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遮蔽膜、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以及安装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81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热线遮蔽膜、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以及安装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 ...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虽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主成分、但发挥良好的遮热特性的热线遮蔽膜、以及使用了该热线遮蔽膜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线遮蔽膜,该热线遮蔽膜含有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选择波长吸收材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具有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0%以上、且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40%以下的透射特性。
【专利说明】热线遮蔽膜、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以及安装该热线 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口材料的汽车、以及使用该 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口材料的建造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透射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热线遮蔽功能的热线遮蔽膜,热线 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以及安装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口材料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可用于汽车或者建造物等窗口材料的安全玻璃,可以使用在对向的多张(例 如2张)玻璃板间夹持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等的中间层来构成夹层玻璃而得到的透明基 体材料。而且,还提出了通过使该中间层具有热线遮蔽功能而遮断入射的太阳能、以减轻冷 房负荷、人的暑热感为目的的透明基体材料。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2张对向的玻璃板间夹持含有由0. 1 μ m以下的细微粒 径的氧化锡或者氧化铟组成的热线遮蔽性金属氧化物的软质树脂层而成的夹层玻璃。
[0004] 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至少2张对向的玻璃板间夹持分散有Sn、Ti、Si、Zn、 Zr、Fe、Al、Cr、Co、Ce、In、Ni、Ag、Cu、Pt、Μη、Ta、W、V、Mo 这样的金属、该金属的氧化物、该 金属的氮化物、该金属的硫化物、该金属的Sb、F掺杂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的中间层而得 到的夹层玻璃。
[0005] 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将由Ti02、Zr02、Sn0 2、Ιη203组成的微粒与由有机硅或有 机硅化合物组成的玻璃成分夹持在对向的透明板状部件间而成的汽车用窗玻璃。
[0006] 而且,专利文献4公开了在至少2张对向的透明玻璃板状体之间设置由3层构成 的中间层、在该中间层的第2层中分散Sn、Ti、Si、Zn、Zr、Fe、Al、Cr、Co、In、Ni、Ag、Cu、 Pt、Mn、Ta、W、V、Mo这些金属、该金属的氧化物、该金属的氮化物、该金属的硫化物、该金属 的Sb、F掺杂物、或、它们的复合物,以树脂层作为第1层和第3层的中间层的夹层玻璃。
[0007] 但是,专利文献1?4所公开的传统的夹层玻璃均存在下述问题:追求高可见光透 射率时的热线遮蔽功能不充分。
[0008] 而且,作为提高夹层玻璃的热线遮蔽功能的方法,专利文献5公开了将金属氧化 物半导体、近红外吸收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在透明的合成树脂中并成形于膜上而成的紫 外线红外线遮蔽体。
[0009] 另一方面, 申请人: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在2张玻璃板间存在具有热线遮蔽功 能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由含有六硼化物微粒单独或六硼化物微粒和ΙΤ0微粒和/或ΑΤ0微 粒、以及乙烯基类树脂的热线遮蔽膜构成的热线遮蔽用夹层玻璃;或者,所述中间层由包含 形成于面对至少一个玻璃板的内侧的面上的上述微粒的热线遮蔽膜、和夹在上述2张玻璃 板间的含有乙烯基类树脂的热线遮蔽膜构成的热线遮蔽用夹层玻璃。
[0010] 如专利文献6所述,使用了六硼化物微粒单独或六硼化物微粒与ΙΤ0微粒和/或 ΑΤ0微粒的热线遮蔽用夹层玻璃的光学特性是: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透射率的极大值,在近 红外区域表现出强吸收、具有透射率的极小值。其结果,该热线遮蔽用夹层玻璃与专利文献 1?4中记载的传统的夹层玻璃相比得到了改善,可见光透射率70%以上时的日照透射率 达到50 %左右。
[0011] 此外,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替代为紫外线固化 树脂、以在该紫外线固化树脂中包含复合钨化合物而成的热线遮蔽膜作为中间层的热线遮 蔽用夹层玻璃。
[0012] 如专利文献7所述,该热线遮蔽用夹层玻璃与专利文献1?4以及专利文献6记 载的传统的夹层玻璃相比得到了改善,可见光透射率70%以上时的日照透射率达到35% 前后。
[0013] 现有技术文献
[0014] 专利文献
[001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217500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259279号公报
[0017]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4-160041号公报
[0018]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0-297945号公报
[0019]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4-37768号公报
[0020] 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1-89202号公报
[0021] 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10-202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22]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23] 然而,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以下问题。
[0024] 第1问题是:在专利文献1?5所述的传统技术的夹层玻璃中,如上述,追求高的 可见光透射率时的热线遮蔽功能均不充分。
[0025] 而且,在市场上,从提高汽车内或者建造物内的舒适性、或者通过汽车的空调负荷 减轻提高燃油消耗定额、通过建造物内的空调负荷减轻进行省能量化的观点出发,谋求进 一步的遮热功能的高性能化的呼声高。从该观点来看,即使是专利文献6、7所记载的热线 遮蔽用夹层玻璃也尚有改善的余地。
[0026]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于是其所要的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虽然以聚乙烯醇缩醛 树脂为主成分,但能够发挥良好的遮热特性的热线遮蔽膜,使用了该热线遮蔽膜的热线遮 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安装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口材料的汽车。
[0027] 解决问题的方法
[0028]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在保持高可见光透射率的同时、提高热线遮蔽特性 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0029] 本发明人着眼于JIS R3106所记载的可见光透射率计算中使用的重价系数(重価 係数)的波长分布。具体地,详细研究了可见光透射率计算中使用的重价系数的波长分布 与短波长区域中的日照能量。于是得到了这样的认识:通过适宜地遮蔽可见光线的短波长 区域,能够使可见光透射率保持在高水平而仅降低日照透射率。
[0030] 具体地,为了防止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哪怕是一点儿点儿)、此外也为了不使热 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着色成黄色,现有技术中的常识是使用尽可能不削减可见光区域 的紫外线遮蔽剂。但是,我们不拘泥于此,想到了使一方面对波长450nm附近的光有强吸 收、另一方面在作为对可见光透射率的计算贡献大的区域的波长550nm附近不具有吸收的 材料与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并存的方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31] 即,解决上述问题的第1发明为一种热线遮蔽膜,该热线遮蔽膜含有具有热线遮 蔽功能的化合物、选择波长吸收材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其中,所述选择波长吸 收材料具有对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0%以上、且对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40% 以下的透射特性,所述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与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重量比为具 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选择波长吸收材料=99/1?70/30的范围。
