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凹陷的受墨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81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凹陷的受墨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有价票券的防伪纸,该防伪纸具有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和带有凹陷的受墨层(Farbarmahmeschicht),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防伪纸的方法和一种实施该制造方法的设备以及一种由该防伪纸制成的有价票券。
背景技术
有价票券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是钞票、股票、债券、证件、收据、支票、彩票、高价值的门票、护照、身份证、信用卡和其它扁平的有价物品。但这些有价物品也可以是用于可能高档产品的包装。概念防伪纸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括这些有价票券例如不可流通的前期阶段。防伪纸在此可以以几乎连续的形式存在并且之后还要被进一步加工。这些有价票券为了安全通常配设有防伪元件,这些防伪元件使得能够鉴别有价票券的真实性,同时用于防止不被许可的复制的保护措施。为了提高防伪安全性并且使仿造难以进行,包括这些防伪元件的有价票券通常涂有另一个印刷图案。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此已是用于生产制造的防伪纸的一部分。在此例如使用光学可变的元件作为防伪元件,其中,在本发明范围内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理解为这样的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对于观察者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与观察方向有关,即,与观察者对光学元件的视角以及必要时还与照射光线的入射方向有关。为了可以看见光学可变的效果,即,可以被观察者视觉感知或被机器探测到,光学可变的元件必须要么直接布置在防伪纸的基层表面上,要么可以被具有足够高透明度的层覆盖。因此,当防伪纸例如为了制造有价票券在这种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上方印刷一个或多个另一印刷层时,一般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此会损坏或完全妨碍光学可变效果的可辨识性。但为了保证光学可变效果的可辨识性,可以在另一印刷层中在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区域内设置凹陷。但这一方面会损害待涂覆的印刷图案的设计自由度。另一方面这会在额外涂覆的印刷图案中导致清晰可见的棱边,这会损坏有价票券的光学观感,因此是不期望的。另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基层表面上的精确位置能够改变,如完全可能具有故意的套准波动(Registrierungssctiwankungen)的防伪线的情况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凹陷必须包括光学可变防伪元件的所有可能的位置,以保证光学可变效果的可辨识性,这会导致待涂覆的印刷图案中非常大的凹陷。为了提高对形成这种印刷图案的印刷油墨的油墨接受能力,这例如在薄膜复合钞票中是有利的,或为了在防伪纸的基层表面上形成一致的油墨接受能力,这例如在涂覆有或掺入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纸币中是有利的,此外已知的是,在防伪纸的基层表面上设置受墨层或印刷接受层。为了在此获得期望程度的油墨接受能力,通常在此需要为受墨层设计具有消光效果的层厚。这种消光效果在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之外几乎不受干扰。但由此会在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上方减小或完全抑制它的光学可变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伪纸,在该防伪纸上可以为了制造有价票券全面地涂覆印刷图案,其中,同时保证布置在防伪纸中的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光学可变效果足够的可辨识性。此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种防伪纸的方法、一种用于实施该制造方法的设备以及一种由该防伪纸制造的有价票券。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防伪纸、有价票券、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制造方法的设备解决。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优选的结构方案和扩展方案。