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振动恢复性的方法、涂层、压挤元件和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247468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善振动恢复性的方法、涂层、压挤元件和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纤维幅材机的转动的压挤元件中的振动恢复性(vibration resilience)的方法、涂层(coating)、压挤元件、及用于修复 (reconditioning)涂层或压挤元件的方法。特別地,本发明涉及(但不局限干)一种由多个层构成的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的复合涂层,以及用于形成这种由多个层构成的复合涂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承载幅材的机械(如造纸机)中,使用弹性的、聚合物材质的辊涂层,该涂层例如用在引导辊上或者用作压辊的构成压区的表面,该压辊用于从幅材中去除水分、或用于为幅材表面提供精整(抛光)特性的上胶和薄膜转移以及压光エ艺中。造纸机中的复合辊涂层所需具有的特性通常包括耐磨性和足够的强度特性。除了这些特性之外,尤其在较新的多压区压光机中,ー个局限性能的因素是涂层的抵抗所谓的起楞(barring)现象的能力。就运行性(rurmability)、产品质量及造纸机维护方面而言,这种起楞现象能导致严重的问题,此即何以要借助任何可行手段来防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所在。起楞现象是由于发生在压光机中的自持振动(self-sustained vibration)而导致的。这种振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机械共振、前面的载荷的反馈以及所用的复合涂层的特性。通常通过借助更好的设计和材料来抑制共振、通过使用质量衰减器(mass attenuator)、或者通过调整压光机的运行參数来达到防止起楞现象的目的。在与压区相关的应用中,由于速度、载荷及温度的不断提高,导致产生与弹性涂层有关的起楞现象的可能性増大。而这种起楞现象又逐渐导致振动加大到需要过早地更换涂层的程度。现已做出多种努力来改善复合涂层的特性以获得抵御起楞现象的更好的回复性(resilience),如通过采用高填料含量的措施,该措施能减小涂层的形变并提高其耐磨性。起楞现象通常源自涂层之外,然而合适的涂层特性能够预先防止起楞。对于起楞现象的发生与否,其中存在的一个可变因素是涂层的粘弾性(viscoelastic)特性。经验证明,耐磨性提高也使得运行周期延长。当在压区的固有频率范围的条件下操作较短的测量时间时,调整粘弾性特性所起的作用是相对广为公知的,但对粘弹行为(viscoelastic behaviour)以及在长期操作中这种粘弹行为的变化则了解较少。通过形成更硬的涂层(其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能够大幅减少涂层的磨损和振动的累积。如广为公知的那样,这可通过采用更加刚性的基体原材料(现有弹性模量不同的多种橡胶、PU(聚氨酯)、环氧树脂和热塑性塑料可供选择)、更高的填料含量或者更加刚性的強化纤维,且另一方面采用更高的強化纤维含量来实现。然而,鉴于エ艺的特点,对于 ー个特定的应用存在一个最佳的涂层硬度范围,此即何以不能够无限制地提高涂层的弹性模量的原因所在。例如,在上胶过程中,有利的是在辊上使用软涂层,这类涂层的弹性模量不能太高。另ー方面,在压光过程中,有利的是使用弾性充分的辊涂层,以使得压光机压区不致太短,并且在另一方面,使得压光ェ序以充分均勻的方式压紧纸张。如广为公知的那样,在压光期间,涂层中、主要是刚度较低的表层中发生形变。在压区中使用的弾性涂层一般由两个或更多个层构成,通常使下层的硬度大于表层的硬度。美国专利公报US 5887517描述了构建在辊体上的这种分层的涂层的ー个示例, 其中当与金属制辊体的距离增大时,这些层比邻接的层更软;換言之,涂层的硬度沿径向逐渐减小。美国专利公报US 5023985A描述了ー种有聚合物涂层的辊,其外表面设有ー涂层,该涂层比上述较软的聚合物涂层的厚度薄若干倍。现有技术的方案不能够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很充分地防止起楞现象的发生,这意味着起楞成为限制压区的应用的运行性的ー个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改善纤维幅材机中的转动的压挤元件、特別是辊的振动恢复性的方法,其中该压挤元件具有弾性涂层,该弹性涂层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底层,该底层设于该压挤元件的本体上;以及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表层,该表层作为磨损层位于该底层的上面,且该表层包括作为最外径向点的外表面,并且其中该表层在该涂层的外表面下面的径向弹性模量被调整至小于该外表面的径向弹性模量的水平。