[0032] 第2发明为根据第1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 物是用通式 MyW0z(其中,Μ 为选自 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 中的 1 种 以上元素,0. K y < 0. 5,2. 2 < z < 3. 0)表示、且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 微粒。
[0033] 第3发明为根据第2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为平均 粒径40nm以下的微粒。
[0034] 第4发明为根据第1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是 选自异11引哚啉(isoindoline)化合物、异Π 引哚啉酮(isoindolinone)化合物、喹喔啉 (quinoxaline)化合物、喹酞酮(Quinophthalone)化合物、缩合重氮化合物、镍偶氮化合 物、钒酸铋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0035] 第5发明为根据第1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为选自 喹酞酮化合物、镍偶氮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0036] 第6发明为根据第1?第5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选择波长 吸收材料具有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0%以上、且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15%以 下的透射特性。
[0037] 第7发明为根据第1?第6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热线遮蔽 膜还包含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
[0038] 第8发明为根据第7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 合物是选自酞菁(phthalocyanine)化合物、萘酞菁(naphthalocyanine)化合物、亚铵 (imonium)化合物、二亚铵(diimonium)化合物、聚甲炔化合物、二苯基甲烧化合物、三苯基 甲烧化合物、醌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戊二烯化合物、偶氮甲碱(Azomethine)化合物、方酸 锆(squarylium)化合物、有机金属络合物、花菁(cyanine)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0039] 第9发明为根据第8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 为选自酞菁化合物、二亚铵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0040] 第10发明为根据第7?第9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红外线 吸收性有机化合物与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重量比为(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红外线吸收 性有机化合物)=95/5?50/50的范围。
[0041] 第11发明为一种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其中,在多张透明基体材料之间存 在第1?第10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
[0042] 第12发明为根据第11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其中,在多张透明 基体材料之间还存在可见光透射率为88%以上、且日照反射率为21%以上的红外线反射 膜。
[0043] 第13发明为根据第11或第12发明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其中,所 述透明基体材料中的至少1张为玻璃。
[0044] 第14发明为根据第11?第13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 其中,按照JIS R3106计算出的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且日照透射率为32. 5%以下。
[0045] 第15发明为安装有第11?第14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 料作为窗口材料的汽车。
[0046] 第16发明为使用第11?第14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 作为窗口材料的建造物。
[0047] 发明效果
[0048]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即使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主成分,但通过组合使用具 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和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仍能够发挥良好的光学的特性和高耐候性 的热线遮蔽膜。于是,通过使用热线遮蔽膜,可以得到能够发挥良好的光学的特性、高耐候 性和良好的机械特性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而且,通过将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 体材料作为窗口材料安装于汽车,能够抑制夏季车内温度上升。此外,通过将该热线遮蔽 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口材料使用于建造物的开口部,能够抑制夏季建造物内的温度上 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9] [图1]显示实施例1?16以及比较例1?4、6?9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 料中的可见光透射率与日照透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50] [图2]显示实施例17?28以及比较例1?4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中的 可见光透射率与日照透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51] [图3]显示实施例29?33以及比较例1?4、5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中 的可见光透射率与日照透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52] [图4]显示实施例5?8、40?47以及比较例1?4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 料中的可见光透射率与日照透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53]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具体说明。
[0055] 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含有: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的微粒、分散剂、选择波长 吸收材料、视需要而定的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视需要而 定的粘着力调整剂、视需要而定的其他添加剂。
[0056] 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可以这样来制造:将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的微粒与分 散剂分散在添加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一部分增塑剂中,得到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 物的微粒分散液,将所得分散液与选择波长吸收材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进行混炼 后,采用挤出成形法、压延成形法等公知方法成形为膜状。
[0057] 此外,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还可以这样来制造:将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的 微粒和分散剂分散在一般的有机溶剂中得到分散液后,通过除去该有机溶剂,得到具有热 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的微粒分散于固体分散剂中的状态的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的 微粒分散体,将所得分散体与选择波长吸收材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进行混炼后, 采用挤出成形法、压延成形法等公知方法成形为膜状。
[0058] 以下,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的构成成分、热线遮蔽膜、以及、使用了该热线遮蔽膜 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进行具体说明。