按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有价票券的防伪纸包括带有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基层和受墨层,该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观察基层的至少一个第一侧面时可看见,该受墨层沿观察方向在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前方布置在第一基层侧面上,其中,受墨层在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所在区域之外的、基层表面的第一区域内具有第一层厚,并且在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所在的或必要时可处于的、基层表面的第二区域内具有凹陷或比第一层厚小的层厚。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见的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理解为这样的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的光学可变效果可被机器探测到或可被观察者视觉感知到。例如这些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是衍射结构,该衍射结构尤其通过重构可看见的图案产生与观测角有关的视觉观感, 例如模压或体积全息图和其它显像图(Kinegramme),如无色亚光结构。这种光学可变的元件的另一个例子是显示所谓的变色效果的光学元件,例如单层或多层薄膜干涉层或液晶层,这些层分别可以作为连续的层或以颜料形式(所谓的效果颜料,例如珠光墨)存在。其它的例子是在光学可变的元件内部的透镜结构或微反射镜结构可以将单层或多层的基层用作防伪纸。在单层基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各种纸或纸类材料,尤其是棉-牛皮纸(BaumwolI-Velin-Papier)。也可以使用这种纸,它含有在 0至100%重量百分含量范围内的一定份额χ的聚合材料。此外,可以将塑料薄膜,例如聚合物薄膜用作基层。这些薄膜可以额外地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此外,薄膜的这种拉伸还导致,该薄膜获得一些极化的特性,这些特性被用作光学可变元件中的另一防伪特征。可以将多层复合结构用作多层的基层,该多层复合结构例如具有由纸或纸类的材料制成的层。透明的塑料层或聚合层例如从两侧贴在该层上,由此,这种多层复合结构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在此,将带有塑料涂层或聚合物涂层的纸层的防伪纸用于制造薄膜复合钞票。相反,多层复合结构也可以具有由塑料材料或聚合材料制成的中间层,该中间层在两侧分别涂覆有由纸或纸类材料构成的层。也可以将多层的、无纸的复合材料用作多层的基层材料。在这种单层或多层的基层中使用的材料可以具有添加剂,该添加剂用作其它的真实性特征,例如荧光物质,该荧光物质在可见波长范围内优选是透明的,而在不可见的波长范围内可以通过合适的辅助器件,例如发出而或顶射线的照射源激发,以便产生可见的或至少用辅助器件可探测的荧光。在其表面例如由仅具有较小的油墨接受能力的塑料层或聚合物层构成的薄膜复合钞票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附加印刷接收层或受墨层来改善油墨接受能力或完全首次创造对附加涂覆的印刷图案的印刷油墨足够的油墨接受能力。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受墨层还理解为有助于更好地粘附在薄膜复合钞票的基层表面,尤其是塑料层或聚合物层上的层。这些受墨层还可以由多个子层构成。例如直接布置在基层表面上的子层主要有助于另一子层更好地粘附在防伪纸上,而另一子层主要保证形成另一印刷图案的印刷油墨的油墨接受能力。在此,直接布置在基层表面上的、具有粘接能力的子层也称作底层。受墨层和必要时存在的子层的印刷油墨优选由硅胶、流平剂、交联剂和粘接剂构成。这种受墨层基本上是无色的,并且通常随着层厚的增大呈现出消光效果。一般受墨层全版面地涂覆在基层表面上,并且按本发明至少在第一基层范围内具有相等的层厚。 受墨层理想地不具有可辨识的结构,并且不会给观察者(相比其它油墨层)传递例如标志、 图形符号或色彩形式的信息。而受墨层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形成视觉上不显眼的、用于例如为制造有价票券而涂覆的另一印刷图案的印刷油墨的均勻基底。另一印刷图案在此可以借助胶印方法或其它合适的印刷方法涂覆。在此也可以是背景印刷。在纸币由纸或纸类材料制成的单层基层构成的情况下,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基层表面上,并且例如包括薄膜元件。因此,防伪纸的基层表面局部具有不同的材料和相应不同的油墨接受能力。因此,通过使用受墨层可以保证纸币的基层表面一致的油墨接受能力并且必要时提高其油墨接受能力。防伪元件可以直接产生在防伪纸或要防伪的有价票券的基层上或预先准备在单独的载体上。这种单独的载体优选可以是或具有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并且例如可以具有薄膜材料,尤其是转印材料。对于薄膜材料,考虑塑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PP)、聚酰胺(PA)和聚乙烯(PE)。该薄膜还可以是单轴或双轴拉伸的。防伪元件形成转印元件并且可以以连续形式施加在载体材料上。防伪元件在此借助粘接剂层固定在基层上,其中,为此优选使用热熔胶。在防伪元件转移到基层上之后,必要时再次取下载体材料,以便仅防伪元件保留在基层上。