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合信件制造机及薄片插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94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合信件制造机及薄片插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折叠格式纸的折片间夹入基体材料层的内外表面具 有粘接剂层且在基体材料层处分离而能剥离成2层的粘接薄片、并将折片彼此通过粘接薄 片粘接来制造封合信件(日文密着書簡)的制造机,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折叠格式纸 的折片间连续插入基体材料层的内外表面具有粘接剂且在基体材料层处分离而能剥离成2
层的粘接薄片的插入机构。
背景技术
使用基体材料层的内外表面具有粘接剂且在基体材料层处分离而能剥离成2层 的粘接薄片来制造封合信件的制造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所示。专利文献1的制造机折 叠连续的格式纸,向折片间的空间内连续插入粘接薄片,并将折片彼此通过粘接薄片粘接, 制造封合信件。专利文献2的制造机在搬运片状纸的同时将其折叠,向折片间的空间内连 续插入粘接薄片,并将折片彼此通过粘接薄片粘接,制造封合信件。 以往, 一般是像专利文献1的制造机那样使用连续的格式纸来制造封合信件。但 是,像专利文献2的制造机那样使用片状纸来制造封合信件在逐渐增多。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5-38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平9-76665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2的制造机中,由于要在搬运片状纸的同时将其折叠,因此出现 过下面的不良情况。
(i)折叠作业需要的作业空间变长,制造机整体大型化。 (II)由于需要用于同时进行搬运和折叠的特殊零件,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叠精度不 够的情形。 (III)专利文献2中提到了将格式纸折三折并插入粘接薄片的实施例,但这种实 施例中的折叠工序复杂,实际实施此实施例的机械并不存在。 (IV)将格式纸折三折并插入粘接薄片时,实际情况是将折叠工序与薄片插入工序 分成2个工序实施的。 因此,希望有一种能使用专用的折叠机来制造封合信件,此外能一次性进行三折 以上的折叠,除此之外还能一次性插入粘接薄片的制造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合信件制造机,该封合信件制造机通过实现能 使用专用的折叠机来制造封合信件的制造机,能实现制造机的小型化及折叠的高精度化。 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在折叠格式纸的折片间插入基体材料层的内外表 面具有粘接剂层且在基体材料层处分离而能剥离成2层的粘接薄片、并将折片彼此通过粘 接薄片粘接来制造封合信件的封合信件制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纸装置,其将规定尺 寸形状的格式纸一页一页连续供给;折叠装置,其将从供纸装置供给来的格式纸折叠成规定的折叠形状;打开插入装置,其具有搬运折叠格式纸的同时解除格式纸的折片间的闭塞 状态的打开机构和向打开状态下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的插入机构;切断装置,其使 折片间与插入的粘接薄片一起处于闭塞状态,将格式纸与粘接薄片一起以规定的尺寸切 断;以及粘接装置,其利用切断的格式纸中的上述粘接薄片的粘接剂层将折片彼此通过粘 接薄片粘接,打开机构包括由下侧吸引部和下侧搬运部形成的下侧吸引搬运机构、以及由 上侧吸引部和上侧搬运部形成的上侧吸引搬运机构。 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中最好采用下面的结构(1) 、 (2)和/或(3)。
(1)插入机构具有用于向打开状态的折片间导入粘接薄片的导向件,导向件相对
于格式纸的搬运方向倾斜。
(2)打开插入装置具有多个插入机构。
(3)切断装置具有在格式纸的搬运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且将格式纸在与搬运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断的2个切刀。 上述结构(3)中最好再采用下面的结构(A)。 (A)切断装置具有控制切断作业的切断控制部,切断控制部通过控制,使得将以通 过粘接薄片在搬运方向上连接的状态搬运来的多页格式纸依次切断时,在规定位置利用2 个切刀将前一格式纸切断后,在将下一格式纸在上述规定位置切断前,利用搬运方向上流 侧的切刀将使前一格式纸与后一格式纸连接的粘接薄片切断。 本申请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向折叠格式纸的折片间连续插入基体材料层的内 外表面具有粘接剂层且在基体材料层处分离而能剥离成2层的粘接薄片的插入机构,其特 征在于,具有打开插入机构,其具有搬运折叠格式纸的同时解除格式纸的折片间的闭塞状 态的打开机构、以及向打开状态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的插入机构,打开机构包括由 下侧吸引部和下侧搬运部形成的下侧吸引搬运机构、以及由上侧吸引部和上侧搬运部形成 的上侧吸引搬运机构。 利用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在使用片状纸制造封合信件时能发挥以下的效果。