[0059]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的微粒,可以使用复合钨氧化物 微粒、有机系红外线遮蔽微粒等,但优选使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 作为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的微粒使用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进行说明。当然, 对于使用了有机系红外线遮蔽微粒等的情况、组合使用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与有机系红外 线遮蔽微粒等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像使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那样进行操作,来制造 热线遮蔽膜、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
[0060] [1]热线遮蔽膜的构成成分
[0061] 关于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首先对作为其构成成分的具有热线遮蔽功能得微粒及 其制造方法、分散剂、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 塑剂、粘着力调整剂、其他添加材料进行说明。
[0062] (1)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微粒
[0063] 本发明的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微粒的优选例是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该复合钨氧化 物微粒可以大幅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特别是波长lOOOnm以上的光,因而其透射色调多为蓝 色系色调。
[0064] 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优选为用通式MyWOz(这里,Μ为选自Cs、Rb、K、Tl、In、Ba、Li、 Ca、Sr、Fe、Sn、Al、Cu中的1种以上元素、0· 1彡y彡0· 5、2· 2彡z彡3· 0)表示、且具有六 方晶的晶体结构。
[0065] 在以上说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作为优选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例子,可以 列举出CsQ.33TO3、RbQ.33TO 3、Ka33W03、BaQ.33TO 3等。特别是,若y、ζ的值可以收敛在上述的范 围,则能够特到有用的热线遮蔽特性。添加元素 Μ的添加量优选为0. 1以上且0. 5以下,更 优选为0. 33附近。这是因为,根据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理论计算得出的值为0. 33,此前后的 添加量可以得到优选的光学特性。此外,关于Ζ的范围,优选为2. 2 < ζ < 3. 0。这是因为, 在以MyW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材料中,不仅可以以与上述的以W0X表示的钨氧化物材料相 同的机制工作,而且在ζ < 3. 0时,还存在归因于上述元素 Μ的添加的自由电子的供给。特 别是,从光学特性的观点来看,更优选为2. 45 < ζ < 3. 00。
[0066] 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粒径可以根据热线遮蔽膜的使用目的适宜选定。例如,在 将热线遮蔽膜用于追求透明性的用途的情况下,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优选具有40nm以下 的分散粒径。如果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小于40nm的分散粒径,则不会因散射而将光完 全遮蔽,能够保持可见光区域的视认性,同时高效率地保持透明性。
[0067] 在将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应用于例如汽车的挡风玻 璃那样的、特别重视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的用途的情况下,优选考虑进一步利用复合钨氧 化物微粒降低散射。在考虑该进一步的散射降低时,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可以是 30nm以下,优选为25nm以下。
[0068] 其理由在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小时,可使由几何散射或米氏散射 (Mie scattering)引起的400nm?780nm的可见光区的光散射减弱。通过该波长的光的散 射降低,可以避免强光照射时热线遮蔽膜呈现毛玻璃那样的外观,丧失鲜明的透明性。
[0069] 这是因为,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达到40nm以下时,上述几何散射或米氏 散射减弱,进入到瑞利散射区域。在瑞利散射区域,散射光与粒径的6次方成反比地减弱, 因而,随着分散粒径的减小,散射降低、透明性提高。进一步,当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 径达到25nm以下时,散射光会变得非常少,因此优选。
[0070] 如以上说明的,从避免光散射的角度出发,优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小。 另一方面,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为lnm以上,则易于进行工业生产。
[0071] 此外,热线遮蔽膜中所含的复合钨微粒的量希望是每单位面积为0. 2g/m2?2. 5g/ m2〇
[0072] (2)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微粒的制造方法
[0073] 通式MYW0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可以通过将钨化合物初始原料在非活泼气体 氛围或还原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而得到。
[0074] 首先,对钨化合物初始原料进行说明。
[0075] 优选地,钨化合物初始原料为选自下组中的1种以上:三氧化钨粉末、二氧化钨粉 末、氧化钨的水合物粉末、六氯化钨粉末、钨酸铵粉末、或、将六氯化钨粉末溶解在醇中后再 进行干燥而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将六氯化钨溶解在醇中后再添加水进行沉 淀并干燥而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将钨酸铵水溶液干燥而得到的钨化合物粉 末、金属钨粉末;且作为初始原料,是以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形态含有元素 Μ的钨化合物。
[0076] 这里,为了制造出各成分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均匀混合的初始原料,优选以溶液 的形式混合各原料,含Μ元素的钨化合物初始原料优选为可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等溶剂中 的原料。例如,可列举含Μ元素的钨酸盐、盐酸盐、硝酸盐、硫酸盐、草酸盐、氧化物、碳酸盐、 氢氧化物等,但并不限于这些原料,只要是可形成溶液状态的原料即优选。
[0077] 然后,对非活泼气体氛围或还原性气体氛围中的热处理进行说明。作为在非活泼 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的条件,优选在400°C以上。在400°C以上经过了热处理的初始原料 具有充分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作为热线遮蔽微粒而效率良好。作为非活泼气体,可使用 Ar、N2等非活泼气体。
[0078] 此外,作为在还原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的条件,优选先在还原性气体氛围中、 100°C?400°C对初始原料进行热处理之后,再在非活泼气体氛围中、400°C?1200°C的温 度下进行热处理。对于此时的还原性气体并无特殊限制,但优选4。并且,当使用4作为 还原性气体时,作为还原性气体氛围的组成,例如,优选向Ar、N 2等非活泼气体中以0. 1 %以 上的体积比混合H2、更优选以0. 2%以上的体积比混合H2。当H2的体积比为0. 1 %以上时, 可进行有效的还原。
[0079] 从提高耐候性的观点来看,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经过表面处理、用含有选 自Si、Ti、Zr、Al中的1种以上的化合物、优选氧化物包覆是优选的。为了进行该表面处理, 可以使用含有选自Si、Ti、Zr、Al中的1种以上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公知的表面处理。例如, 可以将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与有机硅化合物混合,再进行水解处理。
[0080] 此外,从提高后述的热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的观点来看,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粉 体色优选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推荐的ΙΛΛ/表色系(JISZ8729-2004)中的粉体色中满 足I;为25?80、a #为-10?10、b#为-15?15的条件。通过使用具有该粉体色的复合钨 氧化物微粒,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的热线遮蔽膜。
[0081] (3)分散剂
[0082] 本发明的分散剂出于使上述的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均匀分散在后述的聚 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目的而使用。
[0083] 本发明的分散剂优选为采用差示热热重同时测定装置(以下也表示为TG-DTA)测 定的热分解温度为200°C以上、且具有氨基甲酸酯、丙烯酸、苯乙烯主链的分散剂。这里,热 分解温度是指在TG-DTA测定中,该分散剂因热分解而开始重量减少的温度。
[0084] 这是因为,若分解温度为200°C以上,则在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进行混炼时该分散 剂不分解。由此,可以避免因分散剂的分解引起的热线遮蔽夹层玻璃用热线遮蔽膜的褐色 着色、可见光透射率降低、不能得到本来的光学特性等情况。