优选地,该底层的径向弹性模量被调整至小于该外表面的径向弹性模量的水平。优选地,在该表层与该底层之间设有中间层,该中间层沿径向比该表层更软。优选地,该表层的径向最外部(換言之即该表层的从该表面延伸到0. 2至Imm的深度的上部)被设置成沿径向的硬度比该表层的内部(換言之即该表层的下部)沿径向的硬度更大,该下部沿径向处于该上部的下面。优选地,该表层的从该表面延伸到0. 2至Imm 的深度的上部被设置成沿径向的硬度比该表层的下部沿径向的硬度大15至20%。优选地,借助于针对该表层的上部的热处理,采用优选高于该表层的初始热处理所采用温度的温度,来硬化该上部。优选地,将对UV辐射起反应的成分或添加物加入该表层的聚合物材料中,并使得该上部能够通过天然UV辐射硬化,或者借助UV处理来硬化该上部。优选地,通过溶胶-凝胶硬化法(sol-gel hardening)来硬化该表层的外表面。优选地,将该表层的下部中的温度设定为高于该外表面中的温度或者高于该表层的上部中的温度,使得温度差对应于为使该下部比该上部更软所需的弹性模量中的目标差 (targeted difference)0优选地,该底层被设置为分层结构,其中,利用连续纤维强化的刚性层与利用不连续纤维強化的次刚性层(less rigid layer)相交替。优选地,处于该表层下面的层设有基体聚合物(matrix polymer),该基体聚合物具有与该表层相比较小的弹性模量以及较高的损耗因数(loss factor)。优选地,上述处于该表层下面的层的热导率被调整至高于该表层的热导率。优选地,在该表层与该底层之间设有一中间层,该中间层具有比该表层更高的热导率。优选地,在上述处于该表层下面的层中使用碳纤维或导热填料,以获得更好的热导率。优选地,该底层的热导率被设定至高于该表层的热导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中的转动的压挤元件、 特別是用于辊的弹性涂层,其中该弹性涂层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底层,该底层固设于纤维幅材机的压挤元件的本体上;以及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表层,该表层形成为该底层上面的磨损层,且该表层包括作为最外径向点的外表面,并且其中表层在该涂层外表面的下面的径向弹性模量小于该外表面的径向弹性模量。优选地,该表层中的聚合物材料为聚氨酷。优选地,该表层中的聚合物材料为环氧树脂。优选地,该底层的径向弹性模量小于该外表面的径向弹性模量。优选地,在该表层与该底层之间设有中间层,该中间层沿径向比该表层更软。优选地,该表层的上部被设置为沿径向的硬度比该表层的下部沿径向的硬度更大,其中该上部从该外表面延伸到0. 2至Imm的深度,该下部沿径向处于该上部的下面。优选地,该表层的从该外表面延伸到0. 2至Imm的深度的上部被设置成沿径向的硬度比该表层的下部沿径向的硬度大15至20%优选地,借助于对该表层的上部的热处理而使该上部硬化。优选地,在该表层的聚合物材料中加入有对UV辐射起反应的成分或添加物如光引发剂(photoinitiator),并且该表层通过UV辐射而硬化。优选地,该表层的表面通过溶胶-凝胶硬化法而硬化。优选地,利用施涂于该表层的呈溶胶-凝胶形式的材料来处理该表层的外表面。 该材料可以是含有Si化合物的溶胶-凝胶。可允许该材料被吸收,并且可在例如升高的温度下将该表面烘干。优选地,该底层被设置为分层结构,其中,利用连续纤维强化的刚性层与利用不连续纤维強化的次刚性层相交替。
优选地,处于该表层下面的层设有基体聚合物,该基体聚合物具有与该表层相比较小的弹性模量以及较高的损耗因数。优选地,上述处于该表层下面的层的热导率高于该表层的热导率。优选地,在上述处于该表层下面的层中可使用碳纤维或导热填料,以获得更好的热导率。优选地,至少在该弾性涂层的表层中使用的聚合物材料由聚氨酯、聚脲或环氧树脂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幅材机压挤元件,特別是辊,其中该压挤元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案或实施例所述的涂层。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修复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案或实施例所述的涂层的方法,或者用于修复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案或实施例所述的纤维幅材机压挤元件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沿该涂层的径向将该表层的一部分外表面去除到低于磨损的最深点,并且硬化该表层的暴露的外表面。涂层的磨损以及另一方面振动的累积,能够得到大幅减缓而无须实质上改变辊的最佳硬度。在要求严苛的与压区相关的应用中,如在多压区压光机和薄膜转移ェ艺中,起楞