(a)打开插入装置中,由于在搬运格式纸的同时解除格式纸的折片间的闭塞状态, 并向打开状态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因此能发挥以下的效果。 (i)制造封合信件时,折叠作业和薄片插入作业能完全分别独立地进行。因此,折 叠装置能使用专用的折叠机。
(ii)用于进行薄片插入作业的搬运方向的作业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能縮短,因此
能实现制造机整体的小型化。
(iii)能一次性进行粘接薄片的插入。 (b)由于折叠装置使用专用的折叠机,因此能实现折叠的高精度化,而且,能实现 各种折叠形状,例如三折以上的折叠形状,此外,通过縮短折叠作业需要的作业空间还能实 现制造机整体的小型化。 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如果采用上述结构(1),则能将粘接薄片准确且容易地 插入。 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如果采用上述结构(2),则能向三折以上的折叠形状的 折片间的空间内插入粘接薄片。 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如果采用上述结构(3),则由于使在格式纸的搬运方向上隔有规定间隔配置的2个切刀动作来切断格式纸,因此能通过1次切断作业得到切成规 定尺寸的格式纸,因此,能提高作业性,此外与使用1个切刀切2次的现有例相比,能提高尺 寸精度。 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如果在采用上述结构(3)的同时采用上述结构(A),则 能防止粘接薄片在缠绕于下一格式纸的前端部的状态下与格式纸一起被切断,并能防止相 应的不良情况的发生。例如,能防止切断的粘接薄片附着在后一格式纸上。 利用本申请的第二技术方案,能发挥以下的效果。 (i)制造封合信件时,折叠作业和薄片插入作业能完全分别独立地进行。因此,折 叠装置能使用专用的折叠机。
(ii)用于进行薄片插入作业的搬运方向的作业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能縮短,因此
能实现制造机整体的小型化。
(iii)能一次性进行粘接薄片的插入。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封合信件制造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制造机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供纸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由图1的制造机的第一搬运装置、折叠装置及第二搬运装置形成的部分的 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I向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折叠机构部的动作的概略侧剖图。 图8是折成Z形的格式纸的立体图。 图9是由图1的制造机的第二搬运装置、打开插入装置及切断装置形成的部分的 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概略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XII-XII向视图。 图13是表示粘接薄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粘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粘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搬运装置中格式纸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打开插入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紧接图18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紧接图19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紧接图20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22是表示通过打开插入装置向折片间的空间插入粘接薄片后的状态的格式纸 的剖视图。