光学可变的元件可以设计成补丁或标签,并且具有例如在基层表面上的所有方向上有可比长度的平面形状,或具有长形的形状,例如条带形状,正如防伪线那样。若作为转印元件的这种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设计带有作为载体元件的、必要时透明的薄膜,则它也称作薄膜元件、薄膜补丁或薄膜带。这种带状物例如以所谓导引带的形式涂覆在基层表面上。薄膜元件也可以涂覆在基层中的孔形式的凹陷上方,并因此用作孔盖,这同时保证了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可以从基层的两侧看见。另一方面,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也可以部分地例如以防伪线形式嵌入基层材料中并且仅局部露出表面,就像例如所谓的窗式防伪线中那样,其中,防伪线仅在基层一侧局部地并且必要时周期性地露出表面,并且就像在所谓的浮动防伪线中那样,其中防伪线在基层两侧浮动防伪线交替地露出表面。在多层基层,如薄膜复合钞票的情况下,光学可变的元件布置在由纸或纸类材料构成的中间层上或嵌入该中间层中。因此,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位于两个在两侧贴靠的塑料层或聚合物层以内,并且受这些层的保护。在此,两个贴靠的塑料层或聚合物层具有足够高的透明度,该透明度保证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光学可变效果足够的可辨识性。因此,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沿观察方向看布置在透明塑料层或聚合物层之后,而受墨层沿观察方向看布置在透明层之前。通常光学可变防伪元件在防伪纸的基层中的精确位置不精确地确定和/或具有波动。这种套准波动例如在防伪线的情况下完全是故意的,因为防伪线导致基层材料的加厚。因此,为了改善带有防伪线的有价票券,例如钞票的可堆叠性,有利的是,防伪线的位置垂直于防伪线纵向变化。防伪线所在的整个区域也称作摆动区域,并且该区域在本发明范围内理解为第二基层区域。一方面,通过在第二基层区域内按照本发明使用减小的层厚的受墨层,降低由受墨层的使用而造成的消光并因此已经改善了光学可变效果的可辨识性。此外,受墨层在第二基层区域内减小的层厚导致防伪线的基层表面减小的油墨接受能力,因此,形成待涂覆的印刷图案的油墨层的覆盖率也降低并且由此改善了位于下方的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光学可变效果的可辨识性。在第二基层区域内的层厚可以减小至零,因而在第二基层区域中的受墨层中创造了完整的凹陷。在这种情况下,油墨接受能力与防伪纸基层的表面特性有关,这种油墨接受能力尤其在其表面由塑料层或聚合物层构成的薄膜复合钞票中非常小。本发明基于这种认识,即,当层厚减小的受墨层和相应覆盖率降低的油墨层沿观察方向布置在光学可变的元件之前时,仍然可看见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光学可变效果。在制造有价票券时待涂覆的其它印刷图案可以有利地全版面地印刷,而不用注意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防伪纸的基层中的位置,因此,简化了制造过程,并增大了其它印刷图案的设计自由度。有利地将受墨层以凹版印刷方式涂覆到防伪纸的基层上。为之使用的印模,例如印刷滚筒或印刷板具有第一和第二印刷区域,这两个印刷区域在凹版印刷时分别位于防伪纸的第一和第二基层区域内。在此,印模的第二印刷区域相比第一印刷区域对形成受墨层的油墨具有更小的油墨接受能力。根据印模中的凹陷调节油墨接受能力。这些凹陷可以例如借助数控机床,如在钢凹版印刷中常见的那样铣削,或如在凹版印刷中常见的那样蚀刻。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凹陷以小单元的形式存在,第二印刷区域具有相比第一印刷区域更小的小单元尺寸、增大的小单元距离和/或减小的小单元深度。在按本发明的防伪纸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受墨层在第二基层区域内的层厚从第一基层区域内的第一层厚开始具有阶梯形或优选以恒定的斜度连续减小的变化曲线。受墨层在第二基层区域内的层厚阶梯形或连续减小的变化曲线无缝地与第一基层区域内的第一层厚连接。具有空间斜度的这种变化曲线的优点是,在第一和第二基层区域之间的边缘区域内不会出现损害待制造的有价票券的光学观感的、干扰的棱边。在第二基层区域内的层厚阶梯形减小变化的情况下,优选这样小地选择阶梯形变化曲线的阶梯高度,使得该阶梯不能被观察者看见。为了产生第二基层区域内的受墨层层厚的这种逐渐减小的变化曲线,印模在其第二印刷区域内的油墨接受能力具有相应渐变的变化曲线。这可以通过相应设计印模中的凹陷来保证。若印模具有小单元形式的凹陷,则小单元尺寸逐渐减小,小单元距离逐渐增大和 /或小单元深度逐渐减小。小单元尺寸、小单元距离和/或小单元深度渐变的曲线可以设计成连续的。如果印模的油墨接受能力的变化曲线具有恒定的斜度,其中,小单元尺寸、小单元距离和/或小单元深度优选以恒定的斜度变化,则印模的制造得以简化。作为补充或备选,如果印模的油墨接受能力呈阶梯形并因此局部恒定的变化曲线,则印模的制造也得以简化。在此,在印模中的凹陷设计成,使得在局部达到均勻的油墨接受能力,其中,油墨接受能力不同的、逐渐减小的区域直接并排布置。在此,直接相邻的区域的油墨接受能力优选仅细微地不同,以便阶梯形的曲线的阶梯高度小到,使得它在合成的受墨层中不会被观察者视觉感知。在阶梯形变化曲线中,从阶梯的位置和高度中获得斜度。在一种尤其优选的结构方案中,多层的受墨层印到防伪纸的基层上,通过多个印模,优选多个前后相续布置的印刷滚筒,分别将受墨层的子层印到防伪纸的基层上。