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976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密封贴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贴膜。
背景技术
病人进行外科手术后,其切口经常出现渗血或渗液现象,如果不及时清理渗血或渗液,会严重影响切口的恢复,甚至导致感染。为了清理切口的渗血或渗液,防止感染,并促使肉芽生长,目前使用负压吸引设备与引流套件对切口进行医疗护理。引流套件包括吸盘和引流管,吸盘的凹部用于容纳渗血或渗液,并固定于敷料上,吸盘末端为与引流管连接的带孔连接部,敷料是具备渗血或渗液管理功能的物料,敷料与切口直接接触时,通过负压作用,能够将下层渗血或渗液引流到上层,引流管通过吸盘的连接部与吸盘连接,用于将渗血或渗液引离切口。目前,医护人员使用窗框式密封贴膜使吸盘与切口的相对位置密封固定,并露出吸盘的连接部。如图I所示,窗框式密封贴膜包括保护层101、固定贴膜102和支持层103,三者尺寸大致相同,按图中的次序贴合,且中部带有一通孔。其中,窗框式密封贴膜的实用结构为固定贴膜102,其中一面具有粘性,固定贴膜102 —般为聚氨酯薄膜,厚度为0. 05毫米左右,其透明特性便于切口周围血运和局部积血、积液的观察。保护层101用于保护固定贴膜102的粘性面,支持层103用于保持固定贴膜102的形状。窗框式密封贴膜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在切口上覆盖敷料并在敷料上加盖吸盘,随后揭开窗框式密封贴膜的保护层101,使固定贴膜102的粘性面暴露出来,吸盘的连接部穿过通孔,而其边缘被固定贴膜102的粘性面粘住,粘性面的其它部分粘住体表,达到密封效果,最后揭开支持层103,其中,支持层103为与固定贴膜102边缘相配合的硬性边框。上述窗框式密封贴膜的支持层仅为一硬性边框,虽然能够保持固定贴膜的形状且不妨碍观察,但是无法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固定贴膜的中间部位,增加了窗框式密封贴膜的使用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贴膜,用于保持固定贴膜的形状并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的固定贴膜。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增强密封贴膜使用的便利性。一种密封贴膜,包括固定贴膜,所述密封贴膜还包括保护层和支持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固定贴膜的粘性面贴合;所述支持层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非粘性面贴合;所述固定贴膜的中部开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支持层为透明材料,并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优选地,所述支持层设置有麦拉,所述麦拉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持层中部的左右麦拉或设置于所述支持层任一侧边的侧边麦拉。优选地,所述固定贴膜的尺寸小于所述支持层的尺寸,且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尺寸。优选地,所述保护层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通孔相配合的保护内环,所述保护内环的外圆直径大于 所述固定贴膜的通孔直径。优选地,所述支持层为透明材质的聚酯PET、聚乙烯PE、聚氨基甲酸酯PU、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聚乙烯醇PVA或聚丙烯PP。优选地,所述保护内环设置有易拉部。优选地,所述密封贴膜为采用先冲压后贴合的工艺生产的贴膜。优选地,所述固定贴膜为应用于负压伤口治疗NPWT的薄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使用透明材料制作的支持层,能够使支持层覆盖固定贴膜的全部区域,相比于窗框式密封贴膜中仅为一硬性边框的支持层,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层能够更全面地保持固定贴膜的形状,并更大范围地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的固定贴膜,增强了密封贴膜使用的便利性。

图I为现有技术密封贴膜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密封贴膜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封贴膜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保护内环的易拉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支持层的侧边麦拉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封贴膜贴合效果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封贴膜上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封贴膜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贴膜,用于保持固定贴膜的形状并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的固定贴膜。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全面地保持固定贴膜的形状,并更大范围地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的固定贴膜,增强了密封贴膜使用的便利性。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所述密封贴膜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将对一种密封贴膜进行详细说,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贴膜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包括固定贴膜201、保护层202和支持层203,三者的形状无具体限定。与现有技术一致,固定贴膜201的中部开设有一圆形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将根据引流套件吸盘的直径来确定。例如,吸盘的直径为40毫米时,固定贴膜201的通孔直径为30毫米比较合适,吸盘的连接部能够穿过该通孔,而吸盘盘体不能完全穿过,不能穿过的部分被固定贴膜201粘住。这里仅是举例而不是具体限定。