[0085] 此外,该分散剂优选是具有含有胺的基团、氢氧基、羧基、或、环氧基作为官能团的 分散剂。这些官能团具有吸附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表面、防止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凝集、 使得即使在热线遮蔽膜中也能均匀分散该微粒的效果。具体地,作为例子可以列举出:具有 羧基作为官能团的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类分散剂、具有含有胺的基团作为官能团的丙烯 酸类分散剂。官能团中具有含有胺的基团的分散剂优选分子量Mw2000?200000、胺值5? 100mgK0H/g的。此外,具有羧基的分散剂优选分子量Mw2000?200000、酸值1?50mgK0H/ g的。
[0086] 该分散剂的添加量希望是相对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 100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30重量份?400重量份的范围。分散剂添加量若在上述范围, 则随着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均匀地分散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不会对所得热线遮蔽膜的物 性造成不良影响。
[0087] (4)选择波长吸收材料
[0088] 本发明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是仅对一定波长区域的光进行选择性强吸收的材料。
[0089] 如上述,本
【发明者】人考虑到用于JIS R3106中的可见光透射率计算的重价系数的 波长分布,想到了将强烈吸收仅用上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无法充分遮蔽的波长450nm附 近的光、且在对作为可见光透射率计算贡献大的波长区域的波长550nm附近不具有吸收的 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组合使用的技术方案。于是,通过将该强吸收波长 450nm附近的光、且在波长550nm附近不具有吸收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与复合钨氧化物微 粒组合使用的技术方案,与单独使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更低的日照 透射率。
[0090] 此外,例如,在作为汽车挡风玻璃那样的要求高视认性的部件使用热线遮蔽夹层 透明基体材料的情况下,在直射日光、照明灯等强光照射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时, 所含有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等微粒强烈散射可见光的短波长区域,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 体材料发生白晕得现象有时会成为问题。
[0091] 这里,本发明人想到,通过上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吸收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等微 粒散射而产生的可见光短波长区域的散射光,抑制该白晕的发生,也可以发挥出提高本发 明的热线遮蔽膜、以及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透明性的效果。
[0092] 作为本发明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特性,优选除媒体、基体材料的吸收之外 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本身的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0%以上、且波长450nm的光的透 射率为40%以下。此外,更优选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0%以上、且波长450nm的光 的透射率为15%以下。
[0093] 这是因为:如果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光的透射率为对于波长550nm的光为90%以 上、且对于波长450nm的光为40%以下,则在将该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组合使用时,可见光透射率不降低,而且,也能够充分地得到波长450nm附近的光的吸收。 其结果,与单独使用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相比较,日照透射率减低,遮热特性提 商。
[0094] 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具体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可以列举出异吲哚啉化合物、 异吲哚啉酮化合物、喹喔啉化合物、喹酞酮化合物、缩合重氮化合物、镍偶氮化合物、钒酸铋 化合物等。特别是,为了使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15%以下,优选使用选自喹酞酮化合 物、镍偶氮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0095] 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混合比例优选重量比(复合钨氧化物 微粒/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值为99/1?70/30的范围。更优选为95/5?80/20、更优选 为90/10?80/20。这是因为: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添加量的混合比例为70/30以下,则归 因于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可见光区域的吸收不增强,可见光透射率被保持。其结果,与单独 使用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相比,日照透射率被保持,遮热特性被保持。
[0096] 此外,这是因为:如果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添加量的混合比例是上述的重量比为 99/1以上,能够得到波长450nm附近的光的充分吸收,添加效果得以发挥。
[0097] 作为将选择波长吸收材料添加至热线遮蔽膜的方法,也可以将化合物本身与后述 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增塑剂分散液、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体一起添加至聚乙烯醇缩 醛树脂和增塑剂中。
[0098] 这里,如果考虑所得的热线遮蔽膜、以及使用该热线遮蔽膜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 基体材料的透明性,也可以像上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那样,以在增塑剂中分散有选择波 长吸收材料的状态的分散液、或在固体分散剂中分散有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状态的分散体 的形式,添加至热线遮蔽膜。
[0099] 无论怎样,只要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在热线遮蔽膜中均匀地分散即可,如果是无损 所得热线遮蔽膜的透明性的方法均可适用。
[0100] (5)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
[0101] 在本发明中,可以向热线遮蔽膜中进一步添加视需要而定的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强 吸收的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
[0102] 作为可用于该目的的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可以使用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 合物、亚铵化合物、二亚铵化合物、聚甲炔化合物、二苯基甲烷化合物、三苯基甲烷化合物、 醌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戊二烯化合物、偶氮甲碱化合物、方酸铛化合物、有机金属络合物、 花菁化合物等。
[0103] 作为该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如果选择溶于构成上述的热线遮蔽膜的增塑剂 的那些,则不会损害所得热线遮蔽膜的透明性,因而优选。
[0104] 该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更优选对从波长650nm?lOOOnm的可见光长波长区 域至近红外线区域的范围的光具有强吸收的材料。这是因为,将具有该光学的特性的红外 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与在波长800nm以上的波长区域具有强吸收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组 合使用时的协同效应大、与单独使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高的遮热性 能。
[0105] 从该观点来看,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特别优选二亚铵 化合物、或酞菁化合物。
[0106] 该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与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重量比优选为[复合钨 氧化物微粒/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95/5?50/50的范围。
[0107] 若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的添加量的混合比例以上述的重量比小于95/5,归因 于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的对从波长650nm?lOOOnm的可见光长波长区域至近红外线 区域的范围的光的强吸收效果变小,不太能得到添加效果,因而不优选。此外,若红外线吸 收性有机化合物的添加量的混合比例以上述重量比计多于50/50,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 物吸收作为对可见光透射率计算贡献大的波长区域的至波长550nm附近的光,其结果,可 见光透射率降低。所以,若合并可见光透射率,则遮热特性劣化,因而不优选。