6现象的累积能够得到减缓。根据本申请中描述的多个方案和实施例,本发明的方案能够用于实现ー种复合的涂层结构,该涂层结构能衰减振动并因此而对起楞现象具有更好的复原力。本发明从具有压区的纤维幅材机的应用中例如从压光机中消除了与起楞现象相关的振动,并为控制起楞 (现象)提供了显著的有利条件,且由此而为改进目前的制造エ艺及进ー步开发幅材制造技术发展提供了显著的有利条件。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能够实现具有与现有技术的涂层相比使用寿命更长的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的涂层。根据ー些实施例,能够提高涂层的耐磨性,并能够由此获得具有较长维护周期的涂层的方案。涂层的磨损以及另一方面振动的累积,能够得到大幅减缓而无须实质上改变辊的最佳硬度。对本发明的待描述的或已经描述的实施例的说明仅与本发明的某个方案或ー些方案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本发明任何方案的任何实施例均能以独立方式或与其它实施例结合的方式应用于本发明的同一方案及其它方案中。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示例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至图3示出环绕辊的本体而形成的一些优选的涂层;以及图4至图6示出作为表层的弹性模量的变化量的函数,表层的形变的变化量和形变能的变化量的理论上的图解示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应注意的是,所提供的附图并非完全按比例绘制,并且这些附图主要仅用于阐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图1至图3示出了ー些环绕辊9的本体130而形成的涂层10。本体130优选为中空,但该本体也可以是实心的。复合涂层10可被用于提高涂层的减振能力,并由此减少起楞现象的发生。在图1中,涂层10包括表层110,其外表面以附图标记100标示;以及底层120, 其附接于本体130。在单涂层制造阶段中,该表层优选地形成为单层。该表层优选为围绕该底层而形成。根据图1中的示例,减振复合辊涂层可实施为,使涂层10的表层110的上部 111(该上部从外表面100延伸达到0. 2至Imm的深度)被设置为比该表层110的下部112 硬,该表层110用作该涂层的磨损面。处于硬的上部111与较软的下部112之间的边界区以横贯该表层延伸的点划线110’标示。表层110优选地由単一材料构成。表层110的上部111围绕下部112在径向上形成。到0. 2至Imm的深度为止,涂层10的表层110的上部 111的硬度优选地比表层110的下部112的硬度大15至20%。涂层10的优选的第一种模量分级方式(modular gradation)如下表层110的硬的上部111 ;表层的下部112,其中下部112比上部111要软;以及底层120,该底层如需要的话(但非必要)比下部112要硬。在图2中,涂层10包括表层110,其外表面以附图标记100标示;底层120,其附接于本体130;以及中间层115。该中间层115形成在表层与底层之间。可设置若干个中间层115。根据图2,涂层10的优选的第二种模量分级方式如下表层110的硬的上部111 ; 表层的下部112,其中下部112比上部111要软;中间层115,该中间层如需要的话(但非必要)比下部112要软;以及底层120,该底层如需要的话(但非必要)比下部112要硬。中间层115优选地由与表层110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成。根据ー个实施例,中间层115形成为比根据图1设置的表层110硬,其中表层110的模量构成被分级为从上部111到下部112 变得越来越软。根据另ー个实施例,中间层115的模量构成被分级为比表层110更软。根据又ー个实施例,中间层115被形成为具有比该表层更高的热导率。以下更详细地描述涂层10的内部各层的较高热导率的影响,以及基于涂层的振动衰减特性的内部各层的潜在加热的影响。在图3中,涂层10包括表层110,其外表面以附图标记100标示;以及底层120, 其附接于本体130。该表层围绕该底层或在该底层上面形成。底层120是层121和层122 相交替地形成的,其中层121由包括连续纤维的强化材料构成,而层122由包括不连续纤维的強化材料构成。涂层10的复合的底层120能够用于改善涂层的减振(性能),并从而减少起楞现象的发生。该表层的硬度可以是均勻分布的。在某些实施例中,表层110可具有如图1所示的模量分级方式。在压区接触中使用的、涂布有聚合物的辊的维护和研磨周期一般是由涂层的不均勻磨损的程度或者/以及辊的振动水平提高的程度決定的。现已注意到,对于振动而言,当涂层设置有ー个较薄的层(通常为0.2到Imm)吋,被涂布辊的振动水平的増大可从ー个低的振动水平的起点开始。由此可知,振动的加剧起因于涂层表面的材料特性的变化(疲劳),而另一方面则起因于表面形状的变化。对于磨损而言,研磨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当利用有限元算法检查工作涂层时,与现有技术中具有相同模量(module)的エ 作涂层相比,图1至图3中所示的涂层10的总的形变量基本上不会变化,其中沿切向和涂层的厚度方向(厚度方向=挤压方向、径向)的形变量相同(+/-2% ),但由于初始状态较高,因此能够给予涂层10的外表面100的疲劳软化(fatigue softening)、优选给予表层 110的上部111的疲劳软化以显著更长的工作周期。