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烫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94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贴合烫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烫平机,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在停机维修或运转不顺畅
时,其上压掣轮可瞬间离开下压掣轮的贴合烫平机。
背景技术
传统贴合机是在一压掣轮组的前端设有前输送带、后端设有后输送带,该压掣轮组是由可调整高低的上压掣轮和下压掣轮组成,使上胶迭接的工件能通过前输送带而移送至上压掣轮与下压掣轮之间,通过处在加热状态的上、下压掣轮加压,以完成工件的贴合作业,然后使该贴合的工件能经后输送带而输出。 可是,该压掣轮组在停机维修或运转不顺畅时,其上压掣轮均无法瞬间离开下压掣轮,如此一来,便造成后续操作有极大的不便处,这样,现今贴合机确实有待改良之处。[0004] 本发明人为该贴合机专业制造者,深知现今贴合机在停机维修或运转不顺畅时,其上压掣轮有瞬间离开下压掣轮的必要,经潜心研究开发,终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烫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压掣轮在停机维修或运转不顺畅时,不能瞬间离开下压掣轮的问题。[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0007] —种贴合烫平机,其至少包括 —下机座,其设有下轮组,该下轮组外周绕设有下输送带,该下输送带顶面形成一
可循环的送料区,该下机座还设有一能施压于该送料区内表面的上压掣轮; —上机座,其设有上轮组,该上轮组具有与下压掣轮相对的上压掣轮,且该上轮组
外周绕设有上输送带,该上输送带底面形成一可循环的送料区;以及 —耦合结构,其以一轴件将上、下机座的一端相互枢连,使上机座能以轴件为中心
转动,当上机座对合在下机座上方时,上压掣轮能对应地抵压在下压掣轮上,当上、下轮组
在供能时,上、下输送带的送料区同步夹送迭接的工件,使得该工件在夹送时能被加热。 进一步,该下机座在两相对侧板之间枢设有下轮组,该下轮组在两侧板前端顶缘
桥设有下带料轮、后端顶缘桥设有一下出料轮、前端底缘桥设有下动力轮、后端底缘桥设有
一下惰轮以及在下带料轮及下出料轮之间桥设有一顶端互为切齐的下辅助轮;上机座在两
相对遮板之间枢设有上轮组,该上轮组在两遮板前端底缘桥设有上带料轮、后端底缘桥设
有一上压掣轮、前端顶缘桥设有上动力轮、后端顶缘桥设有一上惰轮以及在上带料轮及上
压掣轮之间桥设有一底端切齐的上辅助轮;当上机座对合在下机座上方时,上压掣轮能对
应的抵压在下压掣轮,而上辅助轮、上带料轮则位于下辅助轮、下带料轮之间。 进一步,该下机座安装有可对下输送带送料区加热的下电热组件,而上机座还安
装有可对上输送带送料区加热的上电热组件。 进一步,该下机座在前端顶面对应安装有垫块,在上机座对合在下机座上方时,其上机座前端底面靠抵于垫块。 进一步,该耦合结构在上机座后端贯穿有一与上压掣轮平行的轴件,而下机座在两侧板后端外侧对应锁设有固定座,此两固定座在突出侧板顶面的位置贯设有轴孔,该两轴孔供轴件两端缘对应穿枢。 进一步,该下机座在下出料轮后侧设有一具弹力的下刮刀,该下刮刀的刀面以预设弹力而靠抵在下输送带相应位置,而上机座则在上压掣轮后侧设有一具弹力的上刮刀,该上刮刀的刀面可以预设弹力而靠抵在上输送带相应位置。 进一步,该两侧板之间桥接有一杆件,该杆件两端分别对称穿枢有一摆臂,而两摆臂一端枢连有一下压掣轮,该下压掣轮位于下出料轮和下辅助轮之间,且彼此相互平行,而摆臂另端则受弹簧拉动,从而连动下压掣轮以杆件为中心的向上摆动定位,使此下压掣轮能弹性施压在下输送带所形成的送料区内表面。 进一步,该下机座安装有一下致动装置,该下致动装置在一侧板前端外侧安装有下马达,该下马达透过一下传动结构而驱使下动力轮自转;该上机座安装有一上致动装置,该上致动装置在一遮板前端外侧安装有上马达,该上马达透过一上传动结构而驱使动力轮自转。 进一步,该贴合烫平机还设有一辅助致动装置,该辅助致动装置在一侧板后端外侧锁设有一马达座,该马达座上安装有一马达,然后在马达主轴、上压掣轮和下出料轮外端各组设有一链轮,并以链条连动环绕各链轮,使该辅助致动装置、上致动装置和下致动装置能同步且更确实的驱动上、下输送带。 进一步,该马达座外侧还枢设一摇板,该摇板一端安装有一能抵拉链条的滚轮,另端则组设有一弹性组件,以使上压掣轮在偏移时,其滚轮能透过弹性组件之预设弹力而补偿,以确保链条紧度保持一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由于增设有通过轴件将上、下机座的一端相互枢连的耦合结构,从而使得该上机座能以轴件为中心转动,从而当需要上压掣轮在停机维修或运转不顺畅时,可以通过绕轴件转动,进而实现瞬间离开下压掣轮的效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机座处于掀开状态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下机座处于对合状态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掀开上机座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掀开上机座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在贴合作业时的示意图。 