固定贴膜201,为应用于 NPWT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负压伤口治疗)的薄膜,为本实施例所述密封贴膜的实用结构,即最终是由固定贴膜201将引流套件的吸盘密封固定在人体体表上,固定贴膜201的材质通透性良好,具有防菌、防尘、透湿的功能。固定贴膜201的其中一面具有粘性,称为粘性面,另一面为非粘性面,厚度为0.05毫米左右,其透明特性便于切口周围血运和局部积血、积液的观察。保护层202,利用其保护面保护固定贴膜201的粘性面,其保护面光滑、无尘,便于揭开并分离与固定贴膜201粘性面的贴合。支持层203,为质地较硬的材料膜,能够保持固定贴膜201的形状,尤其是揭开保护层202后固定贴膜201的形状。支持层203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的窗框式支持层存在较大区别,支持层203为非窗框式设计,因此能够覆盖固定贴膜201的全部区域,其采用透明材料保证了切口及其周边的可见度。另外,由于采用的是硬质的透明材料,支持层203能够保证固定贴膜201舒展平整且不起褶皱,而且支持层203与固定贴膜201的附着强度大小合适,能够保证揭开保护层202时固定贴膜201不与支持层203分离,且在固定贴膜201贴合体表后,能够轻易揭开支持层203而不会把固定贴膜201从体表上带起来。其中,保护层202的保护面与固定贴膜201的粘性面贴合,支持层203与固定贴膜201的非粘性面贴合。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贴膜为三明治结构,固定贴膜201为三明治结构的中间层,保护层202和支持层203为三明治结构的底层和顶层。另外,支持层203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贴膜201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持层203能够完全覆盖固定贴膜201,最大范围地保护固定贴膜20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透明材料制作的支持层203,能够使支持层203覆盖固定贴膜201的全部区域,相比于窗框式密封贴膜中仅为一硬性边框的支持层,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层203能够更全面地保持固定贴膜201的形状,并更大范围地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的固定贴膜201,因此增强了密封贴膜使用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将对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贴膜进行补充说明,因此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贴膜具体结构请参见图3,其主体部大致形状为圆边长方形,两侧为加长部,其结构包括固定贴膜301、保护层302和支持层303。与现有技术一致,固定贴膜301的中部开设有一圆形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将根据引流套件吸盘的直径来确定。例如,吸盘的直径为40毫米时,固定贴膜301的通孔直径为30毫米比较合适,吸盘的连接部能够穿过该通孔,而吸盘盘体不能完全穿过,不能穿过的部分被固定贴膜301粘住。这里仅是举例而不是具体限定。固定贴膜301,为本实施例所述密封贴膜的实用结构,即最终是由固定贴膜301将引流套件的吸盘密封固定在人体体表上,固定贴膜301的材质通透性良好,具有防菌、防尘、透湿的功能。固定贴膜301的其中一面具有粘性,称为粘性面,另一面为非粘性面,厚度为0. 05毫米左右,其透明特性便于切口周围血运和局部积血、积液的观察。保护层302,利用其保护面保护固定贴膜301的粘性面,其保护面光滑、无尘,便于揭开并分离与固定贴膜301粘性面的贴合。优选地,保护层302设置有与固定贴膜301的通孔相配合的保护内环3021,保护内环3021的外圆直径大于固定贴膜301的通孔直径,保护内环3021的内圆直径等于固定贴膜301的通孔直径。例如,吸盘的直径为40毫米,固定贴膜301的通孔直径为30毫米时,则保护内环3021的外圆直径为40毫米,或略大于40毫米,保护内环3021的内圆直径为30毫米。使用时,保护内环3021先于保护层302的其它部分被揭开,保护内环3021被揭开后,使得固定贴膜301露出与保护内环3021尺寸一致的粘性面,该露出的一部分粘性面可先将引流套件的吸盘紧贴在固定贴膜301上,然后保护层302的其它部分再被揭开。优选地,请参见图4,保护内环3021设置有易拉部30211。易拉部30211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方便地将保护内环3021揭开,而不会损伤固定贴膜301,因为保护内环3021的尺寸较小,而医护人员佩戴消毒手套时会降低手指的灵活性。易拉部30211的形状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突出部位,也可以为其它形状,这里不作具体限定。另外,易拉部30211还可以使用一小型麦拉或其它便于揭开保护内环3021的结构进行替换。支持层303,为质地较硬的材料膜,能够保持固定贴膜301的形状,尤其是揭开保护层302后固定贴膜301的形状。支持层303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的窗框式支持层存在较大区别,支持层303为非窗框式设计,因此能够覆盖固定贴膜301的全部区域,其采用透明材料保证了切口及其周边的可见度。另外,由于采用的是硬质的透明材料,支持层303能够保证固定贴膜301舒展平整且不起褶皱,而且支持层303与固定贴膜301的附着强度大小合 适,能够保证揭开保护层302时固定贴膜301不与支持层303分离,且在固定贴膜301贴合体表后,能够轻易揭开支持层303而不会把固定贴膜301从体表上带起来。其中,支持层303可以为透明材质的聚酯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PE (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酯F1U (Polyurethane)、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聚酸胺 PA (Polyamide)、聚乙烯醇 PVA (Polyvinylalcohol)或聚丙烯PP(Polypropylene),还可以为其它具备相同或类似材料特性的薄膜材料,这里不作具体限定。优选地,支持层303设置有麦拉,具体为设置于支持层303中部的左右麦拉3031,请参见图5,所述麦拉还可以为设置于支持层303任一侧边的侧边麦拉3032。其中,保护层302的保护面与固定贴膜301的粘性面贴合,支持层303与固定贴膜301的非粘性面贴合。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贴膜为三明治结构,固定贴膜301为三明治结构的中间层,保护层302和支持层303为三明治结构的底层和顶层。