在此, 各印模的油墨接受能力具有上述阶梯形的变化曲线。但各阶梯形的变化曲线的阶梯位置在不同印模中相互错位,以便在基层上产生具有很多阶梯高度分别很小的阶梯的受墨层。在此,防伪纸基层上的受墨层的层厚的阶梯数等于在所有使用的印模上的、油墨接受能力的阶梯形变化曲线的阶梯总和。这具有这样的优点,即,通过只使用各印模中的油墨接受能力少数几个阶梯层次就可以在防伪纸的基层上就会产生很多受墨层层厚的阶梯,这一方面简化了印模的制造,并且另一方面降低或完全抑制基层上的受墨层层厚的阶梯形变化曲线的可视性。借助这种多层的受墨层还可以尤其在第一基层区域内实现受墨层和待涂覆的印刷图案更好的均勻性。受墨层层厚在第二基层区域内具有最小值。该最小值可以为零或不为零,例如为第一基层区域中的第一层厚的25%。该最小值可以设定在第二接触区域内的平面区域中。 若第二基层区域具有长形的形状,例如与防伪线作为光学可变元件那样,第二基层区域内的层厚的最小值优选仅设定在线状区域中。若第二基层区域沿基层表面的所有方向具有相当的长度尺寸,例如在平面补丁时那样,则受墨层的层厚优选仅在点状区域中具有最小值。 受墨层的层厚有利地相对设定有最小值的区域对称。这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第二基层区域内的层厚渐变的可视性被进一步减小。在一种有利的结构方案中,防伪纸形成薄膜复合钞票的前期阶段。在此,在由纸或纸类材料构成的中间层的两侧贴靠有透明的塑料薄膜或聚合物薄膜。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此布置在由纸或纸类材料构成的中间层的区域中,并因此沿观察方向位于透明塑料层或聚合物层之后。受墨层直接布置在透明层上并因此沿观察方向位于透明层之前。在有价票券的另一种优选的结构方案中,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即使在观察基层与其第一侧对置的第二侧时也可以看见。这例如可以通过局部区段可从有价票券的正面和背面看见的浮动防伪线或通过形成基层中的凹陷的孔盖的防伪元件实现。


以下根据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和优点。这些例子是优选的实施形式,但这些实施形式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所示的附图是示意性的视图,并不反映真实比例,而是用于更好地说明各个实施例。具体地在附图中示出图1是具有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钞票;图2是带有受墨层的防伪纸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图3是带有受墨层的防伪纸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4是圆柱形的印刷滚筒。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作为有价票券示出了钞票1,该钞票1具有作为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窗式防伪线2。防伪线2具有3至5mm的条带宽度,并且由于套准波动位于条带宽度为约 Icm的所谓摆动区域3内的任意位置处。在图2中示出了防伪纸7的第一实施例沿图1中k-k'剖面线剖分的横截面,该防伪纸7用于制造如图1所示的薄膜复合钞票1。防伪纸7的基层8包括中间的纸层4和在两侧贴靠的透明PET薄膜5。此外,示出了防伪线2,该防伪线2在所示的(沿线A-A、的) 剖面图中刚到达纸层4的表面并因此在观察图2中的防伪纸7时可从上方看见。防伪线2 呈现光学可变的效果。该防伪线2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布置在摆动区域3中间。但其位置在防伪纸7中并因此对每张钞票1来说都任意地在摆动区域3内变化。在图2上方示出的PET薄膜5的表面上涂覆有受墨层6。该受墨层6在摆动区域3以外具有不变的第一层厚。在摆动区域3以内,受墨层6的层厚从摆动区域3的边缘区域起连续地减小到最小值。 这种受墨层可以通过常用的涂层方法和涂覆方法,例如借助印刷滚筒在凹版印刷过程中获得,印刷滚筒在凹版印刷时处于防伪纸7的摆动区域3上的区域中的油墨接受能力呈现出相应的连续变化曲线。在图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摆动区域3 内的受墨层6的层厚呈阶梯状变化,而不是连续地变化。这样设计的受墨层6原则上同样可以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借助于油墨接受能力呈相应的阶梯形变化曲线的印刷滚筒产生。但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受墨层6至少在摆动区域3之外由三个子层6a、6b、6c 组成,这三个子层的层厚分别为整个受墨层6的层厚的约三分之一。在摆动区域内,子层6b 和6c具有凹陷或缺口,而子层6a没有凹陷并且全版面地涂覆在防伪纸7上。因此,在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受墨层6的层厚在摆动区域内设定为最小值,该最小值相当于子层6a的层厚,即,约为摆动区域3之外的层厚的三分之一。三个子层6a、6b、6c通过三个不同的印刷滚筒DW1、DW2、DW3涂覆到钞票1上,其中,印刷子层6a的印刷滚筒没有呈现出油墨接受能力的凹陷,产生子层6b的印刷滚筒在比摆动区域3狭窄的印刷区域内具有为零的油墨接受能力,而产生子层6c的印刷滚筒在其宽度相当于摆动区域3的宽度的印刷区域内具有为零的油墨接受能力。三个印刷滚筒相互恰当地布置,以便在摆动区域3内产生受墨层6的层厚在图2中示出的阶梯形变化。