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造纸机中的抽吸装置以及使用抽吸装置的造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0281发布日期:2018-07-31 23:2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造纸机中的抽吸装置。该抽吸装置可以是例如用于通风干燥机的模制箱。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本发明的抽吸装置的造纸机。



背景技术:

在造纸机中使用各种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通过可渗透空气和水的织物作用于纤维幅材上。这种抽吸装置的一种用途是作为通风干燥机(即tad机)中的模制箱。在tad机中,随着湿纤维幅材在一个或多个tad缸上方、在具有压印图案的可渗透织物上被运载,该湿纤维幅材被干燥。为了将三维图案压印到所制造的纤维幅材中,在幅材由可渗透织物运载到一个或多个tad缸之前,可使幅材和可渗透织物经过模制箱。模制箱是一种抽吸装置,当纤维幅材和可渗透织物经过模制箱时,该模制箱朝向可渗透织物吸引纤维幅材。这使得湿纤维幅材被吸入可渗透织物中,从而使得可渗透织物的图案被压印到湿纤维幅材中。当纤维幅材已经干燥时,已经压印到湿纤维幅材中的图案将保留。在例如美国专利第5718806号中公开了一种模制箱的示例。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注意到,在使用抽吸装置(诸如模制箱)的造纸机中,在抽吸装置的下游区域中可能存在干扰(disturbance,混乱),并且这有时可能由抽吸装置自身引起。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抽吸装置,其可以用作例如tad机中的模制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造纸机中的抽吸装置。本发明的抽吸装置适于通过可渗透织物作用在湿纤维幅材上,可渗透织物行进经过造纸机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具有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长度,该第一端是当抽吸装置用在造纸机中时的上游端,且该第二端是当抽吸装置用在造纸机中时的下游端,并且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是当抽吸装置用在造纸机中时的机器方向,抽吸装置还具有一宽度,该宽度与抽吸装置的长度垂直,并且当抽吸装置用在造纸机中时沿机器横向延伸。本发明的抽吸装置还具有表面,在抽吸装置用在造纸机中期间,表面将面向可渗透织物并且因此是面向织物表面。面向织物表面具有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开始于抽吸装置的第一端处并且朝向第二端延伸但在抽吸装置的第二端之前结束。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由多个平坦表面形成,所述多个平坦表面构成多个实心元件的端面。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中的多个实心元件的多个平坦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在操作期间,它们能够接触沿直线路径滑过面向织物表面的织物。所述多个实心元件沿着抽吸装置的长度彼此分离,使得在所述多个实心元件之间限定有通道,并且抽吸装置被构造成以如下方式连接到至少一个负压源(sourceofunderpressure,真空源),所述方式为,至少一个负压源与限定在多个实心元件之间的通道连通,以使得当抽吸装置被使用且可渗透织物行进经过面向织物表面时,抽吸装置能够通过通道作用于可渗透织物上并且借助抽吸作用将可渗透织物朝向面向织物表面吸引。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之后是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二部分,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二部分是形成为最后的实心元件的端面的表面,并且该最后的实心元件的所述端面不位于与属于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的实心元件的平坦表面相同的平面中。而是,其与属于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的实心元件的平坦表面所位于的平面隔开,使得当可渗透织物经过抽吸装置并且沿着属于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的实心元件的平坦表面的平面移动通过最后的实心元件时,可渗透织物将不接触该最后的实心元件。最后的实心元件与前面的实心元件分离,使得在最后的实心元件与前面的实心元件之间限定有最后的通道。当用于最后的通道的至少一个负压源连接到抽吸装置时,最后的通道能够与用于最后的通道的该至少一个负压源连通,使得可以在可渗透织物与最后的实心元件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产生负压。