[0108] (6)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0109] 作为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优选聚乙烯醇缩丁醛树 月旨。此外,从热线遮蔽膜的物性考虑,可以组合使用缩醛化度不同的多种聚乙烯醇缩醛树 月旨。而且,缩醛化时将多种醛组合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共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也可以优选使用。 [0110] 从该观点来看,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的优选下限为60%、上限为75%。
[0111]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用醛进行缩醛化来制备。
[0112] 上述聚乙烯醇通常通过对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而得到,一般可以使用皂化度 80?99. 8摩尔%的聚乙烯醇。
[0113] 此外,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的优选下限为200、上限为3000。这是因为,聚合度 为200以上,则所制造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保持对贯通的抗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若为3000以下,则树脂膜的成形性被保持,树脂膜的刚性也被保持在优选的范 围,加工性得到保障。
[0114] 对于上述醛没有特殊限制,一般可以使用正丁醛、异丁醛、2-乙基丁醛、正己基醛、 正辛基醛、乙醛等碳原子数为1?10的醛。这其中,优选正丁醛、正己基醛、正戊基醛,更优 选碳原子数为4的丁醛。
[0115] (7)增塑剂
[0116] 作为用于以本发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热线遮蔽膜的增塑剂,可以 列举出,作为一元醇与有机酸酯的化合物的增塑剂、作为多元醇有机酸酯化合物等酯类的 增塑剂、作为有机磷酸类增塑剂等磷酸类的增塑剂。任何增塑剂均优选室温下为液状。特 别是,优选作为从多元醇和脂肪酸合成的酯化合物的增塑剂。
[0117] 对于该从多元醇和脂肪酸合成的酯化合物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出例如,通过 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三丙二醇等二醇与丁酸、异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 2_乙基己酸、天竺葵酸(正壬酸)、癸酸等一元有机酸的反应而得到的二醇类酯化合物。此 夕卜,还可以列举出四乙二醇、三丙二醇与上述一元有机酸的酯化合物等。
[0118] 这其中,优选三乙二醇二己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 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等三乙二醇的脂肪酸酯。三乙二醇的脂肪酸酯平衡地具备 与聚乙烯醇缩醛的相溶性、耐寒性等各种性质,在加工性、经济性方面也良好。
[0119] 在选择增塑剂时,应注意是水解性低的。从该观点来看,优选三乙二醇二-2-乙基 己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
[0120] (8)粘着力调整剂
[0121] 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中还优选进一步含有视需要而定的粘着力调整剂。
[0122] 对于该粘着力调整剂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使用碱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盐。对构 成该金属盐的酸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出例如,辛酸、己酸、丁酸、乙酸、甲酸等羧酸,或盐 酸、硝酸等无机酸。在碱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盐中,优选碳原子数2?16的羧酸镁盐、碳 原子数2?16的羧酸钾盐。
[0123] 作为该碳原子数2?16的有机酸的羧酸镁盐、钾盐,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使用例 如,乙酸镁、乙酸钾、丙酸镁、丙酸钾、2-乙基丁酸镁、2-乙基丁酸钾、2-乙基己酸镁、2-乙基 己酸钾等。
[0124] 这些粘着力调整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125] 而且,在作为粘着力调整剂使用钠、钾、镁、钙、铈的羧酸盐的情况下,可以兼有作 为本来的粘着力调整剂的作用以及上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提高耐候性的效果。
[0126] (9)其他添加剂
[0127] 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中还可以进一步配合视需要而定的一般添加剂。例如,可以 添加用于赋予视需要而定的任意色调的偶氮系染料、花菁系染料、喹啉系、茈系染料、碳黑 等,一般用于热塑性树脂的着色的染料化合物、颜料化合物。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因吸收可 见光的短波长侧的光,故透射光色带黄色。因而,优选添加染料、颜料等化合物,对热线遮蔽 膜的色调进行调整。
[0128] 而且,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在有些情况下在紫外区域透射率升高,若与紫外线 遮蔽剂组合,则能够得到更高的热线遮蔽效果。作为紫外线遮蔽剂,可以列举出羟基二苯甲 酮系、水杨酸系、HALS系、三唑系、三嗪类等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等无 机紫外线吸收剂等。
[0129] 此外,作为其他添加剂,可以添加偶联齐IJ、表面活性剂、防静电剂等。
[0130] [2]热线遮蔽膜
[0131] 为了制造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将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分散剂分散在添加至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增塑剂的一部分中,制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或者,通过得到将 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分散剂分散在一般有机溶剂中而成的分散液后,除去该有机溶剂,制 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于固体分散剂中的状态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体。
[0132] 于是,将所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增塑剂分散液或所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分散体与选择波长吸收材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以及视需要而定的其他添加剂、 粘着力调整剂混合、混炼后,采用挤出成形法、压延成形法等公知的方法,成形为例如膜状 来进行制造。而且,若视需要而定,向该热线遮蔽膜中添加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则得 到更高的热线遮蔽特性。
[0133] 以下,对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增塑剂分散液的制造方法、以及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分散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134] (1)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增塑剂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0135]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与分散剂添加、混合在增塑剂中,采用一般的分散方法,可以 得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增塑剂分散液。具体地,可以使用珠磨、球磨、砂磨、超声波分散等 分散方法。
[0136] 而且,在向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增塑剂中分散时,视需要而定还可以进一步添 加具有120°C以下的沸点的有机溶剂。
[0137] 该有机溶剂优选使用具有120°C以下的沸点的那些。这是因为:若沸点在120°C以 下,则在作为作为后续步骤的干燥步骤、特别是减压干燥中除去是容易的。其结果,在减压 干燥的步骤中除去得以迅速进行,对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组合物的生产性做出贡献。 而且,因为减压干燥的步骤容易且充分地进行,能够避免本发明的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组合物中残留过剩的有机溶剂。其结果,能够避免热线遮蔽膜成形时出现产生气泡等不适。 具体地,可以列举出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丁基、异丙醇、乙醇,但只要沸点 为120°C以下且能够均匀地分散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即可,可任意选择。
[0138]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可以从一般方法中任意选择。 作为具体例子,可以使用珠磨、球磨、砂磨、超声波分散等方法。