图中 工件 W 下机座 10 侧板 11 下带料轮 12 下出料轮 13[0033]下动力轮14下惰轮15下辅助轮16下输送带17下电热组件18下刮刀19悬吊装置20杆件21摆臂22下压掣轮23弹簧24下马达31下传动结构32上机座40遮板41上带料轮42上压掣轮43上动力轮44上惰轮45上辅助轮46上输送带47上电热组件48上刮刀49上马达51上传动结构52轴件61固定座62轴孔63辅助致动装置70马达座71马达72链轮73链条74摇板75滚轮76弹性组件77垫块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到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括有 —下机座10,其在两相对侧板11之间枢设有下轮组,该下轮组在两侧板11前端顶缘桥设有下带料轮12、后端顶缘桥设有一下出料轮13、前端底缘桥设有下动力轮14、后端底缘桥设有一下惰轮15,以及在下带料轮12及下出料轮13之间桥设有一顶端互为切齐的下辅助轮16组成,然后在该下轮组外周绕设有下输送带17,这样在下轮组供能时,其下输送带17顶面会形成一可水平循环的送料区,而下机座10另在两侧板11之间安装有二组可对该送料区加热的下电热组件18,此外,两侧板11在下出料轮13后侧设有一具弹力的下刮刀19,使该下刮刀19的刀面可以预设弹力而靠抵在下输送带17相应位置,用以将沾附在该下输送带17外表面的胶着剂刮除;至于两侧板11在前端顶面则对应安装有垫块111 ;[0055] —悬吊装置20,其在下机座10两侧板11之间桥接有一杆件21,该杆件21两端分别对称穿枢有一摆臂22,而两摆臂22 —端枢连有一下压掣轮23,该下压掣轮23位于下出料轮13和下辅助轮16之间,且彼此相互平行,而摆臂22另端则受弹簧24拉动,从而连动下压掣轮23以杆件21为中心的向上摆动定位,使此下压掣轮23能弹性施压在下输送带17所形成的送料区内表面; —下致动装置,其在一侧板11前端外侧安装有下马达31,该下马达31可通过蜗杆及蜗轮组成的下传动结构32而驱使下动力轮14自转,以使下轮组能供能的带动下输送带17循环运行; —上机座40,其在两相对遮板41之间枢设有上轮组,该上轮组在两遮板41前端底缘桥设有上带料轮42、后端底缘桥设有一上压掣轮43、前端顶缘桥设有上动力轮44、后端顶缘桥设有一上惰轮45,以及在上带料轮42及上压掣轮43之间桥设有一底端切齐的上辅助轮46组成,然后在该上轮组外周绕设有上输送带47,这样在上轮组供能时,其上输送带47底面会形成一循环的水平送料区,而上机座40另安装有二组可对送料区加热的上电热组件48,此外,两遮板41在上压掣轮43后侧设有一具弹力的上刮刀49,使该上刮刀49的刀面可以预设弹力而靠抵在上输送带47相应位置,用以将沾附在该上输送带47表面的胶着剂刮除; —上致动装置,其在一遮板41前端外侧安装有上马达51,该上马达51可透过蜗杆及蜗轮组成的上传动结构52而驱使动力轮44自转,以使上轮组能供能的带动上输送带47循环运行; —耦合结构,其在上机座40后端贯穿有一与上压掣轮43平行的轴件61,而下机座10在两侧板11后端外侧对应锁设有固定座62,此两固定座62在突出侧板11顶面的位置贯设有轴孔63,该两轴孔63供轴件61两端缘对应穿枢,以使上机座40能以轴件61为中心的转动,如图4及图5所示,使上机座40前端底面靠抵在垫块111上,使上机座40对合在下机座10上方时,上压掣轮43能对应的抵压在下压掣轮23上,而上辅助轮46、上带料轮42则位在下辅助轮16、下带料轮12之间,请配合图8所示,以便在上、下致动装置供能上、下轮组时,该上、下输送带47、17的送料区可同步夹送上胶迭接的工件W,且令该工件W在夹送时能被上、下电热组件48、18加热,进一步,该上、下压掣轮43、23可将通过的工件W加压的贴合成一体,请另外配合图3、图6及图7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在停机维修或运转不顺畅时,可使上机座40以轴件61为中心的脱离下机座IO,使上压掣轮43可瞬间离开下压掣轮23,此一操作相当方便且省力,任何人均可轻易为之;以及 —辅助致动装置70,请配合图1所示,其在一侧板11后端外侧锁设有一马达座71,该马达座71上安装有一马达72,然后在马达72主轴、上压掣轮43、下出料轮13外端各组设有一链轮73,并以链条74连动环绕各链轮73,使该辅助致动装置70、上致动装置、下致动装置能同步且更确实的驱动上、下输送带47、 17 ;而为了使链条74能顺应上机座40离合下机座IO,本实用新型可在马达座71外侧枢设一摇板75,该摇板75 —端安装有一能抵拉链条74的滚轮76,另端则组设有一弹性组件77,以使上压掣轮43在相对偏移时,其滚轮76能透过弹性组件77的预设弹力而补偿,如此即可确保链条74紧度保持一定。[0061] 由是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关系可以说是前所未见,且在停机维修或运转不顺畅时,可使上机座40以轴件61为中心的脱离下机座IO,使上压掣轮43可瞬间离开下压掣轮23,而为一相当杰出且优异的设计,而足够满足于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请。