使其防渗作用得到充分的
保障,具有巧妙的创造性。 2、在同等抗拉防裂性能的前提条件下,本实用新型耐压水带的编织层总厚度与传 统耐压水带相当(本实用新型耐压水带平均每层编织层的厚度只需相当于传统耐压水带 的若干分之一),但本实用新型管壁的安全耐用系数却比传统结构高,这是由于编织层在 使用一段时间后中,由于老化、材质、外力破坏、丝线半成品合格率等原因,编织层的丝线会 在某些局部点出现断裂现象,传统耐压水带只有一层编织层,一旦某个局部点的丝线断裂, 就会使管壁在该局部点出现完全破损、破漏现象。而本实用新型编织层分为若干层,对具体 某个局部点而言,各层编织层在该局部点同时断裂的概率很低,只要有其中一层的丝线不 断裂,该耐压水带在该局部点就不会完全破漏,就仍可以继续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管壁 安全系数高,相对比较耐用,使用寿命长。

图1是传统耐压水带的第一种渗水方式示意图。 图2是传统耐压水带的第二种渗水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图3所示的耐压水带的管壁包括内衬膜、外防护膜、以及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其 中内衬膜包括位于管壁内层的第一塑料淋膜层11和塑料薄膜层12,外防护膜则是位于管
4壁外层的第二塑料淋膜层31 ;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21、22位于内衬膜和外防护膜之间,两 层塑料扁丝编织层之间利用第三塑料淋膜层41粘结在一起。第一塑料淋膜层11将塑料薄 膜层12和塑料扁丝编织层21粘结在一起。 上述塑料扁丝编织层21、22、塑料薄膜层12、第一塑料淋膜层11、第二塑料淋膜层 31、第三塑料淋膜层41均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 上述耐压水带的生产步骤是先制作平面薄片状的管壁,然后将管壁弯曲并首尾搭
接而形成管状,首尾部位采用粘结剂5粘接,粘接后的首尾部位就成为搭接部位。 上述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21、22之间的第三塑料淋膜层41生产方式如下将熔化
状态的聚乙烯淋在塑料扁丝编织层21或塑料扁丝编织层22的表面,形成一薄层,然后将两
层塑料扁丝编织层21、22压合在一起,熔化状态的聚乙烯薄层凝结后就成为第三塑料淋膜
层41,第三塑料淋膜层41将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21、22紧密粘结在一起。 上述第一塑料淋膜层11生产方式如下在塑料薄膜层12与塑料扁丝编织层21之
间淋上一层熔化的聚乙烯塑料薄层,然后压合,该熔化的塑料薄层凝结后形成第一塑料淋
膜层ll,第一塑料淋膜层11将塑料薄膜层12与塑料扁丝编织层21粘结在一起。塑料薄膜
层12即是通称的"塑料薄膜"。 上述第二塑料淋膜层31生产方式如下在塑料扁丝编织层22表面淋上一层熔化
的聚乙烯塑料薄层,该熔化的塑料薄层凝结后就形成第二塑料淋膜层31。 图3所示,在横截面上,塑料薄膜层12沿周向延伸到搭接部位的D点处截止,D点
为塑料薄膜层12周向上的末端点(与管壁其它层比较,塑料薄膜层12在ED段缺失);同
时,塑料薄膜层12最内层的CA段则加长而延伸至B点(与管壁其它层比较,塑料薄膜层12
则加长延伸出AB段);将塑料薄膜层12首端的AB段与塑料薄膜层12末端的DF段粘合,而
在ED段部位,则由第一塑料淋膜层11的首端与尾端粘合。这样,既保证搭接部位密封(不
渗水),又降低了管壁外表搭接部位凸阶的厚度,也使管壁搭接部位的整体厚度减少,使管
壁外表比较平坦,因此,当该耐压水带与硬质圆形水管的管口连接时,接头处孔隙比较小,
避免在接头部位严重漏水。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管壁包括内衬膜、外防护膜、以及三层塑料扁丝编 织层21、22、23 ;其中内衬膜就是位于管壁内层的第一塑料淋膜层ll,而外防护膜则是位于 管壁外层的第二塑料淋膜层31 ;三层塑料扁丝编织层21、22、23位于内衬膜和外防护膜之 间,每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之间利用第三塑料淋膜层41粘结在一起;管壁首尾端利用粘结 剂5粘结搭接在一起。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的耐压水带的管壁包括内衬膜、外防护膜、以及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其 中内衬膜包括位于管壁内层的第一塑料淋膜层和塑料薄膜层,该第一塑料淋膜层将管壁内 层的塑料薄膜层和塑料扁丝编织层粘结在一起。而外防护膜则是位于管壁外层的第二塑料 淋膜层和另一塑料薄膜层,该第二塑料淋膜层将管壁外层的塑料薄膜层和塑料扁丝编织层 粘结在一起。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位于内衬膜和外防护膜之间,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之间 利用第三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在实施例三中,内衬膜的塑料薄膜层、外防护膜的塑料薄膜层也可以改用橡胶膜代替。 实施例四 该实施例的耐压水带的管壁包括内衬膜、外防护膜、以及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其 中内衬膜就是位于管壁内层的第一塑料淋膜层,而外防护膜则是位于管壁外层的第二塑料 淋膜层和塑料薄膜层,第二塑料淋膜层将外层的塑料薄膜层和塑料扁丝编织层粘结在一 起。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位于内衬膜和外防护膜之间,两层塑料扁丝编织层之间利用第三 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在实施例四中,各层塑料扁丝编织层也可以改用尼龙丝编织层代替。 本专利申请技术中,为了改善塑料淋膜层的性能,制作塑料淋膜层的原料不一定
是纯塑料,可以在制作塑料淋膜层的原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辅料,例如掺入少量橡胶原料等。
权利要求一种耐压水带,包括由内衬膜、编织层与外防护膜复合而成的管壁,其中内衬膜位于管壁的内层,外防护膜位于管壁的外层,编织层位于内衬膜和外防护膜之间,编织层由丝线经纬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具有若干层,每两层编织层之间利用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为塑料扁丝编织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压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为两层,两层编织层 之间利用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所述的耐压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为三层,每两层编 织层之间利用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压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膜为内衬塑料膜。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压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膜为外防护塑料膜。
专利摘要一种耐压水带,包括由内衬膜、编织层与外防护膜复合而成的管壁,其中内衬膜位于管壁的内层,外防护膜位于管壁的外层,编织层位于内衬膜和外防护膜之间,编织层由丝线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编织层具有若干层,每两层编织层之间利用塑料淋膜层粘结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每两层编织层之间的塑料淋膜层既起到粘结层的作用,又起到防渗的作用,而且将其位置巧妙地设计在不易受到磨损的管壁深层位置,使其防渗作用得到充分的保障,具有巧妙的创造性。
文档编号B32B27/12GK201526743SQ20092019525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9日
发明者李新忠 申请人:李新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