实心元件是沿垂直于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即,垂直于抽吸装置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的方向)延伸的肋。肋具有位于面向织物表面处的端部,所述端部构成实心元件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至少构成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中的实心元件的表面的肋的端部由陶瓷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形成在构成最后的实心元件的肋与紧接在该最后的实心元件之前的实心元件的肋之间的最后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比前面的通道更小的横截面积。在这些实施例中,形成在构成最后的实心元件的肋与紧接在该最后的实心元件之前的实心元件的肋之间的最后的通道可以设置有限流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抽吸装置被构造成使得限定在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的实心元件之间的通道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一负压源连接和连通,并且使得最后的通道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二负压源连接和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负压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负压源相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吸装置可以形成为单个单元。

在其他实施例中,抽吸装置可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在物理上彼此分离。在这些实施例中,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一单元上,而第二面向织物表面形成在第二单元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抽吸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使得限定在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一部分的实心元件之间的通道和最后的通道均能够与至少一个共同负压源连接和连通。

本发明还可以根据利用本发明的抽吸装置的造纸机来限定。这种造纸机可包括成形部和干燥部,并且造纸机将被布置成使新形成的纤维幅材沿着一行进路径移动,行进路径沿机器方向从成形部延伸到干燥部中。本发明的造纸机包括环形(endless,循环)可渗透织物和多个导辊,环形可渗透织物围绕所述多个导辊沿环形行进。环形可渗透织物被布置成在纤维幅材的行进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处运载纤维幅材,并且本发明的抽吸装置被布置在环形可渗透织物的环(loop)内,且其面向织物表面面向环形可渗透织物。

造纸机可以是具有干燥部的机器,该干燥部包括通风干燥缸(dryingcylinder,烘缸)。那么环形可渗透织物可以是通风干燥织物,通风干燥织物被布置成围绕通风干燥缸的一部分,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则被放置在可渗透织物的环内,使得抽吸装置能够作用在可渗透织物上以及作用在由可渗透织物运载且借助可渗透织物与抽吸装置分离的纤维幅材上。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则被放置在通风干燥缸的上游,使得在可渗透织物到达通风干燥缸之前,该抽吸装置作用在可渗透织物上,那么抽吸装置的面向织物表面具有竖直而非水平的取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可渗透织物可以是成形部中的成形织物,并且抽吸装置的面向织物表面可以具有水平的取向或偏离水平取向不超过15°的取向。在这些实施例中,抽吸装置的面向织物表面面朝下方,使得可渗透织物在抽吸装置下方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可用在其中的造纸机的示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可用在其中的另一种造纸机的侧视图。

图3以截面图示出了本发明抽吸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其中该抽吸装置作用于可渗透织物上,该可渗透织物上运载有纤维幅材。

图4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是其中抽吸装置以没有可渗透织物和纤维幅材的方式被示出。

图5示出了本发明抽吸装置的面向织物表面的正视图。

图6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是为了清楚起见,其中仅示出了实心元件。

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但其中已经增加了与渗透性织物和纤维幅材相互作用的一个方案。