[0139] 此外,作为从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液中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优选进行 减压干燥的方法。具体地,一边对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液进行搅拌,一边进行减压 干燥,将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组合物与有机溶剂成分分离。作为用于减压干燥的装置, 可以列举出真空搅拌型的干燥机,是具有上述功能的装置即可,对其没有特殊限制。此外, 干燥步骤的减压的压力可以适宜选择。
[0140] 通过采用该减压干燥法,溶剂的除去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无需将含有复合钨氧化 物微粒的组合物长时间暴露于高温,因此,不发生分散的微粒的凝集,故优选。而且,生产性 也提高,蒸发的有机溶剂也容易回收,从环境角度考虑也是优选的。
[0141] (2)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
[0142] 将上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增塑剂分散液、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剂和增 塑剂添加、混合于上述的具有120°C以下的沸点的有机溶剂中,采用一般的分散方法,制造 热线遮钨氧化物微粒的浓度为50重量%以下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体。
[0143] 该增塑剂中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浓度为50重量%以下是优选的。这是因为: 若增塑剂中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浓度为50重量%以下,则不易发生微粒的凝集,分散容 易,还能够避免粘性急增,操作容易。
[0144]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均匀分散于增塑剂中的方法可以从一般方法中任意选择。作 为具体例子,可以在得到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液后,采用公知方法除去其有机溶 齐IJ,从而得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在固体的分散剂中的状态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 体。
[0145] [3]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
[0146] 使用了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可以是各种形态。
[0147] 例如,使用了无机玻璃作为透明基体材料的热线遮蔽夹层无机玻璃,可以通过采 用公知方法将夹持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而存在的对向的多张无机玻璃贴合一体化而得到。 所得热线遮蔽夹层无机玻璃主要可以作为汽车的前窗用无机玻璃、建筑物的窗来使用。
[0148] 而且,对于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优选将后述的红外线反射膜与热线遮蔽膜组合 使用来作为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方案。在采用该方案的情况下,将该红外线反射 膜与热线遮蔽膜用透明的PVB树脂膜夹持而一体化作为多层膜。通过将所得多层膜用对向 的多张无机玻璃夹持、并采用公知方法贴合一体化,得到热线遮蔽夹层无机玻璃。
[0149] 这里,考虑到将该热线遮蔽夹层无机玻璃用于汽车,考虑到对汽车内的温度上升 的抑制效果,优选该红外线反射膜与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相比存在于车外侧的方案。
[0150] 本发明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遮热特性用相对于可见光透射率的日照 透射率表示。相对于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越低,就越是遮热特性优异的热线遮蔽夹层 透明基体材料。具体地,优选可见光透射率为70%时的日照透射率为32. 5%以下,更优选 31 %以下,更优选30%以下。
[0151] 特别是,这是因为,在将本发明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用于汽车的挡风玻 璃等窗口材料的情况下,必须在满足道路运输车辆法规定的透射率70%以上的同时具有高 的热线遮蔽能力。顺便说一句,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日照透射率为32. 5 %以下, 则外温为30°C以上时的空调消耗电力与安装通常的夹层玻璃的情况相比较,削减5%以 上。其结果,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这样的使用电池的汽车中,能够抑制电池的 消耗,在续航距离延长等方面可见显著效果。因此,可以期待为汽车的燃油消耗定额提高、 温室效果气体排出量削减做出贡献,可以预想将来在汽车设计上成为必须部件。
[0152] 作为透明基体材料使用透明树脂,像上述无机玻璃那样使用,或者与上述无机玻 璃组合使用,使对向的透明基体材料间夹持存在热线遮蔽膜,也可以得到热线遮蔽夹层透 明基体材料。该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用途与上述的热线遮蔽夹层无机玻璃一样。
[0153] 此外,视需要而定,以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单品的形式使用,或者使本发明的热线 遮蔽膜存在于无机玻璃、透明树脂等透明基体材料的一面或两面来使用均是可以的。
[0154] 这里,对上述的与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组合使用的红外线反射膜进行说明。
[0155] 对于上述的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膜,考虑到与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组合使用时的 光学特性,则在可见光区域基本上不具有太阳光的吸收、且仅反射近红外线区域、具体而言 是波长800nm?1200nm的范围,这从热线遮蔽功能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
[0156] 具体地,作为红外线膜的光学特性,优选可见光透射率85%以上、日照反射率 18%以上;更优选可见光透射率88%以上、日照反射率21 %以上。
[0157] 而且,考虑到使用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汽车的挡风玻璃、建筑物的窗, 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膜优选能透射移动电话、ETC使用的波长区域的电磁波。因此,与具有 导电性、不透射上述电磁波的带金属膜的膜相比,透射电磁波的带树脂多层膜的膜是优选 的。
[0158] [4]总结
[0159] 如以上具体说明的那样,通过将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的增塑剂分散液或本发明 的复合钨氧化物分散体与选择波长吸收材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及增塑剂进行混炼,并 采用公知方法成形为膜状,可以制作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
[0160] 而且,通过使该本发明的热线遮蔽膜被夹持存在与对向的多张透明基体材料间, 能够制作保持可见光区域的高透射性、且发挥低的日照透射率的本发明的热线遮蔽夹层透 明基体材料。
[0161] 而且,通过将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与具有波长550nm透射率为90%以上、且波长 450nm透射率为40%以下的透射特性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以指定比例组合使用,与单独使 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相比,能够发挥更高的热线遮蔽特性。 实施例
[0162] 以下,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 制。
[0163] 此外,各实施例中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粉体色(10°视野、光源D65)、选择波长 吸收材料增塑剂分散液的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热线遮蔽夹 层无机玻璃的可见光透射率、以及、日照透射率使用日立制作所(株)制造的分光光度计 U-4000测定。而且,该日照透射率是表示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热线遮蔽性能的指 标。
[0164] 此外,雾度值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株)公司制造的HR-200,基于JISK7105 测定。而且,该雾度值是显示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透明性的指标。
[0165] [实施例1]
[0166] 将%1045(^与Cs(0H)218. 7g(相当于Cs/W(摩尔比)=0. 33)在玛瑙研钵中充分 混合制成混合粉末。将该混合粉末在以N2气体作为载气的5% H2气体的供给下进行加热, 以600°C的温度进行1小时的还原处理,然后在N2气体氛围下于800°C进行30分钟烧成, 得到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以下简称为微粒a)。
[0167] 该微粒 a 的组成式为 CsQ 33W03,粉体色为 L*35. 2845、a*l. 4873、b*-5. 2114。
[0168] 称量微粒a20重量%、作为丙烯酸类分散剂的具有含有胺的基团作为官能团的丙 烯酸类分散剂(胺值48mgK0H/g、分解温度250°C、)(以下简称为分散剂a) 10重量%、三乙 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以下简称增塑剂a) 70重量%。将它们装填至装有0.3mmq> Zr02 珠子的颜料搅拌器中,进行10小时粉碎、分散处理,得到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增塑剂分 散液(以下简称为微粒分散液A)。