上面的子层6b和6c主要用于改善对形成还要涂覆的印刷图案的油墨的接收。它们也称作印刷接受层或受墨层。直接布置在基层8的表面上的、 下面的子层6a主要用于改善位于其上方的子层6b和6c在防伪纸基层表面上的机械粘接。 为此,子层6a展示了合适的粘接能力。该子层6a也称作底层。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三个印刷滚筒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油墨接受能力阶梯形的层级。三个印刷滚筒中的两个印刷滚筒DW2、DW3中的油墨接受能力在此具有五个层级,即, 最大油墨接受能力的0 %、25 %、50 %、75 %或100 %,因此,当从油墨接受能力的100 %转变为0%时在每个印刷滚筒上形成四个阶梯。在第三个印刷滚筒DWl中,油墨接受能力只具有四个层级,即,最大油墨接受能力的25^^50^^75%或100%,由此,当从油墨接受能力的100%转变为25%时在该印刷滚筒中形成三个阶梯。三个印刷滚筒的阶梯形变化的阶梯
9相对彼此恰当地错位布置,使得产生的整个受墨层总共具有在高度和位置方面一致的十一个阶梯。在此,受墨层的层厚从在摆动区域3之外的、没有单位的值300逐渐地减小到最小值25。由此导致的在层厚中细微的、阶梯形的阶梯不再能够被观察者感知,由此避免了光学干扰产生的钞票1的视觉观感的棱边,但同时保证了防伪线2的光学可变效果的可辨识性。 在下列表格中用数字再给出三个印刷滚筒DW1、Dff2, DW3的油墨接受能力的变化以及产生受墨层6的总层厚。
DW3 100 100 100 75 75 75 50 50 50 25 25 25 0 0 DW2 100 100 100 100 75 75 75 50 50 50 25 25 25 0 DW3 100 100 100 100 100 75 75 75 50 50 50 25 25 25 总计 300 300 300 275 250 225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25图4中示出了用于凹版印刷的印刷滚筒的立体图。该印刷滚筒包括小单元9形状的、用于容纳形成受墨层6的油墨的凹陷。在印刷区域10中,小单元9的尺寸连续地减小至最小值并且印刷滚筒的油墨接受能力显示相应在空间上逐渐的变化。在凹版印刷时,印刷区域10靠在防伪纸7的防伪线2的摆动区域3上。印刷区域10沿印刷滚筒轴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防伪纸7的基层8上的摆动区域3的宽度。因此,通过所示的印刷滚筒可以产生受墨层6,该受墨层6在摆动区域3以内具有减小的层厚。由此,尤其可以在摆动区域3 以内实现受墨层6的层厚近似于连续地变化。优选组合多个印刷滚筒,以实现受墨层6的多个子层。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代替印刷滚筒使用油墨接受能力相应渐变的印刷板。在印刷滚筒中,油墨接受能力仅沿轴向渐变,而印刷板在其表面上的各个方向上都呈现出这种逐变,其中,不同方向的斜度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将印刷板上存在油墨接受能力渐变的区域可以与待套印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的形状适配。这使得能够套印例如平面补丁或标签形式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受墨层总共包括四个子层,S卩,三个印刷接受层和一个底层,其中,三个印刷接受层主要用于改善对形成待涂覆的印刷图案的油墨的接受,而底层主要用于改善印刷接受层在防伪纸的基层表面上的机械粘接,其中,基层表面由PET薄膜组成,而底层直接布置在该薄膜上。除了一种或各同种硅胶外,三个印刷接受层还具有长链的醇类作为流平剂,例如 DOff醇醚类或3- 丁氧基丙醇,作为交联剂具有季戊四醇甘油醚并且作为粘结剂具有聚氨酯或聚丙烯酸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水分散液。必要时可以使用其它添加剂,如石蜡,表面助齐U、消泡剂。印刷接受层具有0-5%的交联剂,0-5%的流平剂、5-50%,优选10-25%的硅胶和40-80 %,优选65-75 %的粘结剂。三个印刷接受层的组分可以变化。在防伪纸上的最上层例如具有比位于其下方的层更少量的硅胶。这样的优点是,最上方的印刷接受层是抗磨稳定的,同时还是足够多孔的,以便让待涂覆的印刷图案的油墨穿透至位于下方的印刷接受层。位于下方的印刷接受层具有更高份额的硅胶,并因此像海绵一样作用,其中,必要时更小的抗磨稳定性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一种或各种硅胶外,底层同样具有长链的醇类作为流平剂,例如DOW醇醚类或3-丁氧基丙醇,作为交联剂具有多功能的氮丙啶,以及作为粘结剂具有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酯或聚氨酯水分散液,例如欧宝迪(Alberdingk)TO20。底层具有0_5%的交联齐[J,0-10 %的流平剂、0-20 %,优选0-10 %的硅胶和80-100 %,优选85-90 %的粘结剂。通过对用于薄膜复合钞票的防伪纸的PET薄膜进行恰当的、例如化学预处理,也可以实现印刷接受层直接在PET薄膜上的充分粘接,由此可以省掉底层。