图4在纵轴上以百分比形式示出表层中沿切向的形变的变化量,而在横轴上以百分比形式示出弹性模量的变化量。图5在纵轴上以百分比形式示出表层中沿径向的形变的变化量,而在横轴上以百分比形式示出弹性模量的变化量。图6在纵轴上以百分比形式示出表层中的形变能的变化量,而在横轴上以百分比形式示出弹性模量的变化量。图4至图 6示出了第一曲线20、第二曲线21和第三曲线22,它们是三个不同的工作涂层的示例。图4至图6显示,表层100、111中的形变量已被软化为小至5%,且表层100、111 中的形变能迅速増大。同吋,表层由于疲劳而继续软化。较硬的表面的第二个益处是形变能减小,这本质上减少了磨损和振动。然而,在该表面的弹性模量超出20%吋,形变开始更为显著地集中于表层110的下部112以及涂层的内侧部分112、115、120,在此情况下,不利之处可能在干,当例如通过研磨来修复压挤元件(涂层)吋,与现有技术中具有相同模量的工作涂层相比,需要去除更多涂层。对于振动的衰减、及进而对于防止起楞现象而言,有利的是在外表面100下面的一个或多个层中也发生形变。处于外表面100下面的层的示例为表层的下部112(图1和图幻、中间层115(图2)和底层120(图幻。在此情况下,载荷下的压区的形变能的ー较大部分从表层110的外表面100传递到下面的层,并且能够减少压区中的导致起楞的永久形变。通过适当地选择涂层10的层110、115和120的模量分级方式,当涂层10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因研磨而变薄吋,与使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当朝向辊的本体130移动时,涂层材料的弹性模量逐层递増)相比,压区长度的变化量能够減少。所提出的总的原则是在涂层10的表层110中,将外表面100下面(或上部111下面)的层的径向(沿挤压方向)弹性模量(硬度)调整到低于该表层的外表面的径向(沿挤压方向)弹性模量(硬度)的水平。可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来设置涂层10的表层110的较高的弹性模量,換言之即磨损层的较高的弹性模量。此外,并且选择性地,可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来设置表层110下面的层的更高的弹性模量。一种简单的方式是涂层10的热处理,利用针对外表面100的热处理,通过“回火” 来硬化与表层110(磨损层)的外表面100紧邻的上部111,并且热处理与研磨结合重复地进行(例如图1和图幻。这种“回火”可以仅针对涂层10的外表面100和上部111,采用与该表面/表层的初始热处理相比更高的温度。另ー种方式是使用对UV辐射起反应的涂层材料,使得表层110的上部111在自然光下自身硬化,并且这可借助独立的UV处理(例如图1和图2)来強化。第三种方式是借助溶胶-凝胶硬化法来硬化外表面100和上部111,例如硬化至小于厚度10 μ m。第四种方式是控制辊的工作条件,使得表层110的下部112中的温度高于外表面 100和上部111中的温度,或者涂层10的内侧部分115、120中的温度高于外表面100和上部111中的温度,由此使温度差对应于弹性模量中的目标差。例如,可以冷却辊的表层110, 或者/井且可以加热表层Iio的下部112/涂层的内侧部分115、120。第五种设置减振外表面100下面的层的结构的方式是在底层120中使用分层结构,该分层结构包括利用连续纤维来强化的刚性层121和与刚性层相交替地设置的利用不连续纤维来强化的次刚性层122(图幻。这种结构能够保持底层120的強度,同时提高该结构的形变能力,并因此而改善减振。通过将底层120作为混合结构来卷绕,能够容易地制造这种结构的减振复合涂层10,在上述混合结构中,包括连续纤维的编织强化层与包括不连续纤维的垫层(mat)相交替。除了上述结构之外,第六种设置减振外表面100下面的层的结构的方式是在处于表层110下面的层中(例如在图1和图3示例中的底层120内)使用基体聚合物,该基体聚合物对于减振特性而言是适合的。其中该基体聚合物可以与表层110的基体聚合物不同。 底层120的基体聚合物例如可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并且其损耗因数(tan d)可以比表层 110的损耗因数大,在此情况下,底层能够更好地吸收形变能,并由此衰减振动。由于底层靠近金属制辊体,底层中的热传导比表层更佳,因此与表层110相比,在底层120中形变能转化为热能的问题并不那么大。根据ー些实施例,底层中的热传导比表层更好的原因还在于底层120中利用连续纤维加强的那些层(图3)的纤维含量高。与功能性的表层不同的是,在底层120中还可使用碳纤维或导热填料来获得更好的热导率。碳纤维和导热填料可作为单独的层使用或结合到整体的底层结构中。所用的导热填料例如可以是金属颗粒或粉末状的氮化铝,或者可利用金属来处理(treat,涂覆)纤维。在底层120中可使用芳族聚酸胺纤维(aramid fiber)以获得韧性。芳族聚酸胺纤维和碳纤维可作为 ー种混合结构来使用。在低成本条件下,可使用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可被金属化(例如涂镍或涂银)以提高热导率。