[0169] 这里,微粒分散液A内中的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平均粒径使用日机装制造的 Microtrack粒度分布计测定为24nm。
[0170] 另一方面,称量作为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BASF(株)公司制造的喹酞酮化合物20 重量%、分散剂aio重量%、增塑剂a70重量%。将它们装填至装有0.3mmcp Zr02珠子的 颜料搅拌器中,进行3小时的粉碎、分散处理,得到了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增塑剂分散液(以 下简称为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分散液α)。
[0171] 将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分散液α用增塑剂a稀释至指定浓度,装入玻璃池中测定光 学特性,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5. 3%,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2. 8。而且,在该 测定前,在玻璃池中仅加入增塑剂a,测定了基线。
[0172] 在混合增塑剂a30重量%、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70重量%而得到的混合物中,添 加指定量的微粒分散液A与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分散液α,使得该混合物中的微粒 a的浓度 为0. 15重量%、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物浓度为0. 0079重量%,得到了热线遮蔽膜的制造用 组合物A。其结果,热线遮蔽膜的制造用组合物A中的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与所述复合钨 氧化物微粒的重量比(复合钨氧化物微粒/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为0. 15/0. 0079 = 95/5。
[0173] 将该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A用双轴挤出机于200°C进行混炼,用T模头进行挤 出,采用压延辊法制成0.7mm厚的片,得到了实施例1的热线遮蔽膜。
[0174] 将所得实施例1的热线遮蔽膜夹持在2张对向的无机玻璃中,采用公知方法进行 贴合一体化,得到了实施例1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
[0175] 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如表1所示,可见光透射率78. 0%时的日 照透射率为41. 4%,雾度值为0.6%。该结果示于表1。
[0176] [实施例2?33]
[0177] 像实施例1那样得到了实施例2?33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不同的是: 改变了实施例1中说明的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A中的微粒a的浓度、选择波长吸收材 料的种类及浓度。而且,该实施例2?33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 例1那样进行了测定。该实施例2?33中的微粒a的浓度、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种类以及 浓度如表1所示。而且,实施例2?33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 不于表1。
[0178] 而且,作为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在实施例2?16中,使用了上述的喹酞酮化合物, 在实施例17?28中,使用了镍偶氮化合物,在实施例29中,使用了异吲哚啉化合物,在实 施例30中,使用了喹喔啉化合物,在实施例31中,使用了缩合重氮化合物,在实施例32中, 使用了异吲哚啉酮化合物,在实施例33中,使用了钒酸铋化合物。
[0179] [比较例1?4]
[0180] 像实施例1那样得到了比较例1?4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不同的是:改 变了实施例1中说明的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A中的微粒a的浓度,未添加选择波长吸 收材料。而且,该比较例1?4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例1那样 进行了测定。该比较例1?4中的微粒a的浓度示于表2。而且,比较例1?4的热线遮蔽 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181] [比较例5?9]
[0182] 像实施例1那样得到了比较例5?9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不同的是:改 变了实施例1中说明的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A中的微粒a的浓度、选择波长吸收材料 的种类及浓度。其结果示于表2。
[0183] 而且,作为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在比较例5中,使用了苯并咪唑酮 (Benzimidazolon)化合物,在比较例6?9中,使用了上述的喹酞酮化合物。
[0184] [实施例 34]
[0185] 在水13. 5g中溶解RbN038. 8g,在其中添加 H2W0445 . 3g(相当于Rb/W(摩尔比)= 〇. 33),充分搅拌后,进行干燥。对于该干燥物,一边供给以N2气体作为载气的2% H2气体, 一边进行加热,于800°C的温度进行30分钟烧成后,在同温度、N2气体氛围下于800°C进行 90分钟烧成,得到了添加 Rb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以下简称微粒b)。
[0186] 该微粒b的组成式为RbQ 33W03,粉体色的L*为36. 3938、a*为-0. 2385、b* 为-3. 8318。
[0187] 称量微粒b20重量%、分散剂alO重量%、增塑剂a70重量%。将它们装填至装有 0.3πιιτιφ Zr02珠子的颜料搅拌器中,进行10小时的粉碎、分散处理,得到了添力口 Rb的复合 钨氧化物微粒的增塑剂分散液(以下简称微粒分散液B)。这里,微粒分散液B内的添加 Rb 的鹤氧化物微粒的分散平均粒径使用日机装制造的Microtrack粒度分布计测定为28nm。
[0188] 在混合增塑剂a30重量%、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70重量%而得到的混合物中,添 加指定量的微粒分散液B与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分散液α,使得该混合物中的微粒b的浓 度为0. 25重量%、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物浓度为0. 0278重量%,得到了热线遮蔽膜制造 用组合物B。其结果,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B中的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与所述添加 Rb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重量比(添加 Rb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为 0. 25/0. 0278 = 90/10。对于该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B,用双轴挤出机于200°C进行混 炼,用T模头进行挤出,采用压延辊法制成0. 7mm厚的片,得到了实施例34的热线遮蔽膜。
[0189] 将所得热线遮蔽膜用2张对向的无机玻璃夹持,采用公知方法进行贴合一体化, 得到了实施例34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而且,该实施例34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 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例1那样进行了测定。
[0190] 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如表2所示,可见光透射率70. 9%时的日 照透射率为28. 9 %、雾度值为0. 6 %。
[0191] [实施例35?39]
[0192] 像实施例34那样得到了实施例35?39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不同的 是:改变了实施例34中说明的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B中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种类、 浓度。而且,该实施例35?39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例34那样 进行了测定。该实施例35?39中的微粒b的浓度、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种类以及浓度示 于表2。而且,实施例35?39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示于表 2〇
[0193] 而且,作为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在实施例35中,使用了镍偶氮化合物,在实施例36 中,使用了异吲哚啉化合物,在实施例37中,使用了喹喔啉化合物,在实施例38中,使用了 缩合重氮化合物,在实施例39中,使用了异吲哚啉酮化合物。
[0194] [比较例 10]
[0195] 像实施例34那样得到了比较例10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不同的是:未添 加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其结果示于表2。
[0196] [实施例 40]