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下机座,其设有下轮组,该下轮组外周绕设有下输送带,该下输送带顶面形成一可循环的送料区,该下机座还设有一能施压于该送料区内表面的上压掣轮;一上机座,其设有上轮组,该上轮组具有与下压掣轮相对的上压掣轮,且该上轮组外周绕设有上输送带,该上输送带底面形成一可循环的送料区;以及一耦合结构,其以一轴件将上、下机座的一端相互枢连,使上机座能以轴件为中心转动,当上机座对合在下机座上方时,上压掣轮能对应地抵压在下压掣轮上,当上、下轮组在供能时,上、下输送带的送料区同步夹送迭接的工件,使得该工件在夹送时能被加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下机座在两相对侧板之间枢 设有下轮组,该下轮组在两侧板前端顶缘桥设有下带料轮、后端顶缘桥设有一下出料轮、前 端底缘桥设有下动力轮、后端底缘桥设有一下惰轮以及在下带料轮及下出料轮之间桥设有 一顶端互为切齐的下辅助轮;上机座在两相对遮板之间枢设有上轮组,该上轮组在两遮板 前端底缘桥设有上带料轮、后端底缘桥设有一上压掣轮、前端顶缘桥设有上动力轮、后端顶 缘桥设有一上惰轮以及在上带料轮及上压掣轮之间桥设有一底端切齐的上辅助轮;当上机 座对合在下机座上方时,上压掣轮能对应的抵压在下压掣轮,而上辅助轮、上带料轮则位于 下辅助轮、下带料轮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下机座安装有可对下输送 带送料区加热的下电热组件,而上机座还安装有可对上输送带送料区加热的上电热组件。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下机座在前端顶面对应安 装有垫块,在上机座对合在下机座上方时,其上机座前端底面靠抵于垫块。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耦合结构在上机座后端贯 穿有一与上压掣轮平行的轴件,而下机座在两侧板后端外侧对应锁设有固定座,此两固定 座在突出侧板顶面的位置贯设有轴孔,该两轴孔供轴件两端缘对应穿枢。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下机座在下出料轮后侧设有 一具弹力的下刮刀,该下刮刀的刀面以预设弹力而靠抵在下输送带相应位置,而上机座则 在上压掣轮后侧设有一具弹力的上刮刀,该上刮刀的刀面可以预设弹力而靠抵在上输送带 相应位置。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两侧板之间桥接有一杆件,该 杆件两端分别对称穿枢有一摆臂,而两摆臂一端枢连有一下压掣轮,该下压掣轮位于下出 料轮和下辅助轮之间,且彼此相互平行,而摆臂另端则受弹簧拉动,从而连动下压掣轮以杆 件为中心的向上摆动定位,使此下压掣轮能弹性施压在下输送带所形成的送料区内表面。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下机座安装有一下致动装置, 该下致动装置在一侧板前端外侧安装有下马达,该下马达透过一下传动结构而驱使下动力 轮自转;该上机座安装有一上致动装置,该上致动装置在一遮板前端外侧安装有上马达,该 上马达透过一上传动结构而驱使动力轮自转。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贴合烫平机还设有一辅助致 动装置,该辅助致动装置在一侧板后端外侧锁设有一马达座,该马达座上安装有一马达,然 后在马达主轴、上压掣轮和下出料轮外端各组设有一链轮,并以链条连动环绕各链轮,使该 辅助致动装置、上致动装置和下致动装置能同步且更确实的驱动上、下输送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贴合烫平机,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座外侧还枢设一摇板, 该摇板一端安装有一能抵拉链条的滚轮,另端则组设有一弹性组件,以使上压掣轮在偏移 时,其滚轮能透过弹性组件之预设弹力而补偿,以确保链条紧度保持一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贴合烫平机,包括下机座,其设有下轮组,该下轮组外周绕设有下输送带,该下输送带顶面形成一可循环的送料区,该下机座还设有一能施压于该送料区内表面的上压掣轮;上机座,其设有上轮组,该上轮组具有与下压掣轮相对的上压掣轮,且该上轮组外周绕设有上输送带,该上输送带底面形成一可循环的送料区;以及耦合结构,其以一轴件将上、下机座的一端相互枢连,使上机座能以轴件为中心转动,当上机座对合在下机座上方时,上压掣轮能对应地抵压在下压掣轮上,当上、下轮组在供能时,上、下输送带的送料区同步夹送迭接的工件,使得该工件在夹送时能被加热。本实用新型具有该上压掣轮可瞬间离开下压掣轮的效果。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1516713SQ200920219539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7日
发明者何锦标 申请人:甲宇兴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