一种用于将底层的模量或中间层的模量调整为低于表层的模量的选择方案是,在底层或中间层中使用诸如微球体之类的柔性颗粒。例如可将填充有空气或填充有气体的玻璃球或苯酚球混合到纤维强化材料或基体聚合物中。以上的说明提供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非限定性示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细节,相反,本发明还能够利用其它等同的方法来实施。 可以利用所提出的实施例的某些特征,而同时不使用其它的特征。以上这类说明应当仅被视为对本发明的原理的描述,而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随附的专利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改善纤维幅材机的转动的压挤元件、特別是辊(9)的振动恢复性的方法,其中该压挤元件(9)具有弾性涂层(10),该弹性涂层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底层 (120),该底层设于该压挤元件的本体(130)上;以及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表层(110),该表层作为磨损层位于该底层的上面,并且该表层(110)包括作为最外径向点的外表面(100), 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在该涂层(10)的外表面(100)下面的径向弹性模量被调整至小于该外表面(100)的径向弹性模量的水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该底层(120)的径向弹性模量被调整至小于该外表面(100)的径向弹性模量的水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在该表层(110)与该底层(120)之间设有中间层(115),该中间层沿径向比该表层(110)更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的上部(111)被设置为沿径向的硬度比该表层(110)的下部(11 沿径向的硬度更大,其中该上部(111) 从该外表面(100)延伸到0. 2至Imm的深度,该下部(112)沿径向处于该上部(111)的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的上部(111)被设置成沿径向的硬度比该表层(110)的下部(11 沿径向的硬度大15至20%,其中该上部 (111)从该外表面(100)延伸到0. 2至Imm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借助于针对该表层(110)的上部(111)的热处理,采用高于该表层(110)的初始热处理所采用温度的温度,来硬化该上部。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将对UV辐射起反应的成分或添加物加入该表层(110)的聚合物材料中,并使得该上部(111)能够通过天然UV辐射硬化,或者借助UV处理来硬化该上部。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通过溶胶-凝胶硬化法来硬化该表层(110)的外表面(100)。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表层(110)的下部(112) 中的温度设定为高于该外表面(100)中的温度或者高于该表层的上部(111)中的温度,使得温度差对应于为使该下部比该上部更软所需的弹性模量中的目标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该底层(120)被设置为分层结构,其中,利用连续纤维强化的刚性层(121)与利用不连续纤维强化的次刚性层(121)相交替。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处于该表层(110)下面的层(115、120)设有基体聚合物,该基体聚合物具有与该表层相比较小的弹性模量以及较高的损耗因数。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处于该表层(110)下面的层(115、120)的热导率被调整至高于该表层的热导率。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在所述处于该表层(110)下面的层(115、120)中使用碳纤维或导热填料,以获得更好的热导率。