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造有价票券的防伪纸,包括带有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基层和受墨层, 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观察所述基层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时是可见的,所述受墨层至少布置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侧上,其中,所述受墨层在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区域之外的第一基层区域中具有第一层厚,并且在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所在的第二基层区域内具有凹陷或具有比所述第一层厚减小的层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层区域内的所述层厚从所述第一基层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层厚开始具有阶梯状或优选以恒定的斜度连续减小的过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厚在所述第二基层区域内,优选在点状或线状区域内具有最小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由纸或纸类材料制成的层,该层尤其优选在两侧优选涂覆有透明的塑料层或聚合物层。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纸的防伪元件设计成防伪线,优选设计为窗式防伪线,薄膜补丁或薄膜带。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观察所述基层与所述第一侧对置的第二侧时也是可见的,其中,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优选设计成浮动防伪线或在所述基层的凹陷上的覆盖物。
7.一种有价票券,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防伪纸,其中,所述有价票券具有布置在所述受墨层上的印刷油墨层。
8.—种制造用于制造有价票券的防伪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基层,该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在观察所述基层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时是可见的,以及-将受墨层至少这样涂覆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侧,使得所述受墨层在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的区域之外的第一基层区域内具有第一层厚,并且在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所在的第二基层区域内具有凹陷或具有比所述第一层厚减小的层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印模以凹版印刷涂覆所述受墨层,该印模具有第一和第二印刷区域,该第一和第二印刷区域在凹版印刷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层区域上,其中,所述第二印刷区域具有相比所述第一印刷区域减小的印刷油墨-接受能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模具有小单元,所述小单元在所述第二印刷区域内具有相比在所述第一印刷区域内减小的尺寸、减小的间距和/或减小的深度。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区域内的所述印刷油墨接受能力从所述第一印刷区域内的所述印刷油墨接受能力开始具有阶梯形或优选以恒定的斜度连续减小的过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印模在多个子步骤中进行所述受墨层的涂覆,其中,所述多个印模在各自的第二印刷区域内具有分别相对其它印模错位的、印刷油墨接受能力的阶梯状变化过程。
13.一种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8至12之一所述的设备,该设备优选具有多个用于涂覆受墨层的印刷滚筒,其中,所述多个印刷滚筒具有分别相对所述其它的印刷滚筒错位的、印刷油墨接受能力的阶梯状变化过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有价票券的防伪纸(7),该防伪纸包括带有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2)的基层(8)和受墨层(6),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2)在观察基层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时可看见,所述受墨层至少布置在所述基层的至少一个第一侧上,其中,所述受墨层在所述光学可变防伪元件的区域之外的第一基层区域内具有第一层厚,并且在所述光学可变的防伪元件所在的第二基层区域内(3)具有凹陷或比所述第一层厚减小的层厚。
文档编号D21H19/66GK102459759SQ201080031391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2日
发明者M.科隆布霍尔兹, R.利布勒 申请人: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