[0057] 图23是经过粘接装置得到的封合信件的剖视图。 图24是将图23的封合信件打开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切断装置中的切断作业工序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图25(B)的作业后的格式纸的前端的状态的侧剖图。 图27是表示切断装置中不良情况的发生原因的侧剖图。 图28是能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形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9是能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形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符号说明) 1封合信件制造机 ll格式纸 100封合信件 2供纸装置 4折叠装置 6打开插入装置 63下侧吸引部 64上侧吸引部 7切断装置 72切刀 8粘接装置 9粘接薄片 91基体材料层 92、93粘接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封合信件制造机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制造机的概 略俯视图。此制造机1依次具有供纸装置2、第一搬运装置3、折叠装置4、第二搬运装置5、 打开插入装置6、切断装置7、粘接装置8、排纸装置10。图3是供纸装置2的立体图。图4 是由图1的制造机的第一搬运装置3、折叠装置4及第二搬运装置5形成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VI向视图。 供纸装置2具有装载规定尺寸形状的格式纸11的载置部21、将载置部21的最 上面的格式纸11 一页一页从上方吸附并搬运的送料部22。供纸装置2将载置部21的格式 纸11通过送料部22 —页一页搬运到第一搬运装置3。 第一搬运装置3具有2条搬运带31 、32。第一搬运装置3将通过送料部22搬运来 的格式纸11载放到2条搬运带31 、32上,搬运到折叠装置4。 2条搬运带31 、32相互平行, 但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搬运方向(箭头X1方向)倾斜。因此,第一搬运装置3在将格式纸 11沿位于搬运带31、32的倾斜侧的导向件33排列的同时搬运格式纸。 折叠装置4由专用的折叠机形成。专用的折叠机能高精度地实现各种折叠形状, 例如采用日本专利特开2003-20163号公报中记载的机构。折叠装置4具有进行格式纸 11的折叠作业的折叠机构部41、将折叠的格式纸11从上方按压的同时进行搬运的按压搬
6运部42。 本实施方式中,折叠机构部41经过如图7的(a) (d)所示的动作将格式纸ll折 叠成Z形。S卩,格式纸11如图7(a)所示被送入送料滚筒411、412间的咬合处,沿搬运导向 件413被搬运。即使格式纸11的前端撞到挡板414上,格式纸11依然会由送料滚筒411、 412送入,因此,如图7(b)所示,没有去处的格式纸11的中途部分被折曲。格式纸11的折 曲部分被送入送料滚筒412、415间的咬合处,如图7(c)所示,沿搬运导轨417被搬运。即 使格式纸11的折曲部分前端撞到挡板418上,格式纸11依然会由送料滚筒412、415送入, 因此,如图7(d)所示,没有去处的格式纸11的中途部分被再次折曲。接着,其折曲部分被 送入送料滚筒415 、416间的咬合处,并被送出。这样,通过形成2次折曲,格式纸11被折叠 成Z形。这样,折叠机构部41将第一搬运装置3送来的格式纸11 一页一页折叠成如图8 所示的Z形。 第二搬运装置5采用许多个搬运滚筒51在搬运方向(箭头X2方向)上并排的结 构。箭头X1方向与箭头X2方向垂直。所有搬运滚筒51的转轴相对于搬运方向的垂直方 向稍微倾斜。因此,第二搬运装置5在将格式纸11沿导向件52排列的同时搬运格式纸。 图9是由图1的制造机的第二搬运装置5、打开插入装置6及切断装置7形成的部 分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XI-XI概略剖视图。图12 是图10的XII-XII向视图。 打开插入装置6具有搬运折叠格式纸11的同时解除格式纸11的折片间的闭塞 状态的打开机构、向打开状态下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的插入机构。打开机构具有由 下侧吸引部63和下侧搬运部61形成的下侧吸引搬运机构、由上侧吸引部64和上侧搬运部 62形成的上侧吸引搬运机构。插入机构具有下侧薄片插入部65和上侧薄片插入部66。本 实用新型的薄片插入机构由打开插入装置6构成。 下侧搬运部61采用4个搬运滚筒611上架设有环状带612的结构。下侧搬运部 61通过旋转搬运滚筒611使环状带612向箭头方向移动,将环状带612上装载的格式纸11 向箭头X2方向搬运。