图8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但示出了不同的实施例。

图9更详细地示出了图8的实施例连同又一可选特征。

图10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示出了替代实施例。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示出了造纸机1。图1的造纸机1是用于制造具有高松厚度的棉纸幅材(例如tad纸)的机器。该机器可以用于制造棉纸,该棉纸具有可以在例如12g/m2至40g/m2范围内的基重并且可以包括例如卫生纸或厨房用纸的等级。图1的造纸机包括具有第一成形织物3和第二成形织物4的成形部2。成形织物3、4可以是例如空气和水可渗透的有小孔的成形网。每个成形织物3、4均被布置成在由导辊7支撑的环中行进。在操作期间,成形织物3、4将沿箭头s所示的方向行进。流浆箱5被布置成将浆料(stock)注射到成形织物3、4之间的间隙中,如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已知的那样。附图标记34表示成形辊。成形部之后是包括通风干燥缸9(tad缸9)的干燥部8。新形成的纤维幅材w从第二成形织物4被转移到随后的可渗透织物6。在图1的实施例中,可渗透织物6是通风干燥织物(tad织物),其被布置成在由导辊7支撑的环中沿箭头s的方向运行。拾取抽吸装置14可以被布置在tad织物6的环内,以帮助将纤维幅材w从成形织物4转移到tad织物6。然后,织物w在围绕通风干燥缸9(tad缸9)的外周的一部分的tad织物6上被运载。tad缸9被布置在罩10中。罩10和tad缸可以被布置为操作以使得热空气从罩10穿过纤维幅材w和tad织物6并进入tad缸9,然后空气可以沿轴向方向从tad缸9排出。在可以设想的实施例中,热空气走另一条路,即从tad缸9的内部开始、通过tad织物6和纤维幅材w流出并进入罩10中。当纤维幅材w通过tad缸9时纤维幅材w被干燥,然后进一步被送至例如卷纸机。图中未示出卷纸机,但参照图1,卷机纸通常位于干燥部8的左侧。这种卷纸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其可以是诸如美国专利第5901918号中所公开的卷纸机。卷纸机相对于机器的其余部分的布置可以是使得卷纸机被布置成例如从tad织物6接收来自干燥部8的纤维幅材。纤维幅材可以从干燥部8以张开的拉伸方式被送到卷纸机或由某物支撑(例如由织物支撑)。在还可以设想的实施例中,tad缸9接下来是扬克干燥缸(图中未示出),并且随后纤维幅材w被传送到卷纸机。在纤维幅材w到达tad缸9之前,该纤维幅材w经过位于可渗透tad织物6的环内的抽吸装置15。在该阶段,纤维幅材w可具有约25%或甚至更小的干燥度,且幅材w可以容易地成形。抽吸装置15可以是用于帮助形成纤维幅材w中的三维结构的模制箱。当纤维幅材w经过抽吸装置15时,来自抽吸装置15的抽吸作用拉动纤维幅材w抵靠tad织物6。由于tad织物6具有带节点(knuckle,关节)的三维图案,因此纤维幅材w中的纤维将部分地被吸入tad织物中,使得tad织物在纤维幅材w的表面中产生三维图案,或至少在纤维幅材的面向tad织物的一侧中产生三维图案。抽吸装置15在该工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照图2,示出了具有不同布局的机器。图2的机器包括成形部2,该成形部具有流浆箱5、第一成形织物3和第二成形织物4。织物3、4(它们均为可渗透水和空气的织物)沿箭头s的方向行进,并且它们通过导辊7被支撑在其环中。干燥部8包括干燥缸11,其可以是扬克干燥缸11。在操作中,新形成的纤维幅材w在可渗透织物4(该织物4可以是毛毯)的下侧上被运载到压榨辊12与扬克干燥缸11之间的压区n。在该压区n中,幅材w被转移到扬克干燥缸11的表面。扬克干燥缸11的表面比通常是毛毯的织物4的表面更光滑。由于扬克干燥缸的表面比织物4的表面更光滑,所以在压区n之后幅材w将跟随扬克干燥缸11的表面。在扬克干燥缸11上,幅材w被干燥并随后通过刮刀13从扬克干燥缸的表面起皱。

在图2所示的机器中,抽吸装置15被放置在可渗透织物4的环内,并且抽吸装置15可以用于脱水的目的。应该理解的是,其他机器构造也是可能的,并且抽吸装置15可以被放置在网的内部,例如以便实现纤维幅材的额外脱水。

通过可渗透织物(例如tad织物)作用于纤维幅材上的抽吸装置通常具有多个狭槽或开口,负压可通过这些狭槽或开口起作用。负压(真空)将纤维幅材和可渗透织物吸到抽吸装置上。本发明人已经注意到,在可渗透织物的环内使用抽吸装置的一些应用中,在抽吸装置下游的工序中可能存在干扰。发明人现在已经将抽吸装置的操作确定为这种干扰的一个来源。当在可渗透织物上运载的纤维幅材经过抽吸装置时,一些细小碎片和纤维将不可避免地被抽吸通过可渗透织物,并且发明人已经发现,这种细小碎片和纤维倾向于积聚在抽吸装置的下游端处并在其下游端处堵塞抽吸装置。湿的细小碎片和纤维的块可能以不规则的时间间隔落在抽吸装置上,并随后进入工序的后续部分并引起干扰。本发明旨在消除或至少减少该问题,从而也可以减少造纸工序的干扰。

