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圆球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438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正圆球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正圆球体,涉及一种球体的制作方法。正圆球体由20个相同部件组合插接而成;在矩形纸做中点连线正折线、下正折线、纵向指示线,折叠成三个三角形合围的等边三角形状立体形,再折叠成有三个外三角形的多边形形状;将外三角形折叠并插入内夹层开口内,即成部件;将部件1的一个插入角插入部件2的一个外夹层开口,如是插接,部件2的一个未使用插入角插入部件3的一个外夹层开口;如是插接,部件3插入部件4,部件4插入部件5,部件5插入部件1,即成一个五边形状;如是插接,20个部件即插接成有12个五边形状组成的正圆球体;设计新颖,构思巧妙;部件制作容易,内夹层的设计,使部件形体结实牢固,不易散形;形体美观漂亮,别具一格。
【专利说明】正圆球体【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形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球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球体的制作方法,有的棱角明显,只是近似球体;有的靠胶粘,少了折纸的特质;有的插接部件不够结实,容易散形。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球体的制作方法,有的棱角明显,只是近似球体;有的靠胶粘,少了折纸的特质;有的插接部件不够结实,容易散形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正圆球体的制作方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正圆球体由部件1、部件2……部件20共20个相同部件组合插接而成;
[0005]取横长纵宽的矩形纸,做连接矩形纸两个纵向宽纸边中点的中点连线正折线;在中点连线正折线下方做与中点连线正折线平行的下正折线;下正折线至矩形纸下纸边的距离是中点连线正折线至下纸边距离的1/4 ;做三条垂直于矩形纸上下纸边的纵向指示线;三条纵向指示线和中点连线正折线将矩形纸分成横长纵宽的六个全等小矩形及右侧两个小于小矩形的零头矩形;小矩形的长宽比例为1.6: I ;零头矩形的横向长度是小矩形纵向宽度的1/4 ; [0006]依照下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相贴;再依照中点连线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相贴,即成横向三个全等的有夹层的小矩形和一个有夹层的零头矩形的条状矩形;三个有夹层的小矩形自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小矩形、第二小矩形和第三小矩形;在三个有夹层的小矩形做左下角至右上角的对角线反折线,在有夹层的零头矩形左下角做与对角线反折线平行的短反折线;纵向指示线变为纵向正折线;
[0007]依照纵向正折线折叠,将有夹层的零头矩形插入第一小矩形的夹层内,短反折线与第一小矩形的对角线反折线重合,形成第一小矩形、第二小矩形和第三小矩形合围的等边三角形状立体形;
[0008]依照对角线反折线折叠相贴,形成凹状的、以等边三角形为主体,在主体三角形之外有三个外三角形的多边形形状;等边三角形中部的小等边三角形为内夹层,小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为内夹层开口 ;在主体三角形与外三角形的连接处做外三角形正折线;
[0009]依照外三角形正折线,将外三角形折叠并插入内夹层开口内,即成反面朝上的凹状部件;
[0010]将凹状部件翻身,即成正面朝上的凸状部件,一个部件完成;部件中部呈六边形,六边形之外有三个角,即插接时的插入角;六边形和插入角连接处为外夹层开口 ;
[0011]将部件I的一个插入角插入部件2的一个外夹层开口,即完成一次插接;
[0012]如是插接,部件2的一个未使用插入角插入部件3的一个外夹层开口 ;如是插接,部件3插入部件4,部件4插入部件5,部件5插入部件1,即成一个五边形状;
[0013]如是插接,20个部件即插接成有12个五边形状组成的正圆球体。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构思巧妙;部件制作容易,内夹层的设计,使部件形体结实牢固,不易散形;形体美观漂亮,别具一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画有折叠线、指示线的矩形纸平面图;
[0017]图2是将中点连线正折线以下部分向上折叠后的平面图;
[0018]图3是三个有夹层的小矩形合围的等边三角形状立体图;
[0019]图4是凹状多边形状立体图;
[0020]图5是凹状部件立体图;
[0021]图6是部件立体图;
[0022]图7是两个部件插接示意图;
[0023]图8是五边形状立体图;
[0024]图9是正圆球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正圆球体由部件1、部件2......部件20共20个相同部件组合插接而成;采用虚