带612上形成有许多通孔(未图示)。另一方面,下侧吸引部63的吸 引口在带612围成的空间内朝上配置。下侧吸引部63例如由吸引风扇形成,从吸引口向箭 头Y1方向吸引空气。因此,下侧吸引搬运机构中,下侧吸引部63工作时,下侧搬运部61如 图12所示,在利用经通孔吸入的空气将格式纸11吸附于带612表面的状态下搬运格式纸 11。 上侧搬运部63采用2个搬运滚筒631上架设有环状带632的结构。带632上形 成有许多通孔6321 (图10)。另一方面,上侧吸引部64的吸引口在带632围成的空间内朝 下配置。上侧吸引部64例如由吸引风扇形成,向箭头Y2方向吸引空气。因此,上侧吸引搬 运机构中,上侧吸引部64工作时,上侧搬运部63如图12所示,在利用经通孔6321吸入的 空气将格式纸11吸附于带632的下表面的状态下搬运格式纸11。上侧搬运部63通过旋转 搬运滚筒631使带632向箭头方向移动,将吸附到带632上的格式纸11向箭头X2方向搬 运。 下侧薄片插入部65通过将薄片供给部651供给的粘接薄片9巻到外侧导向件652 上后再巻到内侧导向件653上,从而向格式纸11的第一折片111与第二折片112间的空间 101插入粘接薄片9。内侧导向件653将粘接薄片9导向空间101。插入的粘接薄片9与格
7式纸11 一起被搬运。外侧导向件652与内侧导向件653相对于格式纸11的搬运方向以例 如大致60度等的规定角度配置。此外,外侧导向件652配置成其前端位于被搬运的格式纸 11的侧边的外侧,内侧导向件653配置成其前端插入空间101且超过相反侧的侧边。 上侧薄片插入部66通过将薄片供给部661供给的粘接薄片9巻到外侧导向件662 上后再巻到内侧导向件663上,从而向格式纸11的第二折片112与第三折片113间的空间 102插入粘接薄片9。内侧导向件663将粘接薄片9导向空间102。插入的粘接薄片9与格 式纸11 一起被搬运。外侧导向件662与内侧导向件663相对于格式纸11的搬运方向以例 如大致60度等的规定角度配置。此外,外侧导向件662配置成其前端位于被搬运的格式纸 11的侧边的外侧,内侧导向件663配置成其前端插入空间102且超过相反侧的侧边。 图9中,下侧薄片插入部65与上侧薄片插入部66的左右配置与其他的图相反,这 只是为了图示的方便。 粘接薄片9具有如图13所示的结构。SP,如图13(a)所示,粘接薄片9在双层结 构的基体材料层91的内外表面具有粘接剂层92、93。此外,如图13(b)所示,粘接薄片9在 基体材料层91处分离,可剥离成由基体材料层911与粘接剂层92形成的层9A和由基体材 料层912与粘接剂层93形成的层9B这两层。 图14是切断装置7的立体图。如图10、图ll及图14所示,切断装置7具有在 格式纸11的搬运方向上并排配置的4个按压滚筒对71、在格式纸11的搬运方向上隔有规 定间隔配置的2个切刀72、控制按压滚筒对71及切刀72的动作的切断控制部(未图示)。 通过使切刀72的上刀721与下刀722滑动接触,将格式纸11在与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切断。切断装置7在利用按压滚筒对71使粘接薄片9被插入空间101U02后的格式纸11 的折片间闭塞的状态下,利用2个切刀72将粘接薄片9与格式纸11以规定的尺寸切断。 图15是粘接装置8的立体图。图16是粘接装置8的剖视图。粘接装置8具有多 个搬运滚筒对81和多个加热器82。各搬运滚筒对81由配置在格式纸11的搬运路径的上 下方的滚筒811、812形成。相邻的搬运滚筒对81的间隔被设定成小于切断装置7中被切 断的格式纸11的搬运方向尺寸。各加热器82配置在相邻的搬运滚筒对81之间的搬运路 径的上下方。粘接装置8以搬运路径为界限,上侧部分8A相对于下侧部分8B可开闭。上 侧部分8A具有上方滚筒81及上方加热器82。粘接装置8中,插入空间101U02的粘接薄 片9被加热,粘接剂层92、93热熔附着在与其相对的折片上,由此能得到格式纸11的折片 之间通过粘接薄片9粘接的封合信件。 排纸装置10具有传送带,将由粘接装置8送出的封合信件以立起状态重叠回收到 堆积机。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封合信件制造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制造机1的动作开始时,首先,供纸装置2的载置部21所装载的格式纸11的最
上面的格式纸11通过送料部22被一页一页搬运向第一搬运装置3。 第一搬运装置3中,格式纸11沿导向件33排列的同时被搬运向折叠装置4。 折叠装置4中,格式纸11被折叠机构部41折叠成Z形,随后,被按压搬运部42从
上方按压的同时搬运向第二搬运装置5。由此,搬运向第二搬运装置5的格式纸11如图17