现在将参照图3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3示出了用在造纸机1中的抽吸装置15。该抽吸装置15适于通过可渗透织物6作用在湿的纤维幅材w上,该可渗透织物6行进通过造纸机1的一部分。可渗透织物6可以是具有三维图案的tad织物,其可以通过例如沿机器方向延伸的纵向纱线和沿机器横向延伸的横向纱线形成。三维图案可以包括节点和围绕节点的凹陷部分。如图5所示,抽吸装置15具有从第一端16延伸到第二端17的长度l。第一端16是当抽吸装置15用在造纸机1中时的上游端;第二端17是当抽吸装置15用在造纸机1中时的下游端。在图3、图4和图5中,当抽吸装置15用在造纸机1中时,从第一端16到第二端17的方向是机器方向md。如图5所示,抽吸装置15还具有与抽吸装置15的长度l垂直的宽度b。当抽吸装置15用在造纸机1中时,宽度b沿机器横向(cd方向)延伸。参照图5和图6,抽吸装置15具有表面18,在抽吸装置15用在造纸机中期间,该表面18将面向可渗透织物4、6并且因此是面向织物表面18。如图4所示,面向织物表面18具有第一部分19,该第一部分19开始于抽吸装置15的第一端16,并且朝向第二端17延伸,但终止于抽吸装置的第二端17之前。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由多个实心元件21上的平坦表面23(参见图6)形成,该平坦表面23形成面向织物表面18的一部分。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中的实心元件21的平坦表面23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得在操作期间它们可以接触沿直线路径滑过面向织物表面18的织物4、6。实心元件21沿着抽吸装置15的长度彼此分开,使得实心元件21之间限定有通道24。实心元件21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情况而变化,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发明人设想,实心元件21在机器方向上彼此分开的距离可以为15mm-25mm的数量级,例如18mm。实心元件21之间的间隔对于所有的实心元件21可以是相同的,但是也可以设想其可改变。抽吸装置15被构造成连接到至少一个负压源,上述负压源在图3和图4中象征性地表示为风扇26。以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负压源26可以与限定在实心元件21之间的通道24连通,以使得当使用抽吸装置15并且可渗透织物6在面向织物表面18上方运行时,抽吸装置15可以通过通道24作用在可渗透织物6上并且通过抽吸作用将可渗透织物6朝向面向织物表面18吸引。根据本发明,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之后是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二部分20。面向织物表面的第二部分20包括表面33(参见图6),该表面不与属于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的实心元件的平坦表面23位于同一平面内,而是与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中的实心元件21的平坦表面23位于其中的平面间隔开。应当理解,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二部分20的表面33位于其中的平面通常将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属于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的实心元件的平坦表面23位于其中的平面,但是这两个平面沿正交于这两个平面(即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方向彼此分离。不与面对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中的平坦表面23位于同一平面中的表面33形成在最后的实心元件22上,并且可以看作是该最后的实心元件22的端部,在操作期间,该端部将面向可渗透织物6。在图3中,可以看到最后的实心元件22的平坦表面33所位于其中的平面如何与平坦表面23所位于其中的平面隔开距离d。因此,当可渗透织物6越过抽吸装置15并且沿着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中的实心元件21的平坦表面23的平面移动经过最后的实心元件22时,可渗透织物6将不接触最后的实心元件22。距离d(参见图3)的确切值取决于每个单独案例的情况,但是在发明人设想的一些实施例中,距离d可以在3mm-10mm的范围内,例如5mm或者7mm,但是也可以设想距离d的其他值,并且距离d可以设想为大于10mm。最后的实心元件22与前面的实心元件21分离,使得在最后的实心元件22与前面的实心元件21之间限定有最后的通道25。当用于最后的通道25的至少一个负压源连接到抽吸装置15时,最后的通道25能够与用于最后的通道25的该至少一个负压源连通,使得负压可以在可渗透织物4、6与最后的实心元件22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产生。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负压源26对于最后的通道25和前面的通道24都是相同的,但可以设想情况不是这样的实施例。