线表示正面对折的正折线,即折叠时,纸的正面和正面相贴;实线加圈表示反面对折的反折线,即折叠时,纸的反面和反面相贴;实线加点表示指示线;箭头线表示插接方向的指示线,箭头线的虚线部分表示已插入部分,箭头线的实线部分表示未插入部分;
[0026]取横长纵宽的矩形纸,做连接矩形纸两个纵向宽纸边中点的中点连线正折线;在中点连线正折线下方做与中点连线正折线平行的下正折线;下正折线至矩形纸下纸边的距离是中点连线正折线至下纸边距离的1/4 ;做三条垂直于矩形纸上下纸边的纵向指示线;三条纵向指示线和中点连线正折线将矩形纸分成横长纵宽的六个全等小矩形及右侧两个小于小矩形的零头矩形;小矩形的长宽比例为1.6: I ;零头矩形的横向长度是小矩形纵向宽度的1/4 ;如图1 ;
[0027]依照下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相贴;再依照中点连线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相贴,即成横向三个全等的有夹层的小矩形和一个有夹层的零头矩形的条状矩形;三个有夹层的小矩形自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小矩形、第二小矩形和第三小矩形;在三个有夹层的小矩形做左下角至右上角的对角线反折线,在有夹层的零头矩形左下角做与对角线反折线平行的短反折线;纵向指示线变为纵向正折线;如图2 ;
[0028]依照纵向正折线折叠,将有夹层的零头矩形插入第一小矩形的夹层内,短反折线与第一小矩形的对角线反折线重合,形成第一小矩形、第二小矩形和第三小矩形合围的等边三角形状立体形;如图3 ;
[0029]依照对角线反折线折叠相贴,形成凹状的、以等边三角形为主体,在主体三角形之外有三个外三角形的多边形形状;等边三角形中部的小等边三角形为内夹层,小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为内夹层开口 ;在主体三角形与外三角形的连接处做外三角形正折线;如图4 ;[0030]依照外三角形正折线,将外三角形折叠并插入内夹层开口内,即成反面朝上的凹状部件;如图5 ;
[0031]将凹状部件翻身,即成正面朝上的凸状部件,一个部件完成;部件中部呈六边形,六边形之外有三个角,即插接时的插入角;六边形和插入角连接处为外夹层开口 ;如图6 ;
[0032]将部件I的一个插入角插入部件2的一个外夹层开口,即完成一次插接;如图7 ;
[0033]如是插接,部件2的一个未使用插入角插入部件3的一个外夹层开口 ;如是插接,部件3插入部件4,部件4插入部件5,部件5插入部件I,即成一个五边形状;如图8 ;
[0034]如是插接,20个部件即插接成有12个五边形状组成的正圆球体;如图9。
【权利要求】
1.一种正圆球体,其特征是:正圆球体由部件1、部件2……部件20共20个相同部件组合插接而成; 取横长纵宽的矩形纸,做连接矩形纸两个纵向宽纸边中点的中点连线正折线;在中点连线正折线下方做与中点连线正折线平行的下正折线;下正折线至矩形纸下纸边的距离是中点连线正折线至下纸边距离的1/4 ;做三条垂直于矩形纸上下纸边的纵向指示线;三条纵向指示线和中点连线正折线将矩形纸分成横长纵宽的六个全等小矩形及右侧两个小于小矩形的零头矩形;小矩形的长宽比例为1.6: I ;零头矩形的横向长度是小矩形纵向宽度的 1/4 ; 依照下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相贴;再依照中点连线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相贴,即成横向三个全等的有夹层的小矩形和一个有夹层的零头矩形的条状矩形;三个有夹层的小矩形自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小矩形、第二小矩形和第三小矩形;在三个有夹层的小矩形做左下角至右上角的对角线反折线,在有夹层的零头矩形左下角做与对角线反折线平行的短反折线;纵向指示线变为纵向正折线; 依照纵向正折线折叠,将有夹层的零头矩形插入第一小矩形的夹层内,短反折线与第一小矩形的对角线反折线重合,形成第一小矩形、第二小矩形和第三小矩形合围的等边三角形状立体形; 依照对角线反折线折叠相贴,形成凹状的、以等边三角形为主体,在主体三角形之外有三个外三角形的多边形形状;等边三角形中部的小等边三角形为内夹层,小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为内夹层开口 ;在主体三角形与外三角形的连接处做外三角形正折线; 依照外三角形正折线 ,将外三角形折叠并插入内夹层开口内,即成反面朝上的凹状部件; 将凹状部件翻身,即成正面朝上的凸状部件,一个部件完成;部件中部呈六边形,六边形之外有三个角,即插接时的插入角;六边形和插入角连接处为外夹层开口 ; 将部件I的一个插入角插入部件2的一个外夹层开口,即完成一次插接; 如是插接,部件2的一个未使用插入角插入部件3的一个外夹层开口 ;如是插接,部件3插入部件4,部件4插入部件5,部件5插入部件I,即成一个五边形状; 如是插接,20个部件即插接成有12个五边形状组成的正圆球体。
【文档编号】B31D5/04GK104029424SQ201410285854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李平 申请人:李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