所示,第一折片111与第二折片112之间以及第二折片112与第三折片113之间是闭塞状态。[0100] 折叠装置4中,由于使用专用的折叠机,因此格式纸11能被高精度地折叠成Z形。 第二搬运装置5中,格式纸11沿导向件52排列的同时被搬运向打开插入装置6。 图18 图21是依次表示打开插入装置6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打开插入装置6 中,下侧搬运部61与上侧搬运部62同时动作,并且下侧吸引部63与上侧吸引部64也同时 动作。通过下侧吸引部63与上侧吸引部64的动作,如图12及图18所示,折叠成Z形的格 式纸11被上下拉拽,在第一折片111与第二折片112之间形成空间101,并且在第二折片 112与第三折片113之间形成空间102。由此,格式纸11的折片间的闭塞状态被解除,并且 格式纸11通过下侧搬运部61和上侧搬运部62向箭头X2方向搬运。此外,与这些动作同 时,下侧薄片插入部65和上侧薄片插入部66动作,粘接薄片9被插入到空间101 、空间102。 即,如图19及20所示,下侧薄片插入部65的内侧导向件653被逐渐插入空间IOI,接着,如 图20及21所示,上侧薄片插入部66的内侧导向件663被逐渐插入空间102。由此,如图 22所示,空间101、空间102内插入有粘接薄片9的格式纸11被搬运向切断装置7。 切断装置7中,格式纸11在被按压滚筒对71按压的状态下、即在第一折片111与 第二折片112之间以及第二折片112与第三折片113之间被闭塞的状态下在规定位置停 止。此外,该状态下,通过2个切刀72的动作,格式纸11与粘接薄片9 一起被切断成规定 的尺寸。被切断的格式纸11通过按压滚筒对71的动作被搬运向粘接装置8。 粘接装置8中,格式纸11在按压状态下被加热。由此,插入空间101、空间102的 粘接薄片9的粘接剂层92、93熔融,第一折片111与第二折片112被粘接,并且第二折片 112与第三折片113也被粘接。由此,可以得到如图23所示的折叠成Z形的格式纸11的折 片之间通过粘接薄片9粘接的封合信件100。封合信件100从粘接装置8被送出并在排纸 装置10中被回收。 如图24所示,图23的封合信件IOO在基体材料层91处被分离。即,第一折片111 的内表面上通过粘接剂层93粘附有基体材料层912,第二折片112的下表面上通过粘接剂 层92粘附有基体材料层911,第二折片112的上表面上通过粘接剂层93粘附有基体材料层 912,第三折片113的内表面上通过粘接剂层92粘有基体材料层911。 具体来说, 一页格式纸11具有能形成2页明信片大的封合信件的尺寸形状。此外, 经过打开插入装置6后的格式纸11在通过粘接薄片9与后方的格式纸11连接的状态下被 搬运向切断装置7 。此外,切断装置7中,具体来说,通过切断控制部的控制,格式纸11被如 图25所示地切断。 S卩,首先,如(A)所示,通过按压滚筒对71的动作,前一格式纸11A被搬运到2个 切刀72的位置C1、C2。随后,前一格式纸11A在该位置上被切断。由此,从前一格式纸11A 分离出第一页明信片大的格式纸100A。接着,如(B)所示,通过按压滚筒对71的动作,前一 格式纸11A的剩余部分被搬运到2个切刀72的位置C1、C2。然后,前一格式纸11A的剩余 部分在该位置上被切断。由此,从前一格式纸IIA分离出第二页明信片大的格式纸IOOB。 再接着,如(C)所示,为使附在格式纸11B的前端边缘的粘接薄片9到达2个切刀72中的 搬运方向上流侧的切刀72的位置C2,通过按压滚筒对71的动作,下一格式纸IIB被搬运稍 许距离。随后,通过搬运方向上流侧的切刀72切断附在格式纸11B的前端边缘的粘接薄片 9。由此,附在格式纸11B的前端边缘的粘接薄片9的搬运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极短。随后, 如(D)所示,通过按压滚筒对71的动作,后一格式纸11B被搬运到2个切刀72的位置Cl、C2,与前一格式纸11A同样被切断。就这样,格式纸11被依次切断。 切断装置7中,不进行上述(C)的作业时,上述(B)的作业产生的格式纸11B的前 端变成图26(A)所示的状态,此外,前一格式纸11A的残边lla从粘接薄片9脱离后,上述 前端变成如图26(B)所示的状态。对该状态的格式纸IIB进行上述(D)的作业时,如图27 所示,粘接薄片9在缠绕于格式纸11B前端部的状态下与格式纸11B —起被切断。此外,会 发生被切断的粘接薄片9附着在后一格式纸上的不良情况。 可是,上述结构的封合信件制造机1中,切断装置7通过切断控制部进行受到上述 控制的切断作业,特别是通过上述(C)的作业,附在下一格式纸11B的前端边缘的粘接薄片 9在搬运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极短。因此,能防止粘接薄片9缠绕于格式纸11B的前端部。因 此能防止粘接薄片9在缠绕于格式纸11B前端部的状态下与格式纸11B —起被切断所导致 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利用上述结构的封合信件制造机l,在使用片状纸制造封合信件时能发挥以下的 效果。 (a)打开插入装置6中,由于在搬运格式纸11的同时解除格式纸11的折片间的闭 塞状态,并向打开状态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9,因此能发挥以下的效果。利用本实用 新型的薄片插入机构能发挥同样的效果。 (i)制造封合信件时,折叠作业和薄片插入作业能完全分别独立地进行。因此,折 叠装置4能使用专用的折叠机。 (ii)用于进行薄片插入作业的搬运方向的作业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能縮短,因此
能实现制造机整体的小型化。
(iii)能一次性进行粘接薄片的插入。
(b)由于折叠装置4使用专用的折叠机,因此能实现折叠的高精度化,而且,能实
