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40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纸袋加工设备。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包括一对第一夹持块、驱动一对第一夹持块开合的夹指气缸和驱动夹指气缸转动的旋转气缸,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连接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所述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三者两两交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袋绳的端头进行弯折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解决了现有的夹子夹持袋绳进行送绳时不能够对绳头进行弯折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袋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属于纸袋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手提纸袋的供使用者拎的结构有两种,一种为直接开设在袋体上的手孔,另一种为连接在袋体上拎手。
[0003]在中国专利号为2004200254298、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3月2日、名称为“手提纸袋”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由袋绳和袋体构成的手提纸袋。
[0004]在袋绳的自动化安装的过程中需要用夹子夹住袋绳的端部而将袋绳端头经袋体上的穿绳孔而穿到袋体内而完成穿绳动作。如在中国专利号为2006200573470、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5月23日、名称为“夹子”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夹子。但是现有的夹子夹持袋绳进行送绳时不能够对绳头进行弯折、从而使得穿袋绳的过程袋绳的两个两个端头不能同时进行;夹袋绳的过程中会导致袋绳局部严重变形,从而会影响后续打结工作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袋绳的端头进行弯折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解决了现有的夹子夹持袋绳进行送绳时不能够对绳头进行弯折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旨在第一个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夹袋绳时不会导致袋绳局部严重变形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解决了现有的夹子夹袋绳时会导致袋绳局部变形且变形严重的问题。
[0007]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包括一对第一夹持块、驱动一对第一夹持块开合的夹指气缸和驱动夹指气缸转动的旋转气缸,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连接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所述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三者两两交叉。“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是指使用时第一夹持块夹持住袋绳的一端。“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是指第一夹持块的同夹指气缸相连接的一端。使用时,夹指气缸使一对第一夹持块分开,使处于伸直状态的袋绳的端头同时位于一对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之间和一对第二夹持块之间(也即袋绳的延伸方向同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的分布方向相同),夹指气缸驱动一对第一夹持块合拢,一对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和一对第二夹持块同时将袋绳端头夹住且袋绳端头的端部伸出第二夹持块,然后旋转气缸使夹指气缸旋转,旋转的结果为使得袋绳端头被弯折而同袋绳主体部分形成一个90°夹角。从而使得能够通过两个本实用新型对袋绳的两个端头同时作业而将袋绳的两端同时穿进袋体的穿绳孔中。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块设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块设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都为直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上。夹绳时,第一夹持块通过第一夹持槽对袋绳端头进行夹持,第二夹持块通过第二夹槽对袋绳端头进行夹持,从而避免了袋绳被夹持的部位产生严重变形,实现了第二个发明目的。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面和第二夹持槽的槽面都为圆弧形。对袋绳的夹持和保护效果好。
[0010]作为优选,第一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既能够保证弯折袋绳的过程中袋绳不会相对于第一夹持块移动,又能够进一步降低袋绳的变形量。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所述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三者两两垂直。能够提高将绳送到穿设孔中时的方便性,对设备进行调试时方便。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持块为直杆状结构,所述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同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的分布方向相同。以紧凑的结构实现对袋绳的固定,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长度小的袋子的穿绳。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在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设置第二夹持块并配合旋转气缸,能够实现将袋绳端头进行可靠的弯折;通过设置夹持槽,夹持袋绳时袋绳的被夹持的部位不会产生局部严重变形,使得打结工序进行打结时顺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的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夹指气缸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沿第二夹持块的延伸方向进行正投影的视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中:第一夹持块71、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第一夹持槽713、夹指气缸72、连接块73、旋转气缸74、安装座75、第二夹持块76、第二夹持槽761、螺栓77、袋绳8、袋绳主体81、左袋绳端头82、右袋绳端头83、第一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Al、第二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A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参见图1,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包括一对第一夹持块71、夹指气缸72、连接块73、旋转气缸74和安装座75。
[0022]一对第一夹持块71沿上下方向分布。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同夹指气缸72的驱动头连接在一起。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设有第二夹持块76。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和第二夹持块76沿左右方向分布。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沿前后方向分布。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所确定的直线垂直于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和第二夹持块76所确定的直线。[0023]夹指气缸72的缸体固定在连接块73的下端。
[0024]连接块73的上端同旋转气缸74的缸体固定在一起。
[0025]旋转气缸74的旋转头同安装座75固定在一起。旋转气缸74的旋转头的轴线、即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所驱动的直线。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和第二夹持块76所确定的直线。
[0026]参见图2,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是通过螺栓77同夹指气缸72的驱动块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夹持块76为直杆状结构。第二夹持块76沿左右方向延伸也即其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0027]参见图3,第一夹持块71设有第一夹持槽713。第一夹持槽713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槽。第一夹持槽713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一夹持块71。第一夹持槽713的槽面为圆弧形。第二夹持块76设有第二夹持槽761。第二夹持槽761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槽。第二夹持槽761沿左右方向即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贯通第二夹持块76。第二夹持槽761的槽面为圆弧形。第一夹持槽713和第二夹持槽761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8]参见图4,第一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Al大于第二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A2。
[0029]参见图5,袋绳8包括袋绳主体81、左袋绳端头82和右袋绳端头83。使用时,使袋绳8沿左右方向伸直,右袋绳端头83同时位于一对第一夹持块71的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之间和一对第二夹持块76之间,夹指气缸72驱动一对第一夹持块71合拢、一对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2和一对第二夹持块76同时将右袋绳端头83夹住,右袋绳端头83的端部伸出第二夹持块76。第一夹持块71是通过第一夹持槽同右袋绳端头83相接触的,第二夹持块76是通过第二夹持槽同右袋绳端头83接触的。然后旋转气缸74使夹指气缸72旋转90°,旋转的结果为使得右袋绳端头83被弯折到同袋绳主体81垂直。采用另一个本实用新型使左袋绳端头82也弯折到同袋绳主体81垂直,且两个袋绳端头的朝向相同,然后即可以将袋绳8的两端同时穿进袋体的穿绳孔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包括一对第一夹持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一对第一夹持块开合的夹指气缸和驱动夹指气缸转动的旋转气缸,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连接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所述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三者两两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设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块设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都为直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面和第二夹持槽的槽面都为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所述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三者两两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拎手绳穿绳用送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为直杆状结构,所述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同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的分布方向相同。
【文档编号】B31B1/86GK203818643SQ201420206746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6日
【发明者】李璟 申请人:杭州彼特环保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