14.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转动的压挤元件、特别是用于辊(9)的弾性涂层(10),其中该弹性涂层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底层(120),该底层固设于该纤维幅材机的压挤元件的本体(130)上;以及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表层(110),其中该表层形成为该底层上面的磨损层,且该表层包括作为最外径向点的外表面(100),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在该涂层(10)的外表面(100)下面的径向弹性模量小于该外表面(100)的径向弹性模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的聚合物材料为聚氨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的聚合物材料为环氧树脂。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该底层(120)的径向弹性模量小于该外表面(100)的径向弹性模量。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在该表层(110)与该底层 (120)之间设有中间层(115),该中间层沿径向比该表层(110)更软。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的上部(111) 被设置为沿径向的硬度比该表层(110)的下部(11 沿径向的硬度更大,其中该上部(111) 从该外表面(100)延伸到0. 2至Imm的深度,该下部(112)沿径向处于该上部(111)的下
20.如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借助于针对该表层(110) 的上部(111)的热处理而使该上部硬化。
21.如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在该表层(110)的聚合物材料中加入有对UV辐射起反应的成分或添加物,并且该表层通过UV辐射而硬化。
22.如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该表层(110)的表面(100) 通过溶胶-凝胶硬化法而硬化。
23.如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该底层(120)被设置为分层结构,其中,利用连续纤维强化的刚性层(121)与利用不连续纤维强化的次刚性层(121) 相交替。
24.如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处于该表层(110)下面的层(115、120)设有基体聚合物,该基体聚合物具有与该表层相比较小的弹性模量以及较高的损耗因数。
25.如权利要求14至M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所述处于该表层(110)下面的层(115、120)的热导率高于该表层的热导率。
26.如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其特征在干,在所述处于该表层(110) 下面的层(115、120)中使用碳纤维或导热填料,以获得更好的热导率。
27.—种纤维幅材机压挤元件,特別是辊(9),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至沈中任ー项所述的涂层(10)。
28.一种用于修复根据权利要求15至沈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层(10)、或者用于修复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纤维幅材机压挤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沿该涂层(10)的径向将该表层(110)的一部分外表面(100)去除到低于磨损的最深点,并且硬化该表层的暴露的外表面(1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改善振动恢复性的方法、涂层、压挤元件和修复方法,涉及用于改善纤维幅材机的转动的压挤元件、特别是辊(9)的振动恢复性的方法,其中压挤元件(9)具有弹性涂层(10),该弹性涂层包括设于压挤元件的本体(130)上的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底层(120)以及作为该底层上面的磨损层的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表层(110),并且其中表层(110)包括作为最外径向点的外表面(100)。在该方法中,表层(110)在涂层(10)的外表面(100)下面的径向弹性模量被调整至小于外表面(100)的径向弹性模量。本发明还涉及涂层、纤维幅材压挤元件、及用于修复该涂层或纤维幅材压挤元件的方法。
文档编号D21G1/02GK102535231SQ2011103426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托米·阿约维塔, 扬·帕索宁, 海基·凯图宁 申请人:美卓造纸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