现各种折叠形状,此外,通过縮短折叠作业需要的作业空间还能实现制造机整体的小型化。 (c)切断装置7中,由于使在格式纸11的搬运方向上隔有规定间隔配置的2个切
刀72动作来切断格式纸11,因此能通过1次切断作业得到切成规定尺寸的格式纸11,因
此,能提高作业性,而且与1个切刀切两次的现有例相比,能提高尺寸精度。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折叠形状是Z形的情形做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折
叠形状是图28所示的横V形和图29所示的横W形的情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封合信件制造机能实现折叠的高精度化,而且能实现制造机整 体的小型化,因此在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很大。
10
权利要求一种封合信件制造机,在折叠格式纸的折片间插入粘接薄片并将折片彼此通过粘接薄片粘接来制造封合信件,所述粘接薄片在基体材料层的内外表面具有粘接剂层且在基体材料层处分离而能剥离成2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将规定尺寸形状的格式纸一页一页连续供给;折叠装置,该折叠装置将从供纸装置供给来的格式纸折叠成规定的折叠形状;打开插入装置,该打开插入装置具有打开机构和插入机构,所述打开机构在搬运折叠格式纸的同时解除格式纸的折片间的闭塞状态,所述插入机构在打开状态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切断装置,该切断装置使折片间与插入的粘接薄片一起处于闭塞状态,将格式纸与粘接薄片一起以规定的尺寸切断;以及粘接装置,该粘接装置利用切断的格式纸中的所述粘接薄片的粘接剂层将折片彼此通过粘接薄片粘接,打开机构包括由下侧吸引部和下侧搬运部形成的下侧吸引搬运机构、以及由上侧吸引部和上侧搬运部形成的上侧吸引搬运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合信件制造机,其特征在于, 插入机构具有用于向打开状态的折片之间导入粘接薄片的导向件, 导向件相对于格式纸的搬运方向倾斜。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合信件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打开插入机构具有多个插入机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合信件制造机,其特征在于,切断装置具有在格式纸的搬运 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且将格式纸在与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断的2个切刀。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合信件制造机,其特征在于, 切断装置具有控制切断作业的切断控制部,切断控制部通过控制,使得将以通过粘接薄片在搬运方向上连接的状态搬运来的多页 格式纸依次切断时,在规定位置利用2个切刀将前一格式纸切断后,在将下一格式纸在所 述规定位置切断前,利用搬运方向上流侧的切刀将使前一格式纸与后一格式纸连接的粘接 薄片切断。
6. —种薄片插入机构,在折叠格式纸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所述粘接薄片在基 体材料层的内外表面具有粘接剂层且在基体材料层处分离而能剥离成2层,其特征在于, 具有打开插入机构,所述打开插入机构具有打开机构和插入机构,所述打开机构在搬运折叠格式纸的同时 解除格式纸的折片之间的闭塞状态,所述插入机构向打开状态的折片之间连续插入粘接薄 片,打开机构包括由下侧吸引部和下侧搬运部形成的下侧吸引搬运机构、以及由上侧吸 引部和上侧搬运部形成的上侧吸引搬运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封合信件制造机及薄片插入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封合信件制造机包括供纸装置(2),其将格式纸一页一页连续供给;折叠装置(4),其将格式纸折叠成规定的折叠形状;打开插入装置(6),其具有搬运折叠格式纸的同时解除格式纸的折片间的闭塞状态的打开机构和向打开状态的折片间连续插入粘接薄片的插入机构;切断装置(7),其使折片间与插入的粘接薄片一起处于闭塞状态,将格式纸以规定的尺寸切断;以及粘接装置(8),其将切断的格式纸的折片彼此通过粘接薄片粘接,打开机构具有由下侧吸引部和下侧搬运部形成的下侧吸引搬运机构、以及由上侧吸引部和上侧搬运部形成的上侧吸引搬运机构。
文档编号B31B21/60GK201506048SQ20092021927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岩田公隆, 松下健 申请人: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