参照图3和图4,可以看出,抽吸装置15可具有壳体36,该壳体36容纳实心元件21、22,使得实心元件21、22被固定/紧固至壳体36或固定/紧固在壳体36中。

参照图4和图5,实心元件21、22可以被理解为肋,这些肋沿基本上垂直于机器方向的方向延伸,即,沿机器横向延伸,并且其在垂直于平坦表面23的平面的方向上还具有特定的延伸部。这些肋具有位于面向织物表面18处的端部,这些端部构成实心元件21、22的表面23、33。

参照图9,一些或全部实心元件21、22的端部可选地(但并非必须地)由陶瓷材料块28形成,以使得一个或一些平坦表面23、33可形成在陶瓷材料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构成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中的实心元件21的表面的肋的端部是由陶瓷材料28制成的。使用陶瓷材料意味着可以保持低摩擦且耐磨性提高。

参照图8和图9,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这样的:在构成最后的实心元件22的肋与构成紧接在该最后的实心元件22之前的实心元件21的肋之间形成的最后的通道25的至少一部分29具有比前面的通道24更小的横截面积。这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构成最后的实心元件22的肋与构成紧接在该最后的实心元件22之前的实心元件21的肋之间形成的最后的通道25可以设置有限流器30,例如横截面为如图9所示的“金字塔形”的限流器,但也可以设想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或横截面具有弯曲形状的限流器30。

参照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抽吸装置15被构造成使得在与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相关联的实心元件之间限定的通道24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一负压源26连接且连通,并且使得最后的通道25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二负压源27连接且连通,该至少一个第二负压源27与该至少一个第一负压源26分离。在图11中,第一负压源26和第二负压源27象征性地示出为风扇(并且它们可想象为是风扇或包括风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共同负压源,同时通过最后的通道25的气流借助于控制阀(图中未示出)来调节。

抽吸装置15可以形成为单个单元,但是参照图11,抽吸装置15可以由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形成。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彼此物理地分离,并且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在第一单元31上形成,而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二部分20在第二单元32上形成。

现在将参照图3、图7、图8和图9来解释本发明的抽吸装置的功能。如图3和图8所示,在可渗透织物6与最后的实心元件22的表面33之间存在间隙a。这是因为表面33不与前面的实心元件21的平坦表面23位于同一平面内。这允许空气在织物与最后的实心元件22之间流动,如图7和图9中的箭头c所示的。然后,通过最后的通道25的气流将捕获细小碎片、小纤维和水滴并将其吸入最后的通道25中,由此消除大量的细小碎片和纤维的积聚。抽吸装置的测试已表明,在操作期间,最后的通道会很快地被聚集在一起的纤维遮住且用作多孔真空辅助小门或门。该遮住的作用是所需的气流减少,并且不需要显著的额外真空容量。本发明已经在造纸机构造上进行了测试,其中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在tad缸的上游位置处被用作模制箱(即,如图1所示被放置的抽吸装置15)。试验表明,断裂和缺陷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不希望受理论束缚,本发明人认为,抽吸装置的创造性形式具有以下效果:使遮住最后的通道的细小碎片和纤维被气流脱水,并且取代以大块地脱落的情况,它们以基本上干燥的单个细小碎片或纤维的形状从抽吸装置脱落,且它们单个都太小以至于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干扰。

参照图9,可以看出最后的实心元件22可以具有延伸部35,该延伸部35成形为指向机器方向的三角形。该延伸部35是任选的,并非必须存在。当存在时,该延伸部35可用于延长间隙a的长度。其也可用于将冷凝水滴引开。延伸部35(如果存在的话)也可以仅用于将最后的元件22固定到壳体36的目的。