[0197] 像将实施例1中说明的增塑剂a30重量%、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70重量%混合而 成的组合物中,添加指定量的微粒分散液A、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分散液α和作为红外线吸 收性有机化合物的日本Carlit (株)制造的二亚铵化合物CIR-RL,使得该混合物中的微粒 a的浓度为0. 125重量%,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物浓度为0. 0139重量%、红外线吸收性有机 化合物为〇. 0139重量%,得到了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C。其结果,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 合物C中的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与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重量比(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选择波长吸收材料)为〇. 125/0. 0139 = 90/10。将该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C用双轴 挤出机于200°C进行混炼,用T模头进行挤出,采用压延辊法制成的0. 7mm厚的片,得到了实 施例40的热线遮蔽膜。
[0198] 将所得热线遮蔽膜用2张对向的无机玻璃夹持,采用公知方法进行贴合一体化, 得到了实施例40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而且,该实施例40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 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例1那样进行了测定。
[0199] 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如表2所示,可见光透射率77. 5%时的日 照透射率为37. 6 %,雾度值为0. 6 %。
[0200][实施例41?51]
[0201] 像实施例40那样得到了实施例41?51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不同的 是:改变了实施例40中说明的热线遮蔽膜制造用组合物C中的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种类、 浓度,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浓度。而且,该实施例41?51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 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例40那样进行了测定。该实施例41?51中的微粒a的浓度、 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种类以及浓度、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以及浓度示于表2。而 且,实施例41?51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202] 而且,作为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在实施例41?43、48、50、51中,使用了上述的喹酞 酮化合物,在实施例44?47、49中,使用了镍偶氮化合物。
[0203] 另一方面,作为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在实施例41?47、50、51中,使用了上 述的二亚铵化合物,在实施例48、49中,使用了酞菁系化合物。
[0204] [实施例 52]
[0205] 将红外线反射膜(住友3M公司制造 Scotchtint S90 :可见光透射率89%、日照反 射率22% )用实施例5中所得热线遮蔽膜与透明PVB中间膜夹持,在用2张对向的无机玻 璃夹持,采用公知方法贴合一体化,得到了实施例52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
[0206] 而且,该实施例52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例1那样进行 了测定。该测定时,从与透明PVB中间膜相接的玻璃面测定光学特性。
[0207] 该实施例52中的微粒a的浓度、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种类以及浓度、红外线吸收 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以及浓度如表3所示。而且,实施例52中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 料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0208] [实施例53?55]
[0209] 使用实施例52中说明的红外线反射膜、实施例6?8中所得热线遮蔽膜,像实施 例52那样进行操作,得到了实施例53?55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
[0210] 该实施例53?55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像实施例1那样进行 了测定。于是,实施例53?55中的微粒a的浓度、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种类以及浓度、红 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以及浓度如表3所示。而且,实施例53?55的热线遮蔽夹 层透明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权利要求】
1. 一种热线遮蔽膜,该热线遮蔽膜含有: 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选择波长吸收材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其中, 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具有对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0%以上、且对波长450nm 的光的透射率为40%以下的透射特性, 所述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与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的重量比为具有热线遮蔽 功能的化合物/选择波长吸收材料=99/1?70/30的范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具有热线遮蔽功能的化合物是用通 式MyWOz表示、且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通式M yWOz中,Μ为选自Cs、 Rb、K、Tl、In、Ba、Li、Ca、Sr、Fe、Sn、Al、Cu 中的 1 种以上元素,0· 1 彡 y 彡 0· 5, 2. 2 彡 z 彡 3. 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是平均粒径40nm 以下的微粒。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是选自异吲哚啉 化合物、异吲哚啉酮化合物、喹喔啉化合物、喹酞酮化合物、缩合重氮化合物、镍偶氮化合 物、钒酸铋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是选自喹酞酮化 合物、镍偶氮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选择波长吸收材料具 有波长5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0%以上、且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15%以下的透射特 性。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热线遮蔽膜还含有红外 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是选自酞 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亚铵化合物、二亚铵化合物、聚甲炔化合物、二苯基甲烷化合物、 三苯基甲烷化合物、醌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戊二烯化合物、偶氮甲碱化合物、方酸铛化合 物、有机金属络合物、花菁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是选自酞 菁化合物、二亚铵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 合物与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重量比为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红外线吸收性有机化合物 =95/5?50/50的范围。
11. 一种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其中,在多张透明基体材料之间存在权利要求 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膜。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其中,在多张透明基体材料 之间还存在可见光透射率为88%以上、且日照反射率为21%以上的红外线反射膜。
13. 根据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其中,所述透 明基体材料中的至少1张为玻璃。
14. 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其中,按照JIS R3106计算出的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且日照透射率为32. 5%以下。
15. 安装有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口材 料的汽车。
16.使用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遮蔽夹层透明基体材料作为窗口材料 的建造物。
【文档编号】B32B27/18GK104245618SQ20128005928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藤田贤一, 町田佳辅 申请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