另外,支持层303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贴膜301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持层303能够完全覆盖固定贴膜301,最大范围地保护固定贴膜301。优选地,固定贴膜301的尺寸小于支持层303的尺寸,且小于保护层302的尺寸。例如,请参见图3,保护层302的加长部最长,支持层303的加长部次之,固定贴膜301的加长部最短。固定贴膜301、保护层302和支持层303贴合后的效果如图6所示,各层加长部的长度不相同能够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时的揭开层操作。请参见图7,为上述的密封贴膜上视图,请参见图8,为上述的密封贴膜下视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透明材料制作的支持层303,能够使支持层303覆盖固定贴膜301的全部区域,相比于窗框式密封贴膜中仅为一硬性边框的支持层,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层303能够更全面地保持固定贴膜301的形状,并更大范围地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的固定贴膜301,因此增强了密封贴膜使用的便利性。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密封贴膜生产工艺进行说明。在现有技术中,冲切深度难以控制,其报废率相当高,致使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另外,密封贴膜的气密性不能进行独立监控,必须做破坏性检测。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贴膜为采用先冲压后贴合的工艺生产的贴膜,该工艺采用先冲压后贴合的工序,用专用工装和设备进行贴合装配,这种生产工艺避免固定贴膜受损伤,规避现有先贴合后冲压工艺的缺陷,能够改善密封贴膜的气密性问题,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缓解了成本压力。首先,分别把支持层、固定贴膜和保护层的形状精确冲压出来,然后把它们按预定次序贴合在一起。这种生产工艺使贴合后的密封贴膜无需再进行冲压操作,从而避免各层受损伤,气密性得到有效保证。值得注意的是,该工艺可能产生潜在的贴合气泡问题,该问题可以通过专业压合机将已经贴好的密封贴膜产生的气泡进行排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密封贴膜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密封贴膜,包括固定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贴膜还包括 保护层和支持层; 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固定贴膜的粘性面贴合; 所述支持层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非粘性面贴合; 所述固定贴膜的中部开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支持层为透明材料,并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密封贴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层设置有麦拉,所述麦拉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持层中部的左右麦拉或设置于所述支持层任一侧边的侧边麦拉。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密封贴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贴膜的尺寸小于所述支持层的尺寸,且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密封贴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通孔相配合的保护内环,所述保护内环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贴膜的通孔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密封贴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层为透明材质的聚酯PET、聚乙烯PE、聚氨基甲酸酯PU、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聚乙烯醇PVA或聚丙烯PP。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贴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内环设置有易拉部。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密封贴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贴膜为采用先冲压后贴合进行生产的贴膜。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密封贴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贴膜为应用于负压伤口治疗NPWT的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贴膜,用于保持固定贴膜的形状并保护揭开保护层前、后的固定贴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保护层和支持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固定贴膜的粘性面贴合;所述支持层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非粘性面贴合;所述固定贴膜的中部开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支持层为透明材料,并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贴膜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增强密封贴膜使用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B32B27/06GK202777417SQ20122041989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石先英, 梁金梅, 菅冀祁, 郑灿阳 申请人:惠州市华阳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