在最后的通道25具有部分29且该部分29具有比前面的通道24更小的横截面面积的实施例中(例如如果该最后的通道具有限流器30),则这意味着的优点在于,更容易实现最后的通道25被遮住从而使得所需的气流减少的效果。

在图1的构造中,如果抽吸装置15是传统的模制箱,则细小碎片和纤维的湿块可沿朝向通风干燥缸9的方向向下落下。但是,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装置15时,该问题可以至少显著减小。

在图1的构造中,抽吸装置15是竖直定向的或基本竖直定向的。然而,本发明的抽吸装置不一定必须表现为tad机中的模制箱的形式,而是也可以用在造纸机中的其他地方,例如在环形渗透性织物为成形部中的成形织物4的这种构造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抽吸装置15的面向织物表面18不需要竖直布置,而是可以具有水平取向或偏离水平取向不超过15°的取向。然后抽吸装置15的面向织物表面18面朝下,使得可渗透织物4在抽吸装置15下方通过。图2中示出了这种构造的示例,其中抽吸装置可以用于成形部中的额外除水,但应该理解的是,图2的构造仅仅是一个示例,因为抽吸装置可以被放置在造纸机中实际上任何可渗透织物的环内的水平或基本水平的位置。当然,由于多种原因,其也可以被放置在竖直位置,或者位于取向为在竖直取向与水平取向之间的某处的位置。

因此,本发明也可以在利用本发明的抽吸装置的造纸机方面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机器包括成形部2和干燥部8,且该机器被设置为使新形成的纤维幅材w沿着一行进路线移动,该行进路线沿机器方向从成形部2延伸到并进入干燥部8。造纸机1包括环形可渗透织物4、6和多个导辊7,环形可渗透织物4、6围绕所述导辊7以环形行进,并且环形可渗透织物4、6被布置成在纤维幅材w的行进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上运载幅材w,造纸机1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装置15,抽吸装置15布置在环形可渗透织物4、6的环的内部,该抽吸装置具有面向环形可渗透织物的面向织物表面18。

在本发明的机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干燥部包括通风干燥缸9,并且环形可渗透织物6是通风干燥织物,该通风干燥织物被布置成围绕通风干燥缸9的一部分并且抽吸装置15被放置在可渗透织物6的环内,使得它可以作用在可渗透织物6以及由可渗透织物6运载并借助可渗透织物6与抽吸装置15分开的纤维幅材w上。然后将抽吸装置15放置在通风干燥缸9的上游,使得其在可渗透织物6到达通风干燥缸9之前作用在可渗透织物6上,并且抽吸装置15的面向织物表面18具有竖直而非水平的取向。

最后的实心元件22的表面33可以是平面的,正如属于面向织物表面18的第一部分19的实心元件的平坦表面23一样,但是该表面33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圆形。由于最后的实心元件22将不会接触可渗透织物4、6,所以最后的实心元件22和表面33可以非常好地用诸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材料形成,该材料较便宜并且可以容易地加工。

本发明的抽吸装置特别可用作用于制造通风干燥棉纸(例如具有例如10g/m2-30g/m2的基重的棉纸)的tad机(通风干燥机)中的模制箱,但该抽吸装置也可用作例如棉纸造纸机中的转移抽吸箱,或作为例如tad机等棉纸造纸机的成形部中的脱水元件。尽管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可能在tad机中特别有用,但它也可以用在除tad机之外的其他卫生纸机中,例如作为转移抽吸箱或脱水元件。

尽管本发明的抽吸装置特别用于卫生纸机(例如tad机),但它也可应用于比纸巾更重等级的机器中。

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在操作本发明的造纸机的方法方面来限定。在这种方法中,新形成的纤维幅材将沿着一行进路径行进,该行进路径沿机器方向从成形部延伸到干燥部,并由此经过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同时至少一个负压源连接到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并且负压源被激活(操作)以产生负压,使得当纤维幅材经过本发明的抽吸装置时,产生通过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并且负压通过可渗透织物作用在纤维幅材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