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呆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353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呆治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呆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工作区域,所述工作区域内设有多个置件区,每个置件区均设有一组防呆件,同一工作区域内的多个置件区的每组防呆件均不相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防呆治具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使用便捷,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工人迅速确定相类似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防呆治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治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性产品生产的防呆治具。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类似于膜类、胶带类、PCB板的软性产品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具有多层结构的软性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人操作的每个工件模板上,可能会放置若干个子产品,工人需要向若干个子产品上逐一贴上或粘上或焊接上相配套的零部件,以实现产品的最终成型。在这种一次性加工多个产品的过程中,基本上是生产一致性产品,即,每个子产品的结构、尺寸、所需的零部件均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由于不需要区分位于同一工件模板上的多个子产品的尺寸、结构,而操作便捷。但对于需要一次性生产一套具有不同尺寸规格的产品来说,由于需要区分每个子产品的尺寸,上述操作方法便变得不太可行,工人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将相邻产品的零配件贴错的情况。如一个工件模板上需要依次放置A、B、C三个相似产品,三个产品上均有通孔,A的通孔的内径是0.4cm,B的通孔的内径是0.5cm,C的通孔的内径是0.6cm,工人需要在三个产品上贴上同一保护膜,也就是说需要A、B、C三个必须按照规定的排列顺序贴合在同一保护膜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A、B、C三者规格相似,尺寸差异不易观察,故工人经常会将三者的顺序放置颠倒,导致不良品产生。而现有技术中并未有针对此相邻产品类似所需的加工治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呆治具,该防呆治具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使用便捷,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工人迅速确定相类似产品,提闻生广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呆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工作区域,所述工作区域内设有多个置件区,每个置件区均设有一组防呆件,同一工作区域内的多个置件区的每组防呆件均不相同。
[0005]优选的,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一防呆件,每个置件区两端的防呆件的结构不同或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
[0006]优选的,每个置件区的两端的防呆件的位置不同。
[0007]优选的,所述置件区呈矩形。
[0008]优选的,所述治具本体上的工作区域呈矩形。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多个置件区均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I个工作区域,所述工作区域内设有3个置件区,3个置件区中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定位件,相邻两个置件区的定位件的结构不同或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
[0011]优选的,所述3个置件区中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I个定位柱,3个置件区分别是第一置件区、第二置件区、第三置件区,第一置件区两端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不同;第二置件区两端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不同,并且不同于第一置件区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第三置件区的两端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不同,并且不同于第一置件区、第二置件区的定位柱的外径。
[0012]优选的,所述3个置件区中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I个定位柱,3个置件区分别是第一置件区、第二置件区、第三置件区,所述定位柱有三种,分别是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一置件区两端分别是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第二置件区两端分别是第一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第三置件区两端分别是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均呈圆锥状,尖角倒钝。
[0014]优选的,所述治具本体是矩形结构。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类似产品的加工区域即置件区的两端设置不同的定位件,来帮助工人辨识产品,避免工人将产品放错,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不良品率。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防呆治具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使用便捷,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工人迅速确定相类似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呆治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呆治具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呆治具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1]请参考附图1至附图3,
[0022]实施例1:请参考附图1,一种防呆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治具本体I上设有工作区域2,工作区域2内设有多个置件区,每个置件区均设有一组防呆件,同一工作区域内的多个置件区的每组防呆件均不相同。
[0023]本实施例中,工作区域2内设置3个置件区,分别是置件区3、置件区4、置件区5。置件区3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柱30与定位柱31 ;置件区4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柱40与定位柱41 ;置件区5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柱50与定位柱51。
[0024]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0与定位柱40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定位柱31与定位柱50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定位柱41与定位柱51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
[0025]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0、定位柱31、定位柱40、定位柱41、定位柱50、定位柱51的顶部均呈圆锥状,尖角倒钝。
[0026]本实施例中,治具本体I是矩形结构。
[0027]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置件区3的两端的定位柱30与定位柱31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置件区4的两端的定位柱40与定位柱41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置件区5的两端的定位柱50与定位柱51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0028]实施例3:请参考附图2,一种防呆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治具本体I上设有工作区域2,工作区域2内设有置件区,每个置件区实际是由两个子置件区组成的。工作区域2内共设有3个置件区,分别是置件区3、置件区4、置件区5。置件区3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柱30与定位柱31 ;置件区4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柱40与定位柱41 ;置件区5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柱50与定位柱51。
[0029]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0、定位柱31、定位柱40、定位柱41、定位柱50、定位柱51的结构与尺寸均不相同。本实施例中,治具本体I是矩形结构。
[0030]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置件区3的两端的定位柱30与定位柱31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置件区4的两端的定位柱40与定位柱41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置件区5的两端的定位柱50与定位柱51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0031]实施例5:请参考附图3,一种防呆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治具本体I上设有两个工作区域,两个工作区域内分别设有3个置件区,两个工作区域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两个工作区域能够完全重合,两个工作区域重合时其上设置的置件区也分别能够重合。
[0032]两个工作区域分别是工作区域2、工作区域2’,工作区域2上设置有置件区20、置件区21、置件区22 ;工作区域2’上设置有置件区20’、置件区21’、置件区22’。
[0033]置件区20与置件区20’共同组成区域A,置件区21与置件区21’共同组成区域B,置件区22与置件区22’共同组成区域C。
[0034]区域A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件,分别是定位件A0、定位件Al ;区域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件,分别是定位件B0、定位件BI ;区域C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件,分别是定位件CO、定位件Cl。
[0035]区域A的两端的定位件AO与定位件Al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区域B的两端的定位件BO与定位件BI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区域C的两端的定位件CO与定位件Cl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0036]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件A0、定位件Al、定位件B0、定位件B1、定位件CO、定位件Cl的结构、尺寸均不相同。
[0037]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件A0、定位件Al、定位件B0、定位件B1、定位件CO、定位件Cl均采用的是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的定位柱。
[0038]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件A0、定位件Al、定位件B0、定位件B1、定位件CO、定位件Cl均采用的是形状相同的定位柱。其中,定位件AO与定位件BO的尺寸相同;定位件BI与定位件Cl的尺寸相同;定位件Al与定位件CO的尺寸相同。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工作区域,所述工作区域内设有多个置件区,每个置件区均设有一组防呆件,同一工作区域内的多个置件区的每组防呆件均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一防呆件,每个置件区两端的防呆件的结构不同或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每个置件区的两端的防呆件的位置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置件区呈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上的工作区域呈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多个置件区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I个工作区域,所述工作区域内设有3个置件区,3个置件区中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定位件,相邻两个置件区的定位件的结构不同或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3个置件区中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I个定位柱,3个置件区分别是第一置件区、第二置件区、第三置件区,第一置件区两端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不同;第二置件区两端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不同,并且不同于第一置件区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第三置件区的两端的两个定位柱的外径不同,并且不同于第一置件区、第二置件区的定位柱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3个置件区中每个置件区的两端均设有I个定位柱,3个置件区分别是第一置件区、第二置件区、第三置件区,所述定位柱有三种,分别是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一置件区两端分别是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第二置件区两端分别是第一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第三置件区两端分别是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防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均呈圆锥状,尖角倒钝。
【文档编号】B32B37/00GK203919927SQ